為何許多中概股要去美股上市?

中概股

目前約有二百多家中企在美股上市

根據媒體在2022年5月的統計;目前有 248 家中國公司在美國證券交易所直接或作為 ADR上市。大家一定很狐疑,中國自己有上海、深圳、和香港三個股票交易所。

美國並不歡迎中國企業在美股上市

即使美國官方近年對中國愈來愈不友善,不斷推出各種不利中國企業的政策────例如2020年川普就下令美國聯邦退休基金不能投資中國企業,SEC主席Jay Clayton甚至在2020年4月時接受福斯商業網路電視(Fox Business Network)訪問時公開呼籲美國投資人別買中概股。

中企去美股上市的理由

但那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的中國大陸的企業前撲後繼地前往美股上市呢?

法規限制

比較重要的法規限制有以下幾項:

美股上市方式是註冊制,而陸股則採用審批制與核可制。意思是中國股市的所有上市案都需要官方的審查核可。註冊制追求的是企業的長期價值成長性,看的是未來,由市場和投資人決定上市企業的價值。核可制追求的是企業短期財務穩定性,看的是過去,由官方為投資人把關過濾。有許多企業甚至排隊排了兩三年,最後還是無法通過官方的審查,也因如此,容易形成堰塞,時常有數百家企業在等得上市的審批核準。商場上,時間就是金錢,企業有可能因此喪失上市估值的最有價值的時機,導致損失慘重。正因如此,2020年,大陸官方決定將撤除上市障礙,未來將全面改為註冊制。

為了維護投資大眾的權益(⾼盛⼀份2019年年底的報告顯⽰,上海與深圳股市的成交額超過八成來⾃散⼾), 連續三年淨利潤不超過人民幣1億元,未達標的上市申請案將會被撤件。光是這一項規定就卡死所有的新創公司了,因為大部份新創公司都不會有淨利潤。

同股不同權架構控股權設計的企業是無法在中國上市的,2012年阿里巴巴(Alibaba,美股代碼:BABA)就是因為這項規定黯然在香港股市下市,被迫在2014年跑去美股上市,成為當時有史以來美股最大的IPO案。但為了和美股競爭 ,香港股市的這項規定已經在2018年宣佈取消。上海股市在2020年,也開始接納同股不同權架構控股權的企業上市案。

像瑞幸咖啡這種企業成立不到兩年就能在美國股市上市的案例,是不可能出現在中國股市的。

中國證監會要求上市前12個月入股的股東,資金均需鎖定三年,在此期間不得出售股票。

外資企業在2017年之前,不能在陸股上市。

即使是在香港上市,規則也較美國更嚴苛,有包括最低盈利限制等要求,美股對這方面則明顯寬鬆許多。大陸官方已開始會對每家赴境外上市的企業進行數據審查,但至香港上市的審查將比赴美國的審查寬鬆許多。

估值

美股估值是全球所有股市中最高者。台積電ADR(美股代碼:TSM)溢價和台北股市相比,大部份時間都有10%以上的溢價價差;相同的情形也發生在許多同時在美股和港股或歐股雙掛牌的股票上面。

資金

中國至今還是嚴控外匯的國家,外匯匯入和匯出都還很不方便。外國人投資大陸股市有許多限制。

AB股市:上海和深圳股市還分為A股和B股,規定只有中國人才能購買A股,造成B股的流動性和價差太大,失去當初設計的意義。正因為如此,中國自2017年後,已經開始逐步放寬外資進入陸股的各項限制。

中國股市正放寬上市條件

隨著中國在上海A股成立新創版(對標美國的那斯達克股市),鼓勵中國的新創企業在陸股上市。香港開始接受同股不同權企業、放寬虧損生技股的上市、而且大部份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在最近一兩年都已經相繼在香港完成美股和港股的雙掛牌。這一切的發展都顯示了中國股市的走向更為開放,長期目標是想直接和美股競爭;希望所有中國企業,都能留在中國的三大股市上市。2021年5月,就傳出中國大陸的監管單位施壓,要已經向美股遞件的喜馬拉雅FM(美股代碼:XIMA)、 小紅書、零氪科技棄美赴港上市。但中短期內,美股對中國企業(尤其是科技業),和中國的三大股市相比,還是有很大的上市吸引力。

中概股
credit: bones64

中國官方開始限制中企去美股上市

果不其然,7/8/2021,許多已向美股遞交上市申請的中國企業,紛紛自動撤回或暫停在美國進行中的上市案。媒體報導中企(多數為VIE架構)境外上市,都將需要中國部委同意,才得以放行。尤其涉及大量中國國內數據的支付和運輸業,首當其衝,國外上市案都必須先行核可才能放行。滴滴出行(美股代碼:DIDI)因不理會中國官方延後赴美上市的規勸,官方開始進行各項反壟斷調查,造成上市才三周就大跌超過 50% 。 7/23/2021又傳出中國當局擬禁止補教企業上市融資 ,必須轉型為非營利組織, 當天在美股上市的新東方(美股代碼:EDU)暴跌 54.22%、好未來(美股代碼:TAL)暴跌 70.76%、高途教育(美股代碼:GOTU)暴跌 63.24% 、 網易有道 (美股代碼:DAO) 下跌42.81%;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 ──── 意思是這些公司的股票即將成為壁紙。

2021年7月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已暫停處理中國企業的首次公開發行(IPO)申請,並正在制訂新的指南,要求在美上市的中企,披露北京方面「監管打壓」的風險。

外電報導這波棄美上市的中企有廿多家。

相關文章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