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和蘋果已被迫先把佣金降為15%
我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的3-7小節的內容所描述的現代軟體的幾大挑戰之一,行動程式只能選擇在蘋果(美股代碼:AAPL)的App Store和字母公司(美股代碼:GOOGL和GOOG)的Google Play網路商店上架並接受30%的抽佣。但因各方壓力,加上面對政府反壟斷的調查,兩家公司宣佈2021年起,軟體商營收沒達到100萬美元之前,佣金都由30%減半至15%。
軟體商店的錢很好賺
我先給大家看一些統計數據:
- 2019年蘋果的App Store上約有196萬個程式,字母公司的Google Play上則有 290萬個程式上架。
- 根據Sanford的估計,2021年蘋果的App Store ⼀項就能帶來187億美元的營收,約占蘋果2021年服務總營收入的三分之⼀。
- 其中蘋果的App Store佔了所有行動程式營收的三分之二,而和字母公司的Google Play網路商店則只分到剩下的三分之一。
- 2020年蘋果的App Store所有上架的行動程式裡面,遊戲類的營收就佔了70%以上,而且是由10%的消費者所貢獻的。
- 而且軟體商店這部份的利潤比硬體產品高出太多了,華爾街推估蘋果App Store的毛利高達90%。Epic Games在法院公開表示:2020年蘋果App Store的淨利率高達80%(蘋果財報只公佈整個服務部門的利潤率,但並未再詳細列出包括在服務部門下面的App Store子部門的利潤率)。
Epics Games是反對陣營的代理人
Epics Games這家遊戲公司只不過是眾多反對蘋果線上軟體商店抽佣政策,被推出來的代言人罷了;Epic Games背後的影武者包括了微軟(Microsoft ,美股代碼:MSFT)、奈飛(Netflix,美股代碼:NFLX)、Spotify(美股代碼:SPOT)、Match(美股代碼:MTCH)等一堆知名的軟體領導廠商,背後代表著這些業著的龐大利益。Spotify等13家公司還因此組成應用公平聯盟,抗議蘋果應用商店的規則。
反對陣營的主要論點
簡言之,軟體開發商的主要論點如下:
- 強迫軟體商必需使用蘋果內建的程式內購買(In-App Payment),毫無彈性可言。只允許使⽤者透過蘋果⾃家的App Store購買,不讓他們能選擇直接向開發商購買訂價較低的虛擬商品和內容。這一點也是目前法官質疑蘋果的地方。
- 沒有軟體廠商想被抽佣。
- 認為蘋果挾其平台的壟斷地位,對軟體開發業者執行不公平的政策;蘋果並沒有用一致的標準對待蘋果自己內建的程式。
- 蘋果App Store對上架軟體的許多政策或管理條文不合理。例如微軟就為此槓上蘋果對遊戲程式的規定,因為蘋果堅持遊戲程式必須逐一審核,不能打包在一個平台裡受審,但微軟認為這個政策卡住了他們的遊戲程式發展大業。
蘋果的辯護要點
而蘋果方面提出的辯護要點如下:
- 這些軟體商一開始都是靠蘋果辛苦為它們建立客戶群,利用蘋果的裝置為它們吸引龐大的客戶群(蘋果在2020年第 4 季法說會上宣布全世界共有 16 億 5,000 萬台啟用中的蘋果裝置,以及 10 億部使用中的 iPhone)。
- 蘋果每年在平台上的投資花了極大的研發和維護的成本。
- 實際上他們上架第 2 年起就只需被抽 15% 而已,甚至有 8 種類別還不用付佣金 :包括你我熟知的YouTube、Instagram、Snapchat(美股代碼:SNAP)、TikTok、Messenger、Gmail、奈飛(Netflix,美股代碼:NFLX)、臉書、谷歌地圖、亞馬遜(Amazon.com,美股代碼:AMZN)、BuzzFeed、Instagram、Pinterest(美股代碼:PINS)、推特(Twitter,美股代碼:TWTR)等。
- 蘋果AppStore商店平台需要管理,以維持平台的安全性,保障廣大程式使用者的權益,確保上架的程式都符合基本的品質要求。
其它意見
歐盟反壟斷主管近期表示,希望通過立法強制讓蘋果允許第二家替代版的App Store。但蘋果態度強硬,因為有美國最高法院之前的判例撐腰(柯達和Image Technical Services案,以及2004 年的Verizon 訴Trinko案)。上訴法院已經極大地縮減了該裁決的範圍,將其適用範圍限制在公司銷售產品會導致這樣一個市場上,因為客戶知道他們正在進入的是什麼樣的市場。意味著蘋果沒有義務向不遵守自身條款的公司提供對這些API 和開發工具的訪問權限。
其它的科技業者長久以來,大致上也都採用蘋果線上商店的作法(抽佣比例、平台管理政策等)。Epic Games 和蘋果的法律大戰,背後牽扯的利益太過龐大,判決結果會對整個科技業界的商業模式,甚至是終端消費者都產生重要且深遠的影響。

此案的判決續結果
9/10/2021時,法院的判決已經出爐;請各位參見我的部落格專文《蘋果真的輸掉和Epic Games的官司嗎?》的說明。
相關文章
- 《蘋果未來的產品,服務,和技術》
- 《蘋果的多重長期複利資本鍊金術根本原因:是12年間使在外流通股減少了41.9%的股票回購》
- 《關於蘋果的股票回購,輝達的資本操作,特斯拉,人工智慧泡沫化,Willow量子晶片,本部落格關掉留言》
- 《谷歌反壟斷被判定成立,為何股票大跌的是蘋果?》
- 《人工智慧小模型(SLM)的重要性,蘋果人工智慧和他人究竟有何不同?》
- 《關於蘋果企業文化推薦的好文章》
- 《蘋果如何賺錢?》
- 《蘋果的產品設計的哲學,蘋果是如何思考的?》
- 《為何蘋果的新功能總是比較晚推出?》
- 《失去賈伯斯的蘋果(Apple)創新不在了嗎?》
- 《蘋果(Apple)的隱私小功能變更一天內使美股蒸發2,000億美金》
- 《蘋果(Apple)真的輸掉和Epic Games的官司嗎》
- 《蘋果(Apple)和Epic Games的App Store法律案的重要性》
- 《為何蘋果(Apple)的隱私權政策如此重要?》
- 《蘋果Visoin Pro唯一的軟體合伙伴unity靠什麼在賺錢》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
1、當初IBM為了推廣PC普及率,選擇開放系統,結果是造就了Intel及微軟,自己卻因缺乏護城河而逐步失去市場。蘋果則是從早期就一直採行封閉系統的策略,好不容易在手機市場大放光彩,當然不可能白白放掉這個金雞母,自廢武功。
2、Tim Wu的書中,有一章介紹「AT&T與周邊設備的戰爭」,當初AT&T除了壟斷電話市場,為了維持壟斷地位,連電話周邊設備也不放手,並成功對電話周邊靜音設備廠商提出攻擊。轉換到現在場景,立法部門、政府部門與執政團隊對反壟斷的思維似已有所改變,未來面對新科技廠商的壟斷權力,會用什麼方式應對?又對相關企業的護城河產生何種影響?值得觀察。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