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筛选电动车的潜在出线者?11个面向

电动车

前些日子我在部落格发表过《电动车产业的未来》一文,引起不少回响,许多人透过公开或私下(较多)留言表示同意电动车的未来性,这一点没有任何争议。但是留言的朋友们主要的苦恼在于希望我能再谈一谈我对全球电动车的主要参与者和未来潜在出线者的看法;经过这些天的考虑后,写了您现在看到的这篇文章。

电动车的供应链

我们先来看一下典型的电动车元件的供应链:

领域供应链
电池电池材料、电池芯、电池模组、电池管理系统、充电、换电池
车用半导体影像摄影、感测、车载资讯娱乐系统、动力传输系统、安全系统、网路连线、导航、显示器、自驾车、人工智慧系统
电动马达发电机、启动马达、电动马达模组、马达控制系统、齿轮、定子转子
动力总成线束、动力系统、电力元件、电子控制
内装空调、HVAC、压缩机、冷凝器、散热
电子安全乘客安全、资讯娱乐、车身控制、主控电脑
车身仪表、座椅、车灯、仪表、煞车、弹簧、避震器、扣件、锻造
整车车身、车轮、轮圈、轮胎、外壳、车架、板金、涂装

过滤条件

以目前电动车的技术发展,在过滤可能出线的电动车制造商时,投资人可以列入的过滤条件如下:

生产的是属于那一种新能源车?

因为这会决定公司有没有未来性,生产汽车可不是生产饼干糖果。电动车依电力供给方式及所占的比例不同,可分为BEV(纯电动车)、HEV(混合动力车)、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与REEV(增程式电动车)等类型;此外,尚有可由车体自行产生能量的车辆类型如燃料电池车或太阳能电池车等。

整体的设计和未来感

汽车的整体设计是否符合潮流? 自动驾驶的能力如何?核心元件除了要考量未来的产业和科技的发展趋势外,成本是否符合量产的条件?

量产能力

公司量厂工厂的数目有多少?年产量如何?在三大洲是否都有量产的工厂?2025年的年产量有多少?2030年后呢?量产计划的可信度如何?

供应链

必须考量的有供应链包括电池、晶片、马达、以及和其它传统车相同的必要元件的供应商是否足够?是否太过集中?投资人尤其需要特别关注电池部份。

足够选择的车款

厂商是否提供足够多的车款让消费者选择?例如美国人喜欢开皮卡、欧洲喜欢开一般型的轿车、中国近年卖得较好的则是SUV、日本则偏好小型省油的小型车。除了一般消费者的车款外,是否有任何利润较高的跑车或豪华车款?公司生产的主要车款是针对企业的卡车吗?有多少长期的企业客户订单?

续航力

由于科技的进步,续航力每年都在持续进步中。以目前而言,任何低于400公里续航力的电动车,将很难有市场(特殊考量除外),中国大陆甚至传出某些城市监管单位不允许续航力太低的电动车挂牌。电动车目前受制于电池的先天限制,在高寒地区的续航力也会快速下降。

充电网路

是否提供快速充电?是否提供双向充电的能力?是否有庞大的充电网路(包括充电桩、充电站、家用充电)?是否能和其它厂商的充电网路相容?可不可以抽换电池?

订价和补贴政策

基本上目前世界各国都会为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提供大笔的直接补贴,因为如果不提供补贴的话,电动车的售价将无法和一般的燃油车的售价竞争。随着各国禁售传统内燃机时程的逼近,世界各国对电动车的补贴政策还会大幅改变。

长期盈利的能力

公司目前有多少收入是来自于政府的各式补贴或税收减免?能持续多久?扣除补贴后的财务状况如何?公司的毛利率、营运利润率、净利率如何?和同业相比如何?业外收入如?例如特斯拉(美股代码:TSLA)如果没有计入碳权的收入,公司事实上至今是仍旧亏损的。也就无法作为标普500指数的成份股,如此会对公司的股票评等和流动性造成很大的影响。汽车制造业是典型的长期高资本投入的制造业,必须有长期的盈利计划,否则很难存活下来。

销售和服务网路

这是买车时绝对要列入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否采用传统的汽车销售网路?还是能提供直接销售的管道(有些国家因法规的限制,不允许透过网路直接销售)?售后的服务网路是否够多?售后服务风评如何?那些服务不需付费?新车保固政策如何?是否有任何月租费?收费项目是否合理?

公司风评

公司过往的风评如何?是否有足够的忠实客户?

全球电动车销售排行榜

大家一定很好奇,2021年全球的电动车的销售领先群是那些厂商?就销售量而言,目前全球电动车销售最大的是美国特斯拉,排名第2的是中国大陆的上海汽车(SAIC,中国股市代号600104),第3名为德国福斯(Volkswagen,美股代码:VWAGY),第4为宝马(BMW,美股代码:BMWYY),第5则是意、美、法合作,总部设于荷兰的斯泰兰蒂斯(Stellantis,美股代码:STLA)。

电动车
credit: Joenomias

大部份电动车的厂商很难盈

全球汽车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为27.9%,而净利润率仅为2.6%。

请注意:我们在这里讨论这个主题是以现在的科技、法律监管、和目前冒出头的参与者为基础,五年后一定又会是完全不一样的一番样貌。毕竟距离愈远,预测出错的机率愈大。电动马达大厂日本电产会长在最近就表示:纯电动汽车到2030年,会降价至现在的5分之1。汽车生产是各国最基础的制造业,而且无法在两三年内就立刻量产。此外,汽车产业的上下游供应链的复杂程度,比起电子业,有过之而无不及。最重要的是,未来能生存下来,具有规模、且能长期盈利的电动车厂并不会太多;美国经过百年来的竞争和合并,现在只剩下三家而已。

像中国大陆,几乎所有的科技巨擘或财团,都已经用不同的方式加入电动车的生产或合作的行列,深怕错失这股未来的趋势和巨大的市场。甚至于还有一辆车都没卖过、债务规模堪比伊拉克一整个国家的恒大汽车 (Evergrande,港股代号0708),6/25/2021市值竟已达362 亿美元的荒谬情形(这还是自高峰大跌60%后的数字)。因此十年后,可以留下来的幸存者,也不会太多。在历史上由马车过渡到汽车时,也经历过一样的历程。从现在开始的十年内,将会进行严格的淘汰赛。

相关文章

重要声明

  • 本站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本人不对文章内容、资料之正确性、看法、与即时性负任何责任,读者请务必自行判断。
  • 对于读者直接或间接依赖并参考本站资讯后,采取任何投资行为所导致之直接或间接损失,或因此产生之一切责任,本人均不负任何损害赔偿及其他法律上之责任。

在〈如何筛选电动车的潜在出线者?11个面向〉中有 2 则留言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栏位标示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