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應慎選投資媒體

geralt

由於媒體的影響力實在過於強大,而投資人需要吸收新知和必要的知識,各式的媒體接解是投資人不可避免的途徑。本文就來看看現代的投資人所接解的媒體的特性和比較一下他們的優劣之處,重要的是對我們的影響會有多大。

投資人比較常會用到的有以下幾種媒體:

電視

包括一般新聞,財經專業電視頻道,財經節目。由於電視同時具有影像和聲音,而且能夠即時發佈,因此先天上就具有強大的壟斷性。科技和網路的出現,的確對電視在媒體上的統治地佔造成相當大的影響;但是,財經頻道受創的程度相對較小,主要的原因是財經頻道屬於較專業的領域,被取代性不高。撇開這個問題,財經節目長期以來就評價兩極。比較好的做法是只看重點時段的財經新聞就好(它的即時和影像畫面具有相當地不可取代性),少花時間去看財經名嘴的節目,這些節目通常充滿戲劇的效果和張力,散播明牌, 但對投資人的績效毫無助益,甚至於會傳播錯誤的投資觀念。巴菲特就曾經開玩笑地表示,如果他打開電視的財經節目,他會把聲音關掉,然後看一群人在電視上以誇張的表情在進行默劇的表演。

廣播

廣播是受到科技和網路影響較大的媒體,主要是因為廣播在各式媒體中,很少是主要或壟斷性的媒體,這是廣播在先天上不利的地方。科技和網路化之後,所受到的衝擊也是較大的一種媒體,而且天生上,廣播本來就是輔助型的媒體。廣播的一大優勢是可以在開車或工作時,可做為陪伴,背景,和不影響工作的一種媒體傳遞方式。

Podcast

近年出現的Podcast對於資迅的傳播也有重要的幫助。Podcast是一種比較接近廣播的存純聲音型態的媒體,但主要是用非即時的方式呈現。由於是非即時,因此可以進行較嚴謹的後製和校訂,基本上也因為這一點,現在也吸引一些製作較佳的內容開始出現,但畢竟是新型態的表現方式,一切才剛起步而已。

報紙

雖然現今網路和科技的發達,對傳統的紙本報紙造成致命的生存壓力,這是不可逆的產業趨勢,一如我在我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中5-4小節第374頁的內容提過的,就連巴菲特都必需接受這一點。但是,還是有「極少數」的報紙,因為具有長期社會的信任度、專業性、地域性,在轉型為網路線上訂閱後,仍然不會受到影響;箇中的代表之一就是投資人最有關係的就是華爾街日報。在這裡要強調的是「長期專業信任度」,因為這是不可能在短期間就能建立的企業競爭力,很難被取代。也由於信任度、專業性、地域性;在較深入的主題和重大消息的取得上,還是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這也是為何全世界各國的主要報紙,即使轉型成線上的速度很慢,但還是能生存的最大原因。

書籍

這是一種所有投資人都值得,也必需投注心力的媒體。因為書籍是人類幾千年來知識傳承的最重要方式,不論載具為何,隨時間有任何變化,都不會改變書籍在人類文明,思想,和知識傳遞上的地位。前些日子,我還特意了這個主題,寫了篇文章《閱讀對投資的無可取代和必要性》。歡迎大家參閱,在此不再重覆文中的要點。

雜誌期刊

雜誌期刊這種傳統媒體之於報紙,雜誌期刊相較而言是輔助性質的。類似於廣播之於電視。但是雜誌期刊和報紙相較,它也有優勢,就是它的專業性,因為雜誌期刊通常只鎖定某一個領域進行報導,若是專業頂尖的雜誌,被取代的可能性很低。網路和科技的出現,對雜誌期刊的生存的確造成致命的打擊,但是,和報紙類似,專業頂尖的財經雜誌,即使改為線上訂閱,還是可以生存下來,例如專門報導美股動態的巴隆周刊,今天還是活得好好的。

部落格

幾乎所有的知名企業都會經營自己的部落格,主要用來深入誾述企業產品和服務,彌補新聞稿發佈和官方網站內容的不足。因為是企業所經營,因此具有官方的色彩和訊息的可靠度。

就非企業經營的個人部落格而言,好的部落格的內容不下於一本書(就某一種程度而言, 部落格算是另一種書籍,只是紙本書印了就不能再改,沒有彈性,通常需要進行多次詳細地校對,出版必須很慎重)。但是它的缺點是因為部落格的進入門檻很低,所以品質上參差不齊。但我們也不必因此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網路上還是有許多可看度極高,令人相當推薦的部落格 。

專業的投資網媒

網媒就是傳統媒體的新生,有多少傳統媒體就會冒出多少網媒,大部份網媒都脫胎自傳統媒體;純網媒(非脫胎自傳統媒體者較少,因為媒體需要長期的經營和閱聽人的信任才能生存)相對而言比較少。現代人不可能避開網媒,它可以讓媒體更有影響力和強化即時性和傳播力,對投資人而言,網媒更有效率,可以使您的投資研究工作直接受益。原則是要謹慎選擇,以長期經營,已經被高度認可,專業性受投資人任者,專業性獲肯定者為限。我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4-5節第308頁至315頁,曾詳細羅列了一些美股投資人常用的網路資源和媒體,供投資人參考。這些專業的投資網媒幾乎俱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社群網路

完全不要理會,即使是您信任的人傳給您的也一樣。理由是:

  • 社群網路上通常充斥著錯誤資訊,被篡改的資訊,帶風向的操弄,無法查證的來源,垃圾訊息。
  • 相較而言,社群網路比較是用於隨意性的溝通和交流。一般情況下,沒有企業會在社群網路上宣佈官方正式的消息

網路直播

由於進入門檻很低,只要有手機或電腦加網路連線,因此容易造成品質上參差不齊。但是它還是有存檔和易於存取的優點,閱聽人可以採取比較保守主動的方式,只在您需要查閱必要的採訪或特定人士的發言時,再上去進行搜尋。這樣就可以保護您不會受到垃圾資訊,不實,或錯誤消息的引導。

慎選媒體

我們所接觸到部份財經媒體在提到或討論股市投資時,為了吸引閱聽人,強調的都是股價、聳動的飆股、短期致富的故事。追根究底,我們也不能怪媒體,不討論這些吸引眼球的主題,媒體無法獲得閱聽大眾的青睞,他們就無法生存。比較值得提醒大家的是,有些媒體會耗去現代人大量的時間,不只會上癮,有些還會灌輸錯誤的投資知識。這也是我們為什麼須要選媒體的理由之一,另外一大原因是我們每個人的時間的確有限,必須把時間投注在值得花時間的媒體上面,畢竟若您下定決心要投資成功的話,確實會佔掉您許多的時間在研究和分析上。

人有惰性,喜歡有聲光效果的媒體(例如電視和影視直播),因為有趣且容易上癮;只有聲音的廣播或Podcast第二,網路文章再次之,傳統的紙本報紙和財經雜誌這年頭連生存都很困難。最弱勢的當屬紙本書了,因為必需專心閲讀不能分心,偒心神,又花時間,沒趣。但我個人認為,對投資人最有幫助的媒體類型,反而和他們受歡迎的程度完全相反。

儘可能閱讀英文的媒體

美股的投資人,儘可能閱讀英文的媒體。我只提一個理由,許多台灣的中文媒體,常張冠李戴,馮京當馬涼,把重大財經新聞主角的企業名稱都弄錯,這種情形還時常發生,我發現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媒體反而較少這種情形,我個人認為是台灣社會普遍對台灣以外的世事不甚關心,沒什麼興趣所致──── 這是一件非常致命的事情。以下我就舉幾件最近一年內,發生在台灣主流的財經媒體,令我印象深刻的事件:

  • 時常把Shopify(美股代碼:SHOP)當成Spotify(美股代碼:SPOT)。
  • 貝寶(PayPal,美股代碼:PYPL)打算推出加密幣交易,未來會推廣至貝寶(PayPal)的網路社群支付平台Venmo;但台灣財經媒體竟把相關的新聞報導成貝寶(PayPal)打算推出自己名為Venmo的加密幣。
  • 大摩小摩分不清:雖然我個人很反對台灣媒體為公司個另取別名的無腦做法,但小摩=摩根大通=J.P. Morgan,摩根史坦利=大摩=Morgan Stanley應是財經者的基本常識。但竟然常看到台灣一堆財經媒體連這兩家都分不清楚;明明是同一家的一則新聞,標題寫大摩,內容卻全是小摩。

這三件事都是令我匪夷所思的事,Shopify貝寶(PayPal)可都是美股重量級的企業,他們都不是三流企業,兩者在美股是必知的常識,他們都已經存在超過十年以上了。摩根大通和摩根史坦利更是財經界常識中的常識。台灣人普遍思想狹隘,只知道蘋果,微軟,星巴克這類一般人都知道存在四五十年的成熟企業(成熟企業變超級成長股的機率很低,而且他們的消息連非投資人都人理解,投資人不必太高興),財經媒體犯這類錯誤實在太不應該(還不只一次)。其它媒體也沒有比較好,以訛傳訛,錯誤的譯稿到處被引用抄襲。 連重量級企業名稱都會弄錯的媒體,您能期望什麼呢?

媒體
Credit: geralt

結論:絕對不要看財經新聞買賣股票

巴菲特表示過「股票的所有者經常讓其他所有者反覆無常且經常不理性的行為導致他們也做出不理性的行為。由於關於市場、經濟、利率、股票價格行為等的討論太多,一些投資者認為傾聽專家的意見很重要────更糟糕的是,考慮根據他們的評論採取行動很重要。」換句話說,人們往往反應過度。

相關文章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