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錯誤的投資觀念

投資觀念

我們打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媒體資訊,同儕影響,網路所得到的許多投資觀念;說實在的對我們的投資不但沒有幫助,其中不少的觀念真的是很值得商確,本文就來討論這些典型的一些常見而且影響力強大的投資迷思。

投資觀念主題的安排

以下每個主題,大致上都會包括三個部份:

  • 提出我個人的看法
  • 投資人的迷思
  • 我的部落格裡相關的文章

儲蓄型保單

大部份人都喜歡買儲蓄型保單,台灣人尤其偏好有固定配息的保單。怪的是,買的都是上班族和領薪水的人,但真正很有錢的富人連考慮都不會去考慮。這只不過是刧貧濟富的大騙局,把自己每月領來的辛苦錢拿去給金融集團蓋大樓當包租公收租,以及拿您的辛苦錢去投資,然後付給您少得可憐的利息或分紅。買儲蓄型保單的報酬最好的情形只會比通膨率好一點點,投資人還不如自己買入追蹤大盤的ETF。金融集團做的是批發供貨商有訂價權的生意,一般人是只能糊口的小商家;他們不可能做賠本生意。

投資人的迷思:大型金融集團不會倒,是我退休金的可靠保證。

相關的部落格文章:《大部份的投資人應該投資大盤ETF

買入股票基金

約三十年前我剛出社會工作時,幾乎所有的人一致的理財常識都認為要把錢投入股票基金,因為基金經理人比我們懂,可以替我們賺大錢。但我發現,近年來這個想法已經被顛覆,年輕一輩不再信奉這個他們父母輩所認為理所當然的想法;基金業者也怨不得人。主要有幾大因素:

  • 美國銀行(美股代碼:BAC)長期的調查指出,75%的股票基金經理的投報率比市場大盤還差。2020年美國統計共同基⾦資產總計17.6兆美元,但趨勢漸減。
  • 追蹤市場大盤的ETF普遍獲投資人接受。2020年台灣ETF規模突破新台幣1.7兆元,追蹤台股大盤的元大0050有19萬受益人,元大高股息0056有35萬受益人。2020年美國統計ETF資產總計5.2兆美元,趨勢漸增。根據晨星的資料,2021年全球ETF總資產規模升抵有史以來最高的9.1兆美元
  • 基金都會取熱門和新潮的名稱和字眼,例如科技,新興,人工智慧,電動車,ESG,根本就是作文比賽,很多文不對題,投資組合裡的企業業者自己都搞不清楚,說不出個所以然,淪為作文比賽或炒作。

投資人的迷思股票基金經理人比一般人暸解股市和專業,他們的投資報酬率當然比一般人高很多。

相關的部落格文章:《有任何買股票基金的理由嗎?1個都找不到

放空

對年輕人或是初入股市者而言,放空是極度危險的操作。原因如下:

  • 股票市場長期趨勢是穩定向上走揚,和趨勢做對者,下場不會太好。
  • 股票做多的可能利潤是「無限大」,最壞的可能是損失您當初投入的全部本金,也就是100%。但放空和股票做多相反,最佳的可能利潤只有100%,也就是公司倒閉;但最壞的可能是損失達到無限大。
  • 放空需要高度的操作技巧,不適合大部份的投資人。
  • 歷史上從來沒有任何一位主要靠放空操作的投資人最後能「全身而退,而且成為鉅富」者。

投資人的迷思:某些股票的股價實在太高地不合理,放空很安全,因為遲早會下跌,放空很合理。

相關的部落格文章:《散戶放空為何極度危險

衍生性商品

年輕人或是賭徒型的投資人,常一心想以小博大,夢想一夜間翻轉人生。但所有的衍生性商品不論是買賣權、期貨、權證等,都是對莊家(也就是造市者)極度有利的投資方式,小散戶不可能小蝦米對大鯨魚地獲勝。大部份人所聽聞以衍生性商品大幅獲利的故事,絕大多數都是造市者的廣告手法。極少數真能長期獲利者如長期資本、德劭、和文藝復興科技;都是華爾街的巨擘,擁有你我無法想像的資源。最重要的是,他們主要的交易特色是高頻、鉅量,以衍生性金融商品為主要的投資標的,投資手法完全不適合一般的散戶。

投資人的迷思:衍生性商品是能以小博大, 一夜間翻轉人生 。

借錢投資

尤其是年輕人,資金不多,或初入股市者。不論質押資產借錢投資,向親友或銀行借貸,或向證券經紀商融資;在承平時期相安無事,但一旦市場翻轉(通常發會很快地發生),常會使您措手不及,賠掉血汗錢。 巴菲特在1991年對聖母大學的學生說:「我一生中從未借過大筆錢。從來沒有,以後也不會,我對借錢沒興趣。」 

投資人的迷思:資金大者,在投資上會有很大的優勢。

分散投資

強烈建議您參見我在前些日子寫的一篇詳細討論《為什麼需要集中投資?》,以及我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的5-5節381頁裡面的說明。分散投資最好的結果是只能取得平庸的投資結果,但通常是比平均更差的報酬。 重點是:當您採用分散投資時,已經自動放棄超額報酬的可能性了

投資人的迷思: 分散投資才能分散風險。

相關的部落格文章:《為什麼需要集中投資

投資組合再平衡

拔花為雜草澆水,劣幣逐良幣的的不合邏輯的投資行為。市場和您的報酬已經證明您現有的判斷是對的,為什麼要放棄您已經獲得市場驗證為成功的投資判斷?改去投資報酬明顯較差的標的。投資組合再平衡只會讓您付出不必要的傭金和心力,唯一獲利者是賺取您傭金和手續費的華爾街業者。詳情請見我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的5-5節384頁裡面的討說明。

投資人的迷思:市場會輪漲,表現較差的標的會起死回生,漲太多的標的接著一定會下跌。

相關的部落格文章:《投資組合再平衡為何不合理

投資不同的產業或資產類型

一般人不可能同時熟悉一個以上的產業,更不要說去熟悉不同的產業。投資人最大的風險就是來自投資自己不熟悉的東西。詳情請見我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的5-5節382頁裡面的討說明。

投資人的迷思:投資不同的產業或資產類型才能分散風險,這樣才有機會投資未來可能會上漲的資產或產業。

相關的部落格文章:《為什麼需要集中投資

牛市跑步入場,熊市賣光奔逃

牛市時股票是最貴的時候,此時競相入場反而容易買在高點,至少不會有大幅獲利的可能,因為買入成本太高。您的投資報酬,在您買入股票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了。巴菲特在2004的股東信中所說過的名言「當別人貪婪時你要恐懼,當別人恐懼時你則要貪婪。」

查爾斯·亨利·道(Charles Henry Dow)曾寫過,據說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行為原則是,當別人想出售時買入已知價值的財產,並在其他人想購買時出售。 羅斯柴爾德男爵在滑鐵盧戰役與拿破崙之戰後的恐慌中發了大財。 人們認為他的原話是「當市場沾滿鮮血時買進,即使血是你自己的也一樣。」

投資人的迷思:不能錯過資金行情,我得趕快上車。崩盤要趕快出清才能減少損失。

相關的部落格文章:《為何需要進行長期投資?

見好就收,獲利回吐

長期投資才能讓您發大財。請您參閱我的另一篇文章 《 為何需要進行長期投資? 》 ,以及我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1-4節49至50頁的討論 。

投資人的迷思:明天可能就下跌了,有賺就好。

相關的部落格文章:《為何需要進行長期投資?

波段操作

自以為聰明的波段操作獲利回吐(Take Profit)只會永遠追高股價,最多只能賺到波段的價差,永遠不可能賺到大錢。

投資人的迷思:我比市場和大多數人聰明,我能抓住上漲的股票。

相關的部落格文章:《波段操作和擇時交易為何根本行不通?

追逐短期上漲的飆股

沒有基本面做為倚靠的飆股,漲幅和漲勢一定無法持續。投資人尤其需要特別注意短期間暴漲,或是媒體操作,投顧名師吹捧的各種明牌。我們在投資,不是在投票。葛拉漢(Benjamin Graham)就說過一句名言:「短期而言,市場是投票機;但長期而言,它卻是一個體重計」。

投資人的迷思:這股票現在在漲,而且我朋友全都買了,都賺了錢,我怎能錯過。

相關的部落格文章:《為何需要進行長期投資?

投資觀念
Credit: Dadaworks

偏好雞蛋水餃股

偏好雞蛋水餃股起死回生的機率非常非常低,股價一般而言只會愈來愈低,而且通常是被放空的主要標的。詳情請見我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的5-2節363頁裡面的討說明。

投資人的迷思:只看到價格,沒看到價值。

相關的部落格文章:《對價格和價值的誤解

相關文章

關於衍生性投資商品,建議您可以參考我部落格裡面以下相關的文章的說明: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

在〈散戶錯誤的投資觀念〉中有 4 則留言

  1. Andy老師:
    對於您這篇文章,我深有同感, 身邊朋友如果是都不懂股票,他們會抱著績優股
    傻傻不作為,也許賺大錢機會是有的,最怕是玩過股票,心理素質不高,常常追漲殺跌
    我有同事跟著我於去年買進TSMC(300以下), 他的家人跟他說快400可以賣,後來又說快500
    可以賣,都說股價會下跌,但他不為所動,也許真如老師說他們只對價格有所知,對價值卻無所悉

    很多熱門基金績效好,但當你投入時該基金經理人也許被挖角,從此績效就沒那麼好
    但散戶定期定額投入還需付管理費等等,到最後還跑輸大盤,難怪一堆人就只買0050,0056
    因為自己買股會虧,買基金也不賺錢,就想說買ETF至少跟著大盤走穩當一點

    最近股市當沖很多(尤其年輕人),助長短線交易,每一個人都想賺快錢一夜致富, 如果錢如果這麼容易取得,相對的也是留不住,就像中樂透的人,人生從此改變(變得比之前還糟)

    股票市場長期穩定走揚, 這點我倒是認為因市場或國家而異,例如美國(美股),這個國家吸收全世界人才, 創意不斷出現,股市獨角獸都一直冒出,
    這是有長期展望向上市場(當然會有一段創意中斷或失落年代2000-2008年),但不超過10年
    但如果投資人剛好買到1989年日本股市下跌(失落20幾年), 到2012年才起步上揚,如今還沒創新高,大概很少人可以這樣長抱, 我個人目前對台股還有信心,但難保她可以一直穩定向上
    所以目我個人還是傾向投資美股是比較好選擇

  2. Andy老師,您好
    本文提及基金投資(08年金融海嘯)跟儲蓄型保單(在2021年提前解約),我看了很有感觸!
    過去的理財經驗,不外乎是長輩由直接植入到我們的大腦(恐嚇警告不要碰股票),或是某某人在金融界還缺業績(人情保單),所謂的『經驗』大概就是這樣堆積而來的。

    很幸運的,我的理財方式在去年有了調整,目前看來成果還不錯!
    現階段我的方式是保留必要的子彈並等待時機,期待下次波動為我帶來績效。

    1. Steve您好,2008年時,許多台灣人買了連動債(因為每期付息,但可由本金支付,這是理專的賣點),造成相當多的大官和名人都賠光本金,索求無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