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眾不同有多困難

與眾不同

投資是一項對抗人性的活動,尤其是時常必須與眾不同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我們以馬克·吐溫的一句名言做為本文的開始:「當你發現自己站在大多數人一邊時,也就該停下來反思了。」在股市裡,更是如此。

群眾的集體智商會大幅下降

古斯塔夫·勒邦(Gustave Le Bon)在他的百年前的心理學經典巨著《烏合之眾》一書裏就曾提出「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當一群人在一起時,比起個人獨處的時候,群眾聚集時的集體智商反而會大幅下降。「大眾沒有辨別能力,因而無法判斷事情的真偽,許多經不起推敲的觀點,都能輕而易舉的得到普遍贊同!」「我們始終有一種錯覺,以為我們的感情源自於我們自己的內心。其實未必,很多情況下,我們的情感來自於群體對我們
的評價。」

當一群人在一起時,比起一個人,群眾的集體智商反而會大幅度地下降!大家都聽過有一種說法,看電視會使人變笨。同樣的,時常收看這些名嘴專家的高談闊論,會使投資人變笨和變懶。因為人一但養成難以戒除的壞習慣,就會開始停止思考(這也是為何看電視會令人變笨的原因)。

這是人性

「群體只會幹兩種事: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群眾從未渴求過真理,他們對不合口味的證據視而不見。」「孤立的個體具有控制自身反應行為的能力,而群體則不具備。群體盲從意識會淹沒個體的理性,個體一旦將自己歸入該群體,其原本獨立的理性就會被群體的無知瘋狂所淹沒。」因此在公司裏的小組會議,並不見得是能達成大部份人所期望的集合眾人的智慧的期望的,結果往往和眾人的認知是相反的。

和群眾相同的後果

和群眾的意見相同,長期會受到同化而不自知,結果就是放棄自我,融入同儕。這也是我寫另一篇部落格文章《 為何股市投資所需的成功技巧,和成功的職場技巧正好是相反的 》的原因。約翰.坦伯頓則提醒投資人「如果你買的證券跟別人相同,績效會跟別人一樣;除非你跟大多數人不同,否則不可能創造優異績效。」 坦伯頓的話再明白不過了,這是基本的邏輯和簡單的數學問題,實際上的投報還會比大盤差,因為必須扣掉必要的傭金和手續費。

群眾永遠是錯的

伯納德.巴魯克回憶起大崩盤前夕的情形時說「 隨著股價的飛漲,人們早已忘記 。」 「 群眾永遠是錯的 」是伯納德.巴魯克投資哲學的第一要義。

詹姆斯.索羅維基在《群眾的智慧》這本書中解釋說「獨立性對理性的決策十分重要,原因有二:第一是能使犯的各種錯誤間沒有關聯性,個別判斷錯誤,只要錯誤並未有系統地指向同一方向,就不會毀了集體的判斷。第二,獨立的個體,較可能有新的資訊,而不是大家早已熟悉的陳舊資料。」

這是何道理?

在巴菲特1961年致股東的信件中,他提到了「僅僅因為很多人在一段時間內與你的看法相同,或者因為某些重要人物贊同你的觀點,並不意味著你的觀點就是正確的。」接著巴菲特又說表示「你不會因為群眾不同意你的看法就表示你是對的或是錯的;你是對的是因為你的數據資料還有你的推論是對的。那麼經過許多次的交易後,你將最終是正確的」在投資世界裡,讓你覺得舒服的東西很少會獲利。

一個很好的實例

舉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蘋果的庫克從接任執行長至今, 每天都被媒體批得體無完膚。舉凡沒有創意,不是研發出身,沒有領袖魅力,蘋果從此要走下坡了;搞得庫克回應說「我連呼吸都會遭到批評。」就連華爾街都加入批評的行列,鼓動投資人放空和出脫蘋果股票。我自己也聽過這類關於庫克無數的酸言酸語,只是我都對這些話嗤之以鼻;專注於事實,只看實際交出的成績,讓數字說話。今年正好是庫克接任執行長十周年,他以實際成績破除所有人對他的質疑,證明當初看空和賣股的人全都後悔莫及:

  • 蘋果這十年來,一直是全球上市企業市值的第一名。
  • 2011年公司市值達到3,430億美元,現在則為美金2.5兆。
  • 2011財年第3季(截⾄6⽉底),蘋果營收為285.7億美元,⽽2021財年同期,蘋果營收已達814億美元。2020年第4季還率所有公司之先,突破史上單季營收1,000億美金,達到1114.3億美金的里程碑。公司現在每分鐘可以賺進美金70萬元。
  • 2011年投資1,000美元,買進蘋果股票,截⾄2021年8⽉23⽇,其價值將超過1萬6,800美元。十年間股票經過兩次分割,當初的一股變今天的28股。如果把配發的股息持續投入,年化報酬率可達32%以上,相較之下,同期標普500指數的年化報酬率,僅略⾼於16%。
  • 推出Apple Watch,AirPods,大受歡迎。
  • 將高利潤的非硬體服務部門,包括iCloud、Apple Music、AppStore,提昇到佔營收比的20%。十年間由29.5億美元營收,2020財年成⻑⾄537.7億美元。
  • iPhone營收佔比跌破50%。
  • iPhone全球的智慧型手機市佔由14-15%上升至今日的26%。
  • iPhone至今出貨20億支,啟用中的iPhone超過10億支;啟用中的各式蘋果裝置超過16.5億部。

為什麼從眾?

既然知道從眾的後果,那為何這世上大多的人還是選擇感性大於理性?投資這事情,就多數人來說,從來就是感性大於理性;因為當您有一天想通時,也就是理性戰勝感性時,就要恭喜您,您已經走在成功的道路上了。

巴菲特說:「 投資一定要理性,看不懂就不好做。」 而在他看來「 投資是一項理性的工作。如果你不能理解這一點,搞不清的話,最好就不要捲入。」 這就是為什麼他說:「 我很理性。很多人智商都比我高,很多人工作時間比我更努力,但我做事更理性。你必須能夠控制自己,不要讓 情緒決定你的理智。」

凱因斯說過:「世俗智慧告訴我們,從眾而失敗,要比不從眾而成功更有利於名譽。」這也是為什麼機構投資人註定投資會失敗的其中一大原因。因為大部份人為了在這世上立足,會優先選擇被周遭的人市肯定。就機構投資人而言就是先求保住自己的飯碗,為客戶賺取報酬的等級,在他們的心中優先等級很低。

成功的投資道路很孤獨

問題就在人是群體的動物,需要同儕的肯定;我們的社會也是如此運作的。但也因為如此,造成人類在投資上的天生致命的缺陷。成功的投資人在投資這條路上都是很孤獨的,而且會很枯燥乏味,很少人可以堅持到最後;這也是為何能成功的投資人很少的原因。幾乎所有史上被認同為很成功的投資大師都坦承投資是一條孤獨之路,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他們的相關傳記內容。

與眾不同
credit: Flickr

結語

最後在此引用霍華德.馬克斯的一句話做為結束「 只有正確非(與眾人)一致性的預測,才能獲得超凡的收益。」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