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投資組合再平衡不合理

投資組合

投資組合的管理是投資策略裡面很重要的一環,所有和投資組合有關的策略,身為投資人,都必須找個時間想清楚。因為就長期而言,他們會決定您的投資總績效,投資人不可不慎。本文末所列三篇文章是投資組合基本的三大主題,強烈建議您找時間看一下。我們今天再來探討這方面另一個重要的主題────投資組合的再平衡。

投資組合再平衡有那幾種?

投資人時常被教育的投資再平衡,主要進行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 定期進行投資組合的再平衡:也就是每隔固定的時間間隔(例如一年或半年),賣出您投資組合裡面表現好的標的個股,加碼買入您投資組合裡面表現較差的標的個股。
  • 標的的再平衡:每隔固定的時間間隔,將您投資組合裡面表現較好的某個領域(例如科技股)的標的賣出,加碼您的投資組合裡面表現較差的某個領域(例如醫療健保股)的標的。
  • 不同資產類型的定期再平衡:每隔固定的時間間隔,進行股債的再平衡(比如股比債設為6:4,或隨投資人年齡逐年減少股票的比例);也就是如果期間的股票或債券上漲超過事先設定的比例,就藉由賣出超過定比例者,加碼比例下降者。

提倡者的立論根據

主張投資再平衡的人的說法如下:

  • 市場會輪漲,表現較差的標的會起死回生,漲太多的標的接著一定會下跌:就像提倡波段操作者一樣;這兩種看法都亳無事實或科學的根據,純綷只是對市場的想像、期望、或猜測。市場比你我想像的複雜,股價的波動不可能有公式可遵循。伯納德.巴魯克的名言「不要嘗試想買到最低點,賣到最高點,沒有人有辦法做到這一點,除了騙子。」。就像巴菲特說的「猜測市場,那是上帝在做的事。」另一位最近退休的投資名人比爾.米勒(Bill Miller)在他40年投資⽣涯中的最後⼀封給投資⼈的信中就提醒投資人「我們需要相信的是時間,⽽不是時機,這才是在股市致富的關鍵。」他特別表⽰「選擇進入市場的時機⼗分愚蠢。」
  • 分散投資才能減低分險:漲太多的股票會佔去投資組合太大的比例,實在危險。這種看法實在似是而非,難道您會為您的薪資太高,主動跑去向老闆要求自動減薪;或是賺太多錢,在大馬路上撒錢;抑或是反而故意去找個薪水少很多的工作吧?我想平常人不會傻到做出三者中的任何一項吧?建議讀者看一下我的部落格文章《為什麼需要集中投資?》。
  • 股債的再平衡:這種倡議的立論是認為集中資金於股市,萬一碰到崩盤就會遭致重大的損失。但這種倡議是典型地鼓勵散戶的羊群心態的投資行為,近視,佔人性弱點的做法,這項考量只會鼓勵短期進出,完全忘記了股市必須長期投資才能致富的天性。

不合理的地方

巴菲特為了引用彼得.林區在彼得林區選股戰略(One up on wall street) 》 一書中的名言「 拔花為雜草澆水」來說明投資組合再平衡的不合理性,還特意打了通電話給彼得.林區尋求他的同意。投資人不仿想一想,在投資的深奧世界,您的精明程度,能高過巴菲特再加上彼得.林區這兩位已獲世人認可的投資大師相加近兩百年所累積的投資智慧嗎?

投資組合的再平衡,根本是一種「劣幣逐良幣的不合邏輯的投資行為」。市場和您過往的報酬已經證明您現有的投資判斷是對的了,那為什麼要放棄您已經獲得市場驗證為成功的投資判斷?改變投資策略去投資被市場證明投資報酬是較差的標的呢?

那到底是誰獲利?

您不須要有過人的智商,只須要回想一下,是那些人在提倡投資資再平衡的?最初發明這套說詞的者和提倡最力者就是財富管理業者和相關人員,當然他們必須編織出一套美麗和看是合理的說詞,否則投資人怎麼會被說服────最好的方式,當然就是發明一套看似合理的所論理論,向投資人展示他們精心修改或片面的統計資料,再找所謂的專家解釋,最後利用銷售人員的舌燦蓮花之術進行心理戰────這是華爾街標準的商業推廣模式。

資本主義的社會下,任何的行為都有商業的目的。您只要把這些事想清楚,答案就出來了。投資組合再平衡只會讓您付出不必要的佣金和心力,唯一獲利者是賺取您佣金和手續費的華爾街業者。

再平衡
credit: jeni doshi

不要盲從

我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的5-5節384頁裡面曾經就對投資組合的再平衡,提出和一般人不同完全不同的的看法。不要對世俗約定、群眾早有定見、大部份人都同意的看法或做法,視為理所當然地全盤接受────在股市投資的世界,群眾代表的是大盤。除非您一開始就打定決心,不想要有超額報酬,只想尋求平庸的報酬(我指的不是買ETF,如果您買追蹤大盤的ETF,也根本不需要進行任何的投資再平衡);我想很少人會作此想吧!況且即使如此,群眾們最後取得的報面酬,並不會是大盤的報酬,因為扣除手續費、佣金、稅賦、還有您付出的心力,會比您想像的大盤報酬少很多。

在投資世界裡,讓你覺得舒服的東西很少會獲利。

相關文章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

在〈為何投資組合再平衡不合理〉中有 6 則留言

  1. Hi Andy,
    很可惜沒能參與台北的聚會,期待下次的機會。
    本文提到的集中投資,從我目前的配置與結果來看,確實是如此!
    不過,每個人的心理素質不同,可投入的資金也有所差異,更何況還有選股的功課要做。
    我想要說的是,個股投資真的不容易,最簡單而且又可以取得市場平均報酬的市值型ETF,很可能是最適合一般投資大眾的標的(這要時間長投,所以耐性是關鍵)
    我的配置(股+現金),完全沒有債的比重,現金的部份是支應生活所需或是遭遇突發狀況(黑天鵝來臨)時的預備資金。
    *如果連大盤型的EFT都沒辦法達到(長期)獲利,那這位朋友可能要找其他投資標的。

  2. Hi, Andy:
    真棒的文章!這就是 Monish Pabrai 為什麼說 portfolio rebalancing 是所謂的:”Cut the followers, water the weed!”,本末倒置。
    希望大家聽得懂你的用心良苦、字字珠磯的叮嚀!

  3. 個人的想法如下:
    1.如果能像林老師一樣”正確”挑選成長股(其獲利及股價呈現指數成長),或是像巴菲特一樣買進持有具護城河的企業(買進永遠持有,其獲利能力透過每年ROE而持續增加),此時,減持持股就如同割花澆草,但前提是要能確定自己有”選股能力”(這點要麻煩老師多多分享選股的邏輯),並誠實地確保自己未超過”能力範圍”。
    2.關於資產的再平衡,若是能確定自己的投資標的屬於成長股或具護城河的企業,除了保留生活必需資金外,是可以考慮不需要再平衡;但另一方面,個人覺得闕又上老師的阿甘投資法也是可行,設定7:3之類的股票及短期公債比例,每年再平衡一次,好像也是不錯的方法。

    1. Simon您好,
      您的留言中,依我的解讀,您談到了一個重點"不懂的別碰,找到適合長期投資的標的就進行壓注"。
      當然前提是要找到合適的標的,若對主動選股沒有太大把握,又沒有辦法承受大幅波動,是可以採用大盤ETF的投資方式。
      大盤ETF有太多的好處(當然也有劣勢,這世上沒有完美),其中之一就是分散風險。關於ETF,由於有許多人發信留言,有很大的迴響,我會陸續再一幾篇
      ETF相關的文章。

  4. 我在讀 Millionaire teacher 這本書時,就覺得愈讀愈不苟同,總覺得他的論點那裡有錯。現在來看林先生部落格的這篇文章,終於豁然開朗。尤其是在這將近零利率的時代,股債平衡更是不宜。多謝林先生的詳細闡述!

    1. Chc您好,

      謝謝您的回覆留言,我看過《Millionaire teacher》這本書,暸解書中的內容和作者的作法。

      基本上我的想法還是股優於債,債券不適合一般人;因為大部份投報率都低於通膨率和實質購買力,而且除非投資債券基金,散戶通常不符合債券的最低認購金額。但只要是”基金”,就會有高額的手續費和年度保管費,這道理和買股票基金是相同的,有興趣的話請您參考我幾天前另一篇貼文《有任何買股票基金的理由嗎?》。

      投資人主動選股若能有絕對自信有”長期年化報酬率”10%以上(最好有12以上較安全,但長期15%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我是如此認為;但最好要有10年的IRR,年輕人至少也要5年(5年還是有點短),看一或兩年實在不準)的經驗和績效的話,就大膽堅持採用您的投資原則,不必理會任何雜音,因為市場已經證明您是對的,而且也適合您。

      如果不符合這些條件,買追蹤美股大盤的標普500指數,對投資散戶會是較好的選擇,過去25年它的不含股利長期年化報酬率7.74%,含股利長期年化報酬率12.63%。

      不論如何,不必理會大部份財富管理業者(因為投資人的利益基本上和他們的利益是抵觸的)或主流財經媒體教育大家的觀念,或是教科書,也不要理會大部份周邊親友的看法,因為大部份群眾在投資上都是盲目的。

      有機會,我會再談這些想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