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股東創造財富,《非典型經營者的成功法則(Outsiders)》

非典型經營者的成功法則

最近重讀了幾本投資的書,發現其中一本書很值得向大家推薦────《非典型經營者的成功法則(Outsiders)》。我這幾天把它看完後,覺得寫得真棒,趕緊去把我之前看過書的記錄翻出來,發現我之前曾經看過這本書,之前竟然沒用心。

內容目錄

推薦的原因

我會推薦這本書的原因如下:

  • 這是市面上很少見,專門在討論美股上市企業經營圑隊(包括董事會、董事、執行長、財務長、營運長等),「從投資人的角度」來探討如何成功地經營一家上市企業的書籍。
  • 作者所討論的8位執行長,都是美股大型的上市企業,每一家都非常成功。
  • 這不是一本由企業本身所發行的書籍。不論中外,台灣尤其嚴重,每天有一大堆企業創辦人的傳記上市,而且都賣得不差(我個人認為這像是在抽眾人的智商稅)。這其中大部份都是委託公關公司的大型業配文,內容千篇一律是創辦人從小家境清寒,從小打工,在學校被霸淩,工作努力,克服逆境,反轉人生的公式。我很少看這一類的書,個人只會看作者即執行長本人的傳記。至於如何分辦是不是本人寫的,而不是請人捉刀或啦啦隊寫的,或是花錢弄的公關文。我只能說,「讀多得夠多,您就有能力判斷您手上的那本傳記是不是業配文。」
  • 本書的重點在探討企業經營成功的背後因素,作者發現他們有些他們有極大的「共同點」。我們可以藉由好好研讀這本書,就可以即早找出未來能成功的企業,提高您的投資積效。
  • 在創投界有句業界的共通的金科玉律,「我們投資的是創辦人,重要性遠高於公司的產品。」而本書著重的就是企業的經營者,不是業務,或是財務工程,更不是一般人認為的經營指標。
  • 巴菲特很少推薦財經書,但他推薦了這一本。

這些執行長共同的特徵

作者經過抽絲剝繭,發現這8位執行長大部份(不是全部,是大部份)都具有如下的幾項共同點:

  • 他們都是資本配置的高手,認為這才是執行長的主要工作之一。
  • 全都極度重視企業現金流(Cash Flow),重要性高於每股盈餘(EPS)。
  • 這些企業大都不喜歡配發股利。
  • 這些執行長大都信奉買入庫藏股是提升企業內在價值的重要手段。
  • 不為併購而進行併購,不相信企業界的潛規則(而且是抗拒)藉由併購才能擴大企業的規模。
  • 這些執行長大都很低調、生活儉樸、很少受訪、沒有亮麗的企業總部、沒有強大的多餘的幕僚和財務顧問、不僱用投資銀行進行併購。
  • 這些執行長執政的時間都很長、都有強大的內心信念的支撐、堅持己見、不輕易向世俗妥協,後來都證明他們是對的。
  • 極度理性,專注企業長期的發展。

書中談到的企業

書中談到的企業有些現在已經下市,或是不再風光了。但是他的的經驗仍舊有用,而且是非常難得的實際經營經驗。包括:

  • 泰勒達因(美股代碼:TDY)的亨利.辛格頓:我特別推薦大家好好地研究此人,和這家企業的成長史;因為這一章是本書的重點。
  • 波克夏(美股代碼:BRK.A和BRK.B)的華倫.巴菲特
  • 湯姆.墨菲的首府廣播公司:巴菲特多次讚揚的最佳經理人,首府廣播公司最終併入迪士尼(美股代碼:DIS)。
  • 通用動力(美股代碼:GD)的比爾.安德斯:讓這家國防工業巨頭起死回生。
  • TCI(美股代碼:TCOMA)的約翰.馬龍────EBITDA原來就是這個人發明的。
  •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的凱薩琳.葛蘭姆:華盛頓郵報後來賣給了亞馬遜(美股代碼:AMZN)的創辦人貝佐斯。
  • 普瑞納(Purina)的比爾.史帝萊茲:已被雀巢(美股代碼:NSRGY)併購。
  • 大眾戲院(General Cinema)的迪克.史密斯:已被AMC電影院(美股代碼:AMC)併購。
非典型經營者的成功法則
credit: amazon.com

本書的價值

我看過的財經書也算不少,但真正深入探討美股上市企業經營圑隊的書籍,可說少之又少。而且本書作者花了些時間,發現這些執行長們有許多共通點,這些共通點都是超級優秀企業的成功要點;這當然不是巧合────這就是我一直再強調的,投資不可能有公式,但是有方法,本書就是我所謂的方法之一。

相關文章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

在〈為股東創造財富,《非典型經營者的成功法則(Outsiders)》〉中有 6 則留言

  1. Andy 老師好:
    這本書我查了一下都絕版沒在賣了,不過在蝦皮似乎還有,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買書是投資人花費最少的投資,而且可以反覆閱讀(這跟到圖書館看是不同的),最近重看彼得.林區的
    」彼得林區選股戰略「又是一番不同感受,我最近也買了老師建議一本書」從0到1″,PayPal創辦人Peter Thiel 所著,對認識新創企業,獨佔(Google 是從0到1最佳範例),競爭的迷思(一直以為有競爭才有進步的錯誤印象)等有不同見解,我想過一陣子我再回頭看,可能又是不同理解與心境

    Outsiders 這本書我想是針對企業質化分析,尤其是一家企業CEO對公司影響也是很重大,針對他們不喜歡配發股利(投資人要被扣稅30%),我倒喜歡企業買回庫藏股(尤其是現金很多公公司),至於併購我想到的是以色列製藥公司TEVA併購跟他同等size公司,拖垮這一家百年企業,導致股價一落千丈,併購必須像Google或Apple這樣併購一家不至於影響本業太多小公司(新創企業),即使是有虧損也不至於傷筋動骨,如果有一天台積電去併購跟他幾乎同等市值公司(如美光),基本上我個人都會是先看衰開始,我相信以台積電企業文化應該不至於輕易啟動併購,如果企業高層為了衝高股價,隨意併購當然會致公司及投資人於險境,對於這樣企業的CEO,我們不得不慎

    1. Peter您好,哇絕版了,真可惜。」從0到1″的確是本好書,此書提出的不少觀點都顛覆投資過去的想法。您提
      到關於併購的看法,併購是件很嚴肅的事,但上市公司的併購有高達3/4是失敗的,原因很多,包括:
      (1).主要是因為併購必須籌措資金,一般不脫三種方式:發行新股(最差的作法
      ,會大幅稀釋股東的股權,但最容易,也最常見),發行公司債(也會稀釋股權,也有利息的壓力),向銀行
      借貸(利息的壓力)。如果市值(其實就是股東權益比)過低,就會拉高長期負債比,您提到的併購方的市值
      大小,指的就是這件事,但史上也有不少小吃大成功的例子,像Avago併Broadcomm。不過就比而言,小吃大
      成功的比例很小(因為上述三項籌資的困難度會高很多),成功率也較低。
      (2).企業的潛規則(或稱強制力Institutional Imperative);因為大部份的併購案都是執行長們擴權,好大喜
      功的結果。
      (3).這也是為何巴菲特反對主動式併購,因為別人來找他時,價碼由他訂。他也很少發新股來併購,BNSF是我記
      憶所及最近的一次(也十多年了)發行新股來併購的例子,主要是所需的資金實在太過龐大(波克夏有史以來最
      大的併購案)。
      (4).TSMC若不是因為近年的晶片需求和英特爾的落後,實在說,並不會是投資的好標的(我這麼說,會引起多數
      人的不快,這我知道)。因為骨子裏它還是高資本需求的製造業,這是巴菲特一再反對投資的產業,光是借錢
      付利息就會使公司處於財務長期的不利地位。若有興趣,您可去查一下,近三年它”每年”都有幾千億的借貸案
      ,現在光景好,沒人在意,但等到產能過剩或景氣轉差時,會對它形成很大的壓力(現在言時候講這個,人家會
      認為你是烏鴉)。這也是最近TSMC漲不太動的主因(明明營收都還高達兩位數20-30%,這
      以它的市值而言,很不容易),但分析師們很精明,認為利率,通膨,國外建廠,一再幾百億的高度舉債,會侵
      蝕TSMC的利潤率。這也是兩三個月前它股價大跌的原因,還好TSMC目前高階製程是壟斷的(未來難說),立即調
      漲代工費20%,股價才回升,可見華爾街分匠師對它的看法也非無的放矢。
      (5).五大科技巨頭,因為現金很多(請注意,這點和TSMC不同),他們的併購多是現金支付,不會影響到他們的
      財務的健康程度,主要是因為他們錢實在太多了。蘋果更誇張,和其它四家更不同,只併小廠商,很少進行超過
      億元美金的併購,三年前買英特爾的手機晶片部門和先前買HTC的Beats算是我記憶中,少見的大型併購案。
      (6).TSMC應該不會發動大型併購,因為目前它處於技術上絕對的領先優勢,不可能併比它差的廠商。您提的美光
      ,我個人認為可能心生是零,因為記憶體晶片的製程和邏輯製晶片程有很大的不同,老美也不會同意(美光是前
      三大記憶體體商唯一的美國公司)。而且記憶體不是門好生意, 大好大壞。再加上中國現在已經會做NAND了,
      而且現在也會出DDR3了,前景更不佳。

      1. Andy老師:
        同意老師針對TSMC股價看法,以投資者角度TSMC在我去年持有到現在這一段時間(沒辦法台灣股市也只有TSMC具有國際競爭力),漲幅實在是遜於同是半導體股nVidia,AMD 等股票,連nVidia市值都超越TSMC,這也是我已漸漸將資金轉移到美股原因,同樣時間報酬實在差很多,但現階段有護城河之巨頭公司,撇開政治因素不談,除了阿里巴巴跟騰訊外(昨晚阿里巴巴狂跌 Vs nVidia狂漲,實在是一個市場兩樣情),其他公司要不創新高要不在高點盤整,現階段實在很難下手,就如蒙格說的耐心等待好的揮棒時機(fat pitch),大多時間還是什麼事情都不用做

        至於TSMC公司經營需要大量資本支出,我倒認為基於這產業屬性,他必需在技術領先時,為了阻擋競爭者上來,需要擴大產能形成障礙,等競爭者技術成熟後再降價搶單(有足夠產能),所有支出折舊都在此時攤提掉,競爭者玩個幾的世代就不玩了也不敢玩了(因為資本要雄厚才行),聯電跟GlobalFundries就是這樣被擋住,也可以說這是TSMC強大護城河,但是資本支出也是一體兩面,像2008金融海嘯突然需求都凍住,這時龐大利息成本支出都是無法承受,但我想有經歷過這一事件,TSMC應該是看到真正需求才敢大膽擴大支出才是

        1. Peter您好,這也是我選擇只投資美股的主要原因,因為可以有上百家TSMC等級或更好的企業可供選擇,而且歷史報酬證明,
          美股是全球所有股市表現最佳的市場,幾乎從各個面向或指標來看都是如此;而且我個人認為即使中國正在崛起,也不會
          改變我對美股的長期看法—這部份有空我會發表持這項看法的原因。

  2. Andy您好:
    巴菲特那招確實厲害,就像是被頂讓的生意,許多原價購買的生財器具通常都被賤價賣出,完全是買方是
    說了算,賣方只希望能夠換回一些資本(比完全沒有還好)。
    關於台積電的部份,確實是資本支出很高(拉高競爭門檻),也還好先進製程目前是TSM幾乎寡佔,才能夠喊價。
    是否有能以您的觀點聊一下資產配置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