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部份的企业并购都以失败告终?

并购

企业为什么要并购?

以纯正面,或是乐观者的角度来看,企业为了达成以下的目的,必须进行并购:

  • 取得技术和研发圑队。
  • 取得市场或销售网络渠道。

但实际上,多数企业的并购并非如此。主要还有以下的几项常见的原因:

  • 恶意并购:恶意并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觊觎目标公司的丰厚利润,尤其是私人股权(Private Equity)业者最喜欢采用这种并购。或者是单纯地想取得公司的控股权,以进行对自己有利的改组。
  • 消灭潜在的竞争对手:最好的例子就是被脸书(美股代码:META)并入旗下的WhatsApp和Instagram。事实上,十多年前的微软(美股代码:MSFT)也常用相同的方式消灭潜在的竞争对手 。
  • 企业的潜规则(或称企业的强制力,Institutional Imperative):这是上市企业最常见给股东的理由,也就是为并购而并购。而且通常规模不小,饼都画得很大,而且多数是以失败告终。关于企业的潜规则,详情请您参见我的另一篇文章《企业潜规则,机构制度性强制力》。

企业并购资金从何而来?

我们这里谈的是很大的资金,不是小笔资金。大致上可以分成三类:

  • 若私人股权(Private Equity)业者是并购方的话:最喜欢拿被购方的资产,向银行质押,采用借贷。多用于私有化下市,或是趁火打劫的情形下的作法。私人股权业者通常只会持有五年、重整公司后、等卖相好点后、重新包装上市、套利出场,再找下一个目标重复相同的方法。
  • 未上市的企业:因为一般而言,企业规模较小,而且尚未上市,融资管道受限。愈小就愈不利于融资。只能任人宰割,银行即使同意,利率也很高;因此许多只能找私人股权,或是风险投资业者,但代价都很大,必需出让可观的股权。这也是为何企业必须上市的原因,免得在需要筹钱时,受人宰制。关于这个主题,请参阅我另一篇文章《企业为什么要上市?》。
  • 一般上市企业:一般不脱三种方式:
    • 发行新股(最差的作法,会大幅稀释股东的股权,但最容易,是最常见的方式)。
    • 发行公司债(也会稀释股权,也有利息的压力)
    • 向银行借贷(利息的压力)。如果市值(其实就是股东权益比)过低,就会拉高长期负债比,会导致公司的估值拉低。

为何大部份的企业并购都以失败告终?

我在书《超级成长股投资法则》中,4-1节,第263页,曾提过;商业史上无数的例子证明,只有不到1/4的企业并购案是成功的。为什么呢?

  • 企业的潜规则(或称强制力Institutional Imperative):因为大部份的并购案都是执行长们扩权,好大喜功的结果。不会令人意外,失败是必然的结果。但投资人,小股东很难得知,因为大树下面好乘凉,财报根本看不出来。
  • 被庞大的借贷压垮:为了并购,必需筹措大笔资金,大部份公司花的又不是管理圑队口袋中的钱,为了完成并购,通常会接纳条件不利于股东的利率条件,背负大笔的利息负担,长期而言,很少公司能负荷,付利息就会使公司处于财务长期的不利地位。更甚者是出卖股东利益,稀释股权。
  • 被并入的公司的员工,很少有人能留下来(除非先订立条件),经过一到两年后,通常都会自愿或非自愿离职。人走了,当初宣称的技术、或是市场、和通路,根本都不可能留下来。
  • 除了少数特例,很少有被并入的公司的员工,即使愿意留下来,一般而言,都不可能融入新公司中。

投资大师们的看法

这也是为什么彼得.林区喜欢把企业的并购恶习称之为多惨化经营的原因。

巴菲特在他的1997年的股东信中写道:“虽然有些合并案确实可以发挥综合效益,但通常买家所付出的代价过高,且通常成本节省与营收增加的预期效益最后都会成一场空,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不管这个并购案多么的不合理,只要老板有强烈的意愿,其内部的同僚与外部的专家顾问都能够提出一份看似合理的评估报告来支持其立场,只要在童话中才有人敢大胆地告诉国王他没有穿衣服。”

并购
credit: Flickr

进行并购较成功的企业

就我自己较暸解的领域,和调查相仿,也就是大部份都无法达成当初的并购目的。在超大型的美股上市企业里,我认为其中有两家公司堪为其它企业的表帅:

  • 埃森哲(美股代码:ACN):埃森哲在并购上很成功,有许多可以拿来做为其它公司的典范:
    • 限定只进行小公司的并购,风险较小。
    • 基本上每笔并购案都有明确的目的,主要是取得最新的技术,或者是专业人员圑队。
    • 埃森哲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顾问业公司,有自己特有的方法论,方法论是埃森哲的核心竞争本领。公司更拿这套方法,用来确保被并购的公司人员如何融入埃森哲。
    • 埃森哲的前母公司是全球的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每笔并购都已经过财务的风险测试。
  • 苹果(美股代码:AAPL):五大科技巨头,因为现金很多,他们的并购案多是现金支付,不会影响到他们的财务的健康程度,主要是因为他们钱实在太多了。苹果更夸张,和其它四家更不同:
    • 它并购的目的主要是取得最新的技术,或者是专业人员圑队,而且很低调,不事张扬,因此阻力较小。
    • 偏爱小型初创企业,较少进行超过亿元美金以上的并购,三年前买英特尔的手机芯片部门和先前买HTC的Beats算是我记忆中,少见的大型并购案。
    • 库克在2019年曾透露;苹果平均每2周就会收购一家公司。

结语

并购不是企业成长的万灵单,不值得跨大对企业的帮助,大部份的并购都是盲目浪费资源,甚至于对企业本身是有害的价值减损的举动,总之大多数都是为并购而并购,理由根本都很牵强。

数据会说话,根据中国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张华博士的报告:从全球统计范围来看,企业并购失败的机率超过50%;在中国,企业并购失败机率超过60%,跨国并购失败机率更超过80%。

相关文章

重要声明

  • 本站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本人不对文章内容、资料之正确性、看法、与即时性负任何责任,读者请务必自行判断。
  • 对于读者直接或间接依赖并参考本站资讯后,采取任何投资行为所导致之直接或间接损失,或因此产生之一切责任,本人均不负任何损害赔偿及其他法律上之责任。

在〈为何大部份的企业并购都以失败告终?〉中有 5 则留言

  1. 阅读作者的两本书,再看本网站,受惠良多。在此致谢。

    小小勘误: 只”要”在童话中=>只”有”在童话中。

    个人意见:
    当初宣称的技术、或是市场和通路,”根本都不可能”留下来。
    =>当初宣称的技术、或是市场和通路,”可能根本都”不留下来。
    比较可以涵盖一些例外状况。

    1. 谢谢您的回应,很高兴您从我的两本书中获益。
      勘误部份会向出版社反映, 有桚会能在下一刷时订正,感谢您的协助。

  2. 不好意思,连我也打错字了。
    我想打的是
    “根本都不可能留”下来=>”可能根本都留不”下来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