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6大半导体投资迷思

半导体投资

掌握产品的流向和市况,是了解产业最快的方式。半导体晶片产业并没有不同。关于半导体晶片产业,建议您可以参考我的以下篇部落格文章的说明:

一般人对半导体投资其实有非常多的迷思,以下就是一些最常见,不那么正确的观念:

硬体只有一次性收入

硬体不能回收重复使用

因为我在《超级成长股投资法则》一书3-2节的160页中确实提过硬体只有一次性收入,相较软体业有较大的风险。而且半导体投资,尤其是晶片的制造,以目前的价码计,更是以百亿美金起跳。

硬体的领域很大

但是大家可别见树不见林,硬体产业的领域实在太大了:终端电子装置,晶片,家用器械…还有无数行业都是硬体的领域。「硬体只有一次性收入」这句话还是成立,晶片也没有不同。但问题在于个别公司的产品有没有竞争力,如果有强大的护城河,取代性低;订单还是会源源不绝,因为客户的可选择性很少。

硬体有存货压力

硬体有很多种

这点和上述的「硬体只有一次性收入」很类似,两者是硬体行业的天生宿命,无法避免。但是多数人都忘了一件事,有竞争力的企业的产品通常供不应求,是客户追着你跑。这类公司通常都有订价权,也能掌握出货量的多寡,这就是巴菲特最爱的企业类型—— 请见我在《超级成长股投资法则》一书2-1节 83页所列的说明。

半导体商多有涨价的权力

最好的例子就是2021年8月,台积电(美股代码:TSM)在全球半导体晶片荒的情况下,趁人之危,宣布所有产品立即涨价20%。有客户敢说我找别家吗?没有,因为客户没得选。另一个例子是博通(美股代码:AVGO) 在2021年 第二季发布营收的法说电话会议上,有分析师质疑,在全球晶片都缺货时, 博通业务成长量似乎不如预期;但出忽所有人的意料,博通执行长陈福阳竟大言不惭地反击说:「我们故意的。」为什么陈福阳敢这么说,因为供货是博通在调控的,说穿了,是客户需要博通,有求于博通。

晶片设计商不会有工厂

晶元代工是近年才形成的

晶元设计商都不会有半导体制造厂:现在的半导体分工是最近三十年的发展所形成的。廿或三十年前,几乎所有叫得名号的晶片商都有自己的晶片厂,除非这家企业很小。

有晶元厂的公司变少数

但现在情况反而倒过来,只有很少数的晶片设计商有自己的晶元厂────英特尔(美股代码:INTC)德州仪器(美股代码:TXN)(详见我的文章《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如何赚钱?惊人的长期资本回报和公司净利润率!》)的晶片基本上都是自己生产的。许多特殊用途的半导体商,通常也都会有自己的工厂,例如亚德诺(美股代码:ADI),安森美(美股代码:ON) ,英飞凌(美股代码:IFNNY), 博世(Bosch),意法半导体(美股代码:STM) 。记忆体厂商如美光和三星,也一直都是自行生产晶片。

有晶元厂者多很赚钱

而且,通常有自己半导体工厂的半导体商,大部份都不像英特尔或德州仪器那么知名,但护城河都很宽。

晶片都需要最先进的制程

关键和知名的晶片都必须采用最新最先进的制程:这观念大错特错。

只有极少数晶片才需要先进制程

商用手机和高速运算的晶片,因为消费市场晶片竞争激烈,晶片迭代很快,这句话成立。但是除手机和高速运算(主要的就是电脑的CPU和GPU)之外的大部份领域,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而且也手机和高速运算主要的中央处理器基于很多因素需要先进制程,其它晶片根本不需要杀鸡用牛刀,一个电子装置少说也有成百上千颗晶片)。

功能才是客户要的

国防工业,一般电子装置、汽车、类比等半导体晶片领;功能稳定、供货、产品的可靠性大于一切,再加上成本或和其它各种考量(考量的因素非常多),很少会采用先进制程,反而都会采用使用多年的非常成熟(一般人眼中落伍)的制程────例如汽车晶片,没有在用最新制程的,因为没有必要,功能比制程重要多了。

我们用的晶片多为成熟制程

新制程又很贵,完全不符合成本效益。总之,别被错误观念洗脑,这世界上「绝大部份」的晶片用的是成熟制程。大部份人认为的常识根本没有事实根据。

请参考我之前的文章《晶片都被用到哪里去了》,文中列出了全球被生产出来的晶片都用在那里了。

先进制程晶片才能赚大钱

只有采用先进制程的晶片的设计商,才能赚大钱:这也不对,德州仪器所有的晶片都是自家晶片厂所生产的,而且很多采用的制程有的是十年前发明的制造技术,但德州仪器非常赚钱。德州仪器的净利率是所有大型晶片商里面最高的,连最火红的台积电都比不上。

我在《超级成长股投资法则》一书2-4节中曾经整理过一个详细的表格,比较所有半导体大厂和大型美股企业。德州仪器在超大型上市企业中,只输威士(美代码V)和万事达(美代码MA),比Meta(美股代码:META)微软(美股代码:MSFT)这类纯软体商都还高得多了(详情请读者参见我在《超级成长股投资法则》一书2-4节为大家整理的表格)。

半导体投资高枕无忧

半导体很重要没错

半导体和晶片是战略产业,投资此领域万无一失:这句话的前半句,以最近几年来说没人可以否认。但投资人都忘了,没有任何一个产业或企业的竞争力是能长期存在的。就半导体业而言,晶片是典型的景气循环性产业,尤其是通用型记忆体和面板(面板也是半导体产业的一员)。这点我在《超级成长股投资法则》一书4-4节,就为各位分析过了。拜COVID-19疫情和川普对中禁运的影响。

半导体是大宗物资

半导体业已走了四年的多头,由于各国都在建厂和增产,不久就会产能过剩,因为半导体是现代的大宗物资;这以前一再发生,以后也还会发生。大宗物资一定会受景气循环的钜幅影响。

读者困惑之处

朋友们的疑问

市场上这些领导地位的品牌,一直冲刺先进制程的理由是什么?应该是有市场需求,才会持续投入吧?

市场需求是有的,其中的症结在于「是否需要用到」高阶制程。

适合采用先进制程的产品

手机上的CPU动辄超过百亿个电晶体(苹果的M1有160亿个,A15有150亿个),如果不用5nm,而用28奈米制程(我是假设),那iPhone 13整支手机的盒子都会装不下这颗CPU,iPhone 13的体积就会像iPad一样大。因为每个主要制程的演进都会使相同的空间再增加25-40%(视不同公司,以及许多不同因素会有差异)可容纳的电晶体;而且也会耗去惊人的用电,当然就需要一颗巨大的电池,结果会使手机变大变重。那问题M1为什么要搞成这么复杂?因为功能上的需要,因为使用者会希望每一代的手机主要功能都要比上一代提升一些才合理,不然就没人要换手机了。每一代的功能提升,就表示这些新功能必须靠新增加的电晶体数目来实现。

电脑的CPU和GPU道理也相同,因为竞争激烈,尤其笔电空间和手机的空间和电池需求相同,逼得厂商必需要采用先进制程,否则您的笔电现在会长得像一台电视机一样大。

这也是为何台积电的先进制程都被苹果(美股代码:AAPL)和高通(美股代码:QCOM)这类手机商,或是需要高速运算的电脑CPU的辉达(美股代码:NVDA),超微(美股代码:AMD)占满的原因。

半导体投资

不适合采用先进制程的产品

但iPhone和笔电是高价产品,而且体积很小,所以「需要用到」高阶制程,也就是合理。但是您家中的电视,电冰箱,汽车;里面一样有主机板,一样有数不清的晶片和CPU(这时候被称为MCU)。如果上面的主要晶片用了5奈米制程,当然可以使空间的变小,功耗更低,但是电视,电冰箱,汽车上的晶片其实十年前的功能和现在的差异并不大,根本不需要升级。这些东西没没有电池充电的问题。而且他们空间很大,花大钱用高阶制程做出来的电视,电冰箱,汽车上的晶片是暴殄天物,而且会增加好几倍的晶片成本,根本不划算。我们不可能每年换电视,电冰箱,汽车;而且这些东西的功能几十年来的功能没什么差异,晶片根本就犯不着重新设计。

三星本身也生产电视,电冰箱,也帮车商生产许多晶片,但这些类型的晶片压根就从来不会想用高阶制程生产。因为电视,电冰箱,汽车里的晶片用5奈米制程或28奈米制程,使用者感觉不到差异,但要他们多付10%的价钱,他们就不愿意了,因为功能相同,多付10%不合理。

相关文章

在〈常见的6大半导体投资迷思〉中有 11 则留言

  1. hi,andy

    想请教一下,市场上这些领导地位的品牌,一直冲刺先进制程的理由是什么?
    应该是有市场需求,才会持续投入吧?

    1. Steve您好,
      “市场需求”是有的,其中的症结在于”是否需要用到”高阶制程。
      手机上的CPU动辄超过百亿个电晶体(苹果的M1有160亿个),如果不用5nm,而用28奈米制程(我是假设),那iPhone 13整支手机的盒子都会装不下这颗CPU,iPhone 13的体积就会像iPad一样大。因为每个主要制程的演进都会使相同的空间再增加25-40%(视不同公司,以及许多不同因素会有差异)可容纳的电晶体;而且也会耗去惊人的用电,当然就需要一颗巨大的电池,结果会使手机变大变重。那问题M1为什么要搞成这么复杂?因为功能上的需要,因为使用者会希望每一代的手机主要功能都要比上一代提升一些才合理,不然就没人要换手机了。每一代的功能提升,就表示这些新功能必须靠新增加的电晶体数目来实现。

      但iPhone是手机高价产品,而且体积很小,所以”需要用到”高阶制程,也就是合理。但是您家中的电视,电冰箱,汽车;里面一样有主机板,一样有数不清的晶片和CPU。如果上面的主要晶片用了5奈米制程,当然可以使空间的变小,功耗更低,但是电视,电冰箱,汽车上的晶片其实十年前的功能和现在的差异并不大,根本不需要升级,而且他们空间很大,花大钱用高阶制程做出来的电视,电冰箱,汽车上的晶片是暴殄天物,而且会增加好几倍的晶片成本,根本不划算。

      1. 感谢回答!

        手机确实需要所谓的先进制程,因为要轻薄可携,又要考虑电池续航能力。当今的先进封装、异质整合应该都是为了在更多的应用之下,还要能保有优异的运算能力。

        但是,大部份的软体真的需要用到这些高速运算的效能吗?会不会有所谓的效能过剩问题?可能我过虑了,但或许有那么一天吧?

        苹果推出硬体订阅的服务(前阵子的新闻),是在预测未来新机销售减缓时,而做的事前部署吗?

        1. Steve您好,
          — Apple的M1系列和许多Intel, AMD, nVidia的晶片其实都已经陆续采用先进封装的技术了,只是一般人看不出来(其实也不需要),除非您把晶的大切八块拆开晶片的外壳就看得到,TSMC搞先进封装已经很多年,而且建了四座先进封装工厂,就专门在搞先进封装。
          — 那为何需要先进封装?因为目前的先进制程已经愈来愈逼进物理极限,一旦接近物理极限,就会有两大问题(1).制程的推出演进会变慢,因为变得愈加困难,投资也要成倍数钜幅增加;目前台积就在做这事。(2).会有许多不可预测和可知的电子干扰或不稳定的情形出现,目前还没有,但如果一昧往微缩演进,就必须面对这些问题,这就很难克服。
          — 效能过剩:的确是的,其实大部份使用者用不到大部份的功能,打个比方,现在M1或Intel的CPU都内建GPU的功能, M1甚至还内建AI的功能,GPU的复杂度不下于CPU,会占掉晶片很大的面积,意思是为了支援较少人用的功能,必须占去40%的晶片体积。但晶片不像软体,晶片是死的,买了后不能选配缩减功能,阿嬷用的iPhone的CPU和重度用户的CPU是一样的,但阿嬷的iPhone上可能只会用到三个软体,但她孙子的iPhone中可能会有100软体。其实阿嬷只需iPhone5就够了,但她孙子要拍照要传FB,要玩抖音,要夜间拍照,要玩AR功能,就要用到AI和先进的GPU,自动修图和AI等功能,当然CPU愈新支援的功能愈多愈好,不然用阿嬷旧的iPhone5手机有些软体不能安装,即使安装上去了,CPU不支援,就必须软体模拟,使效能大打折扣。
          — 硬体订阅:我认为是Apple为了保障营业的持续现金流所采用的销售方式,对使用者和投资人,双方皆有利。

          1. Andy老师好:

            我对Apple打算做硬体订阅这一方面很有兴趣,巴菲特最近买500多亿美金股票,
            绝大部分是能源股及高殖利率股票,这可以理解,因为他是绝对价值投资者,
            但是他买苹果股票虽金额不多(从高点下来跌幅并不大)是否意味他看好苹果未来?,
            尤其是订阅制这一项方案,对于软体需要订阅(尤其一些电脑软体有不可取代性),
            订阅制确实带来稳定现金收入,但如Netflix因为订阅数减少,导致股价一天跌超过35%,看来订阅制对一些非必须产品,在通膨时代是优先被消费者取消支出的项目,
            目前并不知道苹果这一项方案是否以后对她是否是正面,但可以想像苹果应该渐渐转型从硬体厂商变化成软体及服务厂商,也许市场或者巴菲特愿意给APPLE比较高本益比,股价相对抗跌。

            至于TSMC我持中性看法,我认为公司经历过2008年金融海啸,曾经一度需求突然急冻,
            对于这种资本支出我想公司有很多半导体需求研究人才,比我们了解该行业状况,
            会做出如此天价支出不是开玩笑的,我们只要了解她的技术领先是否领先,
            基本面没出严重状况,短时间都只是猜测而已,葛拉汉曾经说过,
            「只要公的内在价值以令人满意速度成长,其成就需要多久才获得市场肯定并不是那么重要」。

  2. 你好
    依照您的文章意思,想跟您请教
    根据台积电目前这三年1000亿美金的资本支出是采否定看法吗?台积电的两位CEO着眼未来5G 高效能运算相关应用的结构成长是否是太过自信,还是关在自己的舒适圈圈呢?抑或者整个晶片大景气循环即将到顶了呢?
    以上感谢

    1. Frank您好,
      这不是一个绝对是或非的简单的问题,我的看法是:
      (1).TSMC是晶元代工业,除非TSMC改行,不然无法摆脱钜幅的资本投资的宿命,这是晶元代工产业的必要支出。
      (2).TSMC的CFO公开证实今年会有美金440亿的资本支出,这是我所知道科技业界最高的年度支本支出。
      (3).TSMC的说法它之所以持续花费钜幅支本支出是因客户的需求———请特别注意这句话。
      (4).我在文中一直提醒读者,半导体是大宗物资,有景气循环的问题;但投资人都是短视的(这没有是非的问题,因为这是人性,很正常),不愿意面对这个事实,因为过去近四年是半导体的大多头,TSMC的产能供不应求(不只TSMC,连成熟制程的其它公司产能都满载),很少人愿意相信景气会反转,半导体有天会过剩;就像2007年时石油180元时,当时谁会相信前年会跌破40(我在此不争论石油不是半导体这个问题,但石油是大宗物资)。
      (5).现在所有的需求和预测都是建立在(3).,如果那天(3)不成立或反转,问题就会像骨牌一样地倒下。
      (6).没有人可以预测何时会发生,但重要的是这件事会发生———这才是重点———这句话是巴菲特说的。去年9月之前,有谁想过知名的大多数的成长股会跌70-90%?也不可能有人相信那斯达克成份股有一半都下跌了40-50%,但现在都成真了。

      1. 非常感谢您的回复
        的确就如您所说的现在是依照客户的需求,哪一天这些大客户需求反转时营收下降,资本支出及折旧就是让公司一大头痛问题,您这个观点跟曲博2023年成熟制成供过于求的想法蛮接近的,只是就看台积电面对未来不管先进或成熟制程的订价权能够撑多久了,现在台积电跌成这样应该就是担心这些超额需求的假象一但戳破会如滚雪般的崩盘吧。至于要相信公司说结构性长长还是要考量整体产业的反转,真的是个难题!

  3. 「最好的例子就是2021年8月,台积电在全球半导体晶片荒的情况下,趁人之危,宣布所有产品立即涨价20%」
    关于这点,我想帮台积电说几句。晶圆代工在那个时期,台积电是最后才涨价的,反而是成熟制程的联电和力积电大涨特涨,台积电最后因为矽晶圆的成本压力,以及先进制程庞大的资本支出,希望维持原有毛利率才涨的。
    就一个代工龙头来说,台积电并不是带头涨价的,而且台积电涨价是策略性地涨,某程度是为了压制 overbooking 才调整部分制程的售价,并且此策略附带优化现有制程的产线,鼓励一些成熟制程移往较先进的厂来生产,就企业来说并不是趁人之危,而是优化生产线,改善公司盈利的策略。
    如果成本有涨价,有本钱的公司本来就能够转嫁给客户,再加上并非带头涨价,而是等同业都涨价了将近半年之后,台积电最后才涨,以品德来说,我认为台积电已经做足了模范,说台积电趁人之危,这话说得有点重了。

    1. 流心您好,

      其实我写这句话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复杂(比如说贬低的意味,或企业道德考量;而且我仔细回头看了我写的这一段,怎么看都没这个意思,我倒认为内文是很正面的肯定),我单纯是就是论事,就好像我在描述博通时一样。在商言商,赚钱是企业的天职,调涨价格这没什么不对。企业大部份都是在客户需求大于产能时才会涨价,如果产能利用率低于平均造成营运压力(通常是景气不佳时;以半导体而言就是或B/B值小于1时),没有厂商会涨价的。

      但更为重要的,我文章上没有写(因为我认为不需要写):”涨价代表是一种企业竞争力”。这句话适用于任何型态的企业。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栏位标示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