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類(Outliers)》—10000個小時,統計會騙人

10000個小時

本書的重點

這是一本重要的商業書,裡面談的東西很廣泛;至今令我印象深的有兩點:

  • 10000個小時
  • 統計結果會騙人

我在本文會詳加討論這兩件事。

幾乎所有讀過這本書的名人意見領袖,包括蒙格,都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一個人要想真正精通一個領域,除了天賦,還必須投入大概1萬小時的有效訓練。

統計結果會騙人

對統計、市調、或研究的朋友都暸解統計的準確性和問題的設計,詢問方式或技巧,資料解讀是有關係的。也就是同一組數據,每個人的看法可以是天南地北的不同。為何會這樣?原因很多:例如不夠專業、樣本數、偏見、誤差、先入為主先劃靶後射箭。

但其中最嚴重,最有能力改變統計結果的就是「先入為主先劃靶後射箭」────因為統計和市調屬於人文科學的領域要多一點,中間會牽涉到的數學和統計學只是工具。最後的報告和解讀的是人;只要是人,就會有偏見。 蒙格就對這個現象說了一句發生深省的評語「手裡拿著鎚子的人,看到任何東西都覺得是釘子。」

我可以得到我要的統計結果

我在我的《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中5-2節,第361頁曾引用葛拉漢說過的一段話:「結合精準的公式與精確的假設,幾乎可以產生任何你想要的數據,或是為你找出某種事物的理由。在股市中,使用的數學愈深奧、愈複雜,得到的結論將會愈不確定、愈冒險。」

我在本部落格曾發表過一篇文章《決定投資成敗的是非量化因素》就討論過這方面的議題,總之就是為了得到我想要的結果,我是可以設計出結果會符合我最後期望的調查方式,再用統計的方法進行包裝,發佈時就能以此增加說服力。其實我們 的社會,包括選舉、商場、以及華爾街,每天都在運用這樣的手法,現代人其實都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只是我們很難發覺罷了!

埃里克森的研究

20世紀90年代,心理學家K·安德斯·埃里克森(K. Anders Ericsson)和他的兩個同事在柏林的頂級音樂學院做的一個試驗。埃里克森和他同事的研究,讓人們驚訝地發現,在卓越者中並沒有「與生俱來的天才」。

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一個人的技能要達到世界水平,他的練習時間就必須超過1萬個小時────任何行業都不例外。」神經學專家丹尼爾·利瓦廷(Daniel Levitin)表示:「無論是作曲家、籃球運動員、作家、滑冰運動員、鋼琴演奏家、棋手,還是作案屢屢得手的慣犯,對他們的練習時間進行統計的結果,一次次毫不例外地都得到1萬這同一個數字。1萬個小時相當於每天練習3個小時,或者一周練習20個小時,或者是10年的練習時間。」

股票投資呢?

問題是很少人願意為長期投資報酬,以及成功投資付出1萬個小時。這也是我在本部落格寫過的《高智商的投資人失敗的主要原因》和《太高的智商在投資上派不上用場,反而會是阻礙》這兩篇文章裡面的中心想法 ────世上沒有那麼多聰明人,多數的聰明人只不過是「自己認為」自己很聰明而已。而且最致命的是,高智商的人多不願意投資付出時間和心力,認為股票投資成功必備的基本研究,耗時,不值得,是笨蛋才會採取的做法。

1萬個小時相當於每天練習3個小時,或者一周練習20個小時,或者是10年的練習時間────在投資上一樣成立,而且我自己也是這麼過來的。這也是我為何在 我的《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中1-5節,第64頁中,把10年列為您想要咨詢的成功投資人的三大條件之一,這不是巧合或我隨便想的數字。

許多人會不表贊同,認為自己沒有這麼多時間可以投入。對這種看法,我只能說「不是有沒有,是願不願意、選擇、和付出。」

10000個小時

投資沒有不同

巴菲特2000年,在母校哥倫比亞大學企管所的課堂上當著165個學生回答學生提問,投資生涯要如何準備起?巴菲特回答「每天讀500頁像這樣子的東西」他隨手指向一堆上市公司的財報和資料;「這就是知識的運作方式,它像複利一樣積累,你們所有人都能做到,但我保證你們當中不會有很多人能做得到。」

這也是為何巴菲特曾說過如何才能提高投資的機率,他表示「你得瞭解這家企業,沒有別的辦法。」

約翰坦伯頓說:「取得好成績需要大量的學習和工作,而且比大多數人想像的要難得多。」

相關文章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