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Outliers)》—10000个小时,统计会骗人

10000个小时

本书的重点

这是一本重要的商业书,里面谈的东西很广泛;至今令我印象深的有两点:

  • 10000个小时
  • 统计结果会骗人

我在本文会详加讨论这两件事。

几乎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名人意见领袖,包括蒙格,都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一个人要想真正精通一个领域,除了天赋,还必须投入大概1万小时的有效训练。

统计结果会骗人

对统计、市调、或研究的朋友都暸解统计的准确性和问题的设计,询问方式或技巧,资料解读是有关系的。也就是同一组数据,每个人的看法可以是天南地北的不同。为何会这样?原因很多:例如不够专业、样本数、偏见、误差、先入为主先划靶后射箭。

但其中最严重,最有能力改变统计结果的就是“先入为主先划靶后射箭”────因为统计和市调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要多一点,中间会牵涉到的数学和统计学只是工具。最后的报告和解读的是人;只要是人,就会有偏见。 蒙格就对这个现象说了一句发生深省的评语“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到任何东西都觉得是钉子。”

我可以得到我要的统计结果

我在我的《超级成长股投资法则》一书中5-2节,第361页曾引用葛拉汉说过的一段话:“结合精准的公式与精确的假设,几乎可以产生任何你想要的数据,或是为你找出某种事物的理由。在股市中,使用的数学愈深奥、愈复杂,得到的结论将会愈不确定、愈冒险。”

我在本部落格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决定投资成败的是非量化因素》就讨论过这方面的议题,总之就是为了得到我想要的结果,我是可以设计出结果会符合我最后期望的调查方式,再用统计的方法进行包装,发布时就能以此增加说服力。其实我们 的社会,包括选举、商场、以及华尔街,每天都在运用这样的手法,现代人其实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是我们很难发觉罢了!

埃里克森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心理学家K·安德斯·埃里克森(K. Anders Ericsson)和他的两个同事在柏林的顶级音乐学院做的一个试验。埃里克森和他同事的研究,让人们惊讶地发现,在卓越者中并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世界水平,他的练习时间就必须超过1万个小时────任何行业都不例外。”神经学专家丹尼尔·利瓦廷(Daniel Levitin)表示:“无论是作曲家、篮球运动员、作家、滑冰运动员、钢琴演奏家、棋手,还是作案屡屡得手的惯犯,对他们的练习时间进行统计的结果,一次次毫不例外地都得到1万这同一个数字。1万个小时相当于每天练习3个小时,或者一周练习20个小时,或者是10年的练习时间。”

股票投资呢?

问题是很少人愿意为长期投资报酬,以及成功投资付出1万个小时。这也是我在本部落格写过的《高智商的投资人失败的主要原因》和《太高的智商在投资上派不上用场,反而会是阻碍》这两篇文章里面的中心想法 ────世上没有那么多聪明人,多数的聪明人只不过是“自己认为”自己很聪明而已。而且最致命的是,高智商的人多不愿意投资付出时间和心力,认为股票投资成功必备的基本研究,耗时,不值得,是笨蛋才会采取的做法。

1万个小时相当于每天练习3个小时,或者一周练习20个小时,或者是10年的练习时间────在投资上一样成立,而且我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这也是我为何在 我的《超级成长股投资法则》一书中1-5节,第64页中,把10年列为您想要咨询的成功投资人的三大条件之一,这不是巧合或我随便想的数字。

许多人会不表赞同,认为自己没有这么多时间可以投入。对这种看法,我只能说“不是有没有,是愿不愿意、选择、和付出。”

10000个小时

投资没有不同

巴菲特2000年,在母校哥伦比亚大学企管所的课堂上当着165个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投资生涯要如何准备起?巴菲特回答“每天读500页像这样子的东西”他随手指向一堆上市公司的财报和资料;“这就是知识的运作方式,它像复利一样积累,你们所有人都能做到,但我保证你们当中不会有很多人能做得到。”

这也是为何巴菲特曾说过如何才能提高投资的机率,他表示“你得了解这家企业,没有别的办法。”

约翰坦伯顿说:“取得好成绩需要大量的学习和工作,而且比大多数人想像的要难得多。”

相关文章

重要声明

  • 本站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本人不对文章内容、资料之正确性、看法、与即时性负任何责任,读者请务必自行判断。
  • 对于读者直接或间接依赖并参考本站资讯后,采取任何投资行为所导致之直接或间接损失,或因此产生之一切责任,本人均不负任何损害赔偿及其他法律上之责任。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栏位标示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