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實力差距有多大,北京強制企業採用中國製的軟硬體辦得到嗎?

中國科技發展和美國的差距

發生了什麼事?

5/6/2022有一條新聞傳出北京下令中央政府機關、國營企業及政府相關企業或事業單位,將⽬前使⽤的外國品牌電腦更換為國產設備。接著有朋友在本部格的臉書社團,於我為雜誌所寫的《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還能投資嗎?》的那篇文章下留言想聽一下我的看法。很簡單地回覆了我的看法。

我認為這事值得拿出來討論,但未免把範圍搞太大太複雜,我們把討論範圍限制在純粹的商業市場上相關的議題,而且是只談辦公室的軟硬體,不包括政治面,國防軍事,太空等更為複雜的範圍。本文的目標就是想由這件事來看中美科技的差距。畢竟我們有興趣的是商用市場,對相關企業和股票的影響,甚至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這是新聞嗎?

嚴格來說,這並不算新聞,因為:

  • 北京的強制國企採用國產電腦,指的是所有軟硬體,包括中央處理器,儲存裝置,記憶體,電腦中所有的零組件,周邊設備。電腦上包括作業系統,以及上面安裝執行的應用程式,必須全部都是中國國產的。
  • 其實中國早已經這麼做了,只是大家不知道罷了。我的意思是目前很多中國國有企業,軍方單位,敏感性的政府單位十多年前就已經執行了這項政策了,只是中國沒有大聲嚷嚷而已。現在證明,中國早對美國的禁運懷有先見之明。
  • 以前一再發生;容我說明一下。

中國部份

約15年前,那時北京市政府(只限北京市所屬機構,不含北京以外的中國)曾經下令所有的機關下個年度起,辦公室所使用的電腦上的軟體必須採購國產的軟體(沒記錯的話,年採購量是幾十萬部電腦)。當時這道命令針對性很強,就是微軟(美股代碼:MSFT)的軟體,那時沒有雲端運算,也就是主要是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和微軟的Office軟體(當然還有電郵的Exchange Server和資料庫SQL Server,但這一般人較不熟悉,而且微軟當時在這兩大領域沒有壟斷性,媒體很少談)。那為何只有在北京地區?我自己的推斷是當時中國還充斥著許多盜版的軟體,網路上到處都能下載。但政府和北京地區的國營公家單位還是守法的,當然不會去用非法的軟體 。當時的時代背景是中國剛加入WTO,BSA面對中國滿地的盜版的軟體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中國實在太大了。BSA的主要支持者是微軟,但微軟對全球的盜版的軟體查緝都不手軟,唯獨對中國(至少當時是如此)頗有耐心,因為它看的是長期的市場。

可見當時中國政府就已經意識到這是一件大事了。那後來的發展看來並不成功嘛!您或許會如此認為,不然怎麼會滿地的Windows和微軟的Office。有朋友會反駁,去過中國工作,之後還是很多Windows和微軟的Office,沒看到中國的軟體在中國本地同事的電腦上。沒錯,這是事實。但我要提醒各位的是,中國政府類似的政策都是針對政府單位,國營事業,以及各關聯的非私人機構,這些都是政府管得到的單位,一定都是依政府的採購法令行事。2007年我就去過北京某個超大型的研究單位,和他們開會時,他們平常辦公用的筆電和桌上型電腦上的軟體都是非Windows的,令我嘆為觀止。中國非常大,超出你我想像,不要以台灣的規模來推論。

其實不是不成功,約在這項命令後的兩年,我在美商筆電廠的商用筆電部門時,公司還特地為中國地區生產了我們公司有史以來第一次以非Windows也非DOS開機的筆電,所有的該系列筆電都內建採用中國的紅旗Linux開機,並內建許多中國本地廠商所開發的辦公軟體。您可能認為沒有人買吧?不不,在不長的生命周期內銷售了幾十萬部。筆電不是手機,一款非蘋果的筆電一年就有五十萬台的出貨量是天文數字呀。這是我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因為我自己就是這個案子的總負責人。

另一件事是中國以外的朋友較不暸解的。當年的這項政策催生了許多中國本地的軟體公司,官方每年的採購訂單為他們提供了保障的市場。這些軟體包括了作業系統,辦公軟體,後端軟體;包括資料庫,電子郵件,企業ERP,甚至是會計經銷存系統。這些公司其實現在都還存在,並沒有倒閉,只是時空環境的轉變,經過合併,重組,名稱或許都不一樣了。但公司太多了,不在此一一說明。甚至連台灣最大的企業ERP廠商鼎新都為此由台灣股市下市,跑去中國上市。

俄羅斯也有類似計劃

俄羅斯以前國產的筆電都是裝英特爾或超微的處理器,由台灣或中國廠商代工,但貼俄羅斯牌銷售。但俄羅斯已規定2020年起所有國營企業、政府單位都必須採購俄羅斯國產電腦。Promobit公司準備生產代號為Bitblaze Titan BM15 的筆電,搭載俄羅斯貝加爾電子公司(Baikal) 的Baikal-M處理器,採用Arm架構,再搭配Astra Linux或Alt Linux的作業系統。

德國的故事

約在北京政府第一次決定禁止外國軟體的那段時期(不是這次的5/6/2022),2005年在歐洲的德國的政府機關,也發佈了和當時北京政府一樣的採購規定,要逐漸把政府機關電腦上的微軟,移轉到其他相容的OpenOffice和Linux,以展現對開放系統的支持,微軟的軟體不再是為唯一方案;這件事在當時引起很大的討論。

時間快轉來到2021年,事情又重演一次。德國Schleswig-Holstein邦的政府機關已決定捨棄微軟的系統,改採 Linux, LibreOffice, OnlyOffice, 和Jitzi的方案

台灣的故事

台灣沒有中國的軟體水準和基本的軟體產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我之前所寫的這篇《失敗的台灣軟體產業政策》引發很多迴響的文章。當然政府不可能,也不敢得罪美國訂出類似中國,俄羅斯,或德國的採購政策。

但我要舉個例子。約25年前,新竹科學園區一家超重量級的半導體企業有天決定把全公司所使用的微軟Office換掉,換成IBM和其它競爭廠商的替代方案。這件事當時在產業界引發軒然大波(當時的IBM很有影響力,不像現在);我要說的是這個案子當時在該半導體企業內部引起很大的抗拒(員工主要是擔心一堆公司內部現有的檔案,以及客戶寄來的文件不相容的問題),雖依計劃轉至IBM,但事後也沒有成功,幾年後還是又回到微軟Office。

我舉新竹科學園區半導體企業的這個例子是想要說明,為什麼5/6/2022新聞中只有提到個人電腦硬體,不包括軟體。

只限制硬體?

中國個人電腦商的實力如何?

先決條件是中國的個人電腦商可以買得到英特爾(美股代碼:INTC)和超微(美股代碼:AMD)的處理器。那事情就容易了,因為中國的聯想和美國的惠普(美股代碼:HPQ)實力在博仲之間,長期以來,幾乎同時並列全球個人筆電出貨的第一名。

至於伺服器的部份,浪潮集團全球伺服器的市場份額約10%,僅次於美國的戴爾(美股代碼:DELL)和慧與(美股代碼:HPE)兩家公司。

除了聯想和浪潮,華為在硬體方面的實力和出貨量也不差。只是個人電腦行業利潤不佳,並不是華為的重點罷了(我的意思是華為實力足夠,只是它自己不想淌個人電腦軟硬體這混水)。

台灣廠商分得到好處嗎?

我知道許多朋友會認為台灣是個人電腦的王國,應該可以得利於這項攻策,分到好處。抱持這種想法的朋友不是我想潑大家冷水。醒醒吧!台灣有競爭力的不是品牌,賺的是利潤微薄的代工費,而且現在中國的電腦品牌比美國的廠商更激進,很多型號已經不需要台灣的代工商,都是自已製造(這是中美兩國電腦商主要的差別之一),不像美國電腦商還是在利用台灣的代工商製造。

那台灣不是有宏碁和華碩?首先,這兩家台灣的廠商只有個人消費型的筆電,其它都無足輕重;沒有企業型筆電,也沒有伺服器部門。宏碁(個人筆電全球排名約4-5名)最好的時候十年前在中國的市佔約2%,現在早已沒有能見度,華碩更別提了。中國有聯想,筆電全球第一,你認為中國需要宏碁和華碩嗎?

但是還是卡在美國的處理器

可是如果老美英特爾和超微的處理器不供貨給中國的個人電腦製造商呢?那就另當別論。不過我個人不認為英特爾願意放棄這個佔全公司總營收1/3的龐大市場(詳見我之前寫的《國市場的重要性:上市美企10%以上,台企14.98%的所得來自中國》內容的說明),理由很簡單;川普時代反對施行對中國半導體禁運令最力的企業就是英特爾。如果英特爾處理器不能輸入中國,那中美兩國的關係就只能說是已達水火不容的地步了。這事有沒有可能發生,還是有可能的,以前美國在30年前,連英特爾當時最新的386處理器都禁止出口到蘇聯。天安門事件後,美國也對中國祭出過很短暫類似的方案。

其實事情沒那麼悲觀,因為如果只要求堪用,不追求最高的效能和速度的話,中國老早就已經有和英特爾和超微完全相容的處理器了。我沒寫錯,是完全相容於英特爾和超微的x86處理器,而且市場上已開賣很多年了;稍後我們會詳談這一部份。

中國如何應對處理器卡關?

不可否認地,英特爾和超微的x86處理器還是個人電腦的主流,市佔約92%,8%是蘋果(美股代碼:AAPL)的非x86處理器。中國當然知道這是卡關問題,因此近年對開源的Risc-V處理器的投入不遺餘力,也有初步的小成果,目前多為MCU或IoT的小應用領域,用在一般消費電子或小裝置沒有問題,年出貨量也都是以億顆晶片計,阿里巴巴(美股代碼:BABA)和華為在這方面都很積極,也的確已有不少的商業化成果,但距離用在個人電腦或手機大型商用的高速處理器還差得很遠。您或許會反問那中國為何不學蘋果投向ARM陣營?ARM是英國公司(請參見我之前的部落格文章《為什麼沒有人樂見安謀(ARM)被輝達(nVidia)併購?》),是西方陣營,英國和美國幾乎是政策的連體嬰,中國會笨到送走老虎又迎來獅子反咬它自己一口嗎?對這個主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見我之前的部落格文章《英特爾(Intel)目前艱難的困境》的說明。

那伺服器部份呢?就一般企業用的個人電腦商用處理器,英特爾和超微的x86處理器還是獨佔。但在新一代資料中心,加速器,人工智慧等領域,輝達(美股代碼:NVDA)在中國的市佔和它全球一樣都是第一。這方面阿里巴巴,華為,百度(美股代碼:BIDU),騰訊(美股代碼:TCEHY)都已經有自己的伺服器處理器,以阿里巴巴最為領先。但實力還差輝達非常遠。

商用企業用之外的領域,中國其實很早就有非x86,擁有自訂指令集,屬於中國自己獨特的伺服器處理器,最有名的就是龍芯。龍芯是MIPS指令集的RISC系統,而且授權已在中國的廠商手上,不會有卡關問題。但是MIPS並不是伺服器的主流,再加上周邊的軟體支援不足(軟體是主因),造成龍芯努力了幾十年,商業成果一直很有限。類似龍芯這樣子的中國公司還有⾶騰、申威(中國領先世界的超級電腦用的處理器就是這家的)等,但龍芯還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龍芯目前主要是用在一些需要安全管控的特殊敏感的官方,軍事,研究單位,或是政府單位的伺服器,而且有一定的出貨量和知名度。

中國的x86處理器

兆芯

中國兆芯是擁有x86相關的合法專利權的公司,也就是它是可以生產和英特爾相容的處理器,當然也就能跑Windows和所有相容的應用程式。兆芯曾經宣佈會在2022年推出將採用7奈米製程開發出來的x86 架構處理器。如果事實成真,前面高效能處理器卡關問題將不復存在;本文所討論的美國人卡中國的情形,至少在硬體上將沒戲唱了。

事實上也不必等到2022年,如果只要堪用的話(堪用的意思主要就是處理器速度慢一點而已);2019年,性能達到超微Zen 2的水準(2019年的水準),支援 DDR5、 PCIe 4.0 的兆芯KX-7000早就在市面上公佈了。而且之前也早就有KX-5000和KX-6000在市面上銷售了。

2023年12月,兆芯正式在市場上推出銷售大陸史上最強自主研發中央處理器KX-7000系列,運算效能是上一代KX-6000的兩倍速,是大陸目前運算最快的中央處理器,可望成為擺脫對西方技術依賴的關鍵。

雖然KX-7000與其x86競爭對手相比並不特別出色,包括超微中階的Ryzen 7 7700X與Core i5-13600K的時脈速度,都比最高階的KX-7000快許多。但對大陸來說,KX-7000能否擊敗對手不是重點,終極目標是擺脫對西方技術的依賴,以達成科技自主。

兆芯先前透露,KX-7000已獲得大陸主流整機廠商聯想開天、同方、紫光、升騰、聯和東海等採用導入新品,大舉搶攻大陸內需市場。

海光

另外,2016年超微也將x86的IP授權給天津海光,與超微的EPYC處理器很相似。Linux 內核開發也早就完成。

關於中國科技大廠們目前所研發處理器的成果,建議您可以參考我的另一篇部落格文章《英特爾(Intel)目前艱難的困境》的說明。

中國的系統軟體

由於本文討論的是企業辦公室的軟硬體,因此我們只會把焦點放在作業系統和Office辦公軟體這上面,不討論中國的網路軟體,行動程式,遊戲業,社群的軟體。

中國的作業系統軟體發展

看完前面的討論,您應該心裡已有底,除去很高階的英特爾處理器的部份(前面說明過了),中國的個人電腦硬體算很強。但軟體方面就不是這麼回事了,中國大陸的系統軟體較弱(至少和它的硬體能力相比),這有很多因素,而且這是和美國比,因為美國的軟體現在統治著全世界,連歐洲都拿美國沒辦法,所以基本上這是全球的普遍現象,中短期內,甚至是可見的未來,都很難被解決。

中國大陸在辦公室作業系統最強的是中軟國際和統信UOS,中軟國際合併了中標軟體和天津麒麟,兩者分別擁有「中標麒麟」和「銀河麒麟」兩大作業系統品牌。其中統信UOS更是被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稱讚為中國的國產作業系統的最高水平。

但他們都是Linux,不能執行Windows程式,程式的相容性等於零,中短期解決的可能性也是零。

中國的辦公軟體軟體

辦公軟體最大的是金山軟體(雷軍的公司),金山軟體包山包海,基本上包括了大部份辦公室會用到的軟體。就功能言,金山軟體獨立出去的WPS這家上市公司的WPS可以取代微軟的Office軟體,沒問題,它現在有4.6億的使用者。我廿年前就用過,真的不差;它的許多功能,微軟的Office軟體後來晚了許多年才出現。所以問題是在作業系統,不在辦公軟體。

文件管理軟體

奧多比(美股代碼:ADBE)軟體方面,PDF檔案的讀寫和文件管理方面,中國有福昕(Foxit),這在全球是知名的好軟體。但Adobe家族的其它多媒體軟體,中國是有些替代軟體,但都不成氣候,談不上取代或替換。

ERP軟體

ERP的部份,中國最大的是用友,金碟也很大。在一般的中國本土企業中使用得算普遍。可是大型知名的跨國企業,多數還是會用國外的SAP(美股代碼:SAP)或甲骨文(美股代碼:ORCL)。

中國系統軟體的發展

中國供辦公室用的硬體現在完全沒問題,好得很。軟體的金山,WPS,福昕都不差。其它都很找不到可以和老美競爭的同等級對手,中短期內,應該還是如此。總之被二三十年來用的一堆Windows上的軟體相容性綁住,這個現象在全世界是普遍現象,不是中國獨有的頭痛問題。

全面中國化的可能性如何?

硬體已有全面的實力

能自製x86的處理器

有些幸災樂禍的人會希望美國能卡住中國的脖子,自豪中國沒有台灣的台積電(美股代碼:TSM)就活不下去了。我建議持這種看法的義和團們自己先去照一下鏡子,然後回去看一下我之前寫的另一篇部落格文章《常見的6大半導體投資迷思》的說明。

從晶片設計角度來看,中國自產晶片的性能已經能夠滿足用戶辦公方面的需求,如果搭配景嘉微研發的國產獨立顯示卡,搭上兆芯的x86處理器也不難。更何況辦公室處理器對於製程工藝的要求沒有那麼嚴格,14奈米就很足夠了,中芯國際的14奈米工藝去年就已經投產商業化了,能夠為他們提供保障。

市場巨大

硬體方面一定會按所發佈的實行,這代表所有公家機構和國營事業(這是很大的訂單,至少有5,000萬台電腦,所以新聞發佈後,相關的股票都大漲)以後個人電腦只能買聯想,伺服器只能買浪潮。因為這兩家現在都是全球三大筆電和伺服器廠商。這個道理和美國很早在聯想買了IBM筆電部門之後,原本美國公家機構使用率最高的IBM筆電全換成惠普,這在當時是很大的新聞。

誰在乎思科?

十多年前思科(美股代碼:CSCO)。也曾因為品質,功能,和價格都競爭不過會華為的網通產品,美國那時下令官方單位都不能用華為的產品。但十多年過去了,現在的華為已經能生產便宜又大碗的5G電信系統,強大到令西方世界害怕到必需千方百計地用不實的謠言禁用它,那思科呢?十多年後的今天還是只能生產網通產品而已。

全面推行國產化的軟硬體的可能性

方案如何?

中國可以「強迫」中國企業都必須用以下的軟硬體組合:

  • 聯想,小米,或華為的筆電和桌上型電腦
  • 浪潮伺服器
  • 中軟或統信UOS作業系統
  • 金山軟體家族+WPS
  • 福昕
  • 國產用友和金碟的ERP
  • 一堆Linux上的替代軟體(中國很多這種國產的軟體,即使沒有,也有許多開源的軟體,就堪用度而言,這都不是問題)。

什麼時候會發生?

如果中美兩國長期的關係惡化到像冷戰時的美蘇關係,這就有可能會發生。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只有何時會發生,以及發生的機率。

台灣的實力如何呢?

看看中國,想想自己。實力才是一切,建議看一下我之前寫的另一篇部落格文章《失敗的台灣軟體產業政策》的說明,就可以知道我們自己和人家的差距有多大了。

中美

後記

順便說一下,對軟體被美國控制這件事我個人是持很悲觀的看法,除非有政策扶持(例如中美未來全面脫鈎,中國政府強迫境內全面改用自製軟硬體,也就是您目前在看的這篇文章的可能性),或是歐洲人也覺醒(這點機率超級低,幾乎不可能發生,因為基本上歐美有共同利益,而且他們都是白人在統治)。

否則「美國人壟斷全球軟體二十年之內,甚至於五十年後,都不可能改變」。別以為我在胡言亂語,現在使用微軟Windows和Office的大型公司,那一家不是三十年前就在使用,您有聽說過那一家曾擺脫過嗎?一家都沒有。而且我要強調,大家太小看全球軟體被美國人壟斷這件事的嚴重性,它的重要性比目前大家在討論的西方對中國半導體的關鍵零組件的禁運還嚴重得多了!

但硬體呢?在可見的未來,中國要擺脫西方的控制是有可能的。我憑什麼這樣說?證據呢?中國現在在硬體發展的成就和我這篇寫了老半天的這一堆資料不就是證據。

相關文章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

在〈中美科技實力差距有多大,北京強制企業採用中國製的軟硬體辦得到嗎?〉中有 2 則留言

  1. 筆電的話我只用微星。聯想、華碩這些商務感太強烈,感覺沒有什麼個性化風格。,雖然我有意識到華碩近幾年有跟上這種熱潮,但是依然不是我的首選。

    微星也發展了創作者筆電,目前還不太能得知是否能成功變現。

    1. Ruby您好,
      筆電個人電腦是標準的成熟型科技裝置業,不可能再成長,只要不大幅萎縮就已經是萬幸了,這也是我在我的第一本書”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裡”3-1小節就列為成長型投資人應避免的產業;該書的153-156頁還特意討論過筆電這個產,建議您抽空看一下。

      另外,我的部落格有篇文章"惠普是很重要的好公司,但現在不是好股票"https://www.granitefirm.com/blog/blog/2022/03/04/%e6%83%a0%e6%99%ae%e6%98%af%e5%be%88%e9%87%8d%e8%a6%81%e7%9a%84%e5%a5%bd%e5%85%ac%e5%8f%b8%ef%bc%8c%e4%bd%86%e7%8f%be%e5%9c%a8%e4%b8%8d%e6%98%af%e5%a5%bd%e8%82%a1%e7%a5%a8/

      也可以提供您參考。總之,筆電絕不是成長型股票;除非有特別考量,不建議成長型投資人投入這個產業,因為不會有前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