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Microsoft)的个人电脑运算部门是鸡肋吗?

微软的Windows

我在之前的部落格文章《微软靠什么在赚钱?未来会何去何从?》一文中列出它目前分为生产力和商业流程、 智慧云端、和个人电脑运算三大商业部门。今天的这篇文章要来探讨的是个人电脑运算(More Personal Computing)这个部门。这个部门主要包括 Windows、Surface装置、Xbox、游戏、搜索Bing 。2020财年营收占比33.74% 、2020财年营业收入占比 30.04%、年成长率6%。

十月五日,Windows 11新版的作业系统开放了下载更新,但是并没有在财经界和股市引起涟漪。这不禁令我想起廿年前只要它推出任何大型产品,在财经界和股市一定都会引发多日的讨论,比今日苹果的产品发表会有过之而无不及。我昨天花了些时间完成Windows 11的升级(题外话,我高度怀疑现有Windows使用者有能力靠自己完成这次Windows 11的免费升级,只能去买内建Windows 11的新电脑)和Office 2021的安装,心中产生了许多对这个部门的看法。

这个部门的一些动态

近年这个个人电脑运算部门有几项大事:

  • 发表Windows 11作业系统,并在10/5/2021开放现有免费下载更新。
  • 云端游戏Xbox Game Pass订阅服务的订户超过1500万人,过去半年人增加500万,相关看法认为Xbox Game Pass订阅服务 终究将取代现有Xbox Live Gold服务,将与更多电视品牌合作云端串流游戏服务 ,让使用者能透过电视连接控制器,并且登入个人帐号即可游玩。
  • Surface发表会一口气推出所有产品的更新版本,但并没有引起很大的讨论度。其中Surface Duo:跑的是Android,毒蛇的财经记者把去年1.0版描绘成是半成品(我个人倒是认为描写得很贴切)。充分展示对手机的不死心。
  • 7/15/2021,发布「Windows 365」云端PC 服务,可在任何装置享受 Windows 11 串流体验。比如说,这表示您可以在 iPad 上打开一个虚拟的Windows 11环境。
  • Windows开始和亚马逊(美股票代码AMZN)合作,让使用者能在Windows上执行您的Android程式。

这些产品(除了最后一项,因为是全新的产品)发表会都有如下的特性:

  • 在市场上并没有引起很大的讨论度。
  • 这些对应的产品的部门营收成长率都只有个位数,而且通常有5%就已经能偷笑了。

最大的改变是它并购了动视暴雪(美股代号ATVI),详见我的另一篇部落格专文介绍《微软买下个人电脑时代的游戏霸主动视暴雪》。

是鸡肋吗?

当然不是的。而且除了Windows作业系统直接和个人电脑相关外,这个部门还有一堆非个人电脑的赚钱业务,这点大家都忘了。

Surface这个硬体部门,从一开始就是锁定苹果 (美股代号AAPL) 为唯一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某种程度而言已经达成,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一直没有公布产品和营运的细节,外界的估计是损益两平。但目前的确在某一种程度上,为Windows平台的电脑装置,为使用者创造了另一种产品除其它传统电脑厂商────惠普(美股票代码HPQ)、戴尔(美股票代码DELL)和联想之外的选择。而且,Surface也可以向市场展示它所希望的产品概念,以及蒐集自己想要的市场和使用者的资料,发挥主动权,这是无价而且必要的投资,重要性不是钱可以衡量的。

Surface产品线主要的问题就是产品故障率比同业高出非常多(投资人要知道,硬体装置产品故障回收不仅使企业形象受损,重要的是回收和修复几乎会使原本盈利的产品立即变亏损,除非产品能有苹果的销售量),耐用性不佳(尤其它的目标是苹果的产品,但苹果的产品以耐用著称)。另一大问题就是产品的平均售价不仅比同业高出许多,甚至高于苹果同类产品许多。这两大不利的因素,使Surface产品线要长期盈利变得很困难。

另一个游戏的部门,Xbox的硬体装置从一开就每卖一台,就赔售美金一百元,到现在还是赚不了钱,但这是必须的投资,公司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游戏装置,让自己受制于索尼(美股代号SONY)或任天堂(美股代号NTDOY)。软体部门则颇有收获,拥有许多著名的游戏;而且公司也持续大手笔地进行并购,扩大自己的游戏软体产品。其实在游戏界,它早已是排名前前五大的开发商,和索尼、任天堂、艺电(美股代号EA)、动视暴雪(已被它并购) 齐名。此外,除了向手机不台移植已有的游戏外,并已经推出自己的云端游戏平台,加入这股不可免的未来的游戏趋势,可想而知它在游戏领域的雄心。

最后再来看Windows作业系统。它目前还是窂窂控制80%的市占,是个人电脑的代名词。仍然是公司的现金牛之一,Windows作业系统的营收占总营收的15.59%。而且几乎是所有个人电脑出货时,必须的不成文绑定的内建软体,投资人可以视为另一种型式的订阅制,厂商几乎没有功能相同的可替代方案,这才是可怕之处────这就是典型的护城河。这也是为何我在我的《超级成长股投资法则》一书中2-2节 82页花了一整个小节来分析这家企业,以及在书中许多地方一再提及这家公司的主要原因 。

Windows仍有强大的护城河

十多年前大多数的人都开始唱衰Windows作业系统,有些是有道理,但大部份是很无脑的墙头草。我的理由如下:

  • 史上没有任何一项大型软体可以像Windows一样风光了30年,即使过往的IBM也未曾到达如此的境界。目前Windows的市占仍高达80%以上,可见的未来看来也不会有敌手。
  • 十年前手机平板出现时,许多人认为Windows的好日子到尽头了。但事实证明并没有,主要原因很清楚,因为大小公司上班还是得用电脑。手机平板是开拓了新的使用场景,并无法取代个人电脑。
  • 即使有字母的Chrome OS和苹果的OSX的竞争,这两家最多就拿走约20%的个人电脑作业系统市占,很难撼动Windows的地位。
  • 目前英特尔在个人电脑上的危机并不等于它也会碰到,这是两回事。有太多厂商(目前可以执行Windows的处理器厂商,不包括中国的厂商就有英特尔(美股代码:INTC)、超微(美股代码:AMD)、高通(美股代码:QCOM)、辉达(美股代码:NVDA)、威盛这五家,而三星(美股代码:SSNLF)、联发科、和它自己都已经被证实很快会有处理器加入竞争)正在抢食英特尔的午餐,可以取代英特尔的中央处理器(请见我的另一篇文章英特尔目前艰难的困境》),但是这些抢食英特尔午餐的业者,目标都是想搭载Windows作业系统。
  •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项,Windows三十年来,有无数的软体厂商在上面开发了无数的应用程式,这些程式到目前都还在使用,不会褪流行(我曾试过我在学生时代写的Windows程式,不用修改,依然可以在新的Windows 10上执行),这是Windows最大的护城河和生态系统;这应该也是有史以来商业市场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别忘了,企业的软体,除非有罕见的理由,一定都具有「转换成本」,没有厂商会吃饱闲着,愿意冒不可知的风险,自找麻烦,换掉用了几十年跑得好好的程式。而且,企业软体的护城河,远比消费者软体(手机程式是典型的消费者软体)宽多也值钱多了。

给投资人的提醒

虽然这个部门的动态,主要因为被Azure云端部门的高度成长给抢走了锋头,在市场上并没有引起很大的讨论度,被视为鸡肋,这种看法完全错误。

  • 这并不表示这个部门不重要,因为这些部门都已经存在了10-40年了,有为数庞大的使用者,仍然持续贡献大量现金。例如Windows作业系统的市占,长期以来一直未曾低于80%,即使有苹果(美股代码:AAPL)的macOS和字母(美股代码:GOOGL和GOOG)的Chrome OS的强威胁,这两者的市占各约8-12%。Windows就几乎是个人电脑的代名词,重点是可见的未来,仍看不到任何的敌手可以威胁它。
  • 所有的企业都会走到企业生命的高原期,「大部份公司会因此走向坡,但这个部门只是成长停滞,并未不见」这点很重要。这个个人电脑运算部门是它的「起家厝」,已经存在40多年,某种程度就是个人电脑的代名词。没有这个部门,就不可能造成,电脑的普及。
  • 个人电脑并没有不见,不论大小企业,个人,学校;所有人都必须使用个人电脑,已经很普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和电视的重要性没两样。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它没有因此走向坡,也就是能持续贡献庞大的营收的原因。
  • 随着科技业全面走向云端化,它本身就是全球第二大的云端基础架构商外,加上30多年来Windows作业系统的市场独占垄断性;如果公司愿意投入相当的心力和资源(请注意这个前提,因为有可能会吃掉自己的既有Windows市场),「Windows 365」云端PC 服务的潜力无可限量。我个人认为公司目前在这件事上还没有想清楚,这是很可惜的地方。这也是为何它一开放使用者此项服务的体验的时候,由于受不了太受欢迎,竟立即暂停关闭此项服务,今人摸不著头绪,它究竟在想什么?
个人电脑

洞察力 :具有独占性垄断的护城河

个人电脑并没有消失,只是成长停滞,个人电脑仍然是利润丰厚的产业。撇开软硬体独树一格的苹果电脑,约10%的特殊市场,是另一种形式的独占性垄断,没有人可以拿走。个人电脑业的半导体中央处理器商和装置制造商包括英特尔(美股代号INTC)、超微(美股代号AMD)、高通(美股代号QCOM) 、联发科、 惠普、戴尔、联想们通通都没有「独占性垄断」的护城河,而且现在看来,不论中央处理器或是个人电脑装置,入门的门槛已经被证明愈来愈低,未来的竞争会愈来愈激烈。相较下,但是它的软体在个人电脑界具有长期以来被证明的「独占性垄断」护城河 ────这是最大的区别。

这就是投资的洞察力,也就是霍华德.马克斯所提出的第二层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相关文章

重要声明

  • 本站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本人不对文章内容、资料之正确性、看法、与即时性负任何责任,读者请务必自行判断。
  • 对于读者直接或间接依赖并参考本站资讯后,采取任何投资行为所导致之直接或间接损失,或因此产生之一切责任,本人均不负任何损害赔偿及其他法律上之责任。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栏位标示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