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和美股有極大的不同
多數台灣人美股經驗極短
大部份投資美股的台灣投資人,十之八九都是有經驗的台股投資人,而且是近年才投入美股的投資人。至少我自己身邊,至今我尚未碰過有任何一位我認識的台灣投資人是像我一樣,投資生涯完全只投資美股,不投資台股的。
有感而發
正因為這個原因,在出版了兩本美股投資書《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和《10倍股法則》,寫了兩年多的美股部落格,和許多人實際的交流後後,有感而發,深深覺得應該寫一下我想給想投資美股的台股投資人的一些衷心的建議。
美股不只是台股的放大版而已
台灣的經濟規模在過去三十年在充滿代工思維的主導下,GDP總量增長其實很慢,而且產業發展極度失衡。台股有近70%的權重是電子,資通,半導體;而且這70%裡面代表性的企業幾乎都是代工商,很少有自己的國際品牌的產品。
但是中國和美國是前兩大的經濟體,是全球唯二幾乎包括了聯合國定義的150多種產業(詳見我列在《10倍股法則》一書裡面108-109頁的完整產業列表)的兩個超級大國,兩者唯一的差別是中國是唯一涵括其中所有的150多種產業者的國家(特別是製造業的完整供應鏈),美國則稍微少了點,主要差在基礎原料和製造及完整的供應鏈。這點反映在兩國的股市上市企業上。因此台股投資人切莫以為美股只是市值比台股還大的市場而己。況且,美股有近兩百年的歷史,台股充其量才60年。
而且美股是極度全球化的市場,涵括了您可以想得出來,甚至是您聽都沒聽過的的任何產業的上市企業,產業多元,選擇很多,所有世界知名的企業,幾乎都在美股上市,可以說是全球經濟和產業的展示櫥窗,它所代表的意義不只是市值規模30倍而已,光是法規,資金,交易活躍程度上就有極大的不同。舉個例子來說,代表台股市場指數的元大0050 ETF才只有50檔,但代表美股市場大盤的標普500指數就有500檔。
台股投資人應調整自己去適應美股
以下的這些我觀察到的重大差異,或是台股投資人根深蒂固不是很適當的看法,建議投資人在投入美股時要徹底調整。因為您要去投資的股票市場是一個比台股大上近30倍,世界最大(美股總市值佔全球股市約45%),最有效率,也是公認最進步的資本市場。
台股投資人應該做的是調整自己去適應美股,而不是以自己在台股的投資方式去檢視美股,否則您在美股的投資前景真的堪慮。
股價下跌怪外資!上漲呢?
台股投資人心胸狹小,只要股價一下跌就把矛頭指向外資,怪外資炒作!我想反問的是股價大漲時怎都不出聲呢?外資持有台股約四成,如果沒外資資金的投入,光靠台灣人的資金是要如何推動台股上漲呢?台灣投資人就是習慣於兩套標準,只從自己個人角度出發。佔了好處時默不作聲,認為理所當然;得了便宜還賣乖,從不懂得檢討自己。
這套小鼻子小眼睛的邏輯,用於美股會被人笑掉大牙的!美股外國資金佔一半,難道每次美股崩盤時,美國人都要怪全世界流入美股的外國資金嗎?
下跌時要求國安基金護盤
和上一點很像的是,台股投資人只要股市下跌就向政府施壓,要求政府拿全民的退休金組成的四大基金進場買股救市。重點是政府也樂得這麼做,反正虧的不是官員口袋裡的錢,萬一賺錢了還可以大大宣揚一翻,美其名是反映民意。但是卻忘了,並不是每個台灣民眾都擁有股票,持有台股帳戶的人才佔總人口的一半不到。這明顯就是慷全民之慨,欺負沒有股票的民眾。而且四大基金的操盤長期以來都有數不清的弊案,績效也令人不敢苟同,要期望四大基金買在最低點的台股投資人,可能是緣木求魚吧!
美國那有什麼四大基金,美國的退休基金都有獨立的委員會在論績效操盤,勞工自己的401(K)退休金又可以自選標的,不像台灣只能由政府代操,政府根本無權置喙。聯邦政府也無權過問各個公家,非政府組織,民間企業的退休基金。沒有退休基金護盤這種事,而且美股市值規模龐大,也非幾檔基金就能護得動的。
習慣性地從台灣看世界
台灣人視野狹隘
台灣人普遍視野狹隘和昧於事實。請注意這和學歷,官位高低,職業,是不是留過學,年紀,英文好不好,社會聲望都沒有關係。凡事只以台灣角度出發和進行考量,無視外頭世界的廣闊,否定別國的進步,打心中就不願意接受往日被自已視為落後的「許多國家」現在都已經紛紛超越台灣的事實(一定很多台灣人對這句話不贊同,這才是最大的問題),認為台灣樣樣世界第一,心中想的是充其量只有美國才能贏台灣,到處充斥著這種如幼稚園般令人搖頭的見識,只會像駝鳥和阿Q一樣,還活在三四十年前現在早就不存在的亞洲四小龍時代。政府,大部份媒體,和產業界只會吹牛和糊弄不知情的國人,習於報喜不報憂,讓大部份國人都長期淘醉在虛幻不實的口號中,自我催眠,根本拿不出任何新的產業政策,任憑我們的競爭力一年一年地逐漸流失。
台灣在三四十年前的亞洲四小龍時代,曾經是全球第十二大外貿國,除了日本,國力領先所有的亞洲國家,這些都是事實,但卻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現在連東南亞許多國家遲早都會超越台灣(印尼的GDP總量早就超過台灣了);香港和新加坡的人均GDP在約廿年前早就超過台灣了,而且現在和台灣是不在同一個量級上的。日本和南韓的人均GDP則和台灣差不多,差距很小;但日韓的總體GDP都名列全球前十大,台灣長期在廿名以外。
台灣在過去三十年沒有發展出任何夠強大的任何一個新產業,錯過了過去這段期間產生的全球化的產業鏈變革,大陸的崛起,和新的產業發展;一直停在三十年前的電子代工產業。全國上下只會寅吃卯糧,只會享受戒嚴時期創立的台積電(美股代碼:TSM)和科學園區,如果當時沒有這樣的先見之明,台灣現在處境會如何?全民只享小確幸,自我感覺良好,凡事只一廂願地由自己的角度出發地兩套標準(兩套標準若被用於股市投資會很致命,因為衍生的一眛地主觀是股市投資失敗的主因,而且一定會讓您付出重大的代價),社會普遍沒有是非,不容許事實或討論,因為多數台灣人也不在乎事實為何,這些正是台灣三十多年來不會進步再被超越的主要原因。而且大部份人習於把被洗腦的錯誤觀念視為真理,可悲的是大家還習以為常地沾沾自喜。
您會問,談這些和投資美股有何關係?關係可大了,三十年前,台灣應該沒有多少散戶在投資美股,軟體尚未雲端化,沒有手機,沒有電動車,沒有網路,沒有行動支付,沒有5G,更沒有人工智慧上市公司。但過去三十年,全球的股市的上漲,主要的推動力量就是這些,但那一項是台灣帶動的?又為何美股在相較下漲勢會比較兇猛?(《10倍股法則》談的就是這個主題)捫心自問,您為什麼想投資美股?
不要動不動就搬出護國神山
不要和股票談戀愛,不要因為信仰而投資某家企業。台灣過去三十年來,只誔生了一家可以讓台灣人拿來說嘴,勉強可以稱為世界級的企業。錦上添花是人之常情,所以全民開始造神把它變成媒體口中的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灣媒體最令人厭惡和反感的惡習就喜歡為每個報導對像取綽號,也不問人家同不同意,人家明明有名有姓)。有誰聽過美國的護國神山,中國的護國神山,或是德國的護國神山嗎?沒有,因為就台灣人的標準,他們有太多的神山可選;不像台灣只有一家。
三十年前,有誰聽過台積電?我研究所同學畢業時告訴我要去台積電工作,沒有同學知道這是家什麼公司(猶記當時他是如此描述這家公司的:生產白牌的晶片,再打上客戶的標記出貨,或為人代工生產;經過三十年了,還是很貼切)。因為三十年前的台灣之光是台塑!
以台積電為標準來評比其它美股企業
台積電是好企業好公司,這是事實。但這是和其它台灣公司比較,如果以美股而言,不論由任何評估指標來衡量。僅以股價報酬來看,比台積電還優秀的企業豈止百家。坦白說,只有總市值一項可以算得上較為優秀。但市值只是評估股票的幾十項指標中的一項而已,在其它指標上,台積電不算特別突出(我要再強調一次,台積電是一家好的企業)。
投資人別忘了,台積電是最近不到十年內才引起美股投資人注意的。而且評估上市企業,財務指標並非全部,其它的非量化指標反而更為重要(詳見我的另一篇文章《決定投資成敗的是非量化因素》)。根據我的《10倍股法則》一書中的內容,如在不設定任何條件下,過去30年美股上市企業能達成百倍的股票就有852家,台積電只不過是其中之一,149倍,算不上優秀,在美股的百倍股排行榜中屬於後段班。
上面這段事實的敍述,我很有把握會惹火燒身,引起大部份台股投資人心裡的不快。原因很多;例如許多台股投資人都持有台積電,截至2022年10月7日為止,台積電股東人數已達141萬8820人(約佔台股總開戶人數的13%)。任何關於台積電的負面言論都會被攻擊或視為唱衰者,連陳述事實都不行(這就是台灣現在的情形啊!)投資人容易有敝帚自珍的心理,容不下任何對台積電非倡多的言論。
還不只如此,台股投資人在檢視美股上市企業,總以台積電的股票指標來評估其它美股上市企業,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不是嗎?但當局者迷,台股投資人不認為自己有任何偏頗。若評估美股其它半導體相關企業,或許有幾分道理可言,但我自己曾經目睹的太多例子證明,台股投資人總是先搬出台積電來評估美股幾乎所有的產業的股票。甚至拿台積電來評估美股的軟體股,簡直是拿蘋果比橘子般的不合理。您不相信吧!許多投資部落格,論壇的讀者留言,以及許多台灣的財經媒體和各種電子和網路節目就有許多現成的活生生的例子。您或許認為這是偏見或少數。我的看法恰好相反,我認為是台股投資人的多數看法,不是少數。
台股投資人因為身在台灣,身旁多數的人都用上面我所描述的股市評估方式,因為幾乎所有人都如此,沒有人會察覺有何不妥。但如果您和電話那頭的中國人,美國人,或德國人討論美股上市企業,自覺地以前面幾段文字的偏見進行評估,電話那頭的外國人會認為極不可思議或無法置信。但是請相信我,台股投資人完全不做此想。我在書中和文章裡,時常強調「在股票市場上,群眾的意見往往是盲目而不自知的。」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台灣人的思考方式
東西方人對根本價值,商業經營有著根本上的重大差異。台灣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但不同的是根深蒂固地有著許多自我感覺良好特性和不知從而而來的自我優越感;重點是台灣人自我催眠,並不承認有這些特性:
服從威權:從小在學校,出社會,工作,其至生活上,我們習慣性大小事情都要聽單位的最高主管,只要此人出聲,所有的反對聲音都會不見,只能照命令行事,大家也都會自動遵守,這是深入心的自動反應。這也是為何台灣緊抱代工,死守硬體製造思維,高度軍事化管理的外包,擠壓成本,血汗的工作環境,台灣人自詡能做得比西方人好,而且國人還沾沾自喜,不認為有何不妥的根本原因之一。
崇拜專家和名人:因為服從權威人士,不鼓勵思考,多數人也懶得思考,凡事都希望能有統一的見解,認定世上的事情都會有統一的答案,有公式,專家說的一定是對的。權威人士,名人,或媒體就一定是正確的,這對投資會造成根本上的負面影響。我有篇文章《投資人應捨棄崇拜名人的投資行為 》,主要就是在談這個主題。
鼓勵合群和平庸:不鼓勵思考,不容許不同意見,這是全球職場的通病;這一切的結果就是形成單一價值觀,親友或同事間被形成一致的意見和看法,害怕與眾不同,結果就是造成平庸。再加上深受中國文代影響的台灣人的特有習性,使這種情況更加惡化,環境不允許,很少人願意形成不同的思考方式。這也是為何我之前發表過一篇部落格文章《為何投資成功的股市技巧,和成功的職場技巧正好是相反的?》的主因。
酸民和洗腦文化橫行:網路,社群,行動運算造成的負面影響,在台灣發揮地淋漓盡致。結果就是不允許說真話,沒有是非,扼殺異議人士,網路霸淩,指鹿為馬,上下都習慣造假,虛偽詐騙偽善歧視橫行,反省文化幾乎不再存在,社會功利趨炎附勢,凡事只會硬拗,無的放矢攻擊他人抺黑不必負責任;使我們傳統良善的文化和價值在近幾年間全部崩壞。而這一個現象,也充份反映在投資行為上,我之前發表過一篇部落格文章《網路酸民 – 投資人勿淪為現代社會的毒瘤》,談的就是這個主題。
以上這些特性,對投資的成敗會有極大的阻礙。在這些特性中,其實共通點只有一個,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投資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不會有標準答案。
估值
營收和股價營收比才是美股估值的根本
我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和《10倍股法則》兩本書都把營收列為股票估值的重點,一再強調營收的重要性,營收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建議您務必找時間檢視一下這兩本書中相關的章節;因為實在太重要了!
營收才是美股估值的根本,特別是以下的內容:
《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的以下內容:
- 4-2小節的269-270頁:營收
- 4-3小節的289-290頁:股價營收比
- 5-3小節的342頁:股價營收比
《10倍股法則》一書裡的
- 6-2小節整個小節:營收和股價營收比。
那如果企業沒有營收呢?投資人要如何估值?台股投資人應該沒想過這個問題,因為不會有這種企業在台股上市。但在美股,有太多的企業上市時是沒有營收的。
盈餘和本益比容易誤導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美股和台股估值方式截然不同》,引起很多讀者的震撼,主要的目的就是營收才是美股估值的根本,不是盈餘。
自由現金流才是決定企業能否生存的決定因素,不是盈餘!但我相信大部份台股投資人都未曾想過為什麼?因為在台灣的所有財經節目,財經媒體,財報,投資書籍,大多數都「只會」以盈餘和本益比來計算股價;而且完全無視股價營收比的存在。這其實是大錯特錯,極度不專業的看法。因為自由現金流和盈餘(淨利)兩者間,有太多的合法財務調整手段可以上下其手,拿盈餘來決定企業是否賺錢,是否有前景,是否值得投資,在美股,很顯然地容易失之偏頗。
本益比還是很重要,但不是估值的全部,這是台股投資人要踏入美股必需重學的第一課。
極度排斥虧損中的企業
排斥虧損中的企業,把他們全打入冷宮的投資前提在台股或許是過濾股票的不成文標準,但這招在美股不見得行得通,因為和您的認知完全不同。
美股剛上市的企業和小型股,幾乎都不會有盈餘(過去20年來美股初上市企業一直有81%的企業是虧損中的企業),也就是美股大部份的上市企業其實都是虧損中的企業,如果您將虧損中的企業全部列入拒絕往來戶,您會錯失很多的明日之星,也就是末來的十倍股或百倍股,因為美股剛上市的企業有盈餘者,少到如鳳毛麟角。您現在耳熟能詳的許多美股上市企業,上市時很多都是長年處於虧損中,後來才變成獲利賺大錢的企業。
請投資人千萬記住:絕大部份的上市企業都是虧損的;企業虧損才是常態!詳情請參見我的另一篇部落格文章的說明《美股上市企業虧損其實一直是常態》。
資本操作
輕忽資本操作的威力
台股投資人普遍小看資本操作對股價的影響力,其中一項原因是台灣的金融環境是世界上出了名的長期封閉和落後,建議您參考我在《10倍股法則》一書6-7整個小節中關於資本操作的詳細說明。
股票回購
台股上市公司並不熱中股票回購,反而流行減資這種對大股東較有利的資本操作方式。而股票回購是推動美股上漲的關鍵因素之一,詳情請參見我的另一篇部落格文章《股票回購能使股價獲得支撐》的說明。
現金股利
美股的股利大都是指現金股利,大部份是按季發放,而且通常會逐年增加,不會有大幅的波動,甚至突然暴增或刪除這種在台股常見的荒謬情形。
而且美股股利是按季發放現金股利,有些還按月發放股利;不像多數台股企業是每年配發股利。
建議您可以參見我之前的文章《美股股利豐厚的產業及和台股的6點不同之處》。
股票分割
台股沒有股票分割的機制,廿年前的台股大部份公司在進行股利分發時,會現金和股票股利並行。但現在的台股,除了金融股和少數公司外,都以現金股利為主。
美股可就完全不同了,美股的股票股利是透過股票分割來達成的。股票分割在美股中,非常重要。朋友們可以參考我另兩篇部落格專文《股票流通性和股票分拆對上市企業估值的影響》和《美股什麼情形下會進行股票分割?吸引台股投資人的2大理由》的介紹。
而且,《股票分割是營運樂觀和股票長期多頭的訊號》;這一點在台股無從判別(因為台股並沒有股票分割的機制),但在美股非常重要。
短視
名氣和績效是兩回事,甚至成反比
大部份投資人不曉得自己要什麼?不知道自己的投資目標(請注意:回答想賺錢,類似這種膝蓋反射式的標準回應不是合理的目標,我們要的是回答您認為您在餘生能賺多才錢?為什麼是這個數字?合理嗎?依據是什麼?),也不知道什麼樣的績效是合理的;因此讓市場上充滿說得一口好股票,充滿話術,口才便給,但根本拿不出投資生涯實際績效的所謂投資老師(這要怪投資人自己促成了這種現象)。問問您自己?您知道您為何收看他的財經節目?他的生涯投資績效如何?我敢負責任地說,大部份台股投資人熟知的所謂投資界的知名人士,都拿不出投資生涯完整且像樣的績效。您更無法置信的是,大部份這些投資老師大多數人的績效是比股市大盤指數還要差。這也是為何我曾寫過《投資人成功能否持續如何檢視?3項檢視的標準》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
結果就造成大部份台股投資人瘋狂追逐和加入各種投顧名師,只因為此人名氣大,媒體常出現,但從不問自己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此人的投資生涯績效如何?我為何要追蹤這個名師?忘了自己是要投資賺錢,而不是追星。在投資上面,名氣不等於績效(名氣靠錢可以堆積出來,績效無法用錢買來),但絕大多數人都輕忽了這個連小學生都懂的根本問題。造成多數人浪費時間做無效的事,長期吸收錯誤的投資觀念而不自知。
如果每天大部份的時間是耗在電視台錄影,拍網紅片,上財經談話節目;會有時間研究上市企業嗎?投資人想過沒時間進行研究的人,談論投資時的依據為何?那他們說出來的話可信度有多高?這是一個很基本的邏輯問題,不需要很深的學問。
這也是為何我我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的1-5小節,64-66頁,以及在《10倍股法則》一書的1-2小節,33-35頁中。都會提醒投資人,要如何篩選值得信任,能讓您學習的成功投資人。
請記住,最客觀合理的投資生涯實際績效衡量標準只有一個:「完整生涯」的投資年化報酬率(IRR),稍後會談及。
很少人願意長期投資
台灣投資人普遍短視。幾乎所有的台灣網路投資論壇和財經媒體都充斥著當沖,用技術指標或自創的數學公式猜測股價,波段操作,明牌,吹捧影視網紅或各行業名人持股故事,不想細究名人的財富根本不是因為他的投資成就。追逐成功押中一次個股的故事,一窩蜂的推崇如2021年的航海王類型標的,波段操作幾乎成為共識。建議您參見我之前的這篇文章《波段操作和擇時交易為何根本行不通?》。
即使現在已經是2022年了,美股都已經存在約200年了,而台股也存在約60年了,多數台灣投資人仍在內心深處認定:股市是賺快錢的地方。這樣的看法,會根本上影響股市投資的每個環節,您的投資邏輯決策的判斷,以及最後能累積的資產多寡。
最明顯的結果就是普遍鄙視長期投資這種已經被所有投資大師認可的最有效的資產累積方式,台灣投資人普遍認為長期投資的人是傻子,只因為不想花時間研究,自以為比市場聰明,不想和優秀企業一起成長,沒有耐心。
長期投資才是股市投資之於其它理財方式最大的優點。朋友們可以參見我之前所寫的兩篇文章《為何需要進行長期投資?》和《長期持股的可能性》。
重視股息而輕視資本利得
參與股市的長期投資人都知道,股市之於其它理財方式最大的優勢是長期的報酬優於貨幣基金,債市,房市;而且股市的主要報酬來源是資本利得,也就是股價的上漲價差,而不是股利。
對照台股的大部份的投資人。多數台股的投資人的看法似乎完全相反。因為台股投資人偏愛高股息的股票,甚於必需冒著股價波動但長期報酬可能較佳的股票。這點影響到所有的台股上市企業,競相配發高現金股利,沒配發高殖利率的股票都會被(投資人,台股分析師,財經媒體)視為不好的股票。使台股長期成為全球現金股利前三至五名的市場。
2021年由於台積電股價大幅下挫,三不五時就看見多位所謂知名的台股分析師重砲攻擊台積電,認為台積電的殖利率太低。但台積電也在美股掛牌交易,以台積電的現金股利殖利率2.5%而言,在美股已經算很高的水準了(美國科技股很少發現金股利,這是個常識,大型半導體股是個例外的族群,2.5%在美股半導體股已經高過平均值很多了,不知在抱怨什麼);更何況台積電2021年最高曾跌去55%,已經自動使現金股利殖利率大幅上升了。
就追蹤台股大盤的元大0050 ETF、元大高股息0056而言,2012至2021年的總報酬績效分別為292%和152.88%。但0056在2022年10月的受益⼈數有81.5萬⼈,超越鴻海(台股代號:2317,美股代碼:HNHPF),是台股持有人數前五大的股票,市值規模新台幣1,591億元。但0050則只有15.4萬⼾,持股人數天差地遠。主要的原因就只有一個:0056的股息。
2022年 | 0050 | 0056 |
持股人數 | 15.4萬 | 81.5萬 |
近十年總報酬 | 292% | 152.88% |
現金股利殖利率 | 4% | 8% |
各位很容易由上面的表格看到,明明0050的總報酬遠大於0056,兩者報酬差了一倍,這是很大很大的差距!但是這個表充份證明了台灣投資人的理財觀和台股投資人無比地短視近利。
至於台股投資人有多愛高股高股息台股ETF,詳情請見我另一篇貼文的分析:《詳論台股5大高股利ETF,不可逆的趨勢,和台灣人有多喜歡高利息台股ETF》
存金融股變全民運動
台灣人特有的投資和理財觀,極難改變,存金融股領安稳的股息但無視投資的本金的可能下跌,以及金融股的漲勢通常會落後大盤的這個事實。
台灣市面上的台股投資書籍,以及財經媒體,部落客,財經網紅,幾乎有半數以上都是在談如何存金融股,領股息,這種無比保守的投資方式。很少人願意投入時間,挑戰主動選股,進行基本研究,獲取較高的報酬。原因無它,因為有市場,有點閱率;市場創造需求。
但這種投資方式反而成為台股投資人的主流,竟有一半的台股開戶投資人都持有金融股(《10倍股法則》一書裡的1-4的第46頁),這是世界各國股市裡的奇蹟。這種投資方式只比定存和貨幣基金好一點,但金融股還是必需承受股市波動和崩盤的不利因素。與其投資金融股,為何不更乾脆地買大盤ETF反而省事些,長期報酬還勝過金融股。但台股投資人不做此想,因為金融股的股利高多了,有的金融股甚至還會配發少量的股票股利;很顯然地台股投資人極度短視,普遍見樹不見林,根本不知(或故意漠視)金融股的資本利得非常差(甚至或虧掉本金)的事實。再度強調,金融股大部份時間的漲帳是落後大盤的,這點在全球的股市是一樣的基本常識。
我要說的是,存金融股根本喪失參與股市的根本意義,但台灣投資人似乎並不這麼認為。
結論
再度強調:不論您投資什麼資產,您要重視的只有一項指標,那就是長期的年化報酬率(IRR);詳情請見我的文章《投資人該重視的是年化投資報酬率(IRR),以及免費年化投資報酬率(IRR)計算器》。不要以幾個星期,幾個月,或是一兩年來論斷投資是否成功,投資是一場馬拉松賽跑,是一輩子的事。
誠心奉勸想投資美股的台股投資人,花點時間閱讀一下我的兩本書《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和《10倍股法則》,對您投資美股會有益處的。
然後,徹底拋開您在台股經驗和所學,以及以往關於股票的種種束縛,否則帶著投資台股的邏輯,和您根深蒂固在台灣所學的股票投資觀念去投資美股,您會走很多冤枉路。
如果您想在股市賺到令您滿意的可觀報酬,花時間進行基礎研究,長期投入值得投入的企業才是唯一的正途,沒有其它的辦法。一如您只想賺錢,卻不想花時間上班和努力工作;您認為這合理嗎?
相關文章
- 《寫給想投資美股的台股投資人》
- 《負面消息是投資的一部份》
- 《詳論台股5大高股息ETF,不可逆的趨勢,和台灣人有多喜歡高股息台股ETF》
- 《投資人該重視的是年化投資報酬率(IRR),以及免費年化投資報酬率(IRR)計算器》
- 《失敗的台灣軟體產業政策》
- 《決定投資成敗的是非量化因素》
- 《台灣指數,台股年化報酬率查詢器》
- 《美股和台股估值方式截然不同》
- 《美股股利豐厚的產業及和台股的6點不同之處》
- 《股利投資人必需的考量》
- 《波段操作和擇時交易為何根本行不通?》
- 《為何愈來愈多的美國科技股上市公司傾向不發放股利》
- 《股票流通性和股票分拆對上市企業估值的影響》
- 《美股什麼情形下會進行股票分割?吸引台股投資人的2大理由》
- 《為何需要進行長期投資?》
- 《長期持股的可能性》
- 《投資人成功能否持續如何檢視?3項檢視的標準》
- 《為何投資成功的股市技巧,和成功的職場技巧正好是相反的?》
- 《投資人應捨棄崇拜名人的投資行為 》
- 《網路酸民 – 投資人勿淪為現代社會的毒瘤》
- 《美股上市企業虧損其實一直是常態》
- 《股票回購能使股價獲得支撐》
- 《股票分割是營運樂觀和股票長期多頭的訊號》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