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衰退中,美股投資人的苦日子還在後頭

衰退

聯準會沒有選擇

暴力升息才能抑制通膨

創美國40年新高代表通膨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美國深怕重蹈1980年代的超級大衰退覆轍,迫使聯準會如驚弓之鳥般地今年至今六度大幅升息以進行抑制,利率已由0.25%升至4.00%。

量化緊縮

不只如此,聯準會並打算開始量化緊縮(也就是縮表),以減少過去自金融海嘯,歐債危機,新冠疫情引發崩盤各大股市崩跌期間所釋放到市場上,推升過去13年市場牛市主因的大量資金。

升息加縮表,造成的結果是一定會重擊美股。

各項指標已同步確認

美國今年一開年就已進入衰退

美國今年前三季的GDP成長率為負1.4%,負0.6%,正2.6%,按定義已進入經濟衰退。除了加拿大之外的G7和南韓,今年5月就已全都出現貿易赤字,其中德國還是30年以來首次出現貿易逆差。主要經濟大國目前的製造業指數PMI也都跌破50的榮枯線。代表現代科技的大宗物資晶片的供需,根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的數據,9月全球晶片銷售出現自2020年來首見下滑。連中國10月的進出口都開始出現近2年首見的負成長0.3%。

先行指標怎麼說?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5月16日時就率眾商業領袖之先脫口而出表示美國可能已陷入衰退了,10月23日時更表示衰退會持續到2024年春季。另一項近百年來用來預測美股未來走勢和經濟情勢奇準無比,被譽為景氣金絲雀的道瓊運輸指數(美股代碼:DJT,聯邦快遞是成份股),在聯邦快遞發佈第二季財報時獲得了確認,聯邦快遞的執行長認為全球經濟即將陷入衰退,全球運輸需求趨於疲弱,宣布撤回全年財測並推動大規模的成本撙節方案。第二天股價崩跌21.44%,創1980年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更引發當日美股全面大跌。

美國民間和商業界怎麼說?

根據美國晨間諮詢公司(Morning Consult)與《政治報(Politico)》在11月初聯合進行的一項美國新民意調查,65%的登記選民認為美國經濟目前正處於衰退中。根據美國經濟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在9⽉19⽇⾄10⽉3⽇訪問136位美國企業執行長,有多達98%認為,美國將在未來12⾄18個月內陷入經濟衰退。幾乎所有知名的上市企業都已經開始緊縮資本支出、暫停招募、祭出不只一輪的裁員,種種削減開支的做法都是企業已經感受到景氣下行、準備勒緊褲袋、度過經濟衰退的標準步驟。

升息的影響

對美股的影響

聯準會目前的首要工作是升息抑制通膨,並非救股市,原因是驚人的膨率會影響的是每一個人,日常生活所有開銷全都暴漲,貨幣貶值使資產受損,持續不改善一定會引發社會動盪、失業率攀升、令國家競爭力受創,後果比股市下跌嚴重多了。但是並非每個人都是美股的投資人(根據蓋洛普2022年5月的調查,58%的美國人持有股票),孰輕孰重,很容易判斷。美股史上還未有任何的先例,在聯準會一路升息的期間,美股還能持續上漲的。

熱錢迴流美國

美國長期以來奉行的強勢美元政策,再加上今年以來持續升息,造成熱錢持續流回美國。引發的另一項極為嚴重的副作用是美股跨國企業因為美元今年以年快速的升值,企業獲利因為匯率造成大幅度的損失。原本前兩年被疫情墊高的年成率對比基期原本就讓營收不易再成長,加上美國經濟實質上已經進入衰退,客戶削減開支,造成不少企業的營收年成長變負值。

匯損侵蝕企業獲利

更雪上加霜的是,美國企業把營收兌換為美金,更使原因難看的年成長率數字再向下修,而且企業規模愈大的上市企業,由於國外的營收佔比相對較高,所受到的衝擊也愈大。美元對一籃子已開發國家貨幣的匯率今年前三季已升值了17%,衝上20多年高點。據美銀的估算,美元指數每升值10%,就會讓標普500成分股企業(29%獲利來自海外)的獲利縮減3%,光是第三季的獲利就估計會蒸發100億美元。

企業Q3營收表現翌日股價表現今年至11/08/2022股價表現美元升值的匯損衝擊
蘋果+8.1%+7.6%-23.63%使淨利損失6%,Q4營收將減少10%
微軟+10.6%-7.7%-31.45%Q2淨利損失1.5%,營收減少1.15%
字母+6%-9.1%-38.62%營收成長由11%減至6%
亞馬遜+14.7%-6.8%-47.22%國際電商營收成長由12%減至5%
Meta-4.5%-25%-71.78%Q4營收成長會損失7%
特斯拉+55.9%-8.6%-52.89%過去一年損失5.29億美元的現金流
輝達+2.9%-9.23%-52.04%84%的營收來自海外

表一:美股前七大企業Q3財報結果發佈翌日,今年至今股價表現,匯損衝擊(資料來自谷歌財經,各公司財報,電話會議內容)

美股今年以來的走勢

成長股在上半年已躺平

2021年第四季到2022年第二季,主要下跌的族群是成長股、小型股、沒有盈餘的上市企業。跌幅介於50%到95%。

第二季末至今受創的是大型績優股

第二季到目前,主要下跌的族群是大型績優股,是美股持續上漲和的安定主力;連這一部份的股票都走跌,表示美股的走跌不是短期或隻影響部份產業,而是景氣衰退確定已經蔓延到大部份的產業了。

只剩防禦股抗跌

相較之下,股價至今還沒有大幅下挫,碩果僅存的產業其實很少,多是大型製藥、健保、通訊服務、必需消費品,都是最典型的防禦股,再加上因地緣政治戰爭獲益的石油股。如果連這一類的防禦股都開始大幅度地下跌,再加上第二大類的大型績優股都沒有止跌繼續下跌的話,那勢必造成美股的全面崩盤。

企業名稱美股代碼Q3營收表現今年至11/08/2022股價表現股利殖利率
嬌生JNJ+2%+1.19%2.60%
禮來LLY+2.5%+34.03%1.07%
聯合健保UNH+11.8%+9.44%1.20%
AT&TT-4.2%-2.76%5.95%
好時HSY+15.7%+20.34%1.78%
威士V+18.9%-8.89%0.88%
萬士達MA+16%-11.32%0.60%
艾克森美孚XOM+51.9%+78.79%3.21%

表二:今年股價未受創的代表個股,今年以來的下跌幅度,Q3財報結果(資料來自谷歌財經,各公司財報)

還會跌多少

據富國銀行的分析,過去伴隨著經濟步入衰退,美股的回落行情平均持續時間為20個月,平均下跌37.8%。

結論

據FactSet的統計,就目前已公布第三季業績的大企業,及尚未公布者的預估值來看,平均每股盈餘比去年同期僅成長2.1%,是兩年來最低的成長率。

至10月28日為止,美股總共11725檔中只有1934檔(佔16.49%)今年至今是正報酬。所有的跡象都顯示,投資人的苦日子還在後頭。

衰退
credit: dailyfxasia.com

本人為原文作者,本文精簡版原刊登在Smart智富月刋

相關文章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

在〈全球衰退中,美股投資人的苦日子還在後頭〉中有 2 則留言

  1. Andy老師好:
    您的這一篇文章核心還是高通膨,尤其最近年節到了萬物都漲,我在想一般民眾資產該如何不被通膨吃掉?去年更是股債雙殺,資產配置也很難避免縮水嚴重,我個人沒買過債券,資產配置除了股票外只有現金跟房地產,但在台灣房地產如果要對抗通膨,因為房地合一稅2.0關係,買房子至少得持有五年以上,才能避免獲利被課重稅,持有十年以上才是有相對資產增值來對抗通膨,但不動產似乎不是很好變現方式,尤其目前政府態度及市況對賣方不利,最重要一點是不動產無法分割賣,像股票一股或一張賣,尤其對要對退休人士是很不利。

    在「長線獲利之道(散戶)投資正典」這本書提到,股票(相對於債卷)還是對抗通膨最好投資工具,但前提還是需要長的持有期(股票短期通膨避險效果不佳),長期股票年報酬率還是高過債卷,這也是我大部分都是持有股票原因(其餘就是現金或定存),如果最近會因個股會因波動很大導致虧損,指數型ETF雖不至於有超額報酬,但打敗通膨是有的,長期報酬率還是高過通膨率,我們無法知道衰退會持續多久,但可以肯定的是所有政府都無法一直持續高利率,這對經濟成長會很大傷害,只有耐心持有優質具護城河股票,長期投資就會有不錯報酬。

    1. Peter您好,
      一年多前通膨由美國蔓延至全球,造成去年全球股市和資本市場的熊市,而且這次較奇特的是以往股債會反向而行,2022年卻股債同時大幅下跌。2022年全球債券市值下跌16%,是⾃1990年以來的最⼤跌幅。
      台灣長期處於低利率,相較於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央行在2022年多次大幅調升利率,但台灣央行竟只調了兩次,而且幅度都非常低,令人懷疑是平行宇宙,箇中的原因就是台灣央行凡事是以政治來看資本市場,並不是很專業;因為台灣有201萬戶的房貸戶數,一升息就會造成房市的動盪,交不出房貸的就會成法拍屋,打壓房價,而台灣人7—8成的總資產都在房地產上,結果會使民眾的總資產縮水。另外,我個人認為台灣房貸利率太低,才是造成所得不均和過去廿年房價飊漲的真正原凶!
      目前看來,太多的證據顯示,2023年全球至少上半年至少會溫和衰退是幾乎確定的事。幾乎所有的執行長和大型世界級的經濟機構都預言今年世界各國的GDP成長數字會很不好。關鍵還是FED的升息是否真的已抑制了通膨,目前看來已稍具成效,但失業率並未大幅上升(這是FED的重要指標),造成FED的升息目前不會停止(FED上次會議已暗示今年降息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只要不降息,股市要"大漲"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