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為什麼不想上市?而偏好維持私有化?

不想上市

一個好問題

我在約三年半前,在我的部將格中發表過一篇貼文,請點選《企業為什麼要上市?》,最近有個讀者忽然寫信給我,提起這篇文章。問我反面的原因───「企業為什麼不想上市?」這真是一個好問題。

投入太多資源不划算

上市耗費鉅資

公司為了上市,必需進行多年的準備,投入資源和不小的成本,會排擠公司的資源;而且上市後,每年還有不少的固定費用。這點對新創公司而言,是不小的財務負擔。

法國電信營運商Orange就在2024年9月時宣布,考慮到第二上市的財務成本,將從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下市。

準備財報浪費資源

美股上市公司每季必需發佈財報,其它各國多數規定至少半年要發佈財報。公司各部門為了財報的發佈,許多關鍵人物都必需挪出時間來準備,應付必要的財報發佈。

法規和監管

上市公司比起私有公司,要面對更多的法律規範;許多企業不願意。上市公司也有其成本,其中包括監管審查次數的增加、規模擴張帶來的經營開銷的增加和股東透明度的提高。

富人偏好私有化

保持低調

上市企業,基本上大部份的資訊都必需揭露。有些人並不想把自己的企業或財務細節公諸於世。香港的首富李嘉誠長子李澤鉅被綁架,早期還因為是上市公司,遭歹徒綁架。台灣的台新銀行的吳東亮,也有一樣遭歹徒綁架的經驗

不想和他人分享公司的利潤

特別對於公司規模不大,家族型企業,其至是百年型企業;台灣這種中小型公司很多,有不少都非常賺錢。人性的趨使下,沒必要把自己賺來的錢,拿來和他人分享。

財務方面

沒有募集資金的壓力

大部份公司上市是因為要募集資金,擴大經營規模;但也有一些公司因為不需向公眾募集資金,因此不需要利用上市來籌資。

上市不再是唯一募資的方式

募資的方式愈來愈多元化,企業上市不再是唯一募資的方式。私募就是另外一種很受歡迎的企業募資方式。

特殊因素

保持神秘

有不少公有或私有的企業,因為不想在上市後必需把公司的內部營業機密,核心技術,或營運資料公諸於世,因此拒絕上市。

國有企業

在全世界所有的國家裡,都有為數不少的國有企業,因為負有特殊任務,法律規定,或是各種考量,不被允許公開上市。

創辦人的堅持

中國有一家規模很大,很賺錢,幾乎是眾所皆知的國民食品企業「老乾媽」,至今仍未上市。因為創辦人堅持「不貸款、不融資、不上市」,就連政府⼈員多次提出讓公司上市的建議,也都遭創辦人陶華碧駁回。

您或許第一個膝蓋式的反射式回應認為它一定是規模太小,不值一提嗎?「老乾媽」可是年銷6億瓶,營收百億等級,存在幾十年,已經傳到第二代的的大型企業。

資本市場的壓力

不想應付投資人

上市公司的壓力過大,必需要承受股東和市場的各種檢驗。對公司的走向,文化,營運會造成困擾,兩相取捨下,決定不上市。

市場偏好大型股

財富和資產管理業者的基金愈來愈大,偏好大型股,因為如此才能對其基金的績效能有明顯的影響,結果就是小型公司的股票較不受歡迎。

指數或資本市場的各種績效計算方式,不利於小型股。

不想上市
credit: Ideogram

相關文章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