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投資可能引發經濟危機,這種情況在歷史上發生過,而且一再發生。
19世紀末鐵路的修建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三大家族瘋狂的建設鐵路,從1868年到1873年的5年間,就修建了7萬公里的鐵路。現在的中國鐵路總里程數也才15萬公里。
然而,當時農業尚未完全發展起來,石油也只集中在少數幾個地區,許多地方根本沒有貨運需求,整個鐵路產業無法盈利,造成嚴重的財務虧損,使得60多家鐵路公司一夜之間破產,18000多家公司倒閉。
這場經濟蕭條持續了7年,是整個19世紀西方世界最大的經濟危機,僅次於1930年代的大蕭條。因此,過度投資是極其危險的。
2000年的網路泡沫
2000年時的世界通訊公司曾是最大的通訊公司之一,投入了數千億美元在全美國鋪設光纖骨幹網,還購併了其他通訊公司,當時的柯林頓總統還專門至公司訪視察,稱這是美國的「訊息高速公路」,是第三次工業革命最偉大的發源地。
當時,人們都非常激動,世界通訊公司的員工甚至於把自己的所有工資都投入買公司的股票,因為他們相信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這家公司股票一路飆升,員工們也都對公司未來充滿信心。
然而,到了2000年的6月,網際網路泡沫破裂,世界通訊公司只用三個月的時間,就從股價的頂峰跌到「零」,最終走向破產,原因是過度相信網際網路革命會迅速成功。
當時網際網路的收費模式是按流量收費,但當時網際網路的流量需求並不大,主要的網際網路應用只有一些電子商務和網站,所以一直沒有回報。這種現象直到智慧型手機的出現,人們大量使用視頻影音,這才帶來了流量的暴漲,並最終讓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能夠盈利。
關於2000年網路泡沫,詳情請參見我之前的專文分析《2000年的美股網路泡沫有多瘋狂?有那些著名的浴火重生企業?》
當代呢?
目前的AI是否是過度投資?
最近越來越多人在討論,AI會不會泡沫化?有人認為AI的前景無庸置疑,但有另一派人的擔心,各大科技巨頭對AI過度投資,可能會陷入難以回收的困境?
這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從2022年開始,投資者已經投入了6000億美元,但投入越多,這個窟窿也越來越大,這表明AI尚未能夠產生足夠的回報,目前在AI領域中,尚未出現「殺手級」的應用。
沒有殺手級的應用場景,就無法吸引一般人使用,一般人不使用,AI就無法普及;無法普及的技術或產品,就沒有盈利的商業模式,當然無法產生大量的利潤。
AI現在也面臨類似的挑戰,已引發過度投資的躭憂。若投資過於超前,那些重資投資AI基礎設施的公司,如果無法產生足夠的回報,最終可能會面臨巨大的虧損,重蹈世界通訊公司(WorldCom,後被威訊通訊併購,美股代碼:VZ)的覆轍。
關於人工智慧的實際成本,詳情請參見我之前的專文分析《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成本》
AI投資排擠其它產業
創投是觀察這種現象的視角,創投雖然占美國整體社會投資總量的比重不大,但其對美國的產業發展和經濟的推動作用非常強。
2023年美國創投類別中,AI投資佔比從2022年的個位數快速提升到20%。同時,2023年美國創投的總額卻沒有增加,甚至創了2017年以來的新低點。當創投總額減少,AI投資佔比又激增,導致的結果就是擠壓對其它產業的投資。
但問題是,對AI的投資並沒有讓美國的實體經濟獲得改善。AI產業現在還是透過自動化某些任務或提高工人的效率來改善現有流程,並沒有創造新的、大規模商業場景,因此產生的利益也有限。
紅杉今年3月的數據顯示,生成式人工智慧新創公司的銷售額僅30億美元,不到23年融資額的7%。
沒有新商業場景,創造收入也有限,意味著激進的AI投入並沒有帶來更多的工作崗位,在加上,AI對其它行業投資的擠壓,也使其它行業就業崗位減少。美國單月新增非農業就業人數已從2023年初的35萬人減少到今年8月的14.2萬人。
企業的看法
高強度投資沒有帶來回報,第二季度,微軟Azure中,AI相關收入佔8%,環比提升1pct與AI緊密性第二的Office 365較上季度環比降速約2pct。 AI貢獻的收入仍無明顯加速跡象。
針對投資和回報不成正比,Meta和谷歌則是在電話會上大方承認“自己和同行對AI都有非常大的可能過度投資了。”
高強度AI投資還有沒有必要?對巨頭而言,錯過下一個風口比過度投資的後果更嚴重,谷歌明確說了,寧可過度投資,也要避免投資不足。錯失恐懼症下,大型科技公司的AI軍備競賽可能還會持續下去。
這種競賽也會影響到大部分企業,在科技浪潮的誘惑和投資人壓力下,許多企業都要跟進AI,即使是AI產生不了成果。例如,Salesforce在AI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投入這些資金後,收入幾乎沒有成長。
AI的豪賭只能交給時間去驗證。
相關文章
- 《歷史上著名的過度投資釀成的經濟危機》
- 《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成本》
- 《為何軟體股在人工智慧風潮中表現普遍不佳?》
- 《因人工智慧風潮獲益的產業和廠商》
- 《人工智慧投資的陷井》
- 《資本市場的人工智慧泡沫正在形成》
- 《2000年的美股網路泡沫有多瘋狂?有那些著名的浴火重生企業?》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