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的出現,讓一般大眾突然對中國人工智慧的發展產生了高度興趣,其實這根本不是新聞,也不是突然間冒出來的成就。
中國不是只有DeepSeek
有些不服氣的各方酸葡萄和無知的井底之蛙們一定會嘲諷中國搞了半天也才在人工智慧領域出了一個DeepSeek而已,這是運氣和巧合罷了,這只不過是特殊的情形,算不上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有任何偉大的成就。
關於DeepSeek,詳見我之前的另一篇貼文《深度求索(DeepSeek)對全球AI和股市所造成的衝擊》
學術成就
全球AI頂尖研究人才近半數來自中國
2020年紐約時報的專文指出:美國的AI機構和公司拿下了全球60%的頂級研究人員。這是排名第二的中國10.6%的六倍,是第三名歐洲10.2%的六倍。但美國這60%都產自美國嗎?不是的。土生土長的美國研究者只佔據31%。而另一大主力就是來自中國的研究者,佔比27%。
中國擁有全球65%的人工智慧專利
剖析AI三大頂級學會被採納論文來源, 2024年作者人數排行榜排名前100的機構中, 大陸機構占31家,僅次於美國的37家。
從2014 年至 2023 年中國在AI專利申請數量上已遠超美國、韓國、 日本和印度等國,中國在生成式人工智慧發明超過3.8萬件,是排名第2的美國的6倍。
7月3日,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生成式人工智慧專利態勢報告》 。 報告顯示, 2014年至2023年, 中國發明人申請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專利數量最多, 遠超過美國、 韓國、 日本和印度等國。 2014年至2023年, 全球生成式人工智慧相關的發明申請量達54,000件, 其中超過25%是在去年一年出現的。 生成式人工智慧允許使用者創建文字、 圖像、 音樂和電腦程式碼等內容, 為一系列工業和消費產品提供動力。 2014年至2023年間,中國的生成式人工智慧發明超過3.8萬件,是排名第二的美國的6倍。
中國偏向開源模型
中國目前表現最佳的三大AI大模型:DeepSeek,阿里巴巴,百度,三者都採用開源的模型。相較之下,美國的主要對手中,只有Meta和X.ai的Grok是採用開源模型。
大型科技集團的AI部門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雲1個月時所發布的人工智慧大模型「 通義千問」 ( QWen) 的最新版本「 2.5-Max」 , 其性能超過了DeepSeek的「 V3」 。
2025年2月11日,根據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引述消息人士報道,蘋果和阿里巴巴將合作為中國iPhone用戶開發AI功能。蘋果自2023年起開始測試來自知名中國人工智慧開發者的不同人工智慧模型,並在去年選擇了百度作為主要合作夥伴,但由於百度在為蘋果智慧開發模型方面的進展未達到美國公司的標準,因此該合作後來被取消。
阿里的通義千問Qwen系列大模型在開源領域和效能評測中均表現出色,處於業界第一梯隊。蘋果最終放棄了最近呼聲很高的DeepSeek,因為DeepSeek團隊缺乏支持像蘋果這樣的大客戶所需的人力和經驗。
iOS18.4或將於2025年4月正式發布,同時中文版的Apple Intelligence也將於該版本中正式亮相。
字元跳動
抖音本身就是靠優異的人工智慧演算法在幾年之內席捲全球社群網路的企業。它的母公司字元跳動在人工智慧上的發展,成就,以及對人工智慧的投資在全球範圍內也是名列前茅。
在中國農曆春節期間所發表的旗艦 AI 模型 Doubao-1.5-pro 升級版,據稱在某些測試中可以勝過 OpenAI 的 o1。除性能外,中國 AI 企業發表的產品還在價格上向美國競爭對手發起挑戰。例如它的AI聊天程式豆包(Doubao)最強版本售價為每百萬單位為 9 美元,僅 DeepSeek DeepSeek-R1 版本的一半。作為比較,OpenAI 的 o1 相同用途的價格則是來到438 美元。
在2月初,字節跳動推出了OmniHuman-1,這是一款先進的人工智慧系統,僅需一張圖片和一段音頻,就能產生超逼真的深度偽造視頻。該系統基於1.9 萬小時的視訊資料進行訓練,能夠精準地為各類物件賦予生動的動態效果,從卡通角色到複雜的人類動作,皆能栩栩如生地呈現。這項技術拓展了人工智慧生成內容的邊界,實現了流暢且細節豐富的運動合成。
百度
百度是中國版的谷歌,累積了三十年的網路搜尋和中國特有的網路上的資料,這些都是美國或中國同業無法比擬的護城河。這也是為何蘋果的Apple Intelligence在中國落地時,第一個被考量的合作對象是百度的原因。
2024年6月時,IDC報告表示:百度人工智慧模型「文心一言」(Ernie),在7個評比項目中領先 OpenAI GPT-4和其它中美對手。2024年12月時,中國半數手機廠商使用文心大模型。截至 2024 年 11 月,文心一言用戶規模為 4.3 億,文心大模型日均調用量超過 15 億次,較 2023 年增長超 30 倍。
百度旗下已獨立的阿波羅(Apollo)就是推出蘿蔔快跑(Apollo Go)的自動無駕駛計程車的新創,投資人可以將它視為谷歌旗下Waymo中國版本。自動無駕駛計程車主要的核心技術就是人工智慧。
華為
華為至今為止,在人工智慧最大的貢獻是協助中國廠商突破美國對中國人工智慧高階晶片的禁運。
2024年6月時,華為推出的尖端昇騰(Ascend) 910B的AI晶片,在訓練人工智慧大型語言模型時效率可達到輝達A100的80%, 在特定測試性能上已超越輝達A100 AI GPU達20%。包括騰訊控股和百度等大陸龍頭企業也購買了昇騰910B晶片。
華為自己在人工智慧發展上也頗有成就,在2020年時就宣佈把自己的AI計算框架MindSpore正式開源。2023年對外公佈了盤古大模型。
騰訊
騰訊發表的旗艦 AI 模型是文字到影片的生成器 Hunyuan。2025年1月時,騰訊表示它的Hunyuan-Large模型性能與Meta 在2024年7月推出的Llama 3.1模型相當,且訓練所需的運算能力僅為 Meta 的1/10。2024年5月時,騰訊混元大模型部分中文能力已追平GPT-4,支援16秒的影片生成。
純AI的軟體新創公司
月之暗面
月之暗面(Moonshot AI)成立於2023年, 據美國調查公司CB Insights的數據, 截至1月 , 其企業估值已達到33億美元。
與深度求索( DeepSeek) 1月 20日 發布最新生成式AI大語言模型( LLM) 「 R1」 僅僅相隔2小時, 月之暗面開發的LLM「 Kimi k1.5」 也對外公開, 宣稱推理能力 超過了美國Anthropic的「 Claude 3.5 Sonne t」 , 性能與美國OpenAI的「 OpenAI o1」 相當。
目前,該公司的產品 Kimi k1.5 是 2023 年 10 月 推出的Kimi 升級版。因是第一個能一次性處理 20 萬個漢字的 AI 助手而備受關注,是世界上首款支援輸入20萬漢字的人工智慧助手產品。 對此, 月之暗面曾經表示,Kimi 的能力已進一步升級,能夠處理達到 200 萬個漢字。2024年10月,Kimi月活躍使用者已超過3600萬。
智譜AI
2019年成立的智譜AI( Zhipu AI) 估值30億美元。它已被美國政府在 1 月 15 日 成為被列入美國貿易限制名單的二十多家中國實體之一。智譜之所以被特別列入名單,是因為其透過 AI 開發協助中國軍事進步。
但智譜對此表示反對,並稱指控缺乏事實根據。 而在拋開有關提供中國軍事進步的指控,智譜在 AI 領域的進步很快。其最新的產品是 2024 年 10 月 發布的一款 AI 助理應用程式 AutoGLM,可協助用戶透過複雜的語音命令操作智慧型手機。
百川智能
百川智能( Baichuan AI是由搜狗創辦人王小川於2023年創立,目前估值28億美元。
有別於DeepSeek、01.AI等公司強調全球化競爭,百川專注於中國本土市場,專注於布局醫療輔助與健康照護等領域。開發百川大模型,有聊天機器人「百小應」。擅長超長文本處理,其最新版本的Baichuan4大模型據稱在中文能力方面超越了OpenAI的GPT-4。
MiniMax
MiniMax是中國人臉辨識公司商湯科技(SenseTime)前研發高階主管髕俊傑於2021年創立。公司以開發ABAB大模型為,主要產品為AI伴侶產品。目前估值25億美元。
中國國內AI伴侶類下載第一名的「星野」和美國AI伴侶類下載第一名的「Talkie」都是MiniMax的產品,也有AI聊天機器人「海螺問」。
零一萬物
零一萬物(01.AI)是由李開復於2023年創立。曾長期在微軟和谷歌任高階主管的李開復曾是創投機構創新工場的董事長,專注於推動AI新創企業的誕生。出生台灣的他曾是美國歸化公民。2011年,他放棄了美籍。公司目前估值超過10億美元。
開發Yi系列大模型,走國際化開源路線。李開復曾在去年的世界經濟論壇上強調,開源是任何國家充分開發AI潛能的關鍵。
2023年11月發表的Yi-34B大模型在開源大模型排行榜Hugging Face上超過美國Meta公司的Llama2大模型。2024年1月發表的Yi-VL-34B多模態大模型支援影像理解與文字互動,類似OpenAI的GPT-4V。
階躍星辰
階躍星辰(Stepfun)是由曾在微軟亞洲研究院任軟體技術中心首席科學家的薑大昕於2023年創立。公司目前估值20億美元。
公司專注於研發Step系列開源大模型與多模態AI。憑藉其基礎模型產品組合,它迅速成為行業競爭者。「與許多已放棄通用人工智慧(AGI)願景的中國AI新創公司不同,StepFun依然致力於建構AGI,」《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寫道。
最新Step-2大模型參數規模超過1兆(OpenAI的GPT-4約有1.8兆參數)。
純AI的硬體新創公司
不如中國的AI軟體成就
中國近年也出現了一些純AI的硬體新創公司,主要是AI晶片、自駕車晶片、以及GPU三個領域,他們的主要對手是輝達,實力不如中國在人工智慧軟體方面的成就,更不如這方面的全世界唯一的霸主輝達,這都是實情,但如果不太強求頂級效能,已經夠自己用了。
大型科技企業自產的AI晶片
中國⼤陸國產AI晶片的主要參與者包括華為海思、字元跳動、百度、阿⾥巴巴平頭哥等廠商,這些國產AI晶片軟硬體配置奮起直追,部分國產晶片已基本可以對標輝達A800/ H800 系列產品。
寒武紀
最有名的就是中國的上市企業寒武紀(Cambricon Technologies),它的業務主要是為企業打造各類智慧雲服務器、智慧終端以及智慧機器⼈的核⼼處理器晶片,並為⽤⼾提供IP授權、晶片服務和智慧平台等服務。
寒武紀成立之初即獲得來⾃中國科學院的⼈⺠幣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2016年8⽉再獲得來⾃元⽲原點、科⼤訊⾶、湧鏵投資的Pre-A輪融資。2017年8⽉,寒武紀宣布完成A輪1億美元融資,阿⾥巴巴、聯想、中科圖靈等參投,這輪融資使得寒武紀成為全球AI晶片領域第⼀家獨⾓獸公司。
從 2020 年上市以來連續多年虧損,2024 年營收 10.7 億元到 12 億元⼈⺠幣,年增50.83%到69.16%;者淨利潤預計為虧損 3.96 億元到4.84 億元。
根據「2024胡潤中國⼈⼯智慧企業50強」,寒武紀以2,380億元的價值位居榜⾸。寒武紀股價繼2024年漲近四倍後,2025年以來繼續⾼歌猛進,市值⾸登3,000億元⼈⺠幣⼤關;10⽇股價收於729.97元,創歷史新⾼。
壁仞科技
壁仞科技(Biren Technology)創立於2019年,其產品主要聚焦在圖形處理器(GPU)、 駕駛安全預警系統(DSA)專用加速器。在發展路徑上,壁仞科技首先聚焦雲端通用智慧計算,逐步在AI人工智慧訓練、推理等多個領域。
壁仞科技從成立以來就備受關注,不僅建立豪華的技術團隊,還在短期內獲得人民幣50億元的資金。
景嘉微電子
景嘉微電子(Jingjia Micro)雖是⼤陸GPU⼀哥,但技術與產值距離全球頂尖的輝達仍有不⼩差距。
景嘉微2016年3⽉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該公司2014年催⽣第⼀代低功耗GPU產品,
2018年推出第⼆代,2021年底再發表最新第三代產品JH920,強調可⽤於PC、伺服器與繪圖⼯作站等。
沐曦集成電路
沐曦集成電路(MetaX Tech)在2020年9⽉成立於上海,主攻AI晶片,已推出曦思N系列GPU⽤於智算推理,曦雲C系列GPU⽤於通⽤計算,以及曦彩G系列GPU⽤於圖形渲染。沐曦產品採⽤⾃主研發的GPU IP,擁有完全⾃主的指令集和架構,配以相容主流GPU⽣態的完整軟體棧。
地平線科技
地平線科技(Horizon Robotics)成立於2015 年,2024年上市。是車用高級輔助駕駛(ADAS)和高階自動駕駛(AD)解決方案供應商,擁有專有的軟硬體技術。它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自動駕駛晶片公司,2023年營收16 億人民幣。
過去幾年,地平線確實取得了不少突破。數據顯示,2023 年,地平線在中國高階和低階智駕市場的佔有率都排第二,佔有率分別為35.5% 和21.3%。高階智駕市場的第一名是輝達,市佔率達49%。低階智駕市場的第一名是Mobileye,市佔率是26.6%。
黑芝麻智能
地平線和黑芝麻智能(Black Sesame),兩家公司雖然成立的時間前後只差一年,如今又在同一年打算上市,但兩者的處境卻完全不同。地平線的收入在2023年大漲了71.3%,達到15.52億人民幣。而黑芝麻智能只有3.12億人民幣,帳上現金流更是捉襟見肘。
生物特徵辨識
執世界牛耳
中國在生物AI上,特別是人人臉辨識,在全世界算是遙遙領先其它各國;尤其是整個產業鏈的生態系非常完整。品質,價格,和效能表現領先各國,不僅中國國內已大量採用多年,其至是出口到世界各國,打敗全世界各地的競爭對手。
主要的四家企業
- 商湯科技(SenseTime):中國電腦視覺領域的領導者,提供人臉辨識、智慧安防等技術。
- 曠視科技(Megvii):擅長影像處理、邊緣運算,應用於智慧城市。
- 依圖科技(Yitu):專注醫療影像AI,為醫院提供診斷輔助系統。
- 雲端從科技(CloudWalk):專注於智慧金融與智慧安防,與中國國營銀行合作。

相關文章
- 《中國人工智慧的進展和頂尖的企業》
- 《深度求索(DeepSeek)對全球AI和股市所造成的衝擊》
- 《深入探討人工智慧語音第一股SoundHound》
- 《全球估值最高的獨角獸字節跳動(ByteDance)》
- 《來談一下抖音(TikTok)》
- 《無所不能的華為(Huawei)是如何賺錢的?》
- 《橫掃全球電動車市,比亞迪(BYD)如何賺錢?憑什麼打敗特斯拉?》
- 《中國商飛(Comac)的C919大飛機正式商業飛行》
- 《拼多多靠什麼賺錢,憑什麼超越阿里巴巴成美股中概股龍頭?》
- 《全球發展最迅速的快時尚銷售商希音(Shein)如何賺錢?》
- 《中國程式正在佔領全世界,佔全球下載量33%》
- 《中美科技實力差距有多大,北京強制企業採用中國製的軟硬體辦得到嗎?》
- 《失敗的台灣軟體產業政策》
- 《帕蘭泰爾(Palantir)的價值究竟在哪裡?投資帕蘭泰爾的利弊?》
- 《Palantir(帕蘭泰爾)是一家什麼樣的企業?》
- 《艾瑞克·施密特被下架的史丹佛大學演講值得投資人仔細閱讀,內容究竟談了些什麼?》
- 《日本早已是平庸之國,沒您想的那麼先進》
- 《南韓的新興科技巨擘》
- 《以色列股市和科技上市巨擘》
- 《超乎你想像的以色列強大的創投和科技實力 》
- 《以色列科技立國成功的因素》
- 《印度股市和科技巨擘》
- 《印裔在美表現出色,但14億人的印度產業毫無競爭力可言》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