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全球頂尖半導體領導人企業華裔佔很大比例
你知道,或許你沒發現:近年最主要的「全球頂尖」半導體企業的領導人中,有許多著名華裔創辦人和執行長,這和其他領域,例如軟體業(請參考我的另一篇貼文《印度人掌舵美國財富500大的30%的上市企業》),有很大的不同,我指的是華裔佔該領域的全球領導人的比例上而言。華裔還不只是少數,他們可都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幾家半導體企業的領導人。
為何中國大陸的比例很低?
您或許又發現了:一樣是華裔,在半導體界,至少「目前」為止,除去中國大陸本土的企業,來自中國大陸的全球半導體企業的領導人,比例很低,這和中國大陸佔全球人口的比例,在美國就讀半導體相關科系,以及聰明的程度,根本不成比例。
原因很簡單:能做到全球頂尖半導體企業的領導人或執行長, 年紀至少都五十多歲了,本文所列的,幾乎都在六十多至八十多歲之間。您回推一下,扣除成長和唸書的二十年;四十至五十年前,中國大陸那一個世代的人,很少人有讀書的機會,許多聰明人或許就此埋没一生。中國大陸改革開放距今也才不過四十年左右,中國大陸真正有錢,有條件供小孩子唸大學,也不過就最近二十至三十年的事。
這是「目前」而已,和其他領域一樣,中國大陸目前已經逐漸趕上歐美,中國本土已經有不少獲得肯定的半導體相關企業了(本文不討論中國大陸本土的半導體企業),十年或廿年後,情形一定大不同。
晶片製造
台積電的張忠謀
張忠謀(Morris Chang)在德州儀器最後的職位是1972年時的副總經理,因為在德州儀器職涯發展碰到困難,而離開德州儀器。1983年,離開德州儀器,加入通用儀器公司擔任營運長。
碰巧當時的台灣政府置定產業政策,需要建立台灣自己的半導體業,由台灣政府和飛利浦出資協助張忠謀創立台積電,專門從事半導體的晶圓製造。1985年,再應孫運璿之邀到臺灣擔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兼任聯電董事長,1987年2月1日,工研院和飛利浦合資成立台積電任董事長兼執行長。1994年,創立世界先進。2005年,辭去台積電執行長,由蔡力行擔任該公司執行長。2009年6月回任台積電執行長。2018年6月辭去台積電職務,正式退休。
關於張忠謀,請見我的另一篇貼文的詳細介紹《台積電當初到底是如何被創立的?不是張忠謀》 ,《台積電張忠謀的爭議言行》
中芯的梁孟松
詳情請見我的另一篇貼文《梁孟松是中芯(SMIC)突破美國封鎖的功臣》和《被美國禁運的中芯現在如何了?》。
中芯和芯恩的張汝京
張汝京(Richard Chang)算是中國真正的晶片生產的教父。年輕時在德州儀器任職,1997年決定回台灣成立世大積體電路,成為當時的晶圓代工僅次於台積電和聯電的第三大晶圓代工廠。2000年,在世⼤半導體總經理的張汝京完全不知情的情形下,在大股東的主導下以50億美元,把世大被賣給了欲收購的台積電。
2000年,張汝京赴⼤陸創立中芯國際積體電路公司,⼤舉挖⾓台積電⼈才,不久後即遭台積電在美國加州提告侵害營業秘密,雙⽅纏訟多年後,2009年底達成和解,張汝京也為此黯然辭職。
2021年,張汝京在青島創辦了芯恩半導體,總投資約⼈⺠幣218億元,是中國⼤陸⾸個協同式積體電路製造(CIDM),初期以12吋40到28奈米超低功耗邏輯與嵌入式以及RF-SOI先進晶片產品⽣產。
聯電的曹興誠
曹興誠(Robert Tsao),是台灣企業家,聯電(美股代碼:UMC)創辦人。1976年,工研院與美國無線電公司(RCA)簽訂技術移轉授權合約,加入RCA計畫,曹興誠等人遂前往美國學習半導體生產技術。1980年,台灣第一家積體電路公司聯電成立,曹興誠轉任聯華電子副總經理,進而接任總經理、董事長。
後來,聯華電子在一連串的發展與併購後,成為世界第二大晶圓代工廠。年輕的投資人並不知道,當年的聯電時常被拿來與世界第一大晶圓代工商的台積電比較,兩家公司的股價和規格在當時約為1:2(這只是個約略數字);而曹興誠與台積電的董事長張忠謀也被稱為台灣的晶圓製造雙雄。
2005年,聯電因為違反台灣政府的中國大陸投資規定間接投資和艦科技而遭到地檢署搜索,並被控以背信罪及違反《商業會計法》,曹興誠也因而辭去聯電董事長職務。
晶片設計
輝達的黃仁勲
黃仁勳(Jensen Huang)出生於台南,9歲時與10歲哥搭機赴美。 1984 年獲得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電機工程學士學位,1992 年由美國史丹佛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畢業、取得碩士學位,畢業後加盟超微並成為一名晶片設計工程師。兩年之後,他跳槽到LSI
Logic,專注於晶片的圖形處理。在LSI Logic於設計部門做了了兩年後就要求調到銷售部門,並最終成為SoC集成晶片部門的總經理。
同時也獲得了斯坦福大學的碩士學位,並結識了昇陽公司的兩名工程師克里斯(Chris Malachowsky) 與普雷艾姆(Curtis Priem)。兩位曾經在昇陽工作過的技術人員克里斯和普雷艾姆把黃仁勳拉進輝達的創業團隊。1992 年底,在他30歲時他們共同創辦輝達,專注於電玩產業市場上。因為既有技術背景又懂銷售和管理,黃仁勳被推舉擔任總裁兼執行長,這兩個職務他一直擔任至今。
1999 年時,輝達發明了圖形顯示晶片,這一發明定義了現代電腦繪圖,並為平行運算與其在科學應用帶來的變革,同時輝達也開啟人工智慧領域大門,用 GPU 讓電腦與機器人以及自駕車。而過去 25 年來,黃仁勳帶另輝達從一個專注於電玩產業的晶片公司,轉型到目前高效能的運算晶片公司,逐漸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半導體公司之一。
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SIA)於2021年授予黃仁勳象徵晶片⾏業最⾼榮譽的獎項,以肯定他對半導體行業的貢獻。SIA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ohn Neuffer在一份聲明中說道:「黃仁勳具有遠見卓識和極強的執行力,他促進了晶片行業的發展,顛覆了計算,推動了人工智慧。從遊戲到科學計算,再到自動駕駛,黃仁勳的成就與無數創新密切相關,他改變了行業和世界。」
博通的陳福陽
陳福陽(Tan Hock Eeng)是馬來西亞出生的華人,擁有麻省理工機械工程博士的學位,也在哈佛大學取得企管碩士學位。 因此,陳福陽具備了理工背景外,也熟知財務管理與企業經營。
他先後進入通用汽車、百事可樂擔任財務高管。隨後在休姆工業Pacven投資公司任董事總經理。1992年轉赴個人電腦製造商康懋達(Commodore,被卡夫科工業公司併購)擔任公司副總裁,此時陳福陽才開始進入科技行業。
1994年,陳福陽加入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Integrated Circuit Systems),並一路升至CEO職位。後來ICS被賣給集成設備技術公司(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他也因此進入IDT,並擔任IDT的董事會主席。最後在2006年3月,陳福陽擔任安華高(Avago,美股代碼:AVGO)的總裁至今。
他在2016年帶領安華高科技以370億美元併購博通科技,又收購通訊大廠博科,成為全球第五大半導體廠。再於2017年欲收購高通,還引起世人注目。為了此合併案將全球總部遷往美國,但最後還是於2018年3月被川普以「國安考量」為由叫停此合併案。
關於陳福陽,請參見我的另兩篇貼文《博通(Broadcom)如何賺錢?經營方式的1項重大改變》和《博通(broadcom)股價長期持續表現優異的背後原因》
英特爾和益華的陳立武
陳立武(Lip-Bu Tan),2009年曾擔任全球三大半導體EDA供應商之一的益華(Cadence,美股代碼:CDNS)的執行長。此外,他還擔任全球半導體協會(GSA)董事、美國創投協會董事,以及MIT工程學院院長顧問等。
2023年,擔任英特爾的董事在和前任英特爾執行長對公司的未來意見嚴重不合後辭去董事;這段往事的詳細過往,詳見我的另一篇貼文《英特爾目前有多慘?》。
想不到一年後季辛格被董事會強迫去職,英特爾陷入群龍無首的窘境,幾乎找不到夠份量合適的人繼任執行長。2025年3月12日,英特爾任命陳立武為新執行長,希望以其在半導體界的人脈,資歷,和對英特爾的暸解,能挽救陷入創立以來最大危機的美國半導體的代表性企業。
陳立武出生於馬來西亞,擁有新加坡南洋大學理學士、MIT核子工程學碩士學位,以及美國舊金山大學MBA學位。
陳立武在半導體領域被譽為“晶片創投教父”,這出於對他紮實的求學經驗和職業生涯的認可。
畢業後,陳立武曾出任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大廠益華的執行長,累積了晶片產業的實戰經驗。此後一段時間裡,他嘗試轉戰音樂產業,擔任英國老牌音樂發行商和鋼琴生產商Chappell的副總裁。
1987年,年僅28歲的陳立武一戰成名。他在美國舊金山創辦了全球知名的創投公司華登國際(Walden Catalyst),專注於早期階段技術投資。
陳立武透過風險基金華登國際(Walden Catalyst)投注在AI新創產業,擁有一定影響力。陳立武被譽為半導體產業的創投教父,工程師出身的他靠著豐富的技術知識與精準的商業眼光打下大片江山。
迄今為止,華登國際投資項目超60個,涉及金額數十億元。該創投公司投資過中芯國際、中微公司、兆易創新等100多家半導體相關公司,涵蓋了晶片設計、製造、封測、設備,以及下游系統應用等半導體產業的細分領域,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推手。
除了晶片領域,華登國際的投資版圖還囊括了新浪、創維、大疆、美團等其他產業的知名公司。
關於陳立武和益華,詳見我的另兩篇貼文《EDA寡佔商:益華(Cadence)如何賺錢?》和《英特爾目前有多慘?》
超微的蘇姿丰
超微現任執⾏⻑蘇姿丰(Lisa Su)出⽣於台南, 2018年當選成為美國國家⼯程院院⼠。在 2012 年加入超微(美股代碼:AMD)之前,蘇姿丰先後在德州儀器、IBM、⾶思卡爾等公司擔任技術研究、研發副總及 CTO 等職位。2014 年起,蘇姿丰開始擔任超微執⾏⻑的⼯作。
華為海思的任正飛
海思半導體是華為集團旗下的晶片設計公司,海思半導體主要是為華為集團下的各子公司的事業體設計相關的晶片,因此業務範圍非常龐大,從小型的消費電子用的晶片,通訊晶片,汽車晶片,甚至困難度最高,全球只有五家企業有能力推出的手機通訊數據機,被輝達視為主要競爭對手的人工智慧晶片,伺服器晶片,以及電信事業通訊基地台設備的所有晶片。
關於華為和任正飛,詳見我的另一篇貼文《無所不能的華為(Huawei)是如何賺錢的?》
邁威爾的周秀文
邁威爾科技(或譯美滿科技,Marvell Technology,美股代碼:MRVL)是一家美國晶片製造商,專門製造儲存、通訊以及消費性電子產品晶片。公司由印度尼西亞華人周秀文(Sehat Sutardja)博士、妻戴偉立(Weili Dai)、弟周秀武三人共同創立於1995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州。
關於邁威爾科技的詳細介紹,請參見我的另一篇貼文《低調悶聲賺大錢的邁威爾(美滿,Marvell)如何賺錢?》
Semtech的侯洪慶
2024年6月,侯洪慶(Hong Q. Hou)接任Semtech(美股代碼:SMTC)的執行長兼總裁。Semtech的主要業務包括類比、混合訊號半導體、先進演算法、高效能半導體、物聯網系統和連接服務等。
2025年1月,財經媒體揭露Semtech 進軍 AI 資料中心網路領域的關鍵勝利,因為Semtech CopperEdge已被引入輝達的Blackwell平台中,輝達正在努力在 2025 年下半年推出類似的光纖產品。
聯發科的蔡明介
聯發科(MediaTek)於1997年5月成立於新竹科學園區,為聯電多媒體部門分出的子公司。聯發科初期主要產品為CD-ROM晶片組。
2000年起投入無線通訊基頻與射頻晶片研發,2003年投入數位電視與液晶電視控制晶片研發。2009年聯發科和高通簽訂專利協定、與傲世通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合作發展TD-SCDMA。2014年聯發科開發出展出旗下首個4G LTE數據機MT6290。
聯詠的何泰舜
聯詠(Novatek),聯詠於1997年成立於新竹科學園區,原為聯電屬下的商用產品事業部。他於1997年帶領120人成立聯詠科技,初期主要產品為電腦周邊晶片組,1999年決心涉足液晶面板驅動晶片市場,2000年後轉向液晶顯示器驅動晶片及系統級晶片,曾是鍵盤與滑鼠控制器的全球最大供應商。
創銳訊的孟懷瑩
1998年,台裔的孟懷瑩(Teresa Meng)辭去史丹佛大學的職務,創立了T-Span Systems,為一家專注於無線通訊技術的公司。2000 年更名為創銳訊(Atheros Communications),公司並於2004年2月在美股上市。2011年1月,高通(美股代碼:QCOM)收購了創銳訊。2007年,孟因開創分散式無線網路技術的發展而 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賽靈思的彭文迪
彭文迪(Victor Peng)是台裔美國人,於1982年加入迪吉多。從1982年到2008年,先後擔任了視算科技(Silicon Graphics,2016年被慧與併購)、美普思科技(美股代碼:MIPS) 、Tzero Technologies、冶天科技(ATI,後被超微併購)、超微等,並於2008年加入賽靈思(Xilinix),2022年賽靈思被超微併購後重返超微。
半導體設備
科林研發的林傑屏
科林研發(簡稱科林,Lam Research,美股代碼:LRCX)由廣東出身西貢長大的華裔科學家和企業家林傑屏(David K. Lam)成立於1980年,總部位於加州弗里蒙特。該公司「Lam」字樣,是越南華僑林姓的意思。
關於科林研發這家公司,詳見我的專文介紹《手握全球所有半導體廠生產核心設備的科林(Lam Research)如何賺錢?》

相關文章
- 《台積電面臨哪些營運風險和劣勢?》
- 《全球半導體企業的著名華裔創辦人和執行長》
- 《印度人掌舵美國財富500大的30%的上市企業》
- 《巴菲特如何決定執行長人選?》
- 《當執行長持股愈多,股票回報率愈高》
- 《執行長回任企業的優劣》
- 《創辦人兼執行長,股價表現明顯較佳》
- 《執行長回任企業的優劣》
- 《為何表現不佳的執行長可以保住位子?》
- 《被美國禁運的中芯現在如何了?》
- 《台積電當初到底是如何被創立的?不是張忠謀》
- 《台積電的先進封裝演進史》
- 《晶圓代工之外,台積電正成為封裝之王》
- 《台積電張忠謀的爭議言行》
- 《被美國禁運的中芯現在如何了?》
- 《梁孟松是中芯(SMIC)突破美國封鎖的功臣》
- 《八叛徒(Traitorous Eight),半導體和風險投資業的源頭》
- 《常見的6大半導體投資迷思》
- 《利潤豐厚的半導體供應鏈》
- 《細論全球半導體晶片市場,9大細項分析》
- 《為何台積電的估值遠低於美股同業?》
- 《台積電的DCF內在價值是多少?如何用免費工具程式快速地計算出來?》
- 《台積電負面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方式不利未來和成長》
- 《台積電目前和未來共有多少晶圓廠和封裝測試廠?》
- 《台積電眼前的幾大挑戰》
- 《台積電,英特爾,三星,中芯,Rapidus良率和先進製程的比較》
- 《台積電晶圓代工的成本,價碼,研發成本》
- 《台積電,英特爾,三星,中芯,Rapidus未來晶片的新製程路線圖對照表》
- 《真正掐住台積電脖子的企業艾司摩爾(ASML)》
- 《為何台積電的利潤率遠大於競爭對手?》
- 《台積電(TSMC)的2大長期威脅:美國和中芯》
- 《台積電如何賺錢?》
- 《Zyvex和次奈米半導體製程的目前發展,會威脅到台積電嗎?》
- 《英特爾倒閉可能發生嗎?》
- 《英特爾是怎麼賺錢的?以及投資它的好處 》
- 《英特爾目前艱難的困境》
- 《無所不能的華為(Huawei)是如何賺錢的?》
- 《美光(Micron)如何賺錢?投資人要注意些什麼?》
- 《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如何賺錢?驚人的長期資本回報和公司淨利潤率!》
- 《超微(AMD)如何賺錢?企業史上罕見的反敗為勝案例》
- 《長年老二的超微(AMD)表現為何令人瞠目結舌?》
- 《高通(Qualcomm)多元化成功,已不再只靠手機賺錢》
- 《輝達的壟斷原因和面對的挑戰》
- 《輝達(nVidia) 如何賺錢?輝達改變了產業的遊戲規則 》
- 《再論輝達:人工智慧,資料中心,和繪圖的絕對領先者》
- 《為什麼輝達(nVidia)併購安謀(ARM)會失敗?》
- 《龐大的輝達新業務佈局有利於股價的大幅成長》
- 《博通(Broadcom)如何賺錢?經營方式的1項重大改變》
- 《博通(broadcom)股價長期持續表現優異的背後原因》
- 《輝達的壟斷原因和面對的挑戰》
- 《無所不能的華為(Huawei)是如何賺錢的?》
- 《細論全球半導體晶片市場,9大細項分析》
- 《無所不在的安謀(Arm)如何賺錢?》
- 《低調悶聲賺大錢的邁威爾(美滿,Marvell)如何賺錢?》
- 《手握全球所有半導體廠生產核心設備的科林(Lam Research)如何賺錢?》
- 《半導體設備之王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是如何賺錢的?》
- 《半導體取代軟體,已躍昇為美股科技業投資主流》
- 《因人工智慧風潮獲益的產業和廠商》
- 《2024年迄今,四家半導體企業在標普500的漲幅中貢獻了三分之一》
- 《目前獲利豐厚的五大人工智慧商》
- 《EDA寡佔商:益華(Cadence)如何賺錢?》
- 《EDA寡佔商:新思(Synopsis)如何賺錢?》
- 《三大EDA寡佔商:新思(Synopsys),益華(Cadence),⻄⾨⼦旗下的明導(Mentor Graphics)》
- 《什麼是第三代半導體》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