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投資報酬率,小心數字陷阱

投資報酬率

投資報酬率的兩個案例

統計結果會騙人》,我有兩個例子。最近我在書局看到一本新書,是台灣某位代操政府基金的顧問的大學財金學者出版的書籍。封面強調這位財經學者投資某檔市值型ETF共20年,取得5倍的「驚人報酬率」。

我的一位同年紀三十年的好友,在一次共同好友的聚會中吹噓自己1995年開始投資美股,至今有約5倍的報酬,立即引起席間朋友們的騷動,一陣佩服讚嘆之聲不絕於耳。

這兩個例子都犯了我在《投資人成功能否持續如何檢視?3項檢視的標準》和《投資報酬率好不好的檢查清單》中的大忌:

  • 提的是總報酬率,五倍的回報,對一般人而言,有五倍的回報,那當然很好囉。但是大家忘了投資期間有多長,年代報酬率(請利用《年化投資報酬率(IRR)計算器》計算)才是唯一的參考標準。
  • 第一個例子,投資20年,取得5倍總報酬;折合投資期間的年化報酬率才8.36%,台灣加權指數(請利用《台灣指數,台股年化報酬率查詢器》進行查詢)的過去三十年不含股利的年化報酬率是8.25%!
  • 第二個例子,投資29 年,取得5倍總報酬;折合投資期間的年化報酬率才5.71%,美股的過去三十年的標普500指數(請利用《標普500指數年化報酬率查詢器》進行查詢)不含股利的年化報酬率是8.12%!

統計結果會騙人》,現在您還會認為上面這兩個例子看似賺大錢的案例的投資報酬很好嗎?

基金公司的手法

基金或財務管理公司最喜歡吹噓自己的基金報酬率多優秀,藉以吸引不明究裡的投資人。他們最常使用的手法就是:

  • 只談報酬率,沒有提是三年, 五年,十年,還是廿年的報酬率。不是連續十年以上的報酬率,根本沒有參考的意義。
  • 是連續那幾年的報酬率嗎?是否略去中間或前後報酬不佳的期間呢?
  • 所指的報酬率期間是否故意合併或拆分報酬較佳或不佳的其它基金, 藉以美化數字呢?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基金公司提出的報酬率數字為什麼看起來都很吸引人了吧?

投資報酬率
credit:Gemini

相關文章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