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力對投資成功是一大助力

記憶

您沒看錯,記憶力的好壞也是投資人能力圈的一種。

性情,歷史和資料

歷史和資料很重要

我在《尋求事實是投資的第一步》的貼文中強調過投資人必需努力探求事實真相,而且要勤於記錄自己的投資相關資料(詳見我的貼文:投資人自己須要記下那些投資記錄和資料?為什麼?》),這兩者有一共通點:牽涉到大量的資料記錄,必需花時間閱讀,研究資料,分析比對。

記性決定樣本數

全球上市企業的數目就是那些,受限於人體的天性構造,一般人的能力有限,不可能能同時記住太多的事物(這是《為什麼需要集中投資?》的主要理由之一)。這時候,如果您具有很好的記憶力,那將擁有比其他人較佳的無比優勢。

因為您的記憶力的好壞決定了您能投資篩選的上市企業的樣本數,如果您記性不佳, 就只能從媒體中獲得可投資的明牌,或是讓他人幫你思考,甚至是付錢請人為您過濾(您買股票基金和ETF就是在做這種事)。不論是這三者的那一種,都不可能取得滿意的報酬,您都注定會錯過真正值得投資的企業。其中的原因很簡單,您只能從容量很有限的你家的魚缸,而不是大海中捕魚,你家的魚缸不可能出現鯨魚的。

認清自己的性情和能力圈

巴菲特和蒙格都一再強調發現自己所具有的《投資能力圈》是成功投資人必需的第一步。而兩人也在多次的發言中,一再強調投資人的性情對投資人最後的成敗所具有的關鍵影響。這一部份請參見我之前的幾篇貼文:《決定投資成敗的是非量化因素》,《投資成功最重要的特質是性情,不是聰明才智》,《個性對投資成敗有決定性的影響》,《非常準確的投資人的DISC測驗,可儘早得知您的個人特質》。

長期投資

歷史會重覆

我在貼文《社群媒體和金融科技業會改變股票投資嗎?》中提過:我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裡面後記那一章引言中引述傑西.李佛摩(Jesse Livermore)的名言:「歷史會一再重演。華爾街上根本沒什麼新鮮事。今天,不管股票市場發生什麼事,以前都發生過,將來也會再度發生。」

就像馬克吐溫說的那樣,「歷史不會簡單重複,但總是有相似的韻腳。」

就像我先前的貼文所說的《投資不可能有公式,但成功有方法》和《成功投資人的主要投資原則大同小異》。

持續關心自己的持股

成功的投資人幾無例外都是長期投資人,長期投資時有一個很關鍵的判標準,會花時間長期關心自己有興趣的投資企業,花時間比對企業長期的表現,長期持有並隨時關心持有的企業動像,比對企業的長期表現是否可持續。

記憶能揭穿謊言

這其中的關鍵是,若投資人能有很好的記憶力,加上棄而不捨的不斷比對,喚起自己的記憶,企業的表現,曾經的不良記錄,詐騙手法,造假的會計手法,都很難欺騙這些擁有好記性的認真投資人。

為何上市企業的各種詐騙案層出不窮,這和我們社會上每天發生各種的網路,電話,理財詐騙案道理一樣。因為主謀者抓住人性的弱點,賭一般人記性不佳,思慮不周───即使同樣的詐騙手法,重覆使用,還是會有人上當。

如何驗證持續性?

持續性很重要

我在我的《10倍股法則》書裡,以及本部落格,許多內容都討論過「持續性」對投資是否能成功,以及用來判斷企業是否值得長期投資,是否具有持續性的表現才是其中的關鍵。

但「持續性」在實務上要如何判斷呢?

投資人個人部份

首先,我之前的貼文投資人自己須要記下那些投資記錄和資料?為什麼?》和《投資人成功能否持續如何檢視?3項檢視的標準》,就談論過投資人要如何驗證投資績效,以何判斷投資人的成績是否能持續下去。

我在最近的兩本書裡,都討論過如何檢視投資人的成功能否持續。包括了:

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中:

  • 1-5節,第64-67頁,關於「用三項條件篩選出可信任的投資人」的討論

在《10倍股法則》一書中:

  • 1-2節,第33-35頁,關於「用三標準判定成功的的投資人是否值得學習」的討論

企業的可持續性部份

在《10倍股法則》一書中:

  • 1-2節
  • 2-2節,2-3節,10倍股的良好表現多數具備「可持續性」

媒體

人容易被帶風向

我在《投資人應慎選投資媒體》貼文裡提過,閱聽人很容易被帶風向,因為媒體對輿論具有壟斷的能力。幾乎所有的人是被動地被餵新聞,都會被植入有立場且已經受操弄的訊息。多數人只會看新聞標題,不會細讀內容───結果就是成為平庸的羊群,被人利用,被人綁了還替人數鈔票,而不自知。

獨立思考的能力

癥結就是───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但遺憾的是獨立思考力,甚至於敢於與眾不同,是成功投資人所必需具備的條件。

媒體通常只有三分鐘熱度,極少有記者會去追蹤他們曾報導過的人,事,物,這也是媒體被許多人批評膚淺的主因。若真正會追蹤他們曾報導過的人、事、地、物,並細心研究的記者或編輯,幾乎沒有例外,都會贏得普利茲奬,或是獲得世人的尊敬。

我舉兩個例子,曾擔任阿斯彭研究所的主席兼執行長、CNN的主席兼執行長、以及《時代》雜誌的編輯,撰寫過許多暢銷名人傳記的艾薩克森(Walter Seff Isaacson),例如賈伯斯、愛迪生、馬斯克、基辛格、富蘭克林、和達文西。或是最新版的葛拉漢經典名著《智慧型股票投資人》的共同編著者傑森.茲威格,這兩人就是優秀的記者和出色編輯的很好例子。

優秀媒體人的共通特點

我要說的是,這些很少數的優秀媒體人當然很認真,但他們都具有一項共通的特點───具有驚人的記憶,能夠觸發他們的寫作靈感和敏銳的事物觀察能力。他們多年的記者媒體生涯,累積了大量的人、事、地、物採訪經驗,這也是很少有年輕的記者能成為優秀媒體人的主因。

彼得.林區

一如我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書裡所提過的,多數人都認為具有財經背景的人,在投資上佔有很大的優勢,我一直深不以為然。資金,學歷,職業,地位對投資的成敗根本不是決定的因素。

彼得.林區就是一位很好的例子。他是歷史系畢業的。按大部份人的既定看法,歷史系和投資根本沾不上邊,對投資毫無助益,但事實呢?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彼得.林區個人的努力,驚人的資料分析能力,創造了有史以來具規模的基金經理人最佳的報酬。

華爾街的人時常嘲笑彼得.林區,開玩笑說幾乎沒有彼得.林區沒有投資過的股票,因為他十多年的基金經理人的生涯,投資過幾千檔股票。這些都是事實,但是您仔細想過嗎?若您是認真的投資人, 如果彼得.林區沒有驚人的記憶力,要如何投資幾千檔上市企業的股票呢?就我看過的上千本中英文財經投資書,或是無數文章,還是網文,至今沒有人發現這項重點。

對於彼得.林區的投資生涯和投資原則,詳見我之前的貼文:《適合入門投資人的《彼得林區選股戰略(One Up On Wall Street)》》。

結論

如果你活得夠久,再加上記性不錯,就很容易辦別什麼是謊言,上當受騙的機率就少很多。若再加上你肯努力,辛勤地喚醒你腦中記住的東西,分析四處垂手可得的資料,投資的成績不可能不好。

記憶
credit: Psychology Today

相關文章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