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和定量的投资方式

定性和定量投资方式

巴菲特的看法

巴菲特在1967致股东的信里面,对定性和定量投资方式,有如下钭体字的訚述:

对于证券或公司的估值总免不了要涉及到定性和定量的各方面的因素。从一个极端的角度来讲,定性的分析方法会说:“买下正确的公司,用不着考虑它目前的价格!”而定量的方法则会说:“以正确的价格买入,用不着考虑公司的情况!”而在实际分析的时候,显然两方面的因素都要给予考虑。

有趣的是,虽然我自认为自己主要毕业于强调定量方法的学派,我所做的真正令我感到很满意的投资往往又是着重强调了定性因素的点子,从这些点子上,我有着一种“高利润性洞察力”。这也是我大量利润的来源。虽然如此,这种洞察力往往来之不易,我并不能经常获得。

正如洞察力往往都是偶然才能产生一样,而且显然洞察力本身就不是一种定量的东西。所以如果真正要赚大钱,那么投资者除了要能做出正确的定性分析,就我的观点来说,可能更确定的利润仍来自于明确的定量决策。

定量投资标的愈来愈少

巴菲特在1967致股东的信里面,接着说:

这种统计意义上的便宜货已经消失数年了。这可能是由于在近20年中对投资标的的不断梳理导致的,我们之后并没有再出现类似30年代的导致大量便宜货出现的时代。也许也是因为社会对于投资的认同度提高,而这也自然地减少了便宜货的存在。还可能是由于收到对于证券分析的爆炸性的增长导致的。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导致从定量分析意义上的便宜货几乎消失。当然,也许时不时还会有少量的机会。偶尔也会有令我能够充满信心地从定量方面做出决定的投资机会。这是让我们获得大量盈利的最好机会。虽然如此,类似的机会将会非常稀少。在过去三年中我们的良好表现在很大程度上都只归因于此类的单个投资点子。

但是定量投资方式所能找到的合适的标的会随着市场恢复过来,在非熊市的年代,能找到的标的屈指可数。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资讯的普及;只要市场订价错误的股票,通常很快地就会被找出来,错误的订价也会立即被修正。

巴菲特在1969致股东的信里面,也直接点出了这样的趋势: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对于数量 (定量) 分析方法所能把握的机会之水已经逐渐干涸,到今天可以说是已经完全枯竭了。

写完这段话,巴菲特就表示要解散他最早期的投资合伙公司了。

几个个定量投资的例子

1929年大崩盘

我在《价值投资的今昔》一文中提过:葛拉汉的年代可以用他的价值型投资方法,找出不少值得投资的标的。在他那个年代纽约证券交易所大约有600档股票(现在美股约有4,000多家上市企业),1929年大崩盘时可以找到大约有1/3股价低于企业净值的股票,甚至于有50档的股价比企业所持有的帐上现金还低。但是如果执著于采用葛拉汉最原始的价值型投资方法(只靠数字或P/B值),非常难找到适合的股票的(只有在十年难得一见的崩盘的市场谷底时才有少许的机会,而且这种机会在美股也愈来愈少;个中原因很多,在此不详述)。时代在进化,投资方式也必须如此!这也是巴菲特伟大之处。

2020年崩盘提供买进的机会

在《超级成长股投资法则》一书的5-1节,第354页,关于”股市遇系统性风险时,可参考股价净值比”的讨论的内容中谈过:当股市多头时,股票(尤其是好股票)不常见到股价净值比小于 1 的状况,然而遇到股市全面大跌时肯定会出现。2020 年疫情冲击全球股市时,当年 2月 25 日台股上市柜股价净值比跌破 1 倍者达 499 家(2019 年底台湾股市
有 1,712 家上市柜公司),其中不乏知名大型企业,如华硕(2357)、鸿海(台股代号:2317,美股代码:HNHPF)、润泰全(2915)、鸿准(2354)等。

日股被低估

在《巴菲特持股的3大共同性-便宜、固定配息、库藏股》一文里面,所提过的:巴菲特2020年波克夏买进伊藤忠商事、丸红、三井物产、住友商事和三菱各5%的股份。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股价净值比仅伊藤忠商事为1.2,其他4家都低于1.0;这和美股比起来,真是物美价廉。巴菲特买这日本五大商社之前,他应该做了很多功课,我认为原因是美股太贵(请注意:巴菲特说过很多次,他是大美国主义者,他的投资85%是美国公司,非不必要,他不会去投资外国公司)。

投资成功是靠定性分析

真正秘诀是定性分析

波克夏新一代的投资经理康布斯(Todd Combs)认为,通过定量分析,进行价值评估其实是非常容易的,不过是一些数学而已;但是投资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定性分析。

95%—99%的时间都是定性讨论

“巴菲特和我讨论股票的时期,95%、有时候甚至99%的时间都是定性讨论,比如这家企业的护城河在哪里、进入壁垒在哪里,基本都是在年报中找不到的东西。”

由内而外,先看细节

在投资过程中,正确的方法是“由内而外(inside out)”,也就是先看细节,让这些细节慢慢汇聚成基础,然后你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分析,最终获得定性的理解。

“可惜,大部分人是从外向内(outside in)的,他们都是从一个叙事、一个故事开始,而这些故事大部分来自于道听途说、媒体报导、研报等”,康布斯表示。

他认为,如果你从一个故事开始你的研究,那么你所有的观点都会建立在一个局部的、不完善的故事上面,而这个故事本身可能就是错的。

以事实为基础

科研也是这样,不应该从一个故事开始,去验证这个故事,你应该从事实出发,一切分析都要构建于这些事实之上。

在投资过程中,康布斯表示,他并不去看企业的市值,他的做法是,跟自己玩一个游戏,就是看一家公司,做研究、构建自己的模型,得出一个这家公司的价值,然后他再去看市值,绝大多数情况下,他得出的结果都是一个企业当时市值的20%左右。

范例:万事达

当然,康布斯也分享了一个惊喜时刻:万事达(Mastercard,美股代码:MA)上市的时候,市值30-35亿美元,而康布斯当时测算在300亿美元附近,而这就是最值得建仓的情况,当下万事达的市值已经超过3,600亿美元,是全球市值第21大企业。

避免先入为主

对于这种研究方法,康布斯认为,其最大的价值是可以规避掉“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 ”,因为当你先去看企业市值的时候,你也就被这个数字锚定了,也就陷进去了,你就会开始质疑自己,“别人都说这个公司XXX”、“我怎么就会认为这个公司XXX”?

寻找最大的可能

最后,康布斯表示,在审视企业时,“我想知道它们正在哪些潜在风险面前冒险。我寻找的是未被考虑到的不对称风险和不对称收益。”

定性和定量投资方式
credit: oxfordlingua.co.uk

相关文章

重要声明

  • 本站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本人不对文章内容、资料之正确性、看法、与即时性负任何责任,读者请务必自行判断。
  • 对于读者直接或间接依赖并参考本站资讯后,采取任何投资行为所导致之直接或间接损失,或因此产生之一切责任,本人均不负任何损害赔偿及其他法律上之责任。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栏位标示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