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前景是光明,但很難盈利
前陣子和人討論未來投資趨勢時,不可免俗地討論到電動車這種熱門的主題。中國大陸所用的字眼為新能源車,我覺得這個用詞比較廣泛,用在中國很貼切。2020中國大陸新能源車占總量1.75%年增三成,其中純電動車占新能源車的八成。因為中國的新能源車除了包括電動車外,還包括其它非內燃機(傳統)汽車的任何汽車,例如氫能源車和生物燃料車這些全球已經發展多年,採用非石化燃料的新式能源汽車。
前景是光明的理由
先說我的結論────電動車產業的整體前景是光明的,但能不能賺大錢是另外一回事。理由如下:
禁售燃油車時程已被確定
全球主要國家禁售燃油車和油電混合車時程表的時程確定,如下表所示:
時程 | 國家 |
2024年 | 義大利羅馬 |
2025年 | 荷蘭、挪威、希臘雅典、法國巴黎、西班牙馬得里、墨西哥市 |
2027年 | 奧地利 |
2030年 | 英國、瑞典、愛爾蘭、冰島、丹麥、比利時布魯塞爾、印度、美國華盛頓州、美國夏威夷州、日本東京、以色列、斯洛維尼亞、德國*(上議院已通過) |
2032年 | 英國蘇格蘭 |
2035年 | 歐盟、中國、日本、韓國、加拿大、美國加州、美國新澤西州、美國麻州、泰國、哥倫比亞 |
2040年 | 法國、西班牙、印尼、台灣、美國紐約市、美國舊金山、埃及、斯里蘭卡 |
各國對綠色能源的政策支持
這包括了各項相關產業的補助、購車補助款、廠商稅收減免、碳權交易。這些政府的監管政策對汽車和能源這兩大產業,過去幾年來都已經造成了極大的衝擊。舉幾個例子:
- 電動汽車先驅特斯拉(Tesla,美股代號:TSLA)過去幾年可以在艱困的環境下生存下來,讓公司轉虧為盈的原因就是出售碳權交易,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見我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書裡面第四章285頁裡的說明。
- 荷蘭判決石油大廠殼牌(Royal Dutch Shell,美股代號:SHEL)須加碼減排, 2030 年減碳 45%。殼牌近年來已經開始減產石油,將在2050年前達成淨零碳排。殼牌也早已依減碳量決定主管獎金。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石油巨擘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美股代號:XOM)身上,傳統的石油大廠們過去數年市值都因此大減,正面臨著生存危機,埃克森美孚還因此在2020年被道瓊指數除名。
- 俄國是傳統的石油生產大國,石油也是他們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在2021年已經擬定新的石油戰略:「石油時代結束前,能賣的全賣」。
電動車比較像是電子裝置
電動車比較像是電子裝置:正因為這個原因,使電動車的進入門檻降低;尤其這對於東亞各國的電子供應鏈業者和現有的科技大廠來說是一 大利多。一般而言,一輛汽車至少有 需要40 種晶片;每輛純電動汽車的半導體使用量比傳統汽油車多出2倍。
目前正在戰國時代初期
幾乎所有的傳統汽車業者都已經制定電動車的積極參與和量產計劃:在2018年,全球最大的車廠福斯(Volkswagen,美股代號:VWAGY)就曾表示最後一台內燃機汽車出廠已經被設定在2026年。2021年3月5日更宣布了它的Accelerate戰略────預計到2030年,公司將在歐洲完成70%的電動車市場份額;而在中國和美國這一數據為50%。此消息一出,公司股價接連大漲兩天。
電動車廠股價漲勢驚人
我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書裡面第一章曾經提過的:以2020一整年為例,特斯拉和中國電動車商蔚來汽車(美股代號:NIO)的股價在 2020 年一整年內,分別上漲 743% 和 1,112%,十分驚人(詳見下圖)。

本圖來自雅虎財經
電動車目前的市佔
Wood Mackenzie表示全球2020年電動車的銷售成長了38%,Marklines估計全球約出貨2.8萬輛電動車,投資銀行Wedbush估計電動車的銷售佔3%的全球總汽車銷售比。中國官方公佈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30萬輛,年增8%。
下表則是2020年世界主要國家電動車在國內和全球汽車的市佔:
2020 | 電動車在國內汽車的市佔 | 電動車在全球的市佔 |
中國 | 1.75% | 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6年蟬聯世界第一 中汽協:未來五年大陸新能源車銷量年均增速40%以上 2021銷量調高至240萬輛 |
美國 | 1.8% | 345,285輛電動汽車出貨 |
挪威 | 54% | – |
德國 | – | 全球第三大電動汽車市場 |
據ICCT的統計,2010到2020年的全球電動車總產量,美國占比18%,中國大陸44%,歐洲25%。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預測,到2040年時全球電動車新車銷售量為6,000萬輛,屆時將超越傳統汽柴油新車;這個預測和IEA一致。根據本文的所有討論,電動車產業的前景無疑地是一片光明。

電動車產業鏈
關於電動車的詳細產業鏈,建議您可以參考我的另一篇部落格文章《如何篩選電動車的潛在出線者?》的說明。
相關文章
- 《橫掃全球電動車市,比亞迪(BYD)如何賺錢?憑什麼打敗特斯拉?》
- 《特斯拉(Tesla)如何賺錢?》
- 《電動車產業的未來是光明的,2大理由》
- 《未來的電動車巨擘福斯(Volkswagen)》
- 《特斯拉(Tesla)在中國已失去優勢》
- 《如何篩選電動車的潛在出線者?》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