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台灣軟體產業政策

台灣軟體

或許我應該把標題改為:台灣四十年來根本就沒有有效的科技產業政策。我在發表我的另一篇部落格文章《南韓的新興科技巨擘》後,曾自言自語的問自己「究竟有多少台灣人知道我們不可或缺的通訊軟體Line和大部份台灣人玩了二十多年的暢銷線上遊戲都很多都是韓國人寫的?」當然很多台灣人會很阿Q心態地自我安慰自己「開發出通訊軟體Line和線上遊戲在技術上並不困難啊!」但是為什麼搞到現在,我們的生活日常,大部份台灣人在幾近疫情封城時「用的通訊軟體是Line、玩的是中國大陸或韓國人的線上遊戲、追的是中國大陸或韓國拍的劇、瞎拼的電商網站很多是中國的」?很顯然地,台灣軟體產業發展有很大的問題。

資訊發展落後全球一大截

台灣知名的鄉民社群平台PTT,是一個三十年前BBS上古時代,在網際網路瀏覽器出現前的恐龍時代時期的作品,然後每天一堆人窩在上面發文,一堆媒體也樂於引用。現在全民則用著日韓開發,但世界上沒什麼人在使用的Line,沒人問為什麼自詡為資訊大國的台灣竟連個通訊軟體都開發不出來。

去年我還曾看到一則新聞,某個台灣年輕大學生認為宏碁(2353)的筆電市佔目前是全球第二名,但為何產品售價不高,在國外整體評價不怎麼樣,公司股價也不高。我當時看到這則新聞就直搖頭,廿年來宏碁的筆電市佔只有一季(蘭奇任執行長時)曾短暫排全球第二名, 大部份時間都是在第四或第五名間徘徊,這是科技界的常識。筆電現在如同電視,已經不是高科技產品了(請參見我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裡面3-1小節153頁的說明),全世界大概也只有台灣人還引以為傲地認為是台灣之光。

早就沒四小龍了,南韓從不把台灣放眼裡

我知道大部份人不在乎;但是台灣大部份人和這整個世界嚴重脫節而不自知,不少人還自我感覺良好地活在亞洲四小龍的夢裡,這才是大問題。到現在台灣在任何方面都還想和南韓比,總以為是鄰國,產業結構相近。但是人家南韓從未把台灣當對手了,只有台灣還一直一廂情願地當阿Q。廿年前南韓就開始立志以日本為目標(日本 GDP 5.082兆美金,全球排名第3) ;現在這個目標已經很相近了,連日本自己的日本經濟研究中⼼(JCER)在2022年1月都預測,日本人均GDP在2027年將會落居南韓之後。以GDP來算,南韓GDP 1.646兆美金,現在是全球第十大經濟體(台灣0.669兆美金,排名第21), 南韓也早就是G20的一員了。

2022年中國大陸剛統計出來的最新資料,廣東省2021年GDP為人民幣12兆4369.67億元,是中國大陸唯一GDP逾12兆元的省分,也已超過南韓一整個國家(南韓是全球第十大GDP經濟體。三十年前,台灣曾經是全球第十二大的貿易大國)。這些都是我們台灣人表面不說,其實心中根深蒂固瞧不起的對象。但人家現在都遙遙領先我們,而我們只是沉默,當駝鳥,自以為是世界的中心,樣樣第一,容不下事實和批評或檢討,酸葡萄,找理由,否定別人。

以下是2020年聯合國公佈和台灣相關的國家的GDP:

國家全國整體GDP(排名),百萬美金人均GDP (排名) ,美金備註
美國20,893,740(#1)63,123(#9)G20成員
中國14,722,801(#2)10,229(#81)G20成員
日本5,057,750(#3)39,990(#32)G20成員
南韓1,637,896(#10)31,947(#35)G20成員
新加坡339,988(#38)58,114(#12)
香港349,445(#40)46,611(#25)
台灣669,324(#22)28,383(#40)

為失敗找理由找藉口

廿多年來,我們學會了找藉口,為失敗找理由,只會否定別人的成就,對任何強過台灣的事實都如駝鳥般視而不見,學會了世上只有自己最行,認為別人都不如自己。只會享受前人留下的成果,廿多年來完全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全新產業,整個國家卯吃寅糧,原地踏步,關關起門來享受小確幸,自己又不努力。不論在台灣內部或國際場合都不容許有人講真話,對台灣有不同意見或負面批評,即使是事實都不行,只要有任何不如自己的意,不論天涯海角就排山倒海像義和團式地進行攻擊。沒有檢討,只有大內宣的自我陶醉和自我安慰,造成大部份國人把是非不分,指鹿為馬視為團結的象徵,把時間和心力都浪費在這些事情上。似乎全民都不在意國家的未來和競爭力,然後坐視我們曾經擁有的優勢就這麼一點一滴地在這廿多年間流失,放任曾經都大幅落後我們的對手國現在全都超越我們────但大部份的國人都不自覺,因為我們都處在全民自我感覺良好,自願被洗腦,不想思考,沒有明辦是非真理能力的大環境中,這才是可怕之處。

部份的人會為台灣找藉口找理由;我們人口不到南韓一半,中國大陸更是台灣的60倍;他們比我們強是理所當然的,這理由我就更不同意了。台灣除了國土較小外,其它各方面如人口,GDP,進出口貿易額這三項世界各國拿來衡量國力的主要指標,台灣大約排20多名,在全球220多國裡算小國嗎?當然不是,但以GDP和進出口貿易額這兩項指標而言,當然比廿年前退步非常多,因為我們幾乎原地踏步。二十年前台灣幾乎可以排十或十二名左右)。二十年前,我們幾乎所有的產業和GDP都超過南韓,現在呢?我這邊舉兩個所謂的小國為例:

  • 荷蘭:現代股市最早的概念就是起源自荷蘭。荷蘭國力如何,不用我多做說明(註:荷蘭GDP總額排全歐盟第五)。我只要舉一項就好,台灣目前唯一能拿來說嘴,全民引以為傲的台積電的生命其實是掌握在一家位於荷蘭,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商艾斯摩爾(美股代碼:ASML)的手裡的(詳見我的另一篇部落格文章《真正掐住台積電脖子的企業艾司摩爾(ASML) 》)。只要艾斯摩爾像對付中芯一樣,不賣它的極紫外線光刻機給台積電,台積電就會無法生存,一如中芯一樣;不論台積電多會賣肝,多有錢,有多少訂單,政府如何支持,技術多好,全都沒有用。
  • 就拿當下來說,以色列人口更只有800多萬人,約台灣的三分之一,國土只有台灣的三分之二,資源比台灣還缺乏,就連水的回收率都必需高達90%以上才能活下去。不只如此,在美股上市的所有非美加企業數量最多的是中國大陸,這大家都知道。可是我打賭絕大部份的台灣人不知道在美股上市的所有非美加企業數量第二多的是以色列!每年更有無數的以色列新創公司被美國上市企業併購(詳見我的另一篇部落格文章《 超乎你想像的以色列強大的創投和科技實力 》)。就連台灣都有許多重要的軍事科技來自這個蕞爾小國。為什麼?台灣以前不是這樣子的。

政策和推廣比技術重要

2013年臺灣曾開發出本⼟的即時通訊軟體揪科( Juiker)。⾏政院在2014年曾經禁⽌官員使⽤外國即時通訊軟體討論公事,2015年更要求各部會改⽤我國⾃⼰研發的揪科即時通訊軟體。不過當時推⾏的⼒道有限,加上使⽤介⾯⽅便性以及資費等因素,落實不易,對⼀般⺠眾的影響當然也不夠深遠。2016年政黨輪替,⼜有若⼲考量,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

網路服務都受到平臺經濟的影響,⼤者恆⼤,對國安和全民的日常生活影響深遠,想想Line在今天台灣的地位就說明了一切,主政者卻寧願把這麼重要的一塊大餅留給外國人。目前市場上主要的即時通訊軟體都宣稱⽀援端對端的加密,但業者保存的資料有無後門,只有業者知道。世界各國,多數國家早就認真在做這件事,例如瑞⼠軍⽅就禁⽌使⽤外國的即時通訊軟體,只准許開放國產的Threema,俄羅斯只用Telegram,中國大陸用微信,日本用Line。更積極的是韓國,韓國⾃⾏研發的即時通訊軟體Kakao Talk,在韓國的滲透率早就超過九成,創辦⼈⾦範洙也成為韓國⾸富。越南則有滲透率就超過九成達的Zalo。

二十年來只有不到十家台灣軟體上市企業

來看看我們台灣四十年來,在台灣本土總共出現了那些純軟體的大型企業(我的標準是能賣套裝軟體,產品可以賣給國外任何一個國家的企業;所以不包括電商、人力仲介網、系統商、專案承包等一般人所認為的軟體公司):

公司名稱成立年代領域股票代號重要成就
鼎新(Data Systems)1982ERP陸股300378Tiptop是其最著名的產品,2014年從台股下市,改名鼎捷軟體在中國上市
智冠 (Soft-World)1983遊戲5478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近來已轉型為遊戲通路、金流營運,和遊戲代理
友立(ULead)1985多媒體台灣第一家上櫃的軟體公司Photostyler曾經是艾多比(Adobe,美股代碼:ADBE)Photoshop坦言最大的競爭對手,幾經易手,現在成為Corel(未上市)家族的一員。
趨勢科技(Trend Micro)1988防毒安全東證1部 4704 ,美股TMICY曾經是全球三大掃毒安全防護的上市企業,Windows內建掃毒功能後,風光不再。
大宇資訊(Softstar Entertainment)1988 遊戲 6111近年重心轉往中國大陸。2021年中手遊收購北京軟星51%股權,取得仙劍奇俠傳、軒轅劍、大富翁等熱門IP系列授權發行。
昱泉(InterServ)1989遊戲61692002年台股上櫃。遊戲及程式開發佔比58.78%、人力派遣服務41.22%;虧損中。
遊戲橘子(Gamania)1991遊戲6180主要營收來自於代理發行《天堂》和《楓之谷》
蕃薯藤(Yam)1995網路搜尋未曾上市沒有明顯的商業化企圖,經營團隊花太多時間在公司以外的事務,目前已解散。
訊連科技(CyberLink)1996多媒體5203公司以光碟燒錄軟體PowerDVD崛起,賺得第一桶金。現在主要產品線為多媒體編輯軟體PowerDirector。
大猩猩科技(Gorilla Technology)2001人工智慧 那斯達克代碼GPRR臉部辨識
沛星(Appier)2012人工智慧東證1部 4180客戶行為分析,行銷分析;2021年3月在日股上市。
騰雲科技(Turn Cloud)2016零售科技6870零售系統建置,數據分析,以及平台維運服務

軟體商都不想在台灣上市,而且市值規模都很小

請注意,除了沛星和大猩猩科技外,沒有一家是在近廿年內成立的,而且公司市值規模都一直很小;不論市佔,市場知名度,或技術,在世界的同行中幾乎都沒有話語權。而且大家想過沒,這些台灣碩果僅存的幾大軟體商為什麼都競相跑去國外上市(美國,日本,或中國)?為什麼?答案很重要,我留給讀者去思索。

以上這些台灣曾經的著名軟體企業都有過風光的過去,不僅都曾在各自的領域大殺四方,大部份都能領先同業。友立的Photostyler還曾經是Photoshop最大的競爭對手,趨勢曾經是全球三大掃毒企業之一,鼎新的技術和產品曾經領先中國的三大本土ERP廠商,蕃薯藤還比谷歌(Alphabet,美股代碼:GOOGL和GOOG )早三年成立;更別說早於中國大陸的三大網路入口網站新浪(美股代碼:SINA)、網易(美股代碼:NTES)、搜狐(美股代碼:SOHO),擁有先行早入市場的領先優勢。昱泉的產品幾乎很難走出台灣,遊戲橘子主要營收還是來自於遊戲的代理發行。即使一開始同樣是遊戲的代理發行,騰訊(Tencent,美股代碼:TCEHY)進入的時間遠晚於昱泉和遊戲橘子,但騰訊如今已是全球最大的遊戲企業(請參見我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裡面3-4小節207頁的說明)。為何台灣的軟體業搞成今日的這般模樣,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大因素。

台灣的駝鳥心態

有一個現象就是許多台灣人除了有著根深蒂固的優越感,總以為中國大陸還是那個只會做低品質和低附加價值產品的地方,不願肯定他人的成就,總以為關起門來,全世界只有自己最行,樣樣第一名,這樣是不會進步的。當近年台灣國力和競爭力明顯衰退時,又把矛頭指向中國大陸,認為別人搶了我們的飯碗;難道自己找不到工作要怪已經有工作的人,自個兒考不上好學校要怪已經上榜的人嗎?這豈不是人格分裂,內心矛盾嗎?

軟體業是最典型需要龐大的市場加上人口才能立足的產業,台灣人(和其它國家相比)有語言的優勢,早期更有資金上的優勢(現在這項優勢完全喪失),應該善用中國大陸這個市場和充沛優秀的人力(廿年前,人民幣月薪1000元可在上海請到中國大陸頂尖大學畢業的軟體工程師,現在這個價碼,在中國大陸西部的偏遠省份,農民工一星期的薪水都不只這個價碼) 這些天下掉下來的機會,但台灣沒有這麼把握。時間和優勢就這麼一點一滴的失去,然後看著對岸許多軟體巨擘崛起和西方的軟體巨擘齊名。

台灣人的民族性

台灣是個典型的移民社會和海島國家,只重視眼前短程的利益,很少進行長期的規劃。即使現在已經是網路的時代、資訊流通快速、人員周遊世界輕而易舉,但這些變化並沒有改變視野狹隘的台灣人,永遠只和台灣人自己比較,自滿於現狀和上一代人留下的經營成果,昧於事實,不關心台灣之外的世界,更拒絕接受自己已經在許多方面遠遠落後其它各國,但大家似乎都沾沾自喜。我一直覺得很不以為然的代表就是動不動就把「護國神山」或是「台灣之光」這種典型的阿Q名詞濫用到無以復加,這只能顯示出我們思想和視野的狹隘和小國寡民的自卑心態作祟,你曾經聽老美或中國大陸還是日本提過他們有護國神山或是美國之光嗎?殊不見台股現在有70%是電子代工的族群,三大科學園區還是佔據台灣出口的大宗────但大家忘了一件很基本的事,這些都是四十年前戒嚴時代規劃和創建的產業,而且大部份廠家的利潤很低,成天腦中想的都只是轉包大陸和降低成本;現在大陸的成本和人工一直在上升,不出幾年成本就不會比台灣低了,到時難不成像成衣業一樣再轉包去孟加拉或非洲嗎?更重要的是,這並非長久之計,因為訂單和技術一直在老美手裡(請參見我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裡面1-6小節68頁的內容)。

死抱著硬體代工不放,然後抱怨利潤太差

一如我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裡面3-7小節的內容;電子資訊產業市值占台股市值在67.36% 以上,其中,半導體族群占台股比重衝至37.46%;遙遙領先第2名金融類股所占的4.876%。而台灣GDP中,65%為出口,出口的30%為電子零組件。2019年10 月上市半導體市值突破新台幣 10 兆元,其中台積電市值就占了8兆元。

台灣的6大電子產品代工廠:仁寶、鴻海(台股代號:2317,美股代碼:HNHPF)、英業達、和碩、廣達及緯創,2017年營收合計為2,960億美元,加上台積電(大家都忘了,台積電是典型的電子代工商,美股代碼:TSM)的311億美元,總共3,271億美元,幾乎占了台灣2017全年GDP中5,749億美元的57%!

台灣市場太小人民蔑視軟體,廠商也無此雄心

軟體業和其它產業有著極大的不同。世界上成氣候的軟體業者都是龐然大物等級的科技巨獸,而且一定誔生在中國和美國這類人口和經濟大國;例如字母、微軟(美股代碼:MSFT)、Meta Platforms(美股代碼:META)、甲骨文(美股代碼:ORCL)、騰訊、阿里巴巴。SAP(美股代碼:SAP)是唯一的例外,因為德國人掌握了工業生產的流程自動化,這不是湊巧,因為軟體最大的優勢和它的特性是規模化,可以輕易席捲龐大的市場和人口(請參見我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裡面3-2小節158頁的說明)。

都已經是2021年了,至今還有很多台灣人骨子裡面認為硬體看得到才有資格計價,軟體又看不到, 為何要付費。我個人認為這是為何台灣幾乎沒有軟體產業,以及到處充斥者硬體和電子代工業思維的根本原因,只是許多掌權的工商大老們不願意明說罷了。台灣早期三大軟體商在二三十年前被美國人嘲笑為軟體海盜王國的台灣之所以能倖存都是有特殊原因的:友立的多媒體產品只賣國外市場或為國外代工軟體產品,趨勢科技的掃毒程式不付費無法更新最新的病毒碼,鼎新的ERP軟體沒有原廠協助安裝無法上線。

順便說一下,台灣台面上所謂的工商大老,那一位曾經營或創立過大型或知名的軟體企業?為什麼?答案不說自明。幾乎所有的企業都習於接安穩的訂單、只求降低成本、不願意冒險進行全球市場行銷、很少(更貼切地說是不容許)有新創意或新想法、更不願立下宏願挑戰矽谷所訂下的不成文規則;這些都是無法成為世界級軟體商的致命傷。

台灣其實並不暸解軟體業

軟體業主要靠人,不是靠資產,不比工廠,也不比先進儀器設備,更不能採用軍事化的管理,這些台灣人在行的代工思維通通沒有用。它需要的是找到優秀的大量人才,持續的燒錢,一般人認為的工程研發(就是寫程式啦)只是其中的一小環罷了,但並非決定成功與否的主因。軟體更需要的是大無畏顛覆的創意,持續溝通,所在地環境的培育,市場的行銷推廣,政策的支持,甚至預算和稅務的優惠,才能成功;而且軟體業變化非常快速,面臨的是全球大小公司的立即挑戰,生存的機率比硬體和代工低很多。這些都是台灣人壓根想都沒想過,也不願嚐試的;可見台灣沒有像樣的軟體產業也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

政府壓根兒根本從來沒有軟體業的產業政策

沒有政策扶植、缺乏補貼政策、更遑論社會大眾的支持或關注。美國有矽谷,對軟體人才的需求是無限多,每年要發幾萬張H1B簽證還持續鬧人才荒,必須從世界各地進口數量龐大的軟體工程師。中國大陸的深圳、北京、和杭州這三大軟體聚落也有相同的情形。根據中美兩大國的每年各行業從業人員的薪資水準調查,軟體工程師永遠都是遠超過各行業的前幾名。台灣各地的工業區都還是李國鼎時代的電子製造業廠區的招商和設計思維,以及管理邏輯。台灣美其名有南港軟體園區,我想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實際去走一趟就知道其中有多少家是真正的本土軟體公司,總營業額又有多少────答案會遠低於您的估計,而且會令您難以置信。

軟體資訊人才未獲適用

台灣沒有軟體資訊人才嗎?不是的,台灣各級學校每年畢業培養的專業人才,很多人不知道資訊專業才是最大宗,而且還多於電子或電機(電子電機有相當的進入門檻,除非是和硬體有高度關聯性的資訊工程;一般的軟體設計工作進入門檻相對來說低很多,各位如果唸過電子電機學生必修的微電子學,電子物理,和工程數學就知道我的意思了)。在台灣高中以上的各級學校有可能沒有電子電機相關科系,但幾乎都一定會有資訊相關科系。除了高職有資料處理科、五專、科大、一般大學的工學院都有資工或資科系所。更妙的是台灣社會組的一般大學都還有資管系所,光是這一點就培養出無數的資訊軟體人才了。這些人畢業後去了那裡了?除去一般公司網管和寫些網路程式這兩種挑戰性相對不大的工作外,我相信大部份都已經不在軟體業了,因為台灣根本沒多少家較大型的軟體公司(若以「工程師」人數超過千人為準,台灣有無數的超大型電子和硬體企業,但超大型的軟體企業根本一家都沒有),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但好像也沒人在重視這件事。

工研院和資策會

尤其是1979年成立的資策會直接和軟體相關,除了不斷走馬上任、今人懷疑除了只是政治酬庸的高層人事異動、和挾其資金和國營事業的優勢到處與民爭利、四處承包大型專案外。幾十年來,實在看不出他們對台灣的軟體工業有任何的助益;或是催生出任何一家世界級在美股上市的知名軟體企業。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查一下資策會的成立宗旨,比較它成立至今幾十年來交出的成績單,我相信和多數國人的期望是有落差的。四五十年了,我們的工研院和資策會成千上萬的編制人員,花了天文數字的政府預算後,可曾開發出任何一個大型商業化,供一般人使用或出口的套裝軟體產品嗎?比如作業系統、Office辦公室軟體、社群軟體、通訊軟體;一個都沒有。但是中國、日本、韓國隨便舉例都有一堆,而且很多公司還因此上市,甚至在當地打敗微軟或字母公司在相同領域裡的競爭產品。

政府部門自己都不重視

我再舉個例子,台灣自詡為資訊大國,一張數位身份證的推行就吵了二十年到現在都沒個人影。搞得國人出門都要錢包裡面放一疉駕照、身份證、健保卡、自然人憑證;就連報稅現在都有三四種身份查驗的方式。2017年我們政府還鬧出個笑話,政府鼓勵民眾上網報稅。結果有一堆民眾反映自己的蘋果(美股代碼:AAPL)電腦(根據蘋果自己的說法和IDC的市調:蘋果電腦全球市佔約10%)的報稅軟體網路報稅成功率極低,不小心就做白工;主管單位財政部竟建議「跟朋友借(Windows)電腦」來解決這個問題。

再舉個例子,2021年政府發放每人新台幣5,000元的振興券,拒絕多數人持續地呼籲應改採世界各國所使用的簡單的現金或轉帳發放,拒絕採納也就算了,還非得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要全民先上網登記才能去實體場所領券,搞得全民人仰馬翻。結果該系統一上線網站就大塞車癱瘓。事情還沒有結束,程式碼被好奇的民眾發現完全抄襲自中國大陸的著名軟體網站CSDN(類似美國著名的Stack Overflow網站),把程式碼直接複製貼上,懶到連簡體字的程式註解都一字不改。一個口口聲聲科技立國,開口閉口反中抗中的政府,自個兒連這種在軟體界最初階簡單的網路程式都寫不出來,還需要偷竊遭其天天鄙視的對岸敵人的創意,做為小民,只能無言以對。(註:台灣的報稅軟體或其它核心重要軟體大部份都是官方投資的上市企業關貿公司(6183)所負責開發的)。

而且我們政府要民眾上網登記這事還做上癮了;報稅上網那就算了,過年節買東部火車要上網搶票、疫苗接種意願要上網、預約注射要上網、領振興券也得上網、一堆政府部門的配套優惠券也要上網。照理說,網路時代都已經二十多年了,而政府單位弄了一堆上網系統應該很上手才對。但沒有,每一年,每一套只要關乎全民上網的政府系統,一上網,嚴重點的就當機,至於塞車讓全民浪費時間更是家常便飯。台灣這種政府系統會同時上的人數了不起就第一天前幾小時會有上百萬人,幾小時後都會降至幾十萬人罷了。全世界和中國大陸的企業,哪家熱門的遊戲公司、線上電影、線上音樂、蘋果和字母的線上商店,無時不刻都是上億人甚至是超過十億人同時上線,為什麼不會有這種情形?而且我特別舉的這些例子可都是會佔用大量頻寬和大量資料上傳下載,在技術上很困難的超負載的系統,而不是一般社群網路只傳文字和短影音和相片。我們政府的這些系統,比起我說的這些任何一種系統的困難度,都只能算是幼稚園等級的小兒科,最多只是連線傳文字和數字等極少量的資料而已,但我們政府每年花了龐大的人民血汗錢,連這種學生等級最初階的系統都做不好,而且十多年來一直都如此,沒有什麼改善,更遑論經驗累積了。很可憐的是民眾好像也都習慣而默默地接受了。因為無知(我這個用語其很感慨,絲毫沒有高興或竊喜嘲諷的意思),甚至許多人視為理所當然就是如此,絲毫不曉得台灣以外的世界已經是多進步了,我們繳的稅做出來的系統不應該是長這個樣子。

我們不是動不動就自詡為資訊大國嗎?別忘了我們還有個自己創造出來的天才資訊大臣咧!一年幾百億預算新成立,直接主管軟體相關業務的數位部,您認為交出什麼樣值得推崇的成績嗎?

台灣只不過是他國的軟體殖民地

台灣在各方面都是他國的軟體殖民地,我們「每天」手機和家裡公司電腦上用的Windows、macOS、Office、Chrome瀏覽器、iOS、Android、LINE、臉書、Instagram、蝦皮、淘寶、網飛、騰訊影音、愛奇藝、微信、抖音、哔哩哔哩、小紅書、以及遊戲裝置任天堂、XBox、Play Station,以及如要塞英雄等最受歡迎的遊戲軟體,有那一個是台灣人自己開發的?

但台灣所有人還用的不亦樂乎,沒有人認為有何不妥;十足被賣了還高興地替人數鈔票的典型範例(您用了上述任何一項產品,它就擁有您基本的所有敏感的個人資料,而且可以自由使用,我們對它莫可奈何)。一般百姓也就算了,連政府也沒有看出這事情的嚴重性;而且其中有許多還是我們每天抗中反中的對岸的產品。

關於我們台灣人時常鄙視的中國大陸的科技實力,建議不明究理的現代義和團們讀一下我之前的另一篇貼文:中美科技實力差距有多大,北京強制企業採用中國製的軟硬體辦得到嗎?》。

台灣軟體

後記

美、中、港、日這全球市值前四大的股市,再加上南韓,除了中國外(情形較特殊,因為科技巨獸都在美股和港股上市,目前較大型的科技企業只有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在內地上市),各地市值前幾大的上市企業;大部份都是純軟體企業或是廣義的軟體企業;台股呢?為什麼?投資人可以好好思考這個問題。

媒體報導過特斯拉(美股代碼:T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在特斯拉尚未發達時,常到台灣拜訪官員和廠商,希望台廠能成為特斯拉的供貨商,當然那時候他姿態很低。群創總經理楊柱祥問他「台灣之所以做不出特斯拉的原因?」他嘲諷台灣:「James,你學歷比我⾼,在台灣你們有地利之便,但你們從來不能做出特斯拉。」 「因為你們缺乏整合的⼈才,缺乏想像的⼈才!」

相關文章

以下是我的部落格裡面一些重要國家新創科技的發展概況,或是簡介的文章: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

在〈失敗的台灣軟體產業政策〉中有 24 則留言

  1. 20年前對中國開放投資, 是台灣無法產業轉型的主要原因,
    創新需要大量的資金, 創新必然會有很多失敗的嘗試, 意味著資方會損失大量資金
    但是失敗的嘗試會培養出更多人才 , 這些人才會去做更多創新 , 投資台灣的資金也會在台灣形成循環經濟,
    當資方可以用過去製造業的方式, 去中國賺更多錢時 , 把資金人才留在台灣嘗試失敗自然不會是選項,
    20年前西進大陸是輿論主流 , 任何反對聲音都被指責在扼殺台灣企業,
    甚至到現在;20年前西進大陸的政策還是被很多人認為是對的必然的

    1. 您好,中國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因素,我同意。我對此的看法:產業移往中國是全世界各國都在做的事,但是別國的GDP和產業還是照樣升級和發展。

  2. 不知道林老師對於訊連的看法如何?
    1、他目前的產品主要是威力導演PowerDirector、PowerDVD(比重下降),還有人臉辨識(FaceMe占比很小),另外,還有轉投資YouCam(完美彩妝等,主要做虛擬試鏡)。
    2、近來,他的PowerDirector也學Adobe改為訂閱制(看起來這部分營收有成長),YouCam一直沒有如預期產生獲利(去年底有C輪融資,高盛有投資),看他的線上法說會,老闆常常比較樂觀,但獲利數字卻較之前差很多。
    3、這間公司屬於老師說的軟體業,又是訂閱制,好像有潛力,但狀況好像也沒那麼好?

  3. 看完此文有點沉重,卻也是不爭事實;的確,錯誤政策有時比貪汙還嚴重

    1. 您好,謝謝您的留言。我一直很想寫這篇,因為我本身教育背景和出社會以來的工作也都在這個領域,文中所陳述的都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台灣產業問題,這一篇也是我目前為止收到最多回應和感慨的文章。

  4. 我個人覺得台灣社會的資訊(媒體)普遍不透明,很多教育體制都是在騙下一代,被騙的下一代也只能延續他們被騙的技能繼續生存,所以很多資源都被這些騙子機構所壟斷了,反之,美國那種大國一直在創新跟透明,連投資標的都透明了,如木頭姊。兩者相差就會越來越大。
    此外,說到以色列,不知道為什麼以色列學者或廠商很懂美國的市場,以色列沒有騙自己,專注研發市場所需的技術及產品,被併購及投資的廠商很多。

    1. 大偉您好,我同意您的看法.以色列和南韓其實是我們台灣很好的榜樣.南韓就不用說了,以色列會成功,我認為有幾個因素:
      (1).全民的憂患意識,至今全民皆兵. (2).生活環境艱苦,四周都沙漠,鄰國都是阿拉伯敵人. (3).政府領導有方. (4).西伯來文是官方語文,但他們進入社會工作和在大學,用的都是英文,能說美式標準的英文. (4).猶太人壟斷美國商界,科技界谷歌的兩位創辦人,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英特爾史上最出名的執行長格魯夫,甲骨文,臉書的創辦人,喬治·索羅斯都是猶太人.猶太人佔去美國一半的資產.(5).以色列所有的公司都是以在美國上市為公司的目標,大部份出名的公司是是科技和生技界的著名公司,不論公司大小,因為他們知道只有這樣才能生存下去. (6).英特爾的CPU除了美國是主要設計中心外,另一個CPU設計中心就在以色列.(7).美國現在很火熱的新創公司裡面,有許多都是以色列公司,例如eToro,NSO,FVRR,GLBE,TEVA,CYBR,CHKP,INVZ,IRTN,英特爾史上最高金額併購的mobileyes…..不勝枚舉

      1. 以猶太人及中國人(台灣人其實是泛中國族群的一支,雖然政治跟利益上現在很對立,但是骨子裡對土地的概念是一模一樣)相比,兩者差異就可以看出來,哪個族群強大及眼光長遠。從土地價格就可以看出來,中國對不動產的炒作及稅收,可以說近年來中國經濟的起飛就是靠房地產。從猶太人對美國資產的控制程度可以說,如果猶太人要炒高美國及以色列的房地產,那絕對可以遠超中國人。但問題是為何猶太人不這麼做,反而鼓勵後進持續創造新公司?絕對不是人性的問題,人都好逸惡勞,能輕鬆躺賺決不勞累,一定有某些明顯的差異造成這種現象使美國絕對庇護以色列這個小國,其實美中衝突,講白了就是猶太人與中國人的衝突,比誰的道(中心思想)更能永續地有尊嚴生活下去。

    1. Pete您好,
      我在撰述這篇時,搜集了很多資料,一邊寫也一篇感嘆,也一再更新這篇文章,由於閱讀過本篇的讀者不少,也有不少人在看完後給我一些意見,我都非當感謝。如您的感言,我們還是希望台灣能更進步和強大,擺脫代工的宿命,這樣才能走的久遠。

  5. 成敗有時候只是必然,強如三星Tizen Store也是得關門,美國仍主宰了軟體市場,除了中國爭氣些,以色列的猶太人是一群愛好利潤的商人,也主宰了華爾街,對市場很敏銳,台灣市場的規模沒有優勢,目前在軟體供應鏈裏無一席之地,反而是印度被美國賦予重望。建議台灣可以向印度學習。

    1. Njca,
      我還是較傾向台灣自己並不爭氣,怨不得他人;總是為自己找理由,凡事以美國和日本為尊(日本那有什麼軟體工業,但我相信大部份台灣人不如此認為。事實就是如此,除了單人遊戲(日本人骨子裡想的是賣遊戲主機,遊戲是附屬不得不的內容,否則遊戲機會沒人買,這造成了近廿年的網路線上遊戲日本都錯過了)),沒有自己的立場和國家的產業政策。三十年來沒推出什麼成功的產業政策,產業界對軟體的認識不足,也不想投資,眼光太過短視,得過且過,只想吃安穏的硬體代工的飯,造成一方面台灣人至今多數人不認為軟體應該收費,無法產生費用的產業,沒有年輕人會投入的。一方面總認為美國的一定是最好的,美國說什麼都不政反抗,也沒能力判斷,照搬過來用,從來也沒想過要自己發展,才會搞成今日這付得性。Line和臉書不就是鮮活的例子嗎。

  6. 非常認同你的想法
    完全是我最近研究台灣企業後的心得
    感覺是台灣未來10-20年非常巨大的隱憂
    我目前20出頭
    身邊非常多同學都有在培養自己寫程式的技能,身邊不乏厲害的人才
    在想法上或是能力上都非常突出
    大學端的教育也把程式相關課程列為畢業必修門檻
    但是卻很少看到政府在政策面有在幫助畢業生
    不論創業端或是產業上都沒有提供實質幫助
    感覺有一群老一輩的工商大佬不肯放手
    堅持用以前的思維在經營企業
    但未來台灣要走向世界勢必得靠軟體業
    不知道我們這個世代有沒有辦法承接這個問題
    自己認為在教育端或是就業端抑或是整個社會價值的思維都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一起加油吧

    1. kyle您好,
      我自己是唸電算系(現在叫資訊工程)的,工作生涯都在這個產業,也很幸運在典型的軟體和硬體主流商做過事;對這些現象很有感。台灣人很聰明,你看我們半導體搞得有聲有色,但它是四十年前政府有先見之明,加上全民的努力。但軟體才是改變現代人生活的產業,似乎我們就很不上心。對這種現象實在很無力,其實政府和產業領導人物在很多地方是可以改變台灣的軟體沙漠的舉措和實際行動,但四十年來軟體就是排不上有權力和有影響力的人士的議程上,才會造成現在的情形。四十年前,我們周邊的所有國家,除了日本外,都很羨慕我們各方面的成就,但我們現在呢?除了半導體,我們各方面都在一點一滴地喪失競爭力,大部份的人民好像也活在四小龍自滿的大內宣中,對台灣以外別人都在進步的事實,充耳不聞,故意視而不見,這才是危機所在。

  7. 確實台灣軟體可以說根本是0,政府勢必要扶持軟體產業才行。
    但是說台灣經濟差於韓國,我就不懂了,難道有人會拿台灣GDP總量和新加坡的總量相比嗎?大多都是比人均吧!

    1. anchia您好,
      不論人均或國家總體GDP,台灣在40年前都是四小龍之首。但現在早已經遠遠落後這些國家了,甚至我們時常想比的南韓,早在約十年前我們就在人均GDP輸南韓了。以下為2020年聯合國公佈的數字,供您參考:

      —國家總體GDP:南韓1,637,896M(第10十名),新加坡339,988M(第38名),台灣669,324M(第22名),香港349,445(第40名)
      —人均GDP:南韓31,947(第35名),新加坡58,114(第12名),台灣28,383(第40名),香港46,611(第25名)

      另外,日本自己的日本經濟研究中⼼(JCER)預測,日本人均GDP在2027年將會落居南韓之後,供您參考。現在的日本已經不是20年前的日本了,現在的南韓也不是20年前的南韓了。

  8. 看完文章感觸頗深,本人的專業是文史哲方面的,對於產業本身並不特別理解。在閱讀過這篇文章以後,我認為這種狀況是無法逆轉的。
    以我的角度來看,文化就像是原生的DNA一樣,深深地植入社會的各個層面,有著很巨大的影響力但又難以捉摸,可是一切卻又有跡可循,很難有哪個社會是可以脫離文化本身的擺脫的。
    如果想要改變現狀,勢必只有對整個社會導入新的思想,然而這是非常困難的,也因此我才認為一切是難以逆轉。
    或許有人會說,同是中華圈為何中國得以有今日的狀況? 我想原因就是他們的社會,或是說他們的政府,確實有目的的在導入某種意識的,就像是40年前的台灣一樣,只是當時我們選擇的是製造業,而他們的選項中多了軟體一類。
    另外正如文中所說,握有資源的人士不願意放手予以新的概念發展也是問題(他們亦是受社會文化影響者),但這些人多半已經垂垂老矣、食古不化,卻也只有半隻腳踏入棺材,想指望他們能夠改變大概是遙不可及,在這種狀況下即便一般民眾有所意識,我認為也是難以改變什麼的。
    即便如此,還是希望眾有志有力人士能為這個國家導入一股活水,勿在無端的問題上持續內耗,否則社會上所擔憂的那些事情終將發生。
    共勉之。

    1. puriuo您好,
      謝謝您的留言,我相信只要是關心這塊土地上的所有人,大部份都會有如您的看法。如我文中所言,假使我們沒有在40年前的戒嚴時代設立科學園區,沒有李國鼎等人高瞻遠矚催生如今的讓台灣讓世人看見台灣的台積電,現在我們現在將如何?
      英雄很多,但有遠見的人很少。

  9. 七年前因為一時興起去培訓班學java學到自己開始bili尚學堂的課程,結果是免費課程贏了付費課程內容,完全輾壓的差異,這也是現如今我能持續看好手中中國股票的原因之一。

    1. Hi Ruby,
      如我在另一篇貼文"中概股的最大風險—以阿里巴巴和騰訊為例"所表達的,前提是如果您能承受監管風險,以及所帶來的股價大幅波動的話。
      成功的軟體業都需要龐大市場和優秀的人才,這兩點全球只有美國和中國同時俱備。

  10. 軟體不是只靠技術就能做起來
    我感覺台灣人普遍沒甚麼創意,市場、行銷、設計都很弱,薪水當然也很低,其他領域更慘,比如觀光、餐飲等

    1. Sam您好,

      我極度同意您的看法。軟體不是多數人所認為的寫程式的技術能力而已,要不然全世界早就有數千萬的軟體公司而不必仰賴蘋果,被蘋果抽30%的佣金了(註:蘋果在2022年5月公佈App Store有3000萬的軟體企業和程式開發人員)。台灣過去30-40年的資訊電子業發展極度不平均,多數台灣資訊電子業者仍打從心底鄙視軟體,唯一在台灣稍有地位的軟體分支的是firmware,原因是台灣資訊電子業者幾乎賣的都是晶片,硬體裝置和硬體裝置的代工,被OEM和客戶逼迫而不得不然爾(養少數不多的firmware開發人員,放進硬體裝置,成為硬體裝置或晶片的一部份)。但firmware在軟體業裡根本不是主流,產值更是幾可被忽略不計,大家只要看一下寥寥無幾專門開發個人電腦BIOS的上市企業的可憐的股價就說明一切了。

      如我在文中一再強調的,台灣習於軍事化管理的硬體代工,連軟體代工都談不上;我個人認為台灣根本上也不具備軟體代工的基本能力。莫說比不上軟體代工的大國印度,甚至於我們的軟體工業普遍不如歐洲的許多小國家(很少台灣人知道,你我現在每天使用的許多軟體都出自許多國民所得被我們看不起的許多東歐小國,但人家的軟體工業遙遙領先我們)。雖說台灣每年畢業的軟體資訊人才甚至還多於電子電機専業,但”純"軟體資訊的上市企業,從有台股至今,還不到十家。因為我們的政府和產業界主事者很少對這件事花過心思,人民更不認為軟體能賺錢,根本的原因就是台灣人根本不懂軟體(的價值)。

      軟體不是寫程式而已, 從來就不是;決定軟體能否成功的,一如您所言,是創意,市場、行銷、設計,整合,政府政策,策略,方向,大大小小的專案管理...等軟實力,但台灣在這些方面,落後世界潮流甚多,但我們卻習以為常,自我感覺良好,過去幾十年,就我記憶所及,也不見有那一次覺醒過。除非有特殊情形發生, 我認為以後應該也不會覺醒。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