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總是希望一切如其所願的發展

希望

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

多數投資人在投資失敗後,一直無法接受《投資不是投票》或是《負面消息是投資的一部份》的事實。畢竟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很少有人能克服。

但是希望並不一定會發生 ,期望是不一定會成真的想像,現實和期待總是天平的兩端。

樂觀的個性在生活中是很好,但在投資上並非助力,更不是成功投資人必備的性情之一。

一廂情願

人類心理似乎需要虛偽受鼓勵的精神,以掩飾投資決策中固有的不確定性。弗瑞德·施偉德(Fred Schwed)在《股票市場顯相實䤸(Where are the customer’s yachts?)》一書中,寫出他對華爾街的一句很經典的評論:「不成熟的心靈似乎有種不幸的傾向,就是相信心底但願成真的事情果然是真。在這種情況下,金融期貨無法預期的見解太不討喜,於是在華爾街人的意識中失去了生存的空間。」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著有《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一書的羅伯.席勒(Robert Shiller)表示:「機構投資人常常認為自己沒權力按照最佳判斷行事,因為這通常得憑直覺。他們的所做所為必須是有道理的,而且必須能對投資委員會解釋的才行。」

吹口哨壯膽

凱因斯同意,這種假造出來的正確性,就好像在黑暗中的股市中吹口哨壯膽「無非就是讓內心平靜舒服,我們刻意隐藏自己對未來有多無知。」

凱因斯有一句名言,正好用在此處:「我們就是不曉得未來的事。」

時間終究會證明一切

凱因斯在他的代表作就業、利息和貨幣的通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中談到:「有技巧的投資有個社會目的,就是擊敗『時間』與『無知』這兩種矇蔽未來的黑暗力量。」

結語

喬治·邱奇:「每個十年都有其特有的愚蠢特質,但本質上都是一樣的:人們堅信最近發生的事情一定會持續到未來,即便天塌下來了也是如此。」

區別「你想要」發生的,和「你知道」會發生的,這兩者的差別。

希望
credit: Ideogram

相關文章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