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背景
本書作者是何人?
科技共和國 (The Technological Republic)這本書的作者是帕蘭泰爾(Palantir)的創辦人之一兼執行長亞力克斯.卡普(Alex Karp),他是帕蘭泰爾(Palantir)的靈魂,是最能代表帕蘭泰爾的人物,他甚至比另一位創辦人彼得.蒂爾還要重要。
亞力克斯.卡普之於帕蘭泰爾,一如比爾.蓋茲之於微軟,山姆.阿特曼之於OpenAI,或是馬克.祖克博之於Meta。
帕蘭泰爾不是一家普通的企業
一如我在《帕蘭泰爾(Palantir)的價值究竟在哪裡?投資帕蘭泰爾的利弊?》和《Palantir(帕蘭泰爾)是一家什麼樣的企業?》這兩篇貼文裡強調過的:帕蘭泰爾不是一家普通的企業。
亞力克斯.卡普和彼得.蒂爾兩人主修的都是哲學;亞力克斯.卡普是哲學博士,彼得.蒂爾則是法學博士。兩人的背景極其特殊,也是造就出一家與眾不同的企業的原因之一。
本書為何重要?
科技共和國 (The Technological Republic),是暸解帕蘭泰爾的唯一本著作,是至為止,市面上唯一本已經出版,深入談論帕蘭泰爾這家企業的出版品。帕蘭泰爾本身就是一很神秘,非典型,企業文化很特別,和所有你我認識的其它矽谷企業,或是軟體公司都有很大的不同。亞力克斯.卡普甚至還為此把公司的總部,由矽谷搬至科羅拉多。
卡普對軟體產業的看法
軟體是一門藝術
矽谷的核心不只是聘用最優秀的人才,而是他們把聘用的人當最優秀的人才對待,賦予他們夠多的彈性、自由和空間去創造事物。亞力克斯.卡普認為最有效率的軟體公司都是藝術家的聚集地,裡面充滿性格特殊又天賦異稟的靈魂。他們不願意順從、不願意屈於強權,而這往往是他們最寶貴的本能。
給新人的書
帕蘭泰爾會發給新員工一本有點難讀的書,談的是即興劇場(improvisational theater),即興劇場與創辦或加入新創公司時面臨深淵般的挑戰,有許多相似之處。要在舞台上融入角色展現自我,就必須擁抱偶然,並具備一定程度的心理彈性。這些特質對於創辦和帶領一家公司很重要。
打造科技的過程中充滿令人屏息的即興特質。打造軟體和技術是一門觀察的藝術和科學,而非理論。大家必須不斷放下那些理論上應該可行的觀念,轉而接受實際有效的做法。正是憑藉這種對觀眾、大眾和客戶的敏感度,我們才得以打造事物。
公司的崛起
隱私爭議
美國是否該用科學與技術來解決暴力犯罪的問題,一直有很大的爭議。美國執法機構濫權的歷史,包括約翰.胡佛(J.Edgar Hoover)等人領導的聯邦調查局(FBI),以及其他機構對美國公民私生活的干擾是鑿鑿有據的事實、無可爭議。
這也是為何目前在美國的城市裡,試圖將軟體應用在執法機關的做法,依然受民眾嚴重懷疑的原因。
帕蘭泰爾的Gotham
2012年,帕蘭泰爾開始和紐奥良警察局合作,員警可以使用美國特種部隊和情報分析師在阿富汗用的那款軟體,預測路邊炸彈的位置,並逮捕製造炸彈的人。紐奥良和全美各地警察面臨的挑戰,和美國陸軍在試圖阻止炸彈擴散,減少士兵傷亡時遇到的情況類似:資訊過於龐雜,卻缺乏能把這些資訊整合、進行重要分析的底層軟體架構,紐奥良的刑事調查員和員警需要更好的系統,將掌握的犯罪網絡資訊拼湊在一起,並處理槍枝暴力,整個警察部門迅速使用帕蘭泰爾的平台,平台的名字叫做高譚(Gotham)。
美國國防採購的問題
美國官僚結構僵化
美國政府內部的採購官僚體系已變得龐大,根深柢固,擁有很大的權力和影響力。這個流程已經變得過度扭曲又效率低落,這是系統性的挑戰,功能失調的根源已深入結構。
這造成的結果是無法維持軟體的快速迭代與開發的生產週期,打造任何技術。因為包括軍事軟體系統,開發者和使用者都得保持緊密的關係——情感上、甚至物理距離上的接近才行。但對於人在華盛頓特區外圍、維吉尼亞州與馬里蘭州郊區的政府承包商來說,它們對前線美軍的陌生程度和對阿富汗叛軍差不多。
一個例子
二戰期間的美國戰鬥機飛行員常常造訪位於紐約長島貝斯佩奇(Bethpage)的格魯曼公司工廠,向公司提出設計和製造戰機的建議。根據亞瑟.赫爾曼(ArthurL.Herman)表示,他們提出了針對F6F地獄貓戰鬥機(F6F Hellcat)的建議。這款戰鬥機後來在太平洋戰爭的空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然而半個多世紀後,在阿富汗的美軍和供應者之間的聯繫就算不至於完全斷絕,也已經萎縮。
美國的愛國主義者
美國開國元動擁抱科技不遺餘力
美國許多開國元動和當今主宰美國政壇的律師不一樣,道些早期的領袖即使本身並非科學從業者,卻依然精通工程和技術方面的知識。美國第二任德統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曾努力避免國家在早期鑽研「無利可圖的科學,過度專注徒勞無功的好奇心」,轉而支持更實際的探索,包括「利用科學提升農業發展」。十八、十九世紀的創新者往往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他們的興趣與當代人大相徑庭,當代人追求的是深度而不是廣度。
如今,我們把卻科技人排除在政治之外。
美國對是否AI用於軍事猶豫不決
世界各主要國家如今正掀起新的軍備競賽,不管我們有沒有察覺到,我們對於「是否要把人工智慧用於軍事領域」一事猶豫不決的態度,都會害慘我們擁有研發和部署武器的能力,再加上的確有可能使用武器的威懾力,往往是我們和對手進行有效談判的基礎。我們的文化對於公開追求技術優勢顯得猶豫不決,根本的原因可能在於我們的集體態度,因為我們認為自己已經贏了。
美國國防部對AI的投入不足
美國國防部要求政府在2024年為人工智慧提供總計18億美元的經費,僅占國防總預算8660億美元的0.2%,也就是1%的五分之一。
矽谷拒絕參與軍方專案
批評矽谷同業逃避
當其他國家積極發展之際,許多矽谷工程師依然反對參與開發可能具軍事攻擊功能的軟體,包括在戰場上能更精確鎖定並消滅敵人的機器學習系統。這些工程師毫不猶豫投入自己的職涯打造可以最佳化社群媒體平台廣告版位的演算法,但他們不會為美國海軍陸戰隊開發軟體。
微軟
2019年,微軟考慮是否要與美國陸軍簽署國防合約時,就遭内部員工反對。微軟當初雀屏中選,要為美國士兵打造用來規劃任務和訓練的虛擬耳機。然而,一群員工反對此事,寫了一封公開信給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和總裁布萊德.史密斯(Brad Smith)。他們強調:「我們是來上班的,不是來研發武器的。」
字母
2018年4月,谷歌員工群起抗議。隨後谷歌便決定不再和美國國防部續約所謂的「Maven計劃」(Project Maven)。Maven計劃是個非常重要的系統,目的是協助分析衛星與其他影像偵察,規劃執行全球特種部隊的行動。三千多名谷歌員工在寫給執行長桑達.皮查伊(Sundar Pichai)的公開信裡簽名,他們表示:「我們無法接受為美國政府開發這項技術,協助美國進行軍事監視,並可能因此產生致命的後果。」
據當時報導,負責Google雲端業務的黛安.格林(Diane Greene)告訴員工,公司已經決定不再和美國軍方進一步合作,「因為員工反彈十分嚴重」,員工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公司高層也聽取了意見。幾天後,《雅各賓》(Jacobin)雜誌刊登了一篇文章,宣布谷歌「成功對抗美國軍國主義」,指出谷歌員工成功站出來,反對公司濫用他們的才華。
鄙視矽谷和科技同業
矽谷經不起檢視
矽谷許多頂尖公司的創辦人不是不道德(abnormal),而是非關道德(immormal)。矽谷的創業家並不缺乏理想主義,實際上,他們常常看起來胸懷大志,熱血洋溢。然而,他們的理想主義很單薄,稍微多看一眼就枯萎,經不起檢視。
幾十年來,年輕的創辦團隊老是說他們渴望改變世界,這種說法由於過度使用,已經變得毫無意義。只要穿上理想主義的外衣,年輕的創辦人並沒有發展出任何更深層的世界觀。
結果是打造出一個用來分享文章,或是發送相片的網路。
必需打破
對於新創公司或任何想要挑戰現有公司的組織來說,現代商業「不願冒著被大眾否定的風險」那種從眾心態可能非常致命。1841年,愛默生發表了《自立》(Self-Reliance)一書中展現出他對宗教教條主義的一貫抨擊,批評個人面對制度壓力時的軟弱。提醒我們:「世人用不快來鞭撻不落俗套的人。」愛默生明確指出,從眾的渴望讓人附和周遭。
這就是亞力克斯.卡普所領導的帕蘭泰爾想打破的現有制度,以及產業的現況;並不容易。
轉變開始
帕蘭泰爾打破傳統贏得標案
2018年3月,美國陸軍宣布將從雷神(Raytheon)和帕蘭泰爾這兩家公司當中,擇一來開發未來的情報平台。2019年3月,軍方宣布帕蘭泰爾得到整份合約。這是「美國政府第一次讓矽谷的軟體公司主導正式的國防部的計劃,而非交給傳統的軍事承包商處理」。
250億美元拯救美國士兵
2001年,我們派工程師前往阿富汗的坎達哈,致力為美國及盟國情報機關打造更強大的分析軟體平台之際。矽谷在意的東西卻和阿富汗的山口和沙漠毫不相干,因為矽谷有自己的創投和創業家大軍。為了阿富汗的士兵,美國花了250億美元保護駐守阿富汗的士兵免受路邊炸彈的威脅。

相關文章
- 《科技共和國 (The Technological Republic),暸解帕蘭泰爾(Palantir)的唯一一本書》
- 《帕蘭泰爾(Palantir)的價值究竟在哪裡?投資帕蘭泰爾的利弊?》
- 《Palantir(帕蘭泰爾)是一家什麼樣的企業?》
- 《Innodata的爆紅之路》
- 《的確有些人工智慧軟體商開始賺錢了》
- 《軟體股受人工智慧重擊》
- 《是中國科技的奇點還是曇花一現?從深度求索(DeepSeek)、華為(Huawei)、抖音(TikTok)、到遊戲科學(Game Science)》
- 《深度求索(DeepSeek)對全球AI和股市所造成的衝擊》
- 《中國人工智慧的進展和頂尖的企業》
- 《深入探討人工智慧語音第一股SoundHound》
- 《人工智慧代理(AI Agent)會是軟體產業的下一波趨勢》
- 《C3.ai,定位成功的人工智慧公司》
- 《美股主要的人工智慧上市公司》
- 《因人工智慧風潮獲益的產業和廠商》
- 《為何軟體股在人工智慧風潮中表現普遍不佳?》
- 《半導體取代軟體,已躍昇為美股科技業投資主流》
- 《2024年迄今,四家半導體企業在標普500的漲幅中貢獻了三分之一》
- 《目前獲利豐厚的五大人工智慧商》
- 《生成式人工智慧新星OpenAI和爆紅的ChatGPT》
- 《從0到1(Zero to One)》
- 《人工智慧投資的陷井》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