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商情簡介
很多人會下意識地反應,我又不投資這個國家,談它做什麼,對我沒有實際上的幫助。抱持這種看法的投資人實在不是很可取;因為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投資美股其實就是投資世界各國,因為全球主要國家的公司幾乎都是以美股為上市的第一目標。您可能投資的美股公司,可能就是一家印裔創辦的企業,或是由印裔經營的企業。
您可以參考我的另一篇關於這個國家的文章《印度股市和科技巨擘》。
國力如何
總人口
印度總人口近十四億,已在2023年超過中國大陸。但中國大陸因國力上升,國民所得上升,生活成本快速上升,新一代的育兒意願低下。
人力素質不佳
印度15歲及以上人口識字率為74%,這部分人口總數約為10.4億,不識字人數約為
2.7億,占到全球不識字人口總數的40%。
印度GDP
GDP總量全球第5位,2022年度GDP成長7.2%,反超英國,印度已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和德國差距不大,但和美中兩國相比還不是同一個量級,即使差GDP第三的日本也很遠。但印度是這世上最阿Q的民族之一,一直自詡為是這界世上唯一能在各方面對抗中國的少數一兩個國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印度GDP將在2023和2024兩年分別增長6.1%和6.8%,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
印度股市
印度股市市值已超過英國和法國,排名全球第四。據QUICK FactSet統計,截⾄6/20/2023,印度股市總市值為3.4兆美元,3⽉31⽇來漲了13%,如今印度股市僅次於美國、中國⼤陸和⽇本,如今占主要全球股市總市值3.3%。
社會不公義
但大家別忘了這個國家到現在都還是種姓制度的國家(法律歸法律,很難落實),全國有約三億人是賤民,這些人就像化外之民,不僅受教和工作完全受阻,生活在貧窮線以下,只能如螻蟻般地過完一生,女性處境更是艱困,每天都有不計其數的婦女遭受侮辱。 有人估計,能夠擁有已開發國家人民基本人權和受完整教育權利者,全印可能只有一億人左右,而這些人裡的菁英,後來都去了美國。
商業發展落後,毫無競爭力
另外,整個國家的經商環境只能用很差來形容,可以改善的地方還非常多。舉例而言,電力不足 ,衛生條件惡劣(我去出差時公司會叮囑:出門只許喝礦泉水,只許吃麥當勞,否則後果自己負責), 民族性散漫,員工工作效率低下。慘的是,政府跟不上現代的脚步,全國有近40種官方語言,高速公路各邦都不統一,貪污賄賂橫行,官僚機構和行政效率極差。
基礎建設落後
發展製造業需要軟硬件設施的配合,但印度在基建物流、徵地建廠、勞動力素質、法律法規等各種方面,都不盡如人意。
整個國家電力系統充斥著複雜的發電廠所有製、扭曲的煤炭價格體系和嚴重的環境污
染,製造業想要獲得穩定、廉價的電力供應很難。印度的鐵路運輸系統中,目前仍處於前現代的“多軌並存”狀態,軌距繁多,效率低下。
少數財圑壟斷印度經濟
而且重要的產業,幾乎都由和政府關係良好的少數幾大財圑壟斷;他們與政府相互成就:財閥通過政治關係來駕馭印度繁瑣的官僚機構,得到眾多或明或暗的政策支持,也可以從銀行得到大量貸款,最後再執行政府的宏圖偉業。
2015年,《連線》雜誌創刊人、知名印度裔記者MKV enu就曾經表示,緊密簇擁著莫迪的大約六到八位企業家,總共欠銀行35萬億盧比,印度銀行業的總資本當時才50萬億盧比。如果這些企業破產,印度70%的銀行業資本將被抹去。
印度財圑出國就沒有競爭力
印度經濟高速增長背後,實際上要依賴少數幾家寡頭企業。但和日韓的大財圑壟斷不同的是,他們的大財圑壟斷只能在國內,出了國根本沒有任何競爭力。因為都是政府刻意保護國內幾乎所有的產業,造成雖然在名目上是土地和人口大國,但在全世界幾乎沒有任何可以拿得出門的產業。
20家企業集團創造全印度企業80%利潤
華爾街日報最新的一則報導揭示,印度六大財閥,如今控制著印度25%的港口、45%的水泥生產、1/3的鋼鐵產業、近60%的電信用戶和45%以上的煤炭進口。印度經濟監測中心的一項分析顯示,自2014年以來,私營公司的所有新投資提案,有四分之一來自六大財閥。
印度政府掩耳盜鈴
印度的一系列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限制了這些財閥的競爭力,財閥擴張以犧牲中小企業為代價,但這些消耗國家大量資源的私人壟斷企業集團,只能在政府的保護傘下賺取壟斷利潤,無法走向國際市場。不過,印度政府並不承認它的國家存在財閥。
經商環境排名差勁
據世界銀行發布的《世界營商環境報告2020》,2015年印度在全球營商環境排名是130名(總計189個經濟體)。到了2020年,印度的全球營商環境排名已經提升到63名。
印度是外商的墳場
2020年12月12日爆發的緯創勞資衝突,就是外國企業在印度經營的縮影。這件事影響深遠,導致緯創出售在印度的所有工廠,其至退出蘋果的代工業務。和緯創有類似經驗的跨國企業不可勝數,較著名的案例還有福特汽車(美股代碼:F),哈雷機車(美股代碼:HOG),通用汽車(美股代碼:GM)。
印度稅法的複雜程度恐怕在全世界是第一名。2022年,印度指控小米涉嫌違反印度《外匯管理法》,沒入小米48億人民幣的資金。據報導,印度政府甚至在近期要求中國手機企業必須用印度人當執行長,此舉被認為是變相掠奪中國企業。小米不是特例,韓國浦項(美股代碼:PKX),榮耀,vivo,OPPO,IBM,諾基亞(美股代碼:NOR),三星,上海電氣也有小米一樣的經驗。
1973年,印度通過了《外匯管理法》,規定外資持股比例一律不得超過40%,一口氣趕走了IBM等數十家跨國企業。
從2014年至2021年,印度共有2783家跨國公司關閉了公司或辦事處,占印度1.2萬家外企的六分之一。
據《富比士》報導,印度公司事務部國務部長拉奧·英德吉特·辛格(Rao Inderjit Singh)今年曾在議會上透露,自2018年至2022年,共有559家外資公司退出了印度,數量超過了同期進入印度的469家公司。2022年僅有64家外資企業進入印度開展業務,成為自2018年以來的最低數量。而截至2023年3月,印度僅僅迎來了一家新的外資企業。
貧富差距極大
結果造就了少數幾人可以登上亞洲首富榜。但底層人民生活困苦,數億人長期生活在聯合國所定義的貧窮線以下。而且同一財圑可以從民生壟斷至能源和電信,無所不包,這才是造成貧富差距驚人的原兇,自獨立以來幾十年來沒有改變。
印裔在美國的影響力
印裔在美國
現任的美國副總統賀錦麗( Kamala Devi Harris) 和前任的美駐聯合國大使海利(Nikki Haley)都是美國政界著名的印裔 。在美國的矽谷,工程師長期以來最大的兩個族裔就是中國人和印裔,美國白人基本上是不幹工程師的,老美白人菁英的第一志願是律師和華爾街,從事併購和管理。但是印裔之於華人,因為他們上層的人士和在大學都使用英文,在語言上較中國人有優勢,而且美國有岐視華人的傳統,加上近年因中國國力上升,舉國抗中;中國人長期以來(請注意是長期 , 二百年來都如此, 不是近年才這樣)很難在美國政界或商界擔任掌權的決策人士。
印裔的美企執行長
在美國商界,隨便舉例都有一大堆美股上市頂級企業的執行長是印裔,包括:
- 微軟(美股代碼:MSFT)的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
- 字母(美股代碼:GOOGL和GOOG)的桑達爾·皮猜(Sundar Pichai)
- 奧多比(美股代碼:ADBE)的山塔努·納拉延(Shantanu Narayen)
- 萬事達(美股代碼:MA)的彭安傑(Ajaypal Singh Banga)
- 國際商業機器(美股代碼:IBM)的阿爾克溫·克里希納(Arvind Krishna)
- 百事公司(美股代碼:PEP)前任的執行長盧英德(Indra Krishnamurthy Nooyi)
- 諾基亞(美股代碼:NOK)的拉吉夫·蘇里(Rejeev Suri)
- 美光科技(美股代碼:MU)的桑傑·梅羅特拉(Sanjay Mehrotra)
- 摩托羅拉(美股代碼:MSI)前執行長桑傑·賈(Sanjay Jha)
- 哈曼國際(美股代碼:HAR)的迪內甚·帕利瓦爾(Dinesh Paliwal)
- 推特(美股代碼:TWTR)的帕拉格·阿格拉瓦爾(Parag Agrawal)
- 帕羅奧圖網路(美股代碼:PANW)的尼科什·阿羅拉(Nikesh Arora)
- SanDisk(美股代碼:WDC)的萬思瀚(Vasant Narasimhan)
- 資料存儲NetApp(美股代碼:NTAP)的庫里安(George Kurian)

重要性何在?
這些可都是名列財富500強的超大型企業,其中兩家家市值破兆美金。到2020年為上, 印裔掌舵美國財富500大的30%的上市企業。
請注意:我列的這些人都是第一代印裔,不是出生在美國 。
相關文章
以下是我的部落格裡面一些重要國家新創科技的發展概況,或是簡介的文章:
- 《風險投資和獨角獸簡介》
- 《全球風險投資和獨角獸發展概況》
- 《來談一下抖音(TikTok)》
- 《失敗的台灣軟體產業政策》
- 《中美科技實力差距有多大,北京強制企業採用中國製的軟硬體辦得到嗎?》
- 《日本早已是平庸之國,沒您想的那麼先進》
- 《南韓的新興科技巨擘》
- 《以色列股市和科技上市巨擘》
- 《超乎你想像的以色列強大的創投和科技實力 》
- 《以色列科技立國成功的因素》
- 《印度股市和科技巨擘》
- 《印裔在美表現出色,但14億人的印度產業毫無競爭力可言》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
談到印度,如果可以也想了解Paytm、Flipkart 雙方是否互為潛在的威脅?以及和沃爾瑪、阿里巴巴與亞馬遜在印度之間的關係。
羽文,您的問題很有見地。
(1).Paytm和Flipkart下的PhonePe是競爭關係,但PayTM比PhonePe大很多,業務範圍也較廣。
(2).沃爾瑪和亞馬遜在印度電商領域目前是排行一二名之爭,阿里巴巴只在印度進行投資,但並未直接進入設立分公司和這兩者競爭,主要是透過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