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已自六月的熊市谷底反彈回升不少,不少投資人認為最壞的時間已經成為過去式;但事實並不如此樂觀。但本文尚有另一個重點────企業導向公司較能承受經濟衰退的衝擊。
各國央行仍在升息循環的周期中
美股史上不曾發生過聯準會在升息循環的過程中,股市會持續大漲不再下跌的。美國的升息又快又急,加上美國今年第一和第二季的GDP分別為負1.6%和負0.6%,已符合美國所定義的經濟衰退條件了。市場一度因此揣測聯準會可能放慢升息步調。押注利率會提早觸頂,並於2023年底降息以刺激景氣;但聯準會在8月3日已再度表態,九月仍然會再升兩碼或三碼,而且2023年不可能降息所否定。而各主要國家央行皆在跟進升息中,這表示貨幣政策仍會主導未來一年股市的走向。
全球經濟開始露出疲態
代表通膨的美國CPI指數在6月時攀抵40年的最高的9.1%(台灣7月的數字是為3.36%),高通膨影響消費者意願和消費能力,企業的成本明顯增加。結果就是上市企業的利潤下修。而聯準會必需持續加速大幅升息才能抑制,造成美元太過強勢,衝擊美股上市企業的獲利水準。幾乎所有較大型的,跨國業務佔比愈高的上市企業受創尤為明顥,微軟和字母都已經多次強調公司獲利將會因為強勢美元而大幅受損。另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兩大信用卡網路集圑威士和萬士達的跨國交易獲利也因為強勢美元而大幅減少。而主要美股企業自今年第二季開始,幾無例外,紛紛開始進行裁員、撙節成本、暫停擴張等經濟下行時企業一定會先採取的避險動作,以度過即將可能到來的景氣寒冬。
個人消費端成長明顯趨緩
個人消費者開始縮手,手機和筆電這兩項終端電子裝置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個人消費的風向球,Counterpoint指出全球手機第二季銷售年減8.85%,也比第一季大減9.78%。欠缺企業營收部門的Meta甚至上演自上市以來首次的季營收負成長年減0.9%。大部份營收皆來自消費端的電商和金融科技業的營收都明顯大幅衰退。電商、金融新創、外送等行業的營業額幾乎都回歸到疫情前的成長水準;過去兩年疫情產生的商業紅利全部都已歸零。
英特爾在第二季交出近二十年來最差的單季財報表現,淨損4.5億美金,出現了2017年第四季以來的首次虧損。市值再度被超微超越(超微的年營收規模只有英特爾的1/5而已),第二天股價大跌9%,跌回5年前的水準。Gartner數據顯示,2022年第二季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年減12.6%,是9年來的最大跌幅。超微預計今年的個人電腦銷量將比IDC統計的2021年全球個人電腦銷量年減17%。
半導體需求出現衰退跡象
如圖1所示,日本經濟新聞社8月4日公佈的調查,匯總了美國半導體分銷商Source Engine公開的產品領域及主要廠商在今年下半年的交貨期資訊,也反映了這個事實;家電、手機、和個人電腦典型終端裝置已出現供過於求,但汽車、工業設備、及資料中心的半導體供需緊張將持續到年底。台積電早就發出智慧型手機和個人電腦客戶需求減緩的警示,而非台積電的其它代晶元代工廠產能利用率開始下滑,這和本文所提供的觀察都是一致的───至少未來半年至一年內,景氣並未隨六月的股市反彈而好轉。
圖1-2022年下半年半導體供需(原圖來源:日本經濟新聞社)
企業端未明顯受創,反而持續成長
輝達和超微的在代表企業用戶的資料中心業務表現依然不俗;輝達的資料中心業務營收在第一季第一次超過其代表個人消費端的顯示卡業務,在第二季的營收成長61%。超微更明確指出公司未來的成長會來自資料中心業務。2021年,超微的數據中心營收年增兩倍多;同期間英特爾的數據中心業務大減16%。在第二季的結果上,超微的數據中心營收年增83%;同期間英特爾的數據中心營收則年減16%。
企業名稱 | 主要的個人消費端部門 | 主要的企業用戶部門 | 年初至6/12/2022股價表現 |
微軟 | 144.5億美金,年增2% | 209億美金,年增20% | -15.49% |
字母 | 73.4億美金,年增4.8% | 62.8億美金,年增35.6% | -18.98% |
亞馬遜 | 1014.95億美金,年增3.26% | 197.39億美金,年增33.3% | -17.37% |
阿里巴巴 | 212.9億美金,年減1% | 26.5億美金,年增10% | -23.11% |
Block | 26.19億美金,年減21% | 17.3億美金,年增32% | -46.52% |
輝達 | 20.4億美金,年減33% | 38.1億美金,年增61% | -36.95% |
英特爾 | 77億美金,年減25% | 46億美金,年減16% | -33.49% |
超微 | 22億美金,年增25% | 14.9億美金,年增83% | -31.90% |
蘋果 | 829.6億美金,年增1.9% | 無 | -9.15% |
Meta | 288.2億美金,年減0.9% | 無 | -50.64% |
貝寶 | 68億美金,年增9% | 無 | -51.10% |
如表1主要企業中代表個人和企業部門第二季的表現所顯示的,我們由同一家企業裡的個人消費端和企業用戶端部門的表現來看,會更為明顯。
結論
這再度證明,我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書中一再強調的,從事企業用戶端業務的公司為何市場估值永遠會比較個人消費端為主的公司高。在熊市或經濟景氣走緩時,以企業用戶端業務為主的公司所能承受的能力會較佳。在熊市或經濟景氣走緩時,因為個人消費者的收入來源太過單調,個人消費會節衣縮食,造成業務立即會明顯受創。但企業的收入來源會比個人豐富,透過各種對外的籌資和保留盈餘,承受熊市或經濟景氣變化的能力優於個人。另外,優秀的企業多數會在此時,反而趁機撿便宜,擴大資本支出,以便在景氣恢復後,立即搶佔市場先機。根據標普道瓊指數公司(S&P Dow Jones Indices)對第二季度企業財報季的分析顯示,標普500指數2/3的成分股公司,資本支出反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0%。
本人為原文作者,本文精簡版原刊登在Smart智富月刋
相關文章
- 《準確率百分之百的經濟衰退指標薩姆規則(Sahm Rule)》
- 《企業導向公司較能承受經濟衰退》
- 《全球衰退中,美股投資人的苦日子還在後頭》
- 《什麼時候代表股市下跌得夠深了,2個國家的2個訊號》
- 《如何面對股市崩盤或大幅回檔?》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