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投資人很難及早看出Shopify的潛力?

s

讀者對Shopify表示極大的興趣

這兩年新書發表會聽眾的焦點

我在這個月《10倍股法則》免費新書分享會台北場的現場提問和之後的簽名交流期間,去年的新書發表會也有不少人在會後和我討論過這家公司。不論去年或今年,Shopify都是我的新書發表會後討論度最高的一家公司,有太多的朋友都一再提及這家著名的公司,希望我可以再談一下這家公司。我自己推測可能的原因如下:

  • 我在最近的兩本書中,一再拿這家公司當作成長股的典型例子,我之所以一再提及這家公司,其中一個原因是「這家公司的確很適合拿來解釋如何發現成長股、成長股的高度成長性、以及股價的高度波動性等大部份成長投資都具備的特徵」。再加上世上竟有一家公司能挑戰無所不在的亞馬遜,以及獨特的商業模式。
  • 在台灣的中文媒體,不論是實體或網路的媒體,開始大幅度討論這家公司是近幾年股價突破1000元之後的事,也就是對多數台灣投資人而言,它是一家突然間冒出來的公司。台灣的中文媒體查得到的多是翻譯國際通訊社新聞的通稿、業配文、簡介性的文章,但這類文章對真正想投入資金的投資人的幫助其實很有限。但最主要的是很少人以美股投資人的角度為出發點,分析這家公司成功的背後因素。
  • 我自己的確在這家公司很初期就一路投資這家公司,對這家公司較為熟悉,引起讀者們的興趣,想知道我當初是如何發現它的?如何進行投資的判斷?究竟它的競爭力何在?以及往後的可能發展等這些典型投資人會有的疑問。

我的書中有關Shopify的內容

我在最近的兩本書裡,都討論過這家公司;包括了:

  • 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特別是3-6,第222頁-第224頁,以及4-3,第292頁-第295頁。包括:
    • 3-4,第198頁
    • 3-6,第218,219頁
    • 3-6,第222頁-第224頁
    • 4-1,第260頁
    • 4-3,第292頁-第295頁
  • 10倍股法則》一書,特別是5-8小節,特別是7-2,第358頁-第368頁。包括:
    • 1-1,第23頁
    • 2-3,第89頁
    • 3-2,第116-117頁
    • 4-2,第196頁
    • 6-5,第293,294頁
    • 6-5,第312頁
    • 6-7,第328頁,331頁,332頁
    • 7-2,第355頁
    • 7-2,第358頁-第368頁

三論Shopify

由於太多讀者反映,希望我可以再深入討論Shopify。這是Shopify這家公司的系列文章的第三篇。您可以參閱我之前所發佈的另兩篇文章:《Shopify簡介,它是如何賺錢的?貝佐斯承認的唯一敵手》和《Shopify憑什麼大殺四方?》。

這一篇要談論的則是讀者最想得知,究竟身為投資人,如何才能在及早發現像Shopify這樣的高度成長的公司?

一般投資人的心態

我記憶如果沒有錯的話,Shopify(美股代碼:SHOP)不到兩年前才首次出現在台灣的媒體上,因為股價已經超過500元了,嚇壞許多投資人,而且許多媒體還把公司的名稱拼成Spotify(美股代碼: SPOT)。但文章內容多只著墨於股價高不可攀,至少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過任何較深入的文章。中國大陸相關的文章較多,但我個人還是認為幾乎都沒有切中要害,沒有人談到這家企業的競爭力在哪裡;但已經比台灣好太多了。

許多媒體和讀者希望我能談一下這家企業,但只要我稍微和他們聊一下他們是想知道關於Shopify那一方面的資訊,我就會發現其實提出這個問題者對這家企業深入的探討、和我是怎麼發現它的、它的競爭力這幾大我個人非常重視的幾大要素,這些大家通通沒興趣────多數人都沒有耐心 、不想知道為什麼、不想探究成功背後的原因、也不想太花時間和心力(白話文就是太累),只想知道結論。關於這個現象,我一點都不訝異,這也是我不曾在被採訪時討論這家公司的主要原因。大家只想知道我賺了幾十倍、多少錢買的、現在還可以買嗎?這類典型沒有營養的問題。坦白說,要即早發現這家企業的確不易。至少我認為是我目前持股、在我的整個投資生涯裡面、或曾經持股的美股企業中,是最困難被發掘的一家。

敵手們是怎麼評論Shopify的

巴菲特曾表示過一段對企業競爭力的看法。令我記憶很深刻,但原話我不記得了;大意為「投資人要如何找尋投資標的,鎖定在您目前的投資組合裡的企業,以此做為比較的標準。」要如何評論Shopify的競爭力,我以Shopify的幾個主要競爭廠商的執行長的話來表達最為客觀:

  • 亞馬遜(美股代碼:AMZN)的貝佐斯在國會做證時公開地指出,Shopify是亞馬遜唯一(夠份量)的競爭者。
  • BigCommerce(美股代碼:BIGC)的執行長:Shopify的關鍵競爭力是它所擁有的強大合作夥伴生態圈,這一點讓競爭者很難以望其向背。
  • Wix.com的執行長,2021年:我們只能在7%的領域和Shopify競爭,其它的97%同業只能競爭傳統的領域。
  • BigCommerce的執行長,2021年:我不知道如何進入並彌補Shopify在中小企業方面的 5 年領先優勢。

無法慧眼識英雄的投資人是怎麼看的

我記得約四年前,著名的美股放空機構的投資人Citron的創辦人Andrew Left曾「數度」出具研究報告,指出Shopify的「股價太高,而且Shopify的經營模式一定有問題(暗示其違法)」,並向主管機構檢舉,然後「 數次 」鼓動投資人應該放空這家企業的股票。

另一位是一般的美股散戶,和我同一年開始投資美股,也在科技界工作。他在台灣媒體上看到Shopify的報導後,有一天向我表示他對Shopify的看法(請注意他是電商軟體平台的開發主管)。他認為市場上像Shopify一樣,能進行網路線上開店的建站工具廠商很多,Shopify不值這樣的股價,投資人要不是瞎了,就是Shopify被高估,遲早股價會崩盤。他認為他自己是軟體和電商開發的專家,比較懂,他的看法一定是對的(這是許多工程師最大的迷思)────但他忘了,Shopify的競爭力不在程式技術(更確切的說,沒有任何一家企業的競爭力是建構在程式技巧或技術上的),而在於Shopify所建立的生態圈(如前面「 敵手們是怎麼評論Shopify的 」小節裡的內容)。

請注意,這兩位投資人;其中一位是華爾街的專家,另一位是標準的散戶。我可以告訴您這兩位現在的投資成果。我在我的《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中1-2節的第29頁曾提過,Citron因遊戲驛站(GameStop,美股代碼:GME)放空事件,宣佈收山不再進行放空。我追蹤過Andrew Left他這位老兄看錯的股票有一堆,只要股價過高(這是大部份的放空者的想放空的原因,華爾街的專家沒有比較行,各位可以參見我的另一篇部落格文章《值得商確的投資觀念》裡面對股票放空的看法),他就「認為那家企業一定有問題」,導致他很少看對,這樣的結果會賺到錢才怪(因為沒有立論基礎,只因為股價太高),投資人根本就不應該相信。他在三,四年前也曾鼓動投資人放空輝達和亞馬遜,投資人如果照章全收放空後不回補,光是輝達(美股代碼:NVDA)現在就會虧掉至少4.5倍。

我舉的這兩個例子,兩者都看不懂Shopify的經營模式,只能把它拿來和一般網路開店的開發工具的廠商來比較,認為Shopify不值這個股價,原因無它────只因為他們看不懂,無法發現Shopify的內在價值。一位放棄它的本業,洗手不再進行放空。另一位則繼續每天當酸民,每天打探明牌,時常換股和波段操作,「曾經擁有過許多飆股,但很少持股超過兩年,只要新聞有個風吹草動或是自己的想法改變,就立刻賣股」。很巧地,他也在2017年買了輝達,一路飆漲,但2018年底半導體反轉,輝達跌去不少,但他受不了就全賣了;此後每次和我見面,每次碎唸後悔此事。導致近他三十年的美股投資績效和標普500差不了多少。

那個環節出了差錯?

根據我在《 成功投資三步曲的必要條件:投資功課自己作 》一文所提出的成功投資三步曲;絕大部份的投資人是這樣看Shopify的:

  1. 儘可能地蒐集相關的資料和事實:稍微研究Shopify的產品,沒有深入研究而發現它提供了異於其它競爭者的獨特生態服務。
  2. 根據事實進行推論:然後一口斷定它只不過「又是」一家建站或電商平台的企業。
  3. 最後得出是否投資的決定:所以它的估值「又是」必須比照同業BigCommerce或Wix.com。

以上的三大步驟是一般投資人研究企業和評估股票的標準方式。這個例子的三個步驟的問題就在步驟1,大多數人只會去讀財經新聞、或是分析師的報告、或是Google看公司簡介、最多就是看一下Shopify的網站、隨意瀏覽一下去認識一家上市企業,尤其像Shopify這種名不經傳剛IPO的上市小企業。這樣的作法,導致步驟1得到的「不是事實」;步驟1 錯了,即使第2和第3步再怎麼嚴密都沒有用,因為您的起始出發點一開始就是錯的。

但為何不是事實?

為何Shopify的競爭力很難被發現?

如果您單純由軟體技術和Shopify軟體所能提供的基本功能來看,Shopify和其它所有網站架站軟體,或者是電商平台的確沒有不同。也就是說,如果由這方面來看;Shopify的估值應該和其它的同業(例如BigCommerce和Wix.com(美股代碼:WIX))差不多才對,甚至於完全無法和亞馬遜,奧多比(美股代碼:ADBE)的Magento,或賽富時(美股代碼:CRM) 的Demandware等科技巨獸背後所擁有的資源競爭。但是Shopify比這篇文章所提過的任何企業的估值都高出許多,P/S值一直維持40到45倍之間。這很不容易,因為Shopify目前市值已接近美金2,000億了。美金2,000億的上市企業,在美股的歷史上,是很少能有這樣的估值的(至少就我的知識和近三十年的美股經驗裡不記得有過,包括亞馬遜都不曾在此市值時有過這樣的估值)。

但是Shopify發揮新創公司的靈活特性,以及「鎖定亞馬遜的痛點,處處為商家設想,建立立屬於Shopify自己的獨特生態系統」。一點一滴地加進商家所需要的功能,逐漸成長成今日的電商一方之霸。而這些由其客戶所提出的(請注意是客戶提出的,不是Shopify主動推出的;彭博社的崛起也是採取這種策略)功能需求都是客戶實際上長期所殷切期望的,Shopify完全退居幕後────因為消費者是向商家的網站下單的,「 這個網站是商家而不是Shopify的的,如果商家不透露,沒有人知道它用的是Shopify的解決方案 」。重點在於這些重要的功能,對客戶而言都是「營運上最關鍵的任務需求」,再加上這些關鍵的需求都是「無形且極難被競爭者短期內完全複製的」。由各別功能來看,特別是外行人看來,「 這些無形的功能都很瑣碎或不起眼,但其實對電商各環節的整合有無比的重要性 」。而且Shopify持續一直進行,聚沙可以成塔,中小企業的口碑尤其靠的是客戶間的口耳相傳,逐漸累積出令競爭者難望其項背的護城河和客戶的佳評。

這就是為什麼投資人很難及早發現Shopify競爭力(也就是它的內在價值)的原因。

從Shopify得到的啟示

這也是我在許多場合表示過,一般投資人要很早發現Shopify的價值,並在其IPO不久後就買入,會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內在價值通常很難被發現,這也是成功的投資人很罕見的主要原因。所以霍華德.馬克斯(Howard Marks)主張優秀的投資人必須要有第二層的思維。投資能不能成功,最大的差別通常就在很細微的地方,也就是大部份的人容易忽略之處。特別是這種機會也不會太多,投資人投資生涯只要抓對一兩次就會非常富有。

最簡單的就是不要「人云亦云 」。

Shopify
credit: Shopify

相關文章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