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部份的投資人都應該投資大盤ETF

大盤ETF

為什麼寫這篇?

  • 前天有位讀者朋友留言想知道「如果上班很忙又有小孩家庭要打理,擠不出時間或者精神來研究投資,是否投資大盤或納斯達克ETF是比較推薦的方法呢」
  • 我自己也發現我的部落格裡面,讀者們搜尋排行榜裡面,ETF這個搜尋詞一直是排前幾名。
  • 十月底我的《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新書分享見面會時,許多讀者也想暸解我對ETF的看法,希望我能專文多談一點ETF。
  • 實在不懂為何有人要去買股票基金。

為什麼我認為「大部份投資人應該投資大盤ETF」?

我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 書裡面的1-5裡面,第65頁,曾經在「3項條件篩選出可信任的成功投資人」那一部份,提出過「如果投資人的10年的平均年化報酬率(IRR)比 10%低,還不如直接投資追蹤大盤的ETF,不必白忙一場。」原因呢?

個股票回報連國債都比不上

根據《持續買進》(Just Keep Buying)一書的統計:1926年至2016年期間,只有4%的個股表現優於美國國債,除非你有把握能找出那4%的公司。而債券是安全,但報酬極低,能保本的投資方式。股票投資的風險很大,如果投資報酬連國債都比不上,那根本不必冒險。

手續費

ETF的手續費比除了比一般的股票基金低很多之外,在台灣ETF的交易手續費比交易一般的股票要低非常多(1/3左右)。如果是美國的線上券商,幾乎都是零元。

年費

也就是每年的持有成本:買進之後,ETF業者每年還會向投資人收取保管費,投資人切莫小看手續費和保管費,長期下來會非常地可觀。

投入的時間和心力

大多數的人可能因為上班、照顧家人、上課、先天上時間有限、沒有時間和心力進行投資研究。尤其主動式選股的投資方式,先決條件是必須願意或有辦法投入大量的時間進行基本的研究才有可能成功。

績效比專業投資人好

追蹤大盤的ETF表現比專業投資人好。

幾家著名財經機構的長期調查結果如下:

  • 包括美銀(美股代碼:BAC)在內的許多機構一致的長期研究指出,只有25%的股票基金經理人的投資績效高於大盤。
  • 晨星(美股代碼:MORN)旗下的Morningstar Direct在2021年的統計數據,主動式美股基金績效逾85%落後大盤。
  • 標普道瓊指數公司 ( 美股代碼:SPGI) 的最新報告顯⽰,2021年超過79%的主動型共同基⾦經理⼈的操盤表現,不如標準普爾500指數和道瓊指數。
  • 追蹤主動型基金績效的S&P Indices Versus Active(SPIVA)在2023年的數據顯示79%的基金經理在2022年的操盤績效落後美股大盤,與10年前的42%相比,這個比例大幅升高。

大部份人無法承受大幅度的個股波動

股價上漲賺錢時,沒有人在意股價波動太過劇烈。但是只要股價下跌,大部份的投資人會立即恐慌性地出脫(股市有個特性,緩漲急跌),結果就是很難獲利。追踪大盤的ETF的波動性,則遠低於個別的股價的波動性。

大家都太小看ETF的致富威力了

ETF投資不必看盤,不必管時代趨勢,不用看產業潮流,是一種無腦的投資法,這大家都知道。但我要再度強調,許多人認為ETF漲幅不大,賺不了錢。有這種思維的人,非常可怕。除非您有能力長期選對飆股,持續打敗大盤,不然您投資股市是永遠賺不了錢的。為什麼呢?歷史證明只有少數的投資人適合主動選股,這些主動選股者中又可以持續打敗大盤者則又更少了。更精確的說,只有極其少數,很罕見的人可以每年打敗大盤,因此機率有多大,可想而知了。所以執著於主動選股致富,沒有耐心慢慢變富有錢的人,或是妄想挖空心思找尋每年上漲100%或50%,對ETF不屑一顧的人,都不可能在股市賺到錢。

一如我在我的《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 書裡面的1-1裡面,第17頁的表格所列的過去25年代表美股大盤的美股標普500指數的年化報酬率(IRR)是7.71%(不包括股利); 請您參見我的另一篇文章《投資人該重視的是年化投資報酬率(IRR)》。大家別小看這個數字,依72法則,72除以7.71為9.34,這表示9.34年您的投資資產可以加倍;若計入股利則績效會更好達9.47%。 而且7.71%的投資年化報酬打敗通膨不會有問題,除非您運氣很差碰到1970年代那幾年罕見的世紀大通膨,但這種情形是整個世紀所僅見的情形,機會不是常有,詳情請見我的另一篇文章 《投資人的三大殺手:通膨,利率,和稅賦》。

:您可以利用標普500指數年化報酬率查詢器,立即查詢任一個年度的標普500指數報酬,或是任兩年間的標普500指數年化報酬率。

該買那一類的ETF?

我記得在我新書發表會的現場,有讀者曾問我對投資非大盤的ETF的看法。我個人認為如果投資人選擇投資ETF,就應該只選擇追蹤股市大盤的ETF;不要投資某個特定領域、行業、地理區域的ETF。我所持的理由,很簡單;投資非大盤的ETF會喪失投資ETF的好處和優點,這種做法和去投資個股其實是相同的。而且非大盤的ETF的成份股參差不齊,濫竽充數的情形很常見,您必須被迫買入一些財富管理業者基於各種理由(說出來會嚇死你)硬加進成份股中的差勁成份股。

ETF經得起時代的考驗

美國銀行(美股代碼:BAC)長期的調查指出,75%的股票基金經理的投報率比市場大盤還差。2020年美國統計共同基⾦資產總計17.6兆美元,ETF則為5.2兆美元。追蹤市場大盤的ETF普遍獲投資人接受。2020年台灣ETF規模突破新台幣1.7兆元,追蹤台股大盤的元大0050有19萬受益人,元大高股息0056有35萬受益人。2020年美國統計ETF資產總計5.2兆美元,趨勢漸增。2020年全球ETF總資產規模升抵有史以來最高的8兆美元。

一些小叮嚀

持有費用多寡優先

既然標的追蹤物是一樣,手續費優先,ETF的發行商一點都不重要,不要迷信發行商的名氣,因為這根本都不重要。說實在的,追蹤相同標的ETF之間的差別只在手續費。而且因為長期投資才能致富,投資人通常會持有一段不算短的時間,這會是投資人的主要成本。

只購買追踪本地目標的ETF

舉例而言,台灣本地業者、香港業者、美國當地業者都會有一堆機構發行追蹤標普500的ETF。不論任何理由,如果您要投資追蹤標普500的ETF的話,請您選擇美國當地業者所發行的ETF,而且要在美國的券商購買。同理,不要在台灣投資追蹤香港恆生指數的ETF,買香港業者發行追蹤香港恆生指數的ETF當然比較好。原因除了持有成本一定比較低外(而且是低非常多,這點很重要,我要不厭其煩地提醒大家),當地業者追蹤當的投資標的會比較有效率,反應會比較靈敏和真實;比如追蹤代表台股大盤的最著名的元大台灣0050 ETF裡面,台積電(美股代碼:TSM)佔比竟超過40%,但是台積電佔台股實際大盤的比例約30%。如果您在國外買追蹤代表台股大盤的ETF的話,比例有可能會更為失衡;因為0050 ETF成份股少很少,國外大型機構投資人進出動作較慢。而且別忘了,進行國外投資,還有匯率和所得稅等種種困難的問題。

要長期持有

和投資個股的原理一樣,我們無法保證股市每一年都能有很好的回報,但長期而言,股市是稳定向上的;投資人應該重視的是平均年化報酬率(IRR),也就是年化報酬率。在股市崩盤時,尤其是買入追蹤大盤的ETF的最好時機,因為股市終究會反彈,除非您只想進行短期的投資,那您不僅不適合投資ETF,您更應該遠離股市,改以其它的方式理財。

儘可能投資美國的ETFs

除非您不在意投資績效,或有其它的特別理由,持平而論,以投資人的眼光來說,投資美國發行的ETF會比投資台灣本地所發行的ETF好,理由如下:

台灣本地發行的ETF追蹤標的分散度不足

以台灣最受歡迎,代表台股大盤的元大0050 ETF來說,追蹤的股票只有50檔。而在美國最著名,追蹤代表美股大盤標普500的SPY或VOO和IVV,涵蓋的股票則有500檔。

台灣本地發行的ETF持有成本太高

即使各別都投資追蹤本地標的的ETF;相較於美國的ETF,台灣的ETF持有的總成本還是相當地高。元大0050的費用率為0.42%;而美國的SPY費用率為0.094%,而VOO和IVV更低至0.02%。

交易成本

台灣本地發行的ETF的買賣各需要付約0.14%的交易手續費。而如果您使用美國的線上券商,不只股票交易買賣手續費大部份廠商都已經是零了,絕大部份的ETF則早一步已經是零手續費了。

大師們的看法

巴菲特曾在2013年波克夏的股東信中表示過「我留給太太的遺產信託基金,就是投資在10%的短期政府債,以及90%的標普500低成本指數基金。」而且巴菲特幾乎每年的股東會上,都會一再重覆這種看法。著有《投資終極戰》一書的查爾斯.艾利斯(這個人是ETF和財務投資產業界的重量級人士,想投資ETF的投資人都應該看這本書)以其幾十年的豐富投資經驗,得到一個結論「 大多數投資者並沒有跑贏市場;是市場打敗他們。」

巴菲特在他的1996年的股東信裡面提過:「對於各位個人的投資方式,讓我提供一點心得給各位參考,大部分的投資人,不管法人或是散戶,可能會認為投資股票最好的方式是直接去買手續費低廉的指數型基金,當然這樣的做法所得到的結果(在扣除相關手續費用之後),應該可以很輕易地擊敗市場上大部分的投資專家。」

較好的做法

ETF較好的作法是用美國線上券商買美國上市,買追蹤主要市場大盤指數的ETF,持有成本費愈低愈好,不必迷信發行商。SPY不是好的標的,建議選IVV或VOO都可以。用複委託買美國發行的ETF,或是買台灣業者發行追蹤標普500指數的ETF,都是「極不明智」的投資行為。

過去25年,追蹤大盤的ETF的平均報酬只有約7.5%而已,如果用複委託,或買非美國發行追蹤標普500的ETF,所有持有成本和手續費加一加(這是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我就不幫大家詳算了),約會多耗去您1.5%的不必要的成本。那您就只剩下約6%的報酬而已。你白白浪費了20%的資金,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持有多年,計入長期時間複利,會比20%再多上很多!

大盤ETF

結語

最後,我想用引用塞思.卡拉曼的名言做為結束「如果你無法擊敗大盤,那就把自己變成為大盤。」

:嚴格來說,台灣股市並沒有任何一檔ETF是台股的大盤ETF(我指的是完全追蹤台股加權指數),像美股的IVV或VOO才是追蹤美股的大盤ETF。此外,熱門的高股息ETF並不是大盤ETF。

相關文章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