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寫過兩篇主題是中概股的文章:《中概股的最大風險—以阿里巴巴和騰訊為例》,和《為何許多中概股要去美股上市?》。第一篇還是本部落格英文版去年被閲讀數第三名的文章,也在部落格中文版排行約前15名。太多朋友很關心這個主題,事隔近一年,我想再強調一下我的看法,所以又寫了現在您看到的這一篇。
美國並不歡迎中概股
美國的監管和刻意打壓
經過川普政府時代和現任拜登延續的持續不斷地清洗,已經很難有中國具規模的企業能合法被允許在美國營業。而且每隔幾天就傳出以以國安為名命令中國大陸的企業撤出美國,並聯合美國的盟國一起封殺數百家重要的中國企業,現在幾乎只要是稍具規模的中國企業都在美國封封殺和禁運的名單裡面。美國至今仍是大多數商品的全球最大市場,少了美國的市場,中國企業的獲利會大幅下降。
美國官方資金禁投資中國企業
川普下令美聯邦退休基金撤出中國,並擬出投資禁令黑名單列出許多著名的中企;拜登又擴大黑名單,禁止投資59家的著名陸企。2022年第1季結束時的統計,美國機構投資人目前對中國ADR的投資曝險約2,000億美元。2020年4月22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Jay Clayton在接受福斯商業網路電視(Fox Business Network)訪問時警告美股投資人,中國企業在公開資訊⽅⾯持續存在問題,投資中企股份時宜⼩⼼⾏事。
美國立法強制陸企公開資訊
2020年5月美國通過法案,要求企業證明他們並不受外國政府的控制,這項規定可能會導致中國⼤陸企業被禁⽌在美股交易所上市。由於中國長期以來反對美國對中國進行長臂管轄,不允許PCAOB(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察委員會)對中企進行查帳。2021年9月美國SEC主席宣佈,若不允許PCAOB對在美股上市的中企進行會計工作底稿的實地查帳,270家中概股將會被強制下市;而且美國正進一步考慮立法,將寬限期由三年縮短⾄兩年。2022年3月SEC宣佈百濟神州(美股代碼:BGNE)、百勝中國(美股代碼:YUMC)、再鼎醫藥(美股代碼:ZLAB)、和黃醫藥(美股代碼:HCM)、盛美半導體、微博(美股代碼:WB)、百度(美股代碼:BIDU)、愛奇藝(美股代碼:IQ)、富途證券(美股代碼:FUTU)、諾切拉(美股代碼:NCRA)、和凱信遠達醫藥(美股代碼:CASI)等中企,已被列入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暫定清單,將在2024年⾯臨下市命運,此舉引爆在美的所有中概股和陸港股相關標的暴跌。因為衝擊實在太大,中國的相關機構已經同意放行,對於不收集敏感數據的中國公司,允許PCAOB對中概股進行實地查帳。
註:PCAOB當初是在2002年為因應安隆會計醜聞案⽽成立的核查部⾨,⽬的是防⽌可能導致股東蒙受損失的欺詐和不當⾏為。
中國相關因素和監管
中概股多採用採VIE架構
在2021年8月中旬,SEC主席Gary Gensler要求SEC人員停止處理中企採VIE架構赴美IPO。VIE架構是多數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架構,投資人應特別注意,您投資採用採VIE架構的上市企業,只能分配企業的利潤,但並不具備企業的資產擁有權,這是VIE架構和一般上市企業最大的不同之處。
長期而言,中美會脫勾
著名企業都爭相把中國地區的業務分開,以減少美國SEC的監管,並獨立謀求在香港上市。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麥當勞中國、百勝中國、達美樂比薩中國、圖森自動駕駛(美股代碼:TSP)、ARM中國等皆已完成在中國部門的分拆上市,或正在進行分拆。
在港股二次上市
幾乎您聽過在美股上市的主要中概股,到目前為止都已經完成了回港股的二次掛牌。2021年1月時的統計;未來三年香港至少會有40家的較大型的中概股回到港股二次上市────也就是美股為土要上市地,港股為次要上市地。甚至像小鵬汽車(美股代碼:XPEV)改為雙重主要上市企業,嗶哩嗶哩(美股代碼:BILI)乾脆將港股申請「轉正」,把將港股轉為主市,減低遭美退市交易風險。
中國的監管
從川普時代以來至今實際的數字證明:只要中美兩國有任何不愉快,引發地緣政治議題,所有的中概股都會全面大跌。更嚴重的是現在中概股是兩面不是人,因為中美兩國都在進行打壓。自阿里巴巴的螞蟻集圑在2020年10月上市前兩天叫停後開始,幾乎所有著名的中概股都從最高點跌去70%到50%不等,而且長期趨勢並沒有改變。期間包括習進平提出共同富裕、金融科技必須由科技企業剝離回歸一般金融的監管、禁止校外培訓機構上市、限制公眾只能在周末玩一小時的線上遊戲。接著又頒布監管新法,擁百萬用戶的企業業海外上市得先接受安全審查獲批才淮放行,若涉威脅國安項目則可能會遭禁止上市。造成2021年第1季開始,就有73家擬IPO企業主動撤回申請,到年中時統計有逾百件IPO申請案撤回。
企業名稱 | 美股代碼 | 最高價 | 3/31/2022股價 | 至今跌幅 | 市值(美金十億) |
騰訊 | TCEHY | 94.4 | 48.78 | 50.93% | 473.2 |
阿里巴巴 | BABA | 319.32 | 110.89 | 65.27% | 306.61 |
美圑 | MPNGF | 59.24 | 20.26 | 65.80% | 124.96 |
拼多多 | PDD | 212.6 | 42.34 | 80.08% | 53.18 |
百度 | BIDU | 339.91 | 141.16 | 58.47% | 49.23 |
滴滴 | DIDI | 18.01 | 2.75 | 84.73% | 13.02 |
嗶哩嗶哩 | BILI | 156.37 | 27.58 | 82.36% | 10.61 |
表1 就是過去三年以來,著名的中概股從最高點股價自今的跌幅
中概股實在不值得長期投資
投資中概股前的三項檢查
下次您有起心動念想投資中概股時請先檢查以下幾點再作考慮:
(1). 美國同業是誰?有美國同業的話,請不要考慮中概股,通常投資美國同業中的領先者比投資中概股好很多。
(2). 您手上目前的中概股的長期持有至今的回報如何?估值如何?成長率如何?前景如何?請拿美國同業中領先者來進行評估標準。和標普500同期比較又如何?
(3). 您確定這檔中概股十年後仍然會在美股上市嗎?有任何監管、下市、回香港、或回中國上市的可能性嗎?
中概股的估值遠低於美國同業
美股給中概股的估值,一直以來就是遠低於美國同業────這是「長期」以來估值不公平的現象,不只發生在阿里巴巴和騰訊身上;在可見的未來也不可能改善。
產業 | 企業名稱 (美股代碼) | 股價(美元) | 股價營收比(倍) | 本益比(倍) | 市值 (十億美金) | 年營收(美金百萬) | 年營收成長率(%) | 過去5年股價表現(%) |
電子商務 | 阿里巴巴(BABA) | 94.71 | 2.35 | 25.29 | 257.72 | 109,468 | 52.11 | -16.27 |
電子商務 | 亞馬遜(AMZN) | 3055.7 | 3.3 | 47.17 | 1550 | 469,822 | 21.7 | 240.08 |
社群網路 | 騰訊(TCEHY) | 46.38 | 5.23 | 32.12 | 455 | 86,929 | 19.57 | 52.17 |
社群網路 | Meta(META) | 201.77 | 4.85 | 15.31 | 572.14 | 117,929 | 37.18 | 46.69 |
搜索引擎 | 百度(BIDU) | 126.73 | 3.48 | 28.75 | 44.16 | 12,698 | 13.8 | -28.84 |
搜索引擎 | 字母(GOOGL) | 2553.53 | 6.56 | 22.76 | 1690 | 257,637 | 41.15 | 197.29 |
網約車平台 | 滴滴(DIDI) | 2.01 | 0.42 | 0 | 9.51 | 22,720 | -39.64 | -87.06 |
網約車平台 | 優步(UBER) | 31.79 | 3.56 | 0 | 62.15 | 17,455 | 56.7 | -23.53 |
電動車 | 蔚來(NIO) | 19.17 | 5.75 | 0 | 29.63 | 5,153 | 187.75 | 93.64 |
電動車 | 特斯拉(TSLA) | 1004.29 | 19.32 | 204.92 | 1040 | 53,823 | 70.67 | 1543.14 |
表2 著名的中概股和美國同業間的估值及營運比較表
資訊的扭曲
只報憂不報喜,中國以外的人對中概股有成見
大部份的投資人並不會去看上市公司上交SEC的正式財報,能注意中英文的媒體報導就不容易了。問題是自從川普時代以來,不論英文或中文的媒體,特別是台灣投資人身在反中和抗中氣氛瀰漫的環境下,對中國大陸的報導都傾向負面的角度出發,有時明明內容是中國企業一項很大的成就標題也極盡貶低意味之能事。中概股的報導當然幾乎都是負面者居多,幾乎沒有正面的新聞或平衡的報導。這樣子的情形下會造成資訊和事實的失真,令投資人喪失正確判斷的能力。不僅台灣如此,出了中國,現在情況也大都如此。這又印證眾人容易被帶風向,看新聞買股永遠行不通。

懂中文不表示對中概股投資有優勢
大部份華人只不過因為中概股是華人企業,中概股在華文媒體的暴光較高,自恃為華人有語文上的優勢應該比西方人暸解這些中概股,其中摻雜著文化語言等感情因素而投資中概股;而不是因為企業個股的長期表現。試想:美國人說英文就一定比多數人暸解美股止市企業嗎?這犯了股市投資的大忌而不自知,不要和股票談戀愛,在股市的任何偏見都會使您付出嚴重的代價。
結語
最後提醒您投資中概股的最大風險是「在中國一切是政府說了算,企業沒有上訴或自保的途徑。」一如我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4-1所提的「政府監管是會影響股價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和其它因素的最大差別是政府監管是企業無法自己掌握的因素,殺偒力最大,基本上對產業中的所有企業都有強制力。」
本人為此文作者,原文精簡版刊登在Smart智富月刋
相關文章
- 《拼多多靠什麼賺錢,憑什麼超越阿里巴巴成美股中概股龍頭?》
- 《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比較(上集)》
- 《騰訊和阿里巴巴的比較(下集)》
- 《中美科技實力差距有多大,北京強制企業採用中國製的軟硬體辦得到嗎?》
- 《中概股的最大風險—以阿里巴巴和騰訊為例》
- 《中國程式正在佔領全世界,佔全球下載量33%》
- 《為何許多中國企業要去美國上市?》
- 《中概股適合長期投資嗎?》
- 《長期持股的可能性,巴菲特持股的實際案例》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