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坡企業的代表花旗集團(Citigroup)

花旗

花旗集團的成長史

花旗集團的成長史很值得投資人暸解,特別是由一個曾經是全球最大的商業銀行集圑,為何今日會搞成這付模樣,值得大家深思。

企業簡歷

花旗集團由花旗公司和前美國製罐商(以前的道瓊指數成分股)的繼承公司合併而成,美國製罐商與花旗公司有關連這件事很有趣。在前華爾街投資巨擘────曼哈頓基金公司創辦人蔡至勇(Gerald Tsai)的領導下,美國製罐商往金融服務領域多元化發展,並更名為普瑞瑪瑞卡(Primerica),開始出售工業業務。普瑞瑪瑞卡與桑福德·魏爾領導的商業信貸公司(Commercial Credit)合併時(後者收購前者),這個發展過程就完成了,不過合併後的公司採用被收購者的名稱。普瑞瑪瑞卡收購了旅行家集團,公司再度更名為花旗集團。

這基本上是在「對等合併」中對花旗公司所進行的微調:在這個過程中,旅行家集團將所羅門兄弟公司與美邦公司試著將成合併到所羅門美邦(Salomon Smith Barney)的旗下,藉此短暫的收購了所羅門兄弟公司。花旗集團隨後售出了旅行家集團下的保險公司。

花旗的歷史

花旗公司在1980到2000年代時,曾經是美國規模最大的商業銀行。並且擁有廣泛的特許經營權,包括曾是美國擁有最大的消費型貸款(主要是信用卡)的投資組合、美國國內大型的的企業銀行業務、以及分佈全球的國際銀行業務。

花旗公司一直受到開發中國家呆帳的困擾,特別是拉丁美洲國家。1980年代中期的董事長沃爾特·魏里斯顿(Walter Wriston)以「國家不會破產」的論斷來代替信用分析;結果把公司到底是要主攻消費者銀行,或是主攻國内商業銀行的優勢路線變得模糊不清。

他的繼任人約翰・里德(John Reed)實際上已經為未來打造了花旗公司。里德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他從後勤部門做起,利用科技來建立自動櫃員機的信用卡操作方式,並為1990年代和21世紀進行了整體的銀行定位。里德主要的敗筆是他最初處理魏里斯頓和以前同事在企業貸款上留下來的問題時遇到了困難,考慮到企業信貨文化的控制權,他之所以能夠晉升為花旗控股公司的董事長,可以說是驚人的成就。公司建議魏里斯頓讓新一代的前三名頂尖成員相互競爭,里德最終獲勝。

花旗公司在1990年代初期曾經歷過瀕臨破產,常時股價跌到每股10元以下,只比帳面價值高出4分之1。幸虧阿拉伯投資人瓦利王子(A-Waeed bin Talal)及時注入資金,才教了這家公司。1992年下半年及1993年期間,公司股票反映了這個事實,與巴菲特持有的蓋可相似的地方是:兩者皆經過了大逆轉,但這對一般的投資人而言,風險實在是太大了。

由於聯準會在1994年至1995年七次提高利率,使花旗公司的票和大多數其他銀行的股票,都下跌到了可以投資的範圍。1995年初期,花旗公司的股價是39美元,差不多是一年前的帳面價值。加上股利後,股價也低於投資價值1995年,花旗公司的收益成長有限,因為1994年的收益能夠減税。計入了當年的稅後收益後,花旗公司在1994年的每股尤其是收益只有5.25美元。與1995年每股6美元的收益相此,這是比較實際的基數。

在1990年代初期至中期,花旗公司和桑福德·魏爾(Sandy Weil)領導的旅家集團(Travelers Group)合併,成立了花旗集團(Citigroup),因此被列入了道瓊指數的30支成份股中,這也凸顯了花旗公司的特許經營的價值。美國國會為了批准這項合併,不得不廢除1930年代的格拉斯-斯第格爾法案(Glass-Steagall Act)────這個法案規定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不能同屬一家企業。花旗集團後來將一家全面的商業銀行和一家大型投資銀行所羅門美邦(Salomon Smith Barney)合併在一起。合併後股價隨之大幅飆升,股價超過帳面價值的2倍以上。

註:格拉斯-斯第格爾法案(Glass-Steagall Act)被廢止,在美國的金融界是影響非常深遠的一件大事。

吸引巴菲特持股

長期偏低的本益比,加上巴菲特對銀行業有獨到的暸解和偏好,導致巴菲特的公司在 2022 年第一季度購買了超過 5500萬股的花旗集團股票。

業務和估值

主要業務

2021年各部門的營收表現如下:

主要部門的營收數字(美金百萬)
機構客戶(ICG)43,887 -9.12%
ICG銀行23,253 +16.29%
ICG銀行 – 投資銀行7,513
ICG銀行 – 交易9,444
ICG銀行 – 企業貸款2,291
ICG銀行 – 私人銀行4,005
ICG證券20,778 -11.29%
ICG證券 – 固定收益13,720
ICG證券 – 股票市場4,545
ICG證券 – 證券服務2,720
全球消費者銀行(GCB)17,481 -9.35%
GCB – 零售銀行和財富管理4,211
GCB – 信用卡8,189
GCB – 北美零售銀行5,081
總營收71.884 -4.79%

2021年財務表現

指標數字(美金百萬)
營收71,884 -4.79%
呆帳提列(3,778)
淨利21,952 +98.71%
市值92,650
每股賬面淨值92.21
ROE11.9%
ROA0.94%
放款651,312 -1%
總資產2,291,413
存款1,317,230
長期負債254,374

市場的估值

2021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富國銀行花旗銀行 
市值(美金十億)361.68299.15167.8898.82
股價123.0337.1344.1650.1
本益比9.1310.589.185.91
股利殖利率3.25%2.26%2.26%4.07%
總資產(美金十億)3,743.5673,169.4951,948.0682,291.413
ROA1.3%0.9%0.9%0.9%
ROE19%11.6%10.4%11.9%

失敗有徵兆可循

股票反向分割

花旗集團是很少數美股知名的大型上市企業執行過十股併一股的公司,這我在我的《超級成長股法則》一書最後面5-6提過的,曾經拿花旗集團來做為股票反向分割的典型案例,而且是個著名的負面案例。

Citigroup
Credit: Citigroup

退出亞洲業務

花旗集團一年前決定全面撤出許多開發中國家的消費金融市場,詳情請見我之前的部落格文章《什麼因素造成花旗(Citigroup)放棄13國的零售銀行業務》。

相關文章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