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錄簡介
出生於中國
李錄(Li Lu)在1966年出生於河北省唐山市。1985年,他考上南京大學,最初修讀物理學,一年後轉讀經濟學。
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
1993年,他在哥倫比亞大學聽了波克夏·海瑟威公司主席巴菲特的一次講座,使他克服了以往對股市投資是否能成為自己一生志業的質疑(根據我的另一篇貼文《蒙格最重要的著作《窮查理的普通常識(Poor Charlie’s Almanack)》》一書中李錄的序文),這也成為他日後從事金融業的踏腳石。
1996年,他在哥倫比亞大學完成修讀經濟學、法律及工商管理的學位,是哥倫比亞大學歷史上第一位同時獲得三個學位的學生;1996年他同時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MBA和法學博士學位。
認識貴人蒙格
2003年感恩節,他認識了蒙格,他們成為了終生的朋友。認識蒙格,是改變李錄一生的最重要事件之一。蒙格表示,李錄是他投資過的唯一外部經理,並稱他為「中國的華倫‧巴菲特」。
認識蒙格,李錄才又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蒙格告訴他:「你遇到的問題就是華爾街的全部問題,雖然波克夏已經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功,但在華爾街上卻找不到任何一家真正模仿它的公司。如果想消除煩惱,就要走出與華爾街不同的道路。」那次交談中,務實的李錄給蒙格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兩人都對金融公司報告的收益抱有懷疑,也都不喜歡聽那些廢話。」
後來,李錄更獲得蒙格的信任,成為蒙格家族資產的受託管理人。蒙格給了李錄8,800 萬美元的投資,李錄將投資金額增加了四倍多,達到4億美元。
2008年,他向蒙格推薦中國電池及汽車製造商比亞迪,使波克夏獲得高達12億美元的回報。2010年,李錄也曾隨巴菲特訪問中國。其間也曾代表波克夏探訪中國的投資機會。
投資生涯
巴菲特的震撼
1993年,他在哥倫比亞大學聽了巴菲特的那一次講座,給李錄的最大震撼是:原來一個人不靠關係,不靠資源,兩手空空不求人,僅憑研究公司的價值,就能在股市收穫財富,進而改變命運。
他立即找來有關巴菲特的所有書籍,埋頭研究他和蒙格,尤其是學習他們如何研究公司,如何買入公司,又如何防止虧錢。鑽研兩年後,李錄用省吃儉用的錢,小心翼翼、千挑萬選地買了人生中第一隻股票,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期間就開始投資股票。等到畢業的時候,他已經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進入華爾街
1996年畢業後,他在投資銀行帝傑(Donaldson, Lufkin & Jenrette)擔任企業財務助理,並開始了他的投資銀行職業生涯,但一年後就辭職,原因是——薪資和獎金還不如在股市上賺的錢多。也是在這時,他堅定了自己要成為一名職業投資人的理想。
1997年,他自行創辦喜馬拉雅合伙公司(Himalaya Partners),管理風險創投基金及對沖基金。請注意這個時期他的基金是典型的避險基金,不是價值投資基金。
轉成價值投資人
後來和受蒙格和巴菲特價值投資的影響,徹底改變往後的投資風格。蒙格親自幫助李錄對公司進行了徹底的改組,變成了他和巴菲特早期的合夥人公司結構,不收年度固定管理費。最重要的,蒙格還從家族儲蓄拿出5000萬美元,與李錄自己的資金,共同成立了一隻新的基金。這只基金裡的投資者都承諾隻長期投資,同時也不再向新的投資者開放。最終,這只基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五年內年復合增長率超過了36%。
把公司改組成現在的喜馬拉雅資本和李錄投資公司(Himalaya Capital & LL Investment)。
投資風格
價值投資
他早期投資的風格和多數華爾街基金經理人沒有多大區別,主要靠避險等多空操作,賺取短期的價差, 一切以盈利為目的。
認識了蒙格後,受到蒙格和巴菲特價值投資的影響,徹底改變往後的投資風格,改為專注企業基本面,以發掘企業深層價值為主,只做多的價值投資人。
巴菲特說過,市場上只有5%的資金進行的是價值投資,與其他95%的投資方式截
然不同。李錄相信,自己屬於那5%,他相信自己具備價值投資者的潛在特質。
集中投資
我在《值得懷念的偉大投資大師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的貼文裡,以及我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中都強調過:蒙格的個人投資組合裡只有三檔個股。身為蒙格弟子的李錄,集中持股也只有5檔。
發現比亞迪這塊璞玉
李錄目前最成功的投資是對比亞迪的投資。他是比亞迪(美股代碼:BYDDF)的非正式顧問。他的投資基金擁有比亞迪約2.5%的股份。持有的二十多年間收益接近200億港幣,最大回報時超過38倍。
早在2002年,李錄就透過自己的對沖基金買入比亞迪,成為基石投資者,首筆投資佔總股本的1.67%。最難得的是,他發現比亞迪的時候,是在這家車企當年還「默默無聞」時。
之後他更成功說服了蒙格「看清」了這檔股票的深度價值。到了2008年,波克夏開始大手筆投資比亞迪,一次買進這家公司H股2.25億股。投入2.3億美元收購了比亞迪10%的股份,這部分股份如今價值18.6億美元,已為波克夏帶來至少超過八倍的回報。持有至今日,實現了長達十五年的長期持有。
就在2024年波克夏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回憶蒙格以往總會順著他的意思,但只有兩次和他拍了桌子,讓他一定得買進,其中的一次就是蒙格建議巴菲特入股比亞迪。但蒙格之所以知道有比亞迪這家公司的存在,其實是來自李錄向蒙格的推薦。由此可見,李錄對巴菲特投資組合的影響力。
長期投資
做為一個深度價值投資人,他曾成功識別,搶在他人之前投入不少後來才為市場唱多的著名個股。如果仔細研究他的持股歷史,喜馬拉雅對於權益資產的長期持有把握十分有感覺。
前面提過,他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他從比亞迪基石投資者,到長線持有者,持有的二十多年間收益接近200億港幣,最大回報時超過38倍。
逢低買入
另一個例子就是,喜馬拉雅對銀行股的看好,讓其曾在港股市場大賺一筆。2020年12月開始大舉買入港股的郵儲銀行,不到兩年時間對郵儲銀行持股比就超過總股本的6%,一度淨賺超過26億元港幣。事實上,這筆投資的同期許多投資人並不看好銀行股,認為其基本面有著許多瑕疵,但事實證明了他為市場示範了:價值投資人應該逢低買入遭低估的股票。
2014年底,比亞迪在港股市場上意外遭遇瘋狂血洗,股價一度重挫近47%至18.7元,創兩年新低。當時東亞銀行大手筆減持65萬股,引起市場恐慌性拋售。李錄趁機進場,以均價23.544港元增持比亞迪329萬股,涉資超過7753萬,增持後持股達6.27%。
在2015年8⽉底他斥資1.98億港元逢低加碼買進中國中⾞H股,喜⾺拉雅資本在8⽉24⽇加碼中國中⾞後,持有股權由原先的4.83%增加⾄5.36%。在短短約兩周,帳⾯已賺約2,764萬港元。
巴菲特自己也曾公開稱讚李錄:「你希望有人能夠在新問題還沒發生前就未雨綢繆。李錄是一個逆向投資者,在比亞迪股票遭打壓下跌的時候,他買入了該股。另外他還是波克夏的忠實粉絲,這或許也可以幫助他的事業。」
投資組合分析
管理資產規模
自2016年喜馬拉雅美股持股首次曝光後時的最初只有1億元美元的規模。
截至2021年6月時,喜馬拉雅目前管理的資產近 185 億美元。主要投資於全球各地的證券。其中美國最大的投資是美光科技(美股代碼:MU),價值10億美元。
據美國證監會(SEC):截至2024年3月末,喜馬拉雅資本申報的受託基金資產規模為22.6億美元。
目前主要持組
2024年3月末統計顯示,喜馬拉雅持有的主要股票和波克夏有極大的相似性。
字母
包括GOOGL共254.3萬股,佔16.7%;C類股GOOG合計304.4萬股股,佔20.5%。對字母持股佔了喜馬拉雅投資組合總資產的37%,也就是接近組合的四成。
美國銀行
美國銀行(美股代碼:BAC)佔了喜馬拉雅投資組合總資產的30.33%。這和波克夏的投資組合,重押美國銀行很類似。
波克夏
波克夏的B股(美股代碼:BRK.B)佔了喜馬拉雅投資組合總資產的16.7%。
華美銀行
喜馬拉雅的投資組合中有一家相對冷門的上市銀行華美銀行(美股代碼:EWBC)。喜馬拉雅把持股的近10%投在了華美銀行身上,華美銀行位於美國南加州,以美國和華裔族群為主要市場,總資產位居美國前三十大銀行。喜馬拉雅對這家銀行的第一次投資時間或為2023年第一季。
蘋果
蘋果(美股代碼:AAPL)佔了喜馬拉雅投資組合總資產的5.76.%。
投資偏好
銀行股
2024年3月末統計顯示,喜馬拉雅投資組合總資產的五大持股中,銀行股就佔了兩檔,這一點又和波克夏有高度的相似性。
中概股
除了眾所皆知的比亞迪之外,李錄投資過不少的中概股,包括但斌在2024年波克夏股東會後透露過的,李錄曾代表波克夏去溝通巴菲特想入股芧台一事,後來波克夏沒談成,李錄自己倒是買了不少的芧台的股票。
再如:先後投資多家中概股,包括新浪、百度、微博、拼多多等知名企業。其中,持有百度的週期為2016年第四季至2018年三季度,當時動用的資金規模並不高,即便是「小試牛刀」收益也超千萬元美元等級。
李錄的投資理念重點
- 股票不僅僅是可以買賣的證券,實際上代表的是對公司的部分所有權。投資股票實際上是投資一個公司,好的公司隨著GDP的增長,價值本身會被不斷地創造。
- 以股東形式投資,在公司價值增長的過程中分得應得的利益,這條道是正道,是可持續的。
- 市場只是一個服務渠道,提供的是購買公司股權的服務,參與市場交易的人和市場行情的漲跌,僅僅是為了讓市場這個工具變得更好使用。短期的市場波動,對價值投資者來說,沒有太大的意義。
- 投資的本質是對一個公司未來進行預測,如果想要降低預測風險,就要認真去選擇那些價格遠遠低於價值的好公司的股票。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 無論你多有把握的事情都要牢記安全邊際,你的買入價格一定要大大低於公司的內在價值。
- 投資人可以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真正建立起自己的能力圈,能夠對某些公司、某些行業獲得超出幾乎所有人更深的理解,做出高出所有其他人更準確的判斷。
- 能力圈一定要非常狹小,你要把它的邊界、每一塊邊界,都定義得清清楚楚。
- 可持續的東西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你得到的東西在別人看來,在所有其他人看來,都是你應得的東西。
- 做這個行業最根本的要求,是一定要在知識上做完完整整、百分之百誠實的人。千萬不能騙自己,因為自己其實最好騙。
- 價值投資不僅在中國可以被應用,甚至中國目前不成熟的階段,使價值投資人在中國具備更多的優勢。
李錄的相關書籍
- 2010年5月,李錄幫助翻譯出版了簡體中文版的《窮查理寶典》,並為該書撰寫了序言。這一部份的深入介紹,請參見我的另一篇貼文《蒙格最重要的著作《窮查理的普通常識(Poor Charlie’s Almanack)》》。
- 2020年4月,李錄的文集《文明、現代化、價值投資與中國(Civilization, Modernization, Value Investing and China, 2020)》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相關文章
- 《蒙格的傳人李錄和他的的喜馬拉雅資本(Himalaya Capital)》
- 《蒙格魏斯可(Wesco)總共24年的股東會現場問答重點和感想》
- 《值得懷念的偉大投資大師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
- 《蒙格2023年每日期刊股東會逐字實錄》
- 《蒙格最重要的著作《窮查理的普通常識(Poor Charlie’s Almanack)》》
- 《蒙格每日期刊(Daily Journal)總共10年的股東會現場問答重點和感想》
- 《蒙格2023年每日期刊股東會逐字實錄》
- 《巴菲特的2023年致波克夏股東信》
- 《2023年波克夏股東年會全記錄》
- 《巴菲特生平的第一次電視專訪》
- 《非典型經營者的成功法則(Outsiders)》
- 《親愛的股東(Dear Shareholder)
- 《為什麼巴菲特值得深入研究?》
- 《價值投資的今昔》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