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投資人必讀的《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漫步華爾街是一本長壽的美股股市投資書籍,內容豐富,稱之為所有美股投資人必讀的書籍也不為過。

漫步華爾街

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是一本長壽的美股股市投資書籍,經過多次的改版修訂,內容豐富,稱之為所有美股投資人必讀的書籍也不為過。

推薦《漫步華爾街》一書的理由

  • 適合想找一本涵蓋範圍廣泛,橫跨極長的時間,內容深入,讀完一本就能暸解美股來龍去脈的書籍的讀者。
  • 本書暢銷近五十年,說明此書歷經時代考驗,禁得起時間的檢視,擁有廣大的讀者群。
  • 本書內容主題描述深入,內容豐富,具說服力。
  • 在適當的時機會穿插眾多著名的實例,加深讀者的印象,更有助於讀者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
  • 作者因為出身自學院派,在書中也用一般人能暸解的文字,解釋了和股票投資密切相關的一些財經理論和名詞。包括了行為科學,效率市場假,隨機漫步理論,貝他係數,現代投資組合理論,資產訂價模型等。

作者背景

墨基爾是美國長春藤名校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投顧公司Wealthfront的投資長,也曾是美國總統經濟諮詢委員會委員,而且曾經擔任幾家大公司的董事。

這也是為何他的書的內容能夠涵蓋廣泛,言之有物,不會輪為紙上談兵的原因。

瘋狂的群眾

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在百年前的心理學巨著中《烏合之眾(The Crowd)》一書裏所曾提的「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當群眾聚集在一起時,所累積的是愚蠢,而非智慧。比起一個人獨處時,群眾的集體智商反而會大幅度地下降!」「大眾沒有辨別能力,因而無法判斷事情的真偽,許多經不起推敲的觀點,都能輕而易舉的得到普遍贊同!」

股市投機泡沫史

全面上漲的1960年代,漂亮五十瘋狂估值的1970年代,1980年代的生技大泡沫,法人機構壟斷巿場的1990年代,2000年代初期的網路泡沫───股市最不缺的歷史教訓就是泡沫。但人性是健忘的,不可能得到教訓,這也是泡沫一定會再出現的原因。

股票的估值

總之,估計你所買的股票內在價值是投資人的第一課。至目前為止,現金流量折現法(DCF)是較廣為人知和接受的方法,詳情請見我的貼文《現金流量折現法(DCF)計算器》。

作者認為影響股價的因素有以下幾項:

這一個主題,我之前正好寫過一篇文章。讀者可以參見我之前的貼文的說明《推動股價上漲的原因》。

稳健投資三原則

作者根據自己的多年經驗,在書中,為投資人提出了以下三項稳健投資的三大原則:

  • 只買未來五年或五年以上,盈餘成長高於平均值的公司。
  • 絕不付出高過真實內在價格,買進市價過高的股票。
  • 尋找有成長題材的成長股。

:我個人倒是對作者提的這三項原則,表示高度的讚同。

專家和技術分析有用嗎?

圖形能告訴你什麼? 技術分析也會失效。和蒙格的說法一致,作者表示他這一生,從未見過採用技術分析研究股票而致富的人。

隨機漫步理論的信徒,通常是學院派人士,則是認為股價不可測,不可能有任何人可以交出好的投資報酬。投資人再努力都是枉然,結果正好像一隻猴子朝牆上射飛鏢一樣,因為市場已充份反映價格。

華爾街人士當然不同意學院派的看法。作者本人在書中表示,他的看法並不像學院派的人那麼否定華爾街。

但作者在書中強調:他還是相信效率市場假說有助於避開風險,對投資人仍舊有益。這部份請參見我的先前貼文《效率市場假說為什麼不合理?

巴菲特提過很多次,他在找到自己的投資風格的大學之前的年紀,每天抱著一堆線圖,研究股票的行情走勢圖,但他得到的結論是「收效甚微」。

技術分析重視的是過去股價的表現,進行推論未來股價的圖形走勢;基本上並不管公司的實際營運細節。基本面分析呢?基本面分析反其道而行,幾乎把工夫放在研究公司的目前的營運和財務指標,找出公司的宜正價值,推論能為未來的股價產生多大的增減。

但作者認為基本分析有可能會因以下三個原因而馬失前蹄:

  • 資訊和分析可能不正確
  • 對價值的估算可能不當
  • 市場可能永遠不會反映該公司的真正價值,這就是我在《雪茄煙屁股投資法的問題》一文中的主要論點。

記住要分散投資

利用現代投資組合理論降低風險,這一部份可參見我的貼文《投資組合再平衡為何不合理》。

大多數的投資人都應該要分散投資的風險,較好的做法是投資大盤ETF,因為多數投資人也沒有時間研究市場和所投資的企業,藉此,又可以達到參與股市投資,長期能使自己的財富增加,而且能分散風險。這一部份,可以參見我之前的貼文《為什麼大部份的投資人都應該投資大盤ETF

因為倖存者偏誤的緣故,作者奉勸投資人不要相信基金業者的報酬數字,因為業者不會告訴你,表現不佳的基金都已經不列入統計或不存在了,你所看到的殘存,有幸生存下來的基金。

作者多年的經驗指出,購買共同基金並不能為投資人帶來好處,因為股票共同基金的報酬率並不會比大盤指數的報酬好。這一部份,可以參見我之前的貼文《有任何買股票基金的理由嗎?1個都找不到

個人理財投資規劃

投資人投資容易失敗的主因之一是不重視,以及不知如何衡量投資的報酬,這一部份請見我之前的貼文《投資人該重視的是年化投資報酬率(IRR)》,投資人自己須要記下那些投資記錄和資料?為什麼?》,和《投資人成功能否持續如何檢視?3項檢視的標準》。

投資人都太過相信自己的能力,被媒體誤導,相信自己能打敗大盤。一如查理斯·艾理斯(Charles Ellis),在《金融分析師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失敗者的遊戲》(The Loser’s Game)的文章,裡面說道:「投資管理這項業務(這看起來是一種職業,而實際上並不是)是建立在一個簡單且基本的信念之上的,也就是專業基金經理可以戰勝市場。然而這個前提似乎是錯的。」

「投資人最大的錯誤就是想打敗大盤,散戶永遠無法打敗大盤。」查爾斯.艾利斯認為:投資人犯的最大錯誤就是試圖擊敗市場。 這一部份,請見我的貼文《查爾斯.艾利斯(Charles Ellis)簡介和他寫的《投資終極戰(Winning the Loser’s Game)》》。

漫步華爾街
credit: Amazon.com

相關文章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