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克·施密特被下架的史丹佛大學演講值得投資人仔細閱讀,內容究竟談了些什麼?

艾瑞克·施密特

簡介

艾瑞克·施密特是何許人也?

艾瑞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的履歷如下:

  • 2016年3月到2020年11月,施密特擔任美國國防部創新顧問委員會主席,一直為五角大廈進言獻策。
  • 2015年,谷歌重組為字母(Alphabet Inc.)之後,施密特便開始擔任字母的執行董事長,2017年卸任。但依舊是字母董事會成員到2019年,至今仍是技術顧問。
  • 2006年至2009年,施密特成為蘋果公司董事會成員。
  • 2001年到2011年:谷歌的創辦人賴利·佩吉和謝爾蓋·布林,在風險投資家約翰·杜爾和Michael Moritz的建議下,延攬施密特擔任谷歌的執行長並兼任總裁一職。2011年1月施密特卸任執行長,由賴利·佩吉接替。
  • 1997年,施密特擔任了Novell公司的總裁。
  • 1983年,施密特加入昇陽電腦,之後成為了昇陽電腦的技術長(CTO)及企業總裁。
  • 早年:貝爾實驗室、Zilog和當時全錄下轄的帕羅奧多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

史丹佛大學的演講

2024 年 8 月 14 日,施密特受邀到史丹佛大學的演講。這次的一小時38分鐘的演講中,語重心長地對著台下的學子們講著大實話,並告訴學生要保密不要外傳,不要學他演講中所提及的內容。施密特在近兩小時的問答裡戳破了許多如今人工智慧圈裡的真相。

原本主辦方是請這位當今科技界的大老來談一下目前大家最關心的人工智慧等科技主題,但他說著說著,在完全不設防的情形下,全篇都是大白話,沒有忌諱,把他心裡的話,和當今全球科技業的發展和走向趨勢,各國實力實力,主要廠商的實力,企業營運等敏感的主題都一一地進行深入地點評。

演說立即遭下架

這篇演說的視頻錄影原本事後被主辦單位放上YouTube,施密特的演講在Youtube短短兩天吸引超過四萬次點閱,並且隨即被下架。但由於施密特談了太多,不加修飾的文字用語,引起相關人士的不滿,造成爭議。為了平息爭議,主辦方只好將這篇演說的視頻錄影由YouTube上下架。

精彩的演說遭下架並不代表內容有問題,而是因為施密特太過誠實,引發利益相關人士的不滿,迫於無奈,主辦方只好屈服。

這篇演講的重要性

請再回去你細看一下施密特的經歷,他的身份異常敏感,至今仍是活躍於美國科技界,有影響力的頂尖重量級人士,因此他的話具有相當的可信度和份量,某種程度上代表著美國科技界和美國政府科技政策的現況

但大家要知道,施密特早就不是一個“企業家”,而是一個活躍在美國政界的掮客,而且是鼓吹中國科技威脅論,直接參與美國對中國科技行業制裁打壓策略,並且從中牟利的最典型人士。

連網路連結

施密特的這篇演講的內容不下架還好,也許就沒人會發現。一下架,就立即引起許多人的好奇和興趣。我花了些工夫,找到了這篇演講的視頻備份,以及這篇演講的原文的逐字稿。請大家直接點選以下的兩個連結:

主要內容

台灣

施密特的演講,有兩段特別提到台灣。其一是評論台灣的軟體能力,他說「台灣是個令人驚豔的國家,但是他們的軟體能力卻令人搖頭」(Taiwan is a fantastic country whose software is terrible.)。其二是他討論台灣製造業的超強能力,提及台積電會讓物理學博士第一年進工廠幹活,「你們能想像美國的博士生去生產線嗎?」施密特的評語很清楚打中台灣科技發展的強項與痛點。

關於台灣的軟體專文分析,詳見我的貼文失敗的台灣軟體產業政策》。

中國

施密特是美國科技界最著名的,也是最早鼓吹的反中的代表人士。他在各種場合,包括他所任職的美國國防部的科技委員會的顧問的角色中,一直都無所不用其極地鼓吹中國威脅論。

:谷歌決定完全撤出中國市場,關閉在中國的辦公室,就是在施密特任內拍板決定的。

但他的論點是有根據的,在這次的演講中,他逐一點名全世界的中大型國家,只有中國例外,夠資格成為美國唯一的對手。

施密特也毫不掩飾地表示:「中國已經快速崛起,美國需要加大投資來保持主導地位,美國政府藉由禁止輝達晶片出口到中國,這樣的優勢讓美國領先了幾年。」

關於中國的軟硬體實力深入的專文分析,詳見我的貼文中美科技實力差距有多大,北京強制企業採用中國製的軟硬體辦得到嗎?

地緣政治衝突

此外,施密特對全球主要國家在AI領域的表現進行了評論。他認為,由於歐盟的監管限制,已經失去了科技創新的機會,法國在努力中,德國能力有限,根本「無力回天」。日本和韓國是美國陣營的,但他們都沒什麼用。相較之下,他認為中國是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而印度則是尚未明確分析的重要國家。

為什麼怕抖音?

「TikTok 實際上並不是一個社交媒體平台,而更像是一種電視形式。美國的每個TikTok 用戶每天平均使用該應用程式90分鐘,並製作200個視頻,這個使用量非常大。」他說。

「在即將到來的全球選舉中,大多數錯誤訊息將出現在社群媒體上,而社群媒體公司目前的組織能力不足以有效監管這些資訊。例如,TikTok被指控偏愛某種虛假訊息,儘管我沒有證據。」

TikTok被指控這事根本沒有證據,在電視上指責中國科技公司時候他可不會說。而他也沒就此打住,而是繼續分享真心話。

「政府正在試圖禁止TikTok,我們拭目以待是否會真的發生。」

:抖音TikTok,這部份請參見我的另一篇貼文的詳細分析:《全球社群網路共同的最大敵人,抖音(TikTok)

鼓吹抄襲

他對史丹佛的學生說:「如果TikTok被禁,我在此建議各位該如何對LLM(大型語言模型)下指令:給我複製TikTok,偷走所有使用者、偷走所有音樂,把我的喜好放進去,接下來30秒內製作這個程式並且發行,如果它在1小時內沒有爆紅,就沿著相同思路做些不一樣的東西。」

講到後來,有人提醒施密特這場座談會有錄影。他表示:「沒錯。但你知道我的重點。換句話說,矽谷會跑這些測試,然後清掉爛攤子。事情向來就是這麼做的。」

「我不是讓你們非法的偷竊所有人的音樂。但如果你們成為了矽谷企業家───你們所有人很可能以後都會是───你們就會這樣做:當這個產品成功起飛,那麼你就會僱一大堆律師來為你收捨善後,對吧?如果沒人用產品,那你有沒有偷也不重要了。

AI是現代的軍火競賽

「為了讓人工智慧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已經成了軍火販子。沒錯,它是合法的。」他說。

施密特也曾任美國政府的人工智慧委員會的主席,這個委員會主導了一系列對中國的打壓。

「我曾擔任一個AI委員會的主席,該委員會非常仔細地研究了這個問題。你可以去讀一下報告,大約有752頁。我簡單總結一下,我們目前處於領先地位,我們需要保持領先,並且需要大量資金來做到這一點。」

「美國政府基本上是對中國禁掉了輝達所有的晶片,儘管他們不被允許這樣說他們在做的事情,但這的的確確就是我們對中國正在做的事。」

員工的工作態度

他表示谷歌目前在人工智慧方面落後於OpenAI,他認為原因是員工們太閒太懶了,並指出讓員工在家或遠端工作,想取得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尤其是其中的元兇。不像台積電和馬斯克的公司那麼拼命。

為什麼谷歌為什麼失去了AI霸主地位,被OpenAI和Anthropic反超時,他直白地回答:「我已經不是谷歌的員工了,但顯然谷歌決定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早點回家和遠距辦公比贏得競爭更重要。而新創公司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他們的人都拼命工作。我很抱歉這麼直接,但事實就是這樣。」

「我並不喜歡馬斯克的個人行為。」但他卻讚賞了馬斯克沒日沒夜地工作「有一次我們聊天,我們在蒙大拿州,他那天晚上要搭飛機去參加午夜與x.ai的會議。

他也肯定了台積電博士下基層的精神:「台積電有一條規定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剛畢業的博士生,即使是優秀的物理學家第一年都要在工廠的地下室工作。你能想像美國的物理學博士這樣做嗎?」

關於台積電的工作文化,詳情請見我的另一篇貼文《台積電負面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方式不利未來和成長》。

這段評語,立即引來美國科技界和字母公司的排山倒海的反擊,迫使他立即致歉,也是他的演講被下架的主要理由之一。

隱私是神話

在商業的世界裡,他直接跟學生們說,哪有什麼資料隱私可言。按照以往的經驗,只要你夠成功就能花錢找最好的律師替你打贏官司,如果你不成功,就沒人會起訴你。

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尚在起步

我們目前距離人工智慧普及化還差得遠呢!沒人願意承認的真相是:我們離AGI(通用型人工智慧)還早著呢。AGI的發展同樣需要社會的同步進化,不是某家企業能夠單獨推動的。施密特強調他在期待一種新的軟體程式設計方式,可能比現在的方式生產力提高一倍以上。

AI是富國的遊戲

不只整個商業格局如此,在國家層面上,對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掌握,也是一場富國的遊戲,需要大量的資本、技術人才和強大的政府支持。

施密特也認為,AI產業的發展,會使得富者越富、貧者恆貧,個人如此,國家也是同樣,所以沒有技術資源的國家,必須趕緊加入強國的AI供應鏈,否則一旦錯過這場重要的產業革命,國家的競爭力將會喪失,淪為無足輕重的經濟體。

AI產業鏈無比龐大

光有錢還不夠,「如果要建立1000億到3000億美元的數據中心,電力就會成為超級稀缺的資源。」

除了錢和能源,產業本身也遠遠沒有發展到成熟的階段。施密特將AI比喻為電力。參考過去的歷史,電力發展的早期,並沒有瞬間取代蒸汽機創造的生產力。當時耗費了30年,等到電廠與電力供應網逐漸齊備,使用公共電力的製造業才開始突飛猛進。現在的AI還只是在「伸手拿低垂的果實」階段,AI產業還需要建立系統化的產業架構,才能獲得真實的巨大回報。

需要國家層級的介入

為此,他甚至親自去白宮,表示美國需要從現在就建立起聯盟:我告訴他們我們需要和加拿大成為最好的朋友,他們擁有我們國家沒有的大量的水力發電資源;另一種選擇是讓阿拉伯國家資助我們,他們有錢。

這並不是某一個企業能夠推動的,而是需要等待整個社會的同步進化。施密特強調他在期待一種新的軟體程式設計方式,可能比現在的方式生產力提高一倍以上。

:關於目前的人工智慧產業供應鏈,這部份請參見我的另一篇貼文的詳細分析:《因人工智慧風潮獲益的產業和廠商》

輝達的壟斷

「為什麼輝達價值2兆美元,而其他公司卻還在苦苦掙扎?」施密特向在場的學生問道。

他指出,事實上,整個AI產業鏈,無論是創業公司還是巨頭,甚至像OpenAI這樣的頂級公司,都必須依賴輝達的硬體資源,這種依賴市場讓整個AI產業鏈對輝達「苦不堪言」大家都得看輝達的臉色行事。

「如果有無限的資金,任何人都會選擇輝達B200,因為它更快。」施密特講道:「我和超微的蘇姿丰談了很久,雖然他們已經建造了Rocm可以取代輝達的CUDA的功能,但問題是沒人用啊。」

這表示,在輝達的技術壟斷下,競爭對手即使有能力,也難以撼動其市場。他認為,輝達的成功在於其能夠快速適應並滿足AI發展的需求,這與其他公司相對緩慢的進展形成鮮明對比

他認為,那些能夠在輝達晶片和資料中心上大手筆投入的公司,將在技術上領先於無法匹敵的競爭對手

施密特也反思了他的一些誤判,例如曾經覺得輝達的CUDA是一種愚蠢的程式語言,而如今CUDA已經成為輝達最強大的護城河,幾乎所有的大模型都必須在CUDA上運行,而只有輝達的GPU支援CUDA,這是其他晶片撼動不了的組合。

然而,像CUDA這樣的技術壁壘,是否意味著其他公司根本沒有機會?施密特曾跟一位創業家聊過,表示他正在為平台的切換煩惱:是選擇谷歌專門為AI定制的TPU,還是使用性能更強的輝達GPU來訓練他的語言模型呢?如果錢不是問題,他肯定會選輝達的B200架構,但現實情況是,他必須在這兩者之間權衡。在現實中,輝達確實帶來了明顯的優勢。

:關於Rocm和CUDA,這部份請參見我的另一篇貼文的詳細分析:《CUDA軟體如何強化輝達壟斷的護城河?

但施密特也表現出了對這種壟斷的無可奈何:「在場有任何人的計算設備中沒有英特爾晶片嗎?」很遺憾的是,沒有人舉手,英特爾在90年代奠定的基礎至今依然霸占著市場,由此推論,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輝達依然會主導整個AI軌跡的發展。

他表⽰,⼤企業內部⼈⼠跟他對談時聲稱,他們需要將200億、500億甚⾄1,000億美元投入基於輝達晶片的AI資料中⼼,這些資料中⼼的建造成本最⾼可多達3,000億美元。他還說,⾃⼰跟OpenAI執⾏⻑阿特曼(Sam Altman)是好友。

:人工智慧成本這部份請參見我的另一篇貼文的詳細分析: 《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成本

而且,他更明白地告訴同學們:施密特表⽰,「若這3,000億美元全都投入輝達,你就知道該在股市採取什麼⾏動」

:關於輝達這家公司,請參見我的另一篇貼文的詳細分析:

開源不合理

整個AI也會朝著更兩極化的格局演進「資本密集型的​​巨頭會斥巨資建立數據中心,軟體廠商也會通過開源轉向閉源的方式,進一步鞏固巨頭的壟斷地位。」

關於資料中心,請見我的貼文的分析《資料中心是仍在高速成長的半導體領域

這幾乎打破了AI普世化、開源造福應用開發的美好幻想。有許多開源大模型強調的核心價值就在於此。 「開源很好,我的職業生涯和谷歌的大部分基礎也都建立在開源之上。但是大模型不一樣,它太昂貴了,沒有人能像Meta那樣一直當冤大頭。」

施密特坦言,開源就是不賺錢、開源就是奉獻開源模式在科技史上曾帶來巨大貢獻,但在大模型領域,開源模式難以維持。訓練成本太高,很多公司無力負擔。沒有幾個能像Meta一樣持續投資,即使是他投資的Mistral即將更新的第三個版本很可能是閉源的,因為訓練成本太貴了,他們需要收入。

艾瑞克·施密特
credit: Wiki

相關文章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