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您一併閱讀和本文相關的另一篇貼文《台積電面臨哪些營運風險和劣勢?》
台灣總是一廂情願
長久以來,台股投資人都信奉台積電的護城河,畢竟它是台股投資人持股人數最多的單一上市企業,也是台灣目前市值最高的上市企業。
但許多持有台積電股票的台股投資人是以台灣的立場和角度出發,總是「自己一廂情願」的看法和堅持,像駝鳥一樣把頭埋在沙裡活像個井底之蛙,總是自我感覺良好,自認台灣天下無敵,這個世界沒有台積電不行。
甚至不允許或不願意聽實話,容不下不同的聲音───時常把這種對台積電負面或不同的觀點稱之為「唱衰」───一家上市企業若這麼容易能被負面或不同的觀點就能「唱衰」,果真如此,那我奉勸您也不要買這家企業的股票。按這種邏輯,那全世界所有交易所是否全都該取消放空的交易方式,股市監管單位應把放空者都列為非法的犯罪份子逮捕入獄才對啊!
我要提醒投資人,「台灣不是宇宙的中心,這世界可不是繞著台灣運行的」。
美國若把對中芯和華為的禁運方式套用在台積電上,您認為台積電有辦法承受得起嗎?能承受幾天還是幾個月?還是能像華為忍了近四年後令世人刮目相看?世上的事情沒有不可能,只有機率問題。一如股票市場,什麼事都可能在明天就發生。
被迫到美國設廠
台積電(美股代碼:TSM)被迫到美國設晶圓廠,有點產業常識的人沒有人會認為台積電的美國晶圓廠能賺錢,這部份請參閱我的另兩篇貼文《台積電眼前的幾大挑戰》和《為何台積電的利潤率遠大於競爭對手?》的詳細說明。而台積電本來在美國就有晶圓廠了, 長期以來根本就賺不了錢,若能賺錢,台積電早去了,那還需要被美國強迫?
起先是設一座廠,後來又變成兩座,最近台積電更證實會有第三座;以後會繼續增加,也不另人太過意外。關於台積電全球有多少座晶晶圓廠和封裝測試廠,詳見我的另一篇貼文的詳細列表《台積電目前和未來共有多少晶圓廠和封裝測試廠?》
事情還不僅於此,晶圓生產完還是得運回台灣進行封裝,美國人還是不放心。2023年8月,台灣媒體報導,亞歷桑那州的州長親自來台,向台積電施壓,要求台積電必需在亞歷桑那州新設半導體封裝廠。和晶圓生產相比,半導體封裝是更仰賴人力的行業,晶圓生產都賺不了錢了,封裝廠設美國,根本就是燒錢的無底洞。
台積電變美積電,掏空台灣
2025年3月3日在白宮,董事長魏哲家說,台積電已在亞利桑納州投資650億美元,未來將額外投資1000億美元;使台積電投資美國的總額將達到1650億美元,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單項外國直接投資案。台積電在原來的投資計畫之上的3座半導體製造廠,承諾「再」建造3座半導體製造廠,以及2座封裝廠和1座「研發中心」。
請注意:這是台積電首次在台灣以外設立研發中心,這在台灣已經引發非常大的質疑,落實長期以來台灣民眾美國鯨吞蠶食台積電,政府屈服美國,讓台積電變「美積電」的口實。而且川普在白宮的這場記者會上已強調:美國只要台積電的高階製程。
請注意,川普表明,該千億美元的加碼投資,並不會給予任何補助,並喊出未來將有4成的晶片會在美國在地生產製造,而這也將稀釋台積電長期毛利率水準。
台積電不是自己能印鈔票的中央銀行,企業的支本支出是有個限度的,即使台積電現在日進斗金,四年投資1000億美元,折合一年要投250億。台積電財務⻑暨發⾔⼈黃仁昭表⽰過2025年資本支出估介於380~420億美元,中位數達400億美元。400億美元扣除250億,只剩150億。你相信這不會影響台積電先前已宣佈,規劃中,最重要的是很多原本在台灣的廠區和各項投資案嗎?
一直以來,在台灣內部都有台積電擴大投資美國會導致「台積電變美積電,掏空台灣」的聲音和質疑的不同聲浪出現。之前台積電曾承諾最先進的半導體製程將留在台灣,但隨著美國的步步進逼,台灣政府無力保護,這項台灣電先前的承諾是否守得住,全民都在看。
眼看台灣民眾和媒體排山倒海,對總共1650億美元的投資案會讓台積電變「美積電」的質疑聲浪。魏哲家和總統被迫於於2025年3月6日召開記者會向民眾說明,但實際成效,以及是否化解全民的質疑,則有待後續時間的檢驗。
建議您可以參見我的另兩篇文章:《台積電(TSMC)的2大長期威脅:美國和中芯》,《台積電面臨哪些營運風險和劣勢?》和《台積電眼前的幾大挑戰》的深入說明。
危及台灣的外匯存底
台灣的中央銀行2024年6月底統計外匯存底金額為5732.99億美元,台灣是世界第六大外匯存底國。台積電投資美國總共承諾了1650億美元,佔去台灣全部外匯存底的28.78%。5732.99億美元是台灣過去70多年累積至今的全體台灣人的共同資產,怎能隨意揮霍?
1650億美元是一個非常嚇人的龐大數字;請注意外匯是衡量國力的一大重要指標,外匯存底直接影響一個國家的收支劃分,滙率,貿易,金融的稳定性,甚至是國家的信用評等,重要性超乎一般人的想像。
誠如川普所說的,台積電投資美國的金額是是有史以來,單一企業對美國投資的最高金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3月18日,美國總統川普近⽇受訪稱台積電正在美國投資兩千億美元。這個⾦額,比魏哲家⽇前在⽩宮宣布的加碼投資美國⼀千億美元增加⼀倍。
這並非川普⾸次幫台積電「加碼」赴美投資計畫。川普⽇前從佛羅⾥達州的海湖莊園返回華府前,在空軍⼀號接受記者聯訪時,表⽰台積電赴美投資⾦額達兩千億美元,⽽台積的投資計畫可望讓美國在晶片市場市占率來到35%,甚⾄40%!
投資美國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台積電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假設對美國每年增加250億美元投資,對台灣每年減少250億美元投資,會削減到國內民間投資約15%;就業上,台積電近20年員工新增6萬人,去年雇用約6,000人,若轉往美國,將會影響國內就業。
房價上,台積電2024年分紅金額約新台幣1,406億元,平均每個員工分得新台幣200萬元,假設新台幣200萬元用於買房,轉移後將會影響接下來房價,觀察過去五年,台南與高雄房價分別漲56%與53%,高於全台平均漲幅49%,以及台北與新北的各29%與38%漲幅。
最先進的製程是否移至美國?
2025年3月4,經濟部長郭智輝在立法院面對國會議員詢問台積電目前的2奈米以及1.6奈米先進製程是否會在明年遭轉移到美國量產時,郭智輝回答表示:「明年2奈米跟1.6奈米不會到美國生產」。請注意:經濟部長郭智輝的回答很有技巧:
- 不保證2027年以後會不會發生。
- 台積電美國第一座廠已在去年量產(魏哲家在2025年3月3日於白宮說過的話),用的是4奈米;美國第二座廠要到2028年才會量產。
- 更何況到時後他若食言,搞不好到時候他已經不是經濟部長了,找誰負責?
- 最先進的製程隨時會改進,2027年以後最先進的可能變1.2奈米甚至1奈米了。那到時候若1.2奈米甚至1奈米是當時最先進的製程科技,若去了美國,那算不算食言,又要找何人負責?
提醒投資人,政治人最喜歡文字遊戲,案例多到不勝枚舉,大家姑且聽之。而且別忘了川普在在2025年3月3日於白宮說過:美國廠只要最先進的製程,大家認為誰才是決定的人?
而且別忘了,在2024年11月7日,經濟部⻑郭智輝自己就表⽰過:「2奈米到海外還要經投審司審查,但也坦⾔先進製程遲早會過去。」
實務上,目前經濟部的投審會只能管中國大陸,也就是積體電路赴中國大陸投資有N-1(落後最新製程一個世代)規定,但是美國沒有這項限制。投審會只能作「書面審」,也就是紙上作業,實務上作不到控制最先進製程不流出去,經濟部的說法根本是「空話」。前經濟部長尹啟銘也批評,投審會就是一個橡皮圖章,現在政府把台積電當伴手禮送人,自然發揮不了什麼作用。
因為半導體製造是目前台灣在全球唯一值得驕傲,領先全球,握有實際市場壟斷的重要產業。如果台積電未來也在美國的六座廠區同步採用最先進的半導體製程,那台灣唯一值得驕傲的產業將一去不返地成為歷史。
根據台灣駐美代表俞大㵢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在18日播出的影片:俞大㵢的說詞明顯與台灣政府不同調,他的說法是:不排除最先進晶片在美國生產。
矽盾根本是天真自欺欺人的大內宣
不少台灣人擔憂台灣長久以來,被政治人物洗腦和操弄自創的「民主晶片」一詞而不自知,憂慮自詡的矽盾籌碼將逐漸被削弱,有些人士還擔憂,恐將重演1994年烏克蘭簽署「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
但美國打的如意算盤其實更實際:中國即使佔領台灣,美國屆時根本都不用擔心晶片的供應會影響到自己,因為美國本土都已經有六座台積電最先進製程的晶圓廠了。是不是願意或有沒有必要為台灣出兵,讓美國人為台灣而戰死,冒著和中國開戰的風險,答案不言自明。
註:台積電目前在亞利桑納州的園區,台積電以前就曾公佈過,未來可以容納十座晶圓廠,不成問題。台灣投資人不知道的是,除了少數的繁華之地,美國的土地取用成本非常低,根本不缺土地,
川普第二任施壓更劇
川普第二任上台後,他一再公開宣示台灣搶走了美國的晶片製造業,而且威脅要對台灣的晶片出口至美國課以高關稅,以改善這種台灣目前壟斷晶片製造的情形。
果不其然,2025年2月,美國已經向台積電要求工程師進駐英特爾廠,雙方合資成立晶圓廠,由台積電營運雙方共同持有。這當然會引發商業與技術上的疑慮,並可能影響台積電的毛利率。美方實際開出的三個方案:在美設立先進封裝廠,由台積電、美政府及合資入股英特爾晶圓廠,由英特爾接台積電在美客戶封裝訂單等方案。
台積電其實早已由美國人實質掌控
在此要提醒投資人,台積電雖然名義上在台灣註冊,交稅,大部份的工廠都在台灣,賣肝的工程師都是台灣人,耗用的都是台灣的天然資源;但是長期以來,台積電外資持股比早已經超過70%以上,這其中絕大部份是美資,可以說美國人實質上早已控制了台積電這家公司。台積電是上市企業,那您認為這些美國持有台積電股票的投資人若發動投票表決,會站在台灣還是美國的立場?
張忠謀自已一再到處張揚對各國媒體表示,自己是美國公民(詳見《台積電張忠謀的爭議言行》)。您認為台積電的管理高層有多少美國人?美國人在入籍美國時,可是要宣誓效忠美國的。聰明的讀者,您自己都知道具有美國籍的這些台積電高層管理人員,到關鍵時刻時他們效忠的會是誰?
美國想將台積電據為已有
2025年2月,媒體揭露台積電前董事⻑劉德⾳2024年退休後,根據美國加州⼤學柏克萊分校的新聞稿,劉德⾳藉由在該校正式成立「科技競爭⼒與產業政策中⼼」(Technology Competitiveness and Industrial Policy Center, TCIP),旨在提升美國先進技術研發與製造競爭⼒。
請注意劉德⾳要提升的是「美國」,而不是台灣的先進技術研發與製造競爭⼒。想想台積電當年為何控告梁孟松(詳見《梁孟松是中芯(SMIC)突破美國封鎖的功臣》)?那劉德音呢?不過去年才離職,劉德音位階是董事長,他掌握的台積電的機密可比梁孟松多太多了。什麼是兩套標準,這活生生的就是。
台積電最終只能向美方的「任何要求」屈服,因為台積電手上根本就沒有談判的籌碼:技術和設備完全控制在美國手上,股東投票權都握在美國人手上,台灣政府根本沒能力也沒這個膽量幫台積電。美國只要像對付中芯,華為或1980年代時的日本半導體業一樣,美方一出手,隔天台積電股價就會崩跌,所有台積電目前擁有的市佔都將重新洗牌甚至歸零都不無可能。
而且,2025年第2季,由美國扶植的日本的Rapitus就能生產2奈米的晶片了,詳情請見我的另一篇貼文 《Rapidus會是台積電即將迎來的最強大對手》。台積電若不聽話,下場會如何?還需要再說嗎?
靠台灣政府等於緣木求魚
台灣政府近十年來對美國對台積電步步進逼的態度一直很曖昧,不僅讓台積電屈服美國的要求去美國設廠,放任美國政府對台積電出貨給什麼客戶都逐一過濾設限。2023年6月,台灣政府更放棄一個國家的主權竟允許美國派任晶片管制的政府人員林安杰(Ariel Joshua Leinwand)長期駐台,由美國的利益出發對台灣各家供應鏈廠商下指導棋。2021年11月時,更要台積電於限期內,向美國政府提交上繳庫存狀況、客⼾訂單等相關數據。這種典型侵犯一國主權的長臂管轄權,台灣政府竟也允許。
主管半導體產業的台灣經濟部部長郭智輝,2025年2月25,在立法院面對國會議員詢問對川普放話對台灣出口至美國的晶片課以高關稅有何看法和因應對策時,郭智輝竟回答表示:美國將對台灣晶片課徵100%關稅「不一定不合理」。
投資人以為我胡言亂語或杞人憂天,那我在貼文《被美國整垮的超級企業和國家:日本,阿爾斯通,東芝,威盛,宏達電和台灣的面板業》中所提的友達和奇美被美國法院認定壟斷,友達副董事長陳炫彬赴美坐牢2343天,奇美電總經何昭陽赴美國坐牢十四個月才不過14年前的事,大家都忘了嗎?
中國可以為了孟晚舟被扣押,舉國動員挽救成功。華為花了近四年,打造全中國本土化的半導體供應鏈,向美國證明沒有美國監管的台積電,在美國和其盟國全面禁運的封鎖下,還是照樣能自行生產出7奈米和5奈米的晶片。再度回歸打敗蘋果,做出全球第一支衛星通話的智慧型手機。這種情形台灣做得到嗎?有此等雄心嗎?敢這麼做嗎?
日本的半導體業的案例
1980年代日本的半導體業把美國打得抬不起頭來,1986年,美國迫使日本簽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協議《美日半導體協定》,令日本的半導體製造業從舉世第一到今天幾乎沒有能見度和發言權。但從另一個度來看來看,正因美國在1980年代為了壓制日本的半導體業,也才給了台積電的可趁之機。
註:台積電和三星半導體都是在《美日半導體協定》簽定後的隔年成立的,這當然不是巧合。
這一部份,我的部落格已有許多詳盡的討論文章,在此不再重覆。歡迎您參見我的幾篇相關貼文:《日本早已是平庸之國,沒您想的那麼先進》,《被美國整垮的超級企業和國家:日本,阿爾斯通,東芝,威盛,宏達電和台灣的面板業》,《Rapidus會是台積電即將迎來的最強大對手》。
華為的案例
華為的智慧型手機在被川普全面禁運,唆使加拿大扣押華為的財務長孟晚舟之前,是「全球」智慧型手機的銷售亞軍,也是台積電僅次於蘋果的第二大單一客戶,2019年底華為約占台積電營收 13%~15%,蘋果當時約佔20%。但被美國禁運後,庫存的手機處理器耗盡後,華為西歐市占在2020年第3季由2019年同期的20% 大幅萎縮至8.8%。
註:根據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 、Counterpoint Research 和Canalys 的報告,華為智能手機2019 年全年的出貨量超過蘋果 ,華為成為「全球」出貨量第二大的手機供應商。數據顯示,2019 年華為智能手機的出貨量約2.4 億台,蘋果手機出貨量略低於2 億台,三星手機則以3 億台的成績蟬聯第一。
在中芯自製7奈米晶片製程的協助下,華為花了近四年,打造出零美國的全中國本土化的半導體供應鏈。2023年10月首周,華為手機在被禁運後,首度在中國境內超過蘋果位居市場第一位。2024年10月,時隔46個月後華為手機在中國境內銷售額再次超過蘋果。
註: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報告,2023年全球⾼階智慧⼿機市場、批發價位超過600美元的銷售額年增6%,創下新紀錄。其中蘋果市占超七成獨占鰲頭,三星17%排第⼆,華為全球市占5%強勢回歸排第三。
關於華為這家重要的企業,看完我的另一篇貼文,你就知道為何美國對它恨之入骨,急欲除之而後快了《無所不能的華為(Huawei)是如何賺錢的?》
中芯的案例
請各位讀一下《被美國禁運的中芯現在如何了?》就知道被美國全面禁運後,人家還是活下來了,而且還活得不錯。目前中芯的情形。簡言之,中芯持續反擊,人家已經證明,沒有EUV,也能生產7奈米,良率也達能賺錢的40%水準,並向60%邁進。不僅如此,中芯之前已經公開過:5奈米早已經試產成功了。
最近股價的表現
最近有一天,我看到台灣某家財經媒體在總括昨日的美股表現時,下的標題大意是昨日美股因為台積電「帶領」費城半導體指數收紅。但當日的台積電ADR也才上漲0.89%,費城半導體指數的成份股的知名企業多數漲幅都大於2%,幾乎每一家的漲幅都遠大於台積電。這種台灣媒體習慣性帶風向的置入性行銷,或是井底之蛙自大到無以復加的大內宣手法在台灣被理所當然地使用也就算了,還用到這種偏離事實的程度,實在令人搖頭;不知媒體的公正性和客觀性何在?
過去三天是台灣的國定假日,而美股正經歷川普總統上台以來最大的動盪。2025年2月27日台積電美股ADR大跌7%,由最高點的2025年1月22日算起至2025年2月28日,台積電美股ADR在五個星期內已經崩跌超過20%。
股價不會說謊。
結語
台積電是典型的「懷璧其罪」,或許吧!
任何相信台積電有強大的企業護城河或競爭力者,都是痴人說夢。美國一出手,投資人就知道台積電有沒有足夠寬廣的企業護城河或競爭力了。
證據?杞人憂天?日本的半導體業,中芯和華為這三個血淋淋的現成例子還不夠嗎?
我在我的第一本書《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曾強調過:政府的法令或監管對企業的影響無比地重要,會令一個產業瞬間消失,也能讓一家企業立即關門倒閉。
地緣政治,中美間的博弈競爭,說穿了就是現在正在發生的政府的法令或監管,而華為經歷過了差點被消滅的滅頂之災,但華為熬過來了。
長期以來,這世界一直視美國的任何舉措為理所當然。即使沒有理由武力入侵另一個國家或干涉他國內政,大多數的人都自願被洗腦,不論合不合理都視為是公理正義。
特別是台灣人,現在美國虎視眈眈的可是台灣現在唯一值錢,全台灣花了幾代人投入無數資源,和值得驕傲有競爭力的產業籌碼了。人家都已經侵犯到台灣的國家主權,東西都咬下去準備吞到肚子裡了,還在做春秋大夢,掩飾自己的無做為。
仍有無數的台灣人,包括口口聲聲總把「愛台灣」三個字隨時掛在嘴邊的台灣政府和台灣政客,總是兩套標準,碰到美國和日本就自動雙脚跪下來,把上一代人辛苦創建出來的台積電,不懂得珍惜,沒有能力和談判的策略,就這樣一點一滴,逐步地奉送給美國和日本,睜著眼睛說瞎話地把民眾當傻瓜,使用的仍是半個世紀前的愚民政策,至今還在為美國編織理由美化美國人想吞併台積電的行為。
至於台積電的未來命運如何呢?不必在此爭辯;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
- 《中國正在壟斷全球的半導體成熟製程》
- 《由投資美國1650億美元看出,台積電的護城河和競爭力其實很脆弱》
- 《台積電面臨哪些營運風險和劣勢?》
- 《台積電(TSMC)的2大長期威脅:美國和中芯》
- 《被美國禁運的中芯現在如何了?》
- 《梁孟松是中芯(SMIC)突破美國封鎖的功臣》
- 《台積電當初到底是如何被創立的?不是張忠謀》
- 《台積電張忠謀的爭議言行》
- 《台積電的先進封裝演進史》
- 《晶圓代工之外,台積電正成為封裝之王》
- 《台灣廢核重創台積電,一次電價上漲使利潤率少1%,禍首台電三年漲四次電價》
- 《為何台積電的估值遠低於美股同業?》
- 《台積電的DCF內在價值是多少?如何用免費工具程式快速地計算出來?》
- 《台積電負面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方式不利未來和成長》
- 《台積電目前和未來共有多少晶圓廠和封裝測試廠?》
- 《台積電眼前的幾大挑戰》
- 《台積電,英特爾,三星,中芯,Rapidus良率和先進製程的比較》
- 《台積電晶圓代工的成本,價碼,研發成本》
- 《台積電,英特爾,三星,中芯,Rapidus未來晶片的新製程路線圖對照表》
- 《真正掐住台積電脖子的企業艾司摩爾(ASML)》
- 《艾斯摩爾(ASML)為何被創立?》
- 《為何台積電的利潤率遠大於競爭對手?》
- 《台積電如何賺錢?》
- 《Zyvex和次奈米半導體製程的目前發展,會威脅到台積電嗎?》
- 《日本早已是平庸之國,沒您想的那麼先進》
- 《被美國整垮的超級企業和國家:日本,阿爾斯通,東芝,威盛,宏達電和台灣的面板業》
- 《Rapidus會是台積電即將迎來的最強大對手》
- 《無所不能的華為(Huawei)是如何賺錢的?》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