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未來主要的挑戰只有一項,那就是「地緣政治」。而且我個人認為情勢對台積電非常不利。特別是從台灣人的眼光出發,局勢更為嚴峻。
重點是這個因素,以及接下來本文所論及的主題,台積電自己都無法掌握,每一項對台積電的未來都是很大的挑戰。
我的書中有關台積電的內容
我在最近的兩本書裡,都討論過台積電(美股代碼:TSM)這家公司;包括了:
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中:
- 2-4節,整個小節專門介紹介紹台積電這家公司
- 3-3節,分析科技公司的業務發展以掌握關鍵產業的脈動
在《10倍股法則》一書中:
- 3-2節,整個小節專門介紹包括台積電和全球的半導體供應鏈
美國對它予取予求
美國正在蠶食吞掉台積電
亞利桑那州第一座5奈米廠已接中完工,近日又傳出開始建造另一座3奈米廠,這其實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因為當初去設廠時,規劃的用地就預留最多可建六座晶圓廠,而且美國不像台灣寸土寸金,美國除加州和紐約外,大部份的土地取得成本很低,不會是企業的主要考量。
但是彭博社在2022年12月初報導,在蘋果(美股代碼:AAPL)等美國客戶要求下,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投資亞利桑那州120億美元的第一座新廠 Fab21 於2024年投產時,會同時提供4奈米製程代工,也就是台積電目前為止已量產的最先進的製程技術。換言之,這和美國的利益相符,美國等於是強迫台積電,美國只要台積電最新最先進的技術和產能,成熟的制程美國沒有興趣。
2022年12月6 日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首部機台移機典禮,日經亞洲報導指出,台積電美國廠投資,由現有的120億美元增加到400億美元,已經開始興建第二座工廠,以生產3奈米晶片製程技術,並在2026年量產。台積電的投資案,創下美國最大的外國投資案。
我個人認為400億美元只是開始,因為台積電現有的亞利桑那州廠區的用地規劃原本就可達六座工廠,而目前才完成一座,正在蓋第二座。
美國是敵人不是朋友
建議各位看一下我這篇文章《台積電(TSMC)的2大長期威脅:美國和中芯》。距離這篇文章發表至今,美國蠶食鯨吞台積電的動作,採取的都是很致命的舉動,長期而言(其實也不用多久,五年內會見效)台積電很難再保有目前的優勢,除非完全聽命於美國。
美國多個政府機構已經多次公開說過,半導體製造仰賴台灣的情況必須立刻停止。而美國政府最近兩年來在做的就是這件事,它的首要目標當然是台積電,台灣人別再阿Q了。
去美國會喪失競爭力
台積電能賺大錢,靠的是台灣便宜的人力和各項資源成本,去美國這些東西全都會不見,會喪失競爭力。大家別忘了,台積電是資本密集的代工製造業,自己不像三星或英特爾有產品或其它的謀生工具,當便宜的人力和各項資源成本消失,就不會有競爭力了,這是實話。懷疑論者,請您看一下我之前發表的文章《為何台積電的利潤率遠大於競爭對手?》
美國快就會取代台灣
如果按照目前的發展和台積電已公佈的計劃,只要5年內,最快在2027前,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就會擁有從5奈米到2奈米的所有的先進製程(請注意美國看不上成熟製程,因為美國自己的廠商就能供應),因此屆時台積電美國廠區會成為台積電最大的晶圓代工製造基地,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廠區就有可能高先進製程的產量會超過台灣。
意思是,利用各種手段,美國很快地,自己不用出錢,不用建立新公司,就會取代台灣,成為擁有全球最先進半導體製程的出口國。
到底是美積電還是台積電?
首先,到底是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幾座場區是叫美積電還是台積電?去美國建場是再次讓美國偉大嗎?到底是美國受益還是台灣受益?美國還是台灣?
美國芯片法案下共計520億美元的巨額補貼,所有人都知道大部份肯定會補貼到英特爾、美光等出身美國的本土企業。台積電和三星等非美國本土的企業能得到多少補貼,目前不確定會有多少。台灣媒體在2023年三月時的一篇報導:三星在美設廠有望獲26億美元補助 台積電上看60億美元。但美國員工的薪資遠高於來自亞洲原廠的員工,一定會侵蝕台積電和三星的獲利,這點是肯定的───結果會造成台積電和三星等非美國本土的半導體企業在美國和英特爾、美光等出身美國的本土企業,在官方補貼和成本上一開始就立於不平等的地位。
張忠謀說,在美國建設半導體工廠是自己25年前創立台積電時就有的夢想,但90年代末台積電在華盛頓州建設的8英寸晶圓廠WaferTech失敗了,甚至變成一場惡夢。現在,張忠謀改說「全球化幾乎死了,自由貿易也幾乎消亡。」
眾所皆知,創辦人張忠謀是美國人,媒體也報導過董事會劉德音是美籍人士。按照移機典禮上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透露的,台積電在亞利桑那的投資案將創造3.1萬個建築業工作,並額外創造1.3萬個高薪科技業工作機會,包括4500位台積電直屬員工。
台積電執行長多次承認台積電在美國找本地工程師碰到很大的困難,只好從台灣找工程師過去。媒體報導台積電首批包機已將近300名員工及家屬送往美國,他們將定居美國,未來還會有1000多名台積電員工及家屬被送往美國。但轉至美國的台積電工程師表示,雖然在底薪翻倍了,分紅卻沒有增加,但美國物價比台灣地區高3倍,生活還是有些拮据。再則,美籍員工、台灣地區員工考核是分開的,美籍員工比較容易升遷,台灣地區員工只有14天帶薪假,美籍員工卻有21天,而且,美籍員工可以不加班,但台灣地區員工必須服從加班制度。
逐漸失去中國市場
台積電的兩座中國廠
雖有兩座晶元廠在中國,但因為美國的阻擾,再加上台灣自己反中氣芬高漲,迫使台積電撤回升級南京廠為更先進製程的打算,這會對台積電的未來很不利。台積電的兩座中國廠,上海松江廠是很舊的製程,談不上競爭力。
中芯現在連7奈米都出貨了,這代表成熟製程其實中國都能自製了。南京廠不升級為先進製程,對台積電會很不利。
華為事件
華為在2019年曾佔台積電15%的營收,那年蘋果佔23%(蘋果主要供應商的營收佔比,請見我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的4-1小節,259頁中的統計)。現在華為變零了,華為大部份的手機市場都被蘋果取代了(2019年,華為手機全年以2.4億台的銷量,17.6%的市場份額超過蘋果,成為全球第二),2021年蘋果佔台積電25%的營收。
沒有華為制約蘋果,蘋果可以對台積電予取予求。因為台積電最昂貴和最新最先進的製程的主要客戶就是手機晶片。如果蘋果拒絕使用,台積電最先進的製程的投資回報就就會降低,對公司的營收和利潤就會大幅降低,因為沒有其它足以抗衡蘋果的夠大客戶可以彌補這個大洞。
中國的半導體市場
除了蘋果和三星的世界前交大手機商都是中國廠商。電動車產業的世界也很類似,除了特斯拉和福斯外,主要廠商都是中國廠商。手機和電動車是現在科技界演進最快速的產業,使用了最多和最先進的晶片。
半導體產業協會(SIA)發布報告指出,2021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達到了創紀錄的5559億美元,其中⼤陸的銷售額⾼達1925億美元、佔34.63%,位居全球第⼀。和中國脫鈎,代表最差的情形下,台積電有可能會失去所有中國的客戶的訂單。請注意,中國是個長期看升的市場,對半導體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關於全球半導體市場,請見我的先前貼文《細論全球半導體晶片市場,9大細項分析》。
台灣政府無力保護
政府推卸責任
各位還記得無理的美國政府向台積電要客戶名單和銷售機密這件事嗎?還要求台積電必需去美國設廠,而且還指定必需採用當時最新的高階5奈米製程。各位請別小看這兩件事,台灣政府的回覆竟很阿Q地說,我們尊重台積電自己的決定。至少我們沒有看到台灣政府像南韓政府一樣,為三星向美國政府抗議或交涉。
向美國示弱
現在台灣唯一剩下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半導體製造這一項了。台灣政府對美國示弱,只會削弱台灣的僅存的核心競爭力。
台灣廠區的大幅受影響
一如前面所分析的,蘋果,超微(美股代碼:AMD)和輝達(美股代碼:NVDA)等台積電主要的美國客戶在有了美國廠區後,已經表示會改向台積電美國廠區下單。這些大型客戶要的當然是台積電最先進的製程,不是成熟製程;而且他們是佔台積電營收最大的比例,也是現在台積電台灣先進製程廠產能的主要用戶。
2020年北美客戶大約貢獻台積電全年營收的62%。當佔台積電營收最大的比例美國客戶改向美國廠區下單後,那台積電台灣先進製程廠的產能利用率勢必受到影響。最差的情況是多年之後(您可以說是市場機制決定下的結果),台積電最先進的製程會一定會在美國,台積電台灣廠會只留下較成熟的製程廠區。
至於會不會如此演變,不必爭辯,不出幾年,時間很快會給出答案(台積電在台灣高雄原先規劃建立的7奈米廠,執行長已公開宣佈延後,或許這就是個徵兆)。
日本的前車之鑑
1980年代日本半導體在全球市占率達53%,讓美國出手抑制其發展。1988日本半導體在全球的市佔超過50%。1992全球半導體排行前十名的企業日本就有NEC(美股代碼:RNECY)及東芝(美股代碼:TOSYY)等6家。
大家忘了日本的半導體業是如何垮台的嗎?一紙1986《日美半導體協定》。現在台積電的處境,很像三四十年前的日本的半導體業由主宰全球瞬間消失成今天狼狽不堪的模樣;現在全球半導體排行前十名的企業,日本連一家都沒有(請見我在《10倍股法則》一書的3-2小節,126頁的列表),還需要日本政府出面補助台積電去日本設廠,協助日本生產半導體。
台灣電力供應成隐憂
三次全台灣大停電:815大停電影響全台592萬戶、513大停電影響全台462萬戶、今年303大停電影響全台549萬戶。台灣的電力不穩定,早已是人盡皆知的事實。
多數台灣人不知道的是歐盟已正式將核能列為綠色能源,原本對核能拒而遠之的德國,美國,還有321地震時才發能核電廠事故的日本;都宣佈重新擁抱核能。再加上英國,法國,和中國,所有的大國幾乎都在擴展核能發電。
但由於台灣奉行所謂的未來廢除核能的能源政策,造成幾乎所有能源皆賴進口的台灣未來可能會有電力不足的疑慮,不只台灣本地商業團體多次呼籲政府應重新考慮,在台的美國商會和歐洲在台商務協會也向政府表達相同的疑慮。但台灣似乎不為所動,自我感覺良好。
只有台灣和全球主要潮流唱反調,搞得現在三不五時就缺電或停電。2022年第27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上公開的全球最髒的500個碳排放源中,台灣的中火、麥寮電、興達電、中鋼、林⼝電廠均上榜,等於全球每100個碳排⼤⼾,就有⼀個在台灣。
而全台最大的超級電力特大用戶台積電(台積電詳細的用電數據,請參考我之前的文章《為何台積電的利潤率遠大於競爭對手?》),不可能在缺電的前是下擴充台灣的產能,如果電力供應問題無法解決,台積電只能把未來的新廠設在國外。
台積電發出用電不足的警示
台積電的董事長劉德音在2022年11月30 日出席台灣商業界領袖最重要和最具影響力的組織三三的例會演講時。現場企業關注電力議題時,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罕見呼籲,電力不足的問題,政府必需解決。
劉德音直言,「我不是專業,而是要政府來解決。2023年的電夠不夠已經太晚了,而是要關心5年後的電夠不夠。」
競爭者都非弱者
英特爾
英特爾(美股代碼:INTC)被業界和華爾街唱衰多年(我個人認為這要怪英特爾自己不長進,怨不得別人,也就是說是英特爾自己過安逸的好日子過太久)的這家長期以來的半導體最大公司,自從換了精力充沛的新執行長帕特里克·P·蓋爾辛格(Patrick P. Gelsinger)後,到目前為止,這位新的執行長所做所為,都是極為正確的事(至少我個人這麼認為)。但前提是,這些規劃都必需落實,不能跳票,才能讓投資人買單,重拾華爾街對它的信心,否則都是白談。
首先是賣掉不賺錢或非核心的部門,例如固態硬碟,無線通訊等非領先業界的許多部門。並讓自駕車部門Mobileye(美股代碼:MBLY)在股市低迷,估值偏低的現在分拆重新上市,讓英特爾當初的這筆收購案白忙一場,因為它根本沒有讓英特爾賺到錢。關於Mobileye,請見我之前的文章《英特爾是怎麼賺錢的?以及投資它的好處 》。
最重要的是今年宣佈把公司的製造部門IFS(Intel Foundry Service)變成公司內的自營單位,只差正式分拆,以後要自食其力,自己找客戶,包括英特爾自己現在都已經成為它的客戶。按照執行長所透露的進度,目前全球前十大半導體設計公司(請見我在《10倍股法則》一書的3-2小節,126頁的列表),有它七家都已經簽約成為IFS的未來客戶了。
至於IFS的實力如何,英特爾已經宣佈1.8奈米(不懷疑,是18埃,我沒寫錯)製程已經有客戶流片成功(何謂流片?請見我在《10倍股法則》一書的3-2小節,121頁的說明),會在2022年底前試產,並在2025年大量投產。
那英特爾IFS未來的先進製程時程規劃如何,請見我在先前文章《台積電,英特爾,三星,中芯,Rapidus未來晶片的新製程路線圖對照表》中的詳細列表和說明。如果英特爾IFS的這些規劃都能成真,那2025年後英特爾一定能奪回全球半導體市值的王位。
請投資人要銘記在心,英特爾是一家美國公司,台積電不是。美國政府會站那一邊,答案很清楚,這個問題不需爭論。
中芯
中芯是台積電長期唯二的真正對手之一,建議您可以一併參見我的另一篇貼文《梁孟松是中芯(SMIC)突破美國封鎖的功臣》
在我2021年發表《台積電(TSMC)的2大長期威脅:美國和中芯》時,中芯已拿不到EUV了,沒有人認為中芯短期內在先進製程能有突破,美國也以為已經卡了中芯的關鍵技術而沾沾自喜。但答案現在出來了,中芯還是想辦法只花了2年時間,就從14奈米大幅跳升到7 奈米技術,而且還出貨給客戶哩!跟一線代工大廠相較,台積電費時3年,三星耗費5 年才推出了7奈米。應該沒有人認為7奈米不是先進製程吧?
關於中芯,我想說的就只有這些,因為這就夠了。
三星
我曾在《台積電,英特爾,三星,中芯,Rapidus良率和先進製程的比較》和《台積電,英特爾,三星,中芯,Rapidus未來晶片的新製程路線圖對照表》這兩篇文章中深入地比較過三星和台積電;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回頭去參考。
關於三星,我想提出來的要點如下:
- 三星目前的問題,主要是在良率的改善(這點直接影響到它的市佔,利潤各個方面);不像英特爾是在各個環節上都大幅落後其它兩家。
- 就整體而言,三星是台積電,英特爾,和三星這三大晶圓代工商中,積極度最高的企業。
- 三奈米製程第一家量產的企業是三星。
- 三星一直以來都是全球第二大的晶圓代工商,市佔約台積電的三分之一,而且已經持續了很久。
- 三星的董事長李在鎔早在2020年時就宣示,三星要在2030年超車台積電成為非記憶體的邏輯半導體龍頭(三星早已經是全球記憶體半導體的龍頭了)。
格芯
以2022年以來的經濟衰退和股市的熊市低迷的商業情勢下,去年十月上市,幾乎被所有人看衰的格芯(美股代碼:GFS)股價上市一年多來(至11/10/2022)竟上漲了25.15%。就我自己所追蹤的所有半導體股票而言,它應該是股價唯一沒有下跌還大漲的企業。
格芯目前是盈利的企業,而且公司對未來的後勢看好,絲毫未受多數人看衰的美國營運成本的影響。對比之下,大家請看一下今年以來它的對手台積電,聯電(美股代碼:UMC),三星電子,中芯的股價表現和營運展望,應該會對格芯的表現刮目相看。
箇中理由不難理解,主要因為它是一家美國的本土企業。美國在2022年通過了晶片法,花了美金520億補助所有的晶片廠,這個數目就半導體先進晶圓廠動輒上百億美金的建廠成本而言其實很小,但是美國政府宣示的意義高過一切。
現在格芯不是台積電的直接對手,但很快就會是了。
台灣的競爭力逐漸流失
高階產能逐漸移出台灣
由於美國對中國禁運的關係,目前美國客戶的營收已佔台積電的75%左右。隨著2022年底美國第一座工廠進入試產。最先進的3奈米製程,將作為亞利桑那州廠的第二階段計畫。再加上最大的客戶蘋果(美股代碼:AAPL)已宣佈2024年之後會開始改向美國廠下單。如果這一切都成真,結果自然會變成台積電只能把高階產能逐漸移出台灣,以迎合美國客戶的實際需求。
2022年12月6 日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首部機台移機典禮時,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指出:台積電美國兩座工廠年營收100億美元、晶圓年產60萬片(請注意都是最新的3至5奈米製程)。折合約佔台積電2021年總營收的17.5%。而且預計最終產品市場價值超過400億美元。
長期利潤率會下降
11/18/2022時,台灣媒體批露,台積電第一批連工程師家屬都打包的三百多人的包機已經飛美,這一梯次總共會有一千多人,應該是為了美國第一座晶圓廠試產的整批安排。這樣的安排證明了台積電的確無法招到足夠應付讓工廠運作的美國本土工程師(不論什麼理由,例如給的薪水沒有競爭力,美國人不若亞洲人好管理或聽話等)。不論由台灣進口較便宜的工程師或是往後能改用美國本土工程師,都會在未來大幅拉低台積電的營運利潤。
2022年12月初台灣媒體批露:台積電給美國商務部的一封信中表示,美國的芯片製造成本比台灣高50%,人才也短缺,會直接大幅拉高台積電給美國廠的營運成本。華爾街⽇報的報導更露骨,美國商務部針對晶片補貼計畫徵詢參加廠商的意⾒時,台積電回覆時列出6項預料之外的狀況,包括成本⾼、缺乏⼈⼒及聯邦法規要求等問題,這些狀況讓台積電設廠的成本被迫提⾼。
紐約時報在2023年2月22日的一篇報導中表示,台積電在美國的這項投資案充滿考驗。台積電高層2023年1月在法人說明會上提到,受人工成本、許可證、遵守法規及物價高漲影響,赴美設廠成本比在台灣高至少4倍。台積電的財務長黃仁昭在電話財報會議上表示,「台美建廠成本出現落差的主要原因在於建設成本,美國晶圓廠的成本將是台灣的4、5倍,包括勞動力、許可證、職業安全與健康法規、員工與學習曲線及近年來通貨膨脹的成本。」,黃仁昭更直接表示,美國的投資可能會損害台積電2023年的盈利能力。
傷害投資人
更嚴重的是所有的一切發展對台積電的投資人極為不利,因為一如張忠謀多次強調的,美國的晶圓代工廠在利潤率上沒有競爭力。加上沒有台灣各方面資源無止境的有形和無形的補貼(請見我先前的文章《為何台積電的利潤率遠大於競爭對手?》),結果就是拉低台積電的獲利。投資人也可以簡化為,拿台積電台灣和大陸廠的獲利去補貼美國廠。至少美國廠的利潤率會大幅低於台灣和大陸廠,這點是可以確定的。
對於台積電赴美建廠,台積電執行長魏哲家坦承「台灣半導體產業搬到美國,離開了台灣的生態系,不能像在台灣一樣,可以活得很滋潤。」他指的就是我在《為何台積電的利潤率遠大於競爭對手?》裡面所列的原因。
美國商務部2023年2月28日最新規定,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強調,商務部將確保補貼案不遭濫用。她說,「獲補貼者須同意,取得補助款的10年內,不會在有疑慮的海外國家擴充半導體製造產能。」商務部並表示,「獲得超過1.5億美元補助款的企業,須把超過原定預估門檻的利潤跟政府分享。」另外還規定,「禁止申請人用芯片法案的補貼進行分紅和股票回購,所以申請人需要向政府提供未來5年的股票回購計劃。」
結論
台積電對台灣已經不是財經議題,台灣人對它投注了超越所有人想像的複雜情感在裡面,這一點對非台灣人來說會很難理解,而且永遠無法理解。畢竟嚴格來說,台積電是近三十來來台灣「唯一」培育出來的世界級企業。
2022年第一季末,台積電外資(這其中多數都是美資)持股比73.35%;牛市高峰的2020年第二季末這個數字為78.48%。就技術上而言,台積電目前除了是以台灣為主上市地點,總公司和主要工廠在台灣外,實際的公司控制權已經在美國人的手裡面了。
多數台灣人目前關心的是台積電是否已經被淘空逐漸變成「美」積電;雖然相關單位極力否認,但事實和客觀的數字是無法否認的,這一切時間可以證明,而且許多已經被證明了。
相關文章
- 《台灣廢核重創台積電,一次電價上漲使利潤率少1%,禍首台電三年漲四次電價》
- 《Rapidus會是台積電即將迎來的最強大對手》
- 《什麼是矽光子?有何重要性?目前的發展進度如何?》
- 《Onto如何賺錢?先進封裝和製程的受益者》
- 《梁孟松是中芯(SMIC)突破美國封鎖的功臣》
- 《台積電目前和未來共有多少晶圓廠和封裝測試廠?》
- 《目前獲利豐厚的五大人工智慧商》
- 《台積電的DCF內在價值是多少?如何用免費工具程式快速地計算出來?》
- 《台積電負面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方式不利未來和成長》
- 《台積電眼前的幾大挑戰》
- 《台積電,英特爾,三星,中芯,Rapidus良率和先進製程的比較》
- 《台積電晶圓代工的成本,價碼,研發成本》
- 《台積電,英特爾,三星,中芯,Rapidus未來晶片的新製程路線圖對照表》
- 《真正掐住台積電脖子的企業艾司摩爾(ASML)》
- 《為何台積電的利潤率遠大於競爭對手?》
- 《台積電(TSMC)的2大長期威脅:美國和中芯》
- 《台積電如何賺錢?》
- 《Zyvex和次奈米半導體製程的目前發展,會威脅到台積電嗎?》
- 《英特爾是怎麼賺錢的?以及投資它的好處 》
- 《英特爾目前艱難的困境》
- 《美光(Micron)如何賺錢?投資人要注意些什麼?》
- 《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如何賺錢?驚人的長期資本回報和公司淨利潤率!》
- 《超微(AMD)如何賺錢?企業史上罕見的反敗為勝案例》
- 《長年老二的超微(AMD)表現為何令人瞠目結舌?》
- 《高通(Qualcomm)多元化成功,已不再只靠手機賺錢》
- 《輝達(nVidia) 如何賺錢?輝達改變了產業的遊戲規則 》
- 《博通(Broadcom)如何賺錢?經營方式的1項重大改變》
- 《什麼是第三代半導體》
- 《半導體設備之王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是如何賺錢的?》
- 《手握全球所有半導體廠生產核心設備的科林(Lam Research)如何賺錢?》
- 《常見的6大半導體投資迷思》
- 《利潤豐厚的半導體供應鏈》
- 《細論全球半導體晶片市場,9大細項分析》
- 《資料中心是仍在高速成長的半導體領域》
- 《2024年迄今,四家半導體企業在標普500的漲幅中貢獻了三分之一》
- 《目前獲利豐厚的五大人工智慧商》
- 《EDA寡佔商:益華(Cadence)如何賺錢?》
- 《EDA寡佔商:新思(Synopsis)如何賺錢?》
- 《三大EDA寡佔商:新思(Synopsys),益華(Cadence),⻄⾨⼦(Mentor Graphics)》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