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看到幾篇在討論英特爾和台積電的製程時間,有許多份寫得不差,但過於深入,我想撿其中重要的說。再加上之前英特爾(美股代碼:INTC),三星(美股代碼:SSNLF),和台積電(美股代碼:TSM)這三家公司公佈過的公開資料,為有興趣的投資人整理一下,寫成您看到的這篇短文。關於英特爾的進展,所有的人都很關心,這裡有英特爾的官方正式文件可參考。
未來晶片的新製程時間對比表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2025 | 2027 | |
台積電 | 7奈米 | 5奈米,6奈米 | 4奈米 | 3奈米 (FinFET) | 3奈米+ (FinFET) | 2奈米 (GAA) 試產 | 2奈米 (GAA) | 1奈米 (GAA) | |
三星 | 8奈米 | 5奈米 , 4奈米 | 3奈米 (GAE) | 3奈米+ (GAA) | 2奈米 (GAA) | 1.4奈米 | |||
英特爾 | Intel 10 | Intel 7 | Intel 4(2022下半年), Intel 18A試產 | Intel 3(2023下半年) | Intel 20A (2024年初), Intel 18A (2024下半年) |
英特爾
請注意以下幾點:
- 英特爾新任執行長基辛格今年上任後,推出了重返晶片代⼯的IDM 2.0計劃,又改了製程的命名規則。因為以前它的命名方式容易令人誤解(請參考下面的「電晶體密度比較」那個小節的表格比較表,您就暸解為什麼了),例如:
- 在此之前
- 英特爾的10奈米實際上等於台積電和三星的7奈米
- 英特爾的7奈米實際上等於台積電和三星的5奈米
- 現在的
- Intel 7也就是英特爾的4奈米,採用Enhanced SuperFin
- Intel 4也就是英特爾的3奈米(採用GAE)
- Intel 3也就是英特爾的3奈米改良版(採用GAA)
- Intel 20A也就是英特爾的2奈米;其中的A表示埃,10埃等於1奈米 。
- Intel 18A也就是英特爾的2奈米+(2奈米加強版)
- 在此之前
- 其中Intel 4會在2023年上半年量產,Intel 3則會在2023年下半年量產。
- 英特爾在4/24/2022公開宣布把未來所有先進製程計劃都提前,稱:
- 2022年下半推出4奈米
- 2023年推出3奈米
- 2024年初就能生產20A(2奈米)
- 2024年下半推18A(1.8奈米)
- 英特爾在4/24/2022公開宣布把未來所有先進製程計劃都提前,稱:
三星
三星的3奈米時間:
- 三星的3奈米的第一個初步版本已研發成功,並已經在2022年6月底正式宣布進行商業量產。
- 但3奈米改良版(表中三星的3奈米+)正式大量商業化量產時程,根據三星的官方說法,現在已經被延至2023年,也就是落後台積電一年;這將使三星的晶元代工業務受創嚴重,不利其和台積電和英特爾在未來先進製程上的競爭。
台積電
雖然之前一再被傳出碰到技術上的問題和良率上的困擾,但台積電的3奈米的商業化量產時間已經被台積電官方再度確認是2022年下半年。
為什麼這個表很重要?
對比上面的三家廠商製程路線的時程表格:
- 英特爾在2021年已經量產Intel 7,相當於台積電的7奈米,⽽台積電早就在2018年量產了,⼤致落後三年。
- 2023年上半Intel 4將要量產,相當於台積電的4奈米,⽽台積電早就在2020年量產了,落後兩年半左右。
- 到2023年,英特爾規劃量產Intel 3,相當於台積電的3奈米,⽽台積電則是在2022年量產了它的3奈米,此時英特爾⼤概落後⼀年。
- ⽽到了2奈米的階段,英特爾計劃在2024年,也就是提前一年追上台積電的2奈米製程時程。這也意味著⼀年更新⼀代製程上的⼯藝,這是非常有難度的,台積電⼀般是兩年提升⼀代⼯藝,英特爾在良率⽅⾯仍有改進的空間,或仍有可能延誤。而且按過往英特爾在製程上的一再落後的習性,業界普遍不相信英特爾有能力辦到。
我之前在我先前的《英特爾目前艱難的困境》一文中強調過以下兩點:
- 英特爾和台積電至少有兩個半導體製程世代的差距,「即使最佳,一切最順利的情況」,沒有4到5年也不可能達成。
- 「先把先前落後台積電兩個世代的製程差距補起來,其它都是多談。」
注意:毫無意外! 在我發表完 我之前在我先前的《英特爾目前艱難的困境》一文中強調過以下兩點: 這篇文章後;2021 年 12 月 10 日。英特爾的執行長格爾辛格(Gelsinger)認為公司扭虧為盈至少需要五年時間,和我的看法所估計是一樣的(這也不是什麼秘密,產業界的內行人或華爾街較資深的半導體分析師也都這麼看)。
GAA電晶體技術導入
GAA(Gate All Around)是下一代的晶片製程的核心技術,大致而言,台積電是三家中最晚導入的,在2奈米才導入。以下就是三家廠商導入GAA的時程,以及導入的節點的對照表:
GAA名稱 | 製程 | 時程 | |
英特爾 | RobbonFET | 20A | 2024 |
英特爾 | RobbonFET | 18A | 2025 |
台積電 | GAAFET | N2/2奈米 | 2025 |
三星 | MCBFET | 3GAE | 2022 |
三星 | MCBFET | 3GAP | 2023 |
電晶體密度比較
整體比較
到2021年底為止,以各家公司已公佈的數據為主。以下表格來自WikiChip,數值的單位為百萬個電晶體/平方公尺。
製程 | IBM | 台積電 | 英特爾 | 三星 |
22奈米 | 16.50 | |||
16奈米/14奈米 | 28.88 | 44.67 | 33.32 | |
10奈米 | 53 | 106 | 52 | |
7奈米 | 97 | 180 | 95 | |
5奈米 | 173 | 300 | 127 | |
3奈米 | 290 | 520 | 170 | |
2奈米(20A) | 333.33 | 490 |
英特爾
我們在前面「未來晶片的新製程時程對比表」那個小節曾說過英特爾以前的命名方式容易令人誤解,原因用這個表格比較表來解釋您就會暸解了:
- 英特爾16奈米/14奈米的電晶體是44.67,約略等於台積電10奈米的52.51
- 英特爾10奈米的電晶體是100.76,約略等於台積電7奈米的91.20
- 英特爾7奈米的電晶體是237.18,約略等於台積電5/4奈米的171.30
讀者現在知道為什麼7-8年前開始,眼看著自己的晶片製程推進速度一直遭台積電和三星超越,而找出一番在當時和技術上確實言之成理的說詞「我們英特爾的16奈米/14奈米等於台積電的10奈米」,又過了三四年,說法又變成「我們英特爾的10奈米等於台積電的7奈米」,所以並沒有落後!請注意此時事實上約落後台積電1-1.5個世代。
但當英特爾的這套陳腔濫調在10年後的現在又被搬出來時,投資人受夠了。因為已經落後不只一代了,是落後2-2.5代了(晶片製程一代約差2-3年),再怎麼圓都說不過去了。
但大家要特別注意的是:市場上對英特爾的時程和良率多會先抱持懷疑的看法,原因是英特爾先前的記錄實在不佳───英特爾的14奈米製程由宣布成功試產到真正客戶能在市場上買到,前後被延遲了7年 (2014–2020),這才是英特爾現在最大的問題!
三星
三星的部份呢?三星的3奈米雖已研發成功並進行過小部份的商業試產成功。但從晶體管密度、功耗等關鍵指標看,三星的3奈米實際上與台積電的4奈米及英特爾的Intel 4(原英特爾7奈米)製程相當。
2奈米以下呢?
技術挑戰
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表示摩爾定律不會終結,但要很多方面共同貢獻。IMEC已經提出1奈米以下至2埃米半導體製程技術和晶片設計路徑,延續摩爾定律。
這些努力包括:
- 整體架構:FinFET器件,插板,原子通道器件
- 新材料:使用鎢或鉬新材料,為 1 奈米(A10)製程和 4埃米製程、2 埃米製程結構製造相當於幾個原子長度的柵極。
- 新一代的EUV極紫外線曝光機:艾司摩爾新一代的High-NA EUV曝光機導入,目前客戶正在安裝High-NA EUV曝光機原型設備,預計2024年會投入商用。相信曝光工具將把摩爾定律擴展到 1 奈米節點以下。
- GAA架構:從2奈米開始,奈米片堆疊而成的GAA架構是最有可能的概念。IMEC開發的Forksheet架構,可將柵極擴展到超過1奈米製程。
其中的關鍵艾司摩爾新一代的EUV極紫外線曝光機,關於這家公司,建議您可以參考我的另一篇部落格文章《真正掐住台積電脖子的企業艾司摩爾(ASML)》的說明。
主要廠商的動作
目前1奈米以下的製程都尚在「很初期的階段」,屬於研究和探索的時期。請參考以下的整理:
廠商 | 合作單位 | 主要動態和進展 |
台積電 | 麻省理工 | 2022年6 月將原3奈米製程的研發團隊轉為1.4奈米的研發團隊。 2021年5用宣佈以鉍⾦屬特性突破1奈米製程極限,下探⾄1奈米以下。 |
三星 | IBM | IEDM 2021活動時,IBM與三星共同發表「垂直傳輸場效應電晶體」(V TFET) 晶片設計。將電晶體以垂直⽅式堆疊,並讓電流也垂直流通,使電晶體數量密度再次提⾼,更⼤幅提⾼電源使⽤效率,並突破 1 奈米製程的瓶頸。 |
英特爾 | 2024下半年準備量產1.8奈米製程 |

良率的比較呢?
我在部落格另外寫了一篇關於先進製程和這三家良率的文章,請各位參考《台積電,三星,英特爾良率和先進製程的比較》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 《台積電目前和未來共有多少晶圓廠和封裝測試廠?》
- 《台積電,三星,英特爾良率和先進製程的比較》
- 《台積電晶圓代工的成本,價碼,研發成本》
- 《台積電,英特爾,三星未來晶片的新製程路線圖對照》
- 《真正掐住台積電脖子的企業艾司摩爾(ASML)》
- 《為何台積電的利潤率遠大於競爭對手?》
- 《台積電(TSMC)的2大長期威脅:美國和中芯》
- 《台積電如何賺錢?》
- 《Zyvex和次奈米半導體製程的目前發展,會威脅到台積電嗎?》
- 《台積電眼前的幾大挑戰》
- 《常見的6大半導體投資迷思》
- 《利潤豐厚的半導體供應鏈》
- 《細論全球半導體晶片市場,9大細項分析》
- 《英特爾是怎麼賺錢的?以及投資它的好處 》
- 《英特爾目前艱難的困境》
- 《超微(AMD)如何賺錢?企業史上罕見的反敗為勝案例》
- 《高通(Qualcomm)多元化成功,已不再只靠手機賺錢》
- 《輝達(nVidia) 如何賺錢?輝達改變了產業的遊戲規則 》
- 《博通(Broadcom)如何賺錢?經營方式的1項重大改變》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
請教一下 1奈米走完之後的技術發展為何?
AAron,
2奈米以下的製程技術,現在談言之過早,因為有不小的困難度(例如已逼近原子物理極限,GAA和現有製程技術會失效..等)。所以目前都還在探索的很初步階段。但我還是把三家公司的初步宣佈成果,加到原文的最後一段了。
感謝分享,老師要不要加個點讚功能?
Simon,
感謝您的想法,但我自己沒有個人臉書,或許大家可以去我的博克來網站的書本上按讚。
Simon您好,我已經把點讚功能弄好了,謝謝您的提醒;現在每一篇文章的一開始都可以點讚了。
大家都在看半導體廠的製程,很少分析開發/光罩成本。每進入一個新的世代,價錢都是等比上升的。現在能用得起台積電五奈米的已經沒有幾家了。滿好奇到哪個世代,就開始沒有成本效益了。
Tony您好,
的確晶元代工的價錢是”價錢都是等比上升的”,我上週上電視節目時有是到這點,也展示過兩張圖分別表示過晶元代工的
“成本”,以及晶元代工的”利潤”,但很可惜電視台沒有播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