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介紹
公司成立
希捷科技(美股代碼:STX)於1979年在美國加州成立,1980年推出首款5.25吋硬碟。
主要業務
目前,希捷的主要產品包括桌上型硬盤、企業用硬盤、筆記本電腦硬盤和微型硬盤,它的第一個硬盤產品容量是5MB。
上市
希捷科技於 1981 年首次上市。然而,該公司於 2000 年私有化,並於 2002 年 12 月 11 日透過首次公開發行 (IPO) 重新進入公開市場。
產品家族
傳統機械式硬碟
- Barracuda(新梭魚):面向桌面使用者的3.5英寸,7200轉硬碟。
- Skyhawk(監控鷹):主要面向為監控硬碟。
- Ironwolf(那嘶狼):主要面向為NAS硬碟。
- EXOS X,E(銀河):主要面向為企業用硬碟。
- Firecuda(火梭魚):主要面向為遊戲用硬碟。
- Nytro(雷霆):SSD產品。
- 其他:行動硬碟等。
- 移動硬碟成品
固態硬碟
固態硬碟產品方面,縱使公司認為傳統硬碟仍然是主流。在2008年11月的時候,公司宣佈會為相關產品投入一億元美金研發。目前,希捷會專注研究混合了SLC與MLC晶片的固態硬碟;前者的效能較好,而後者的單位顆粒之成本較低。
硬碟的演進
和個人電腦史同步
硬碟的歷史可追溯至20世紀50年代:當時的產品僅能儲存5兆位元組數據,重量卻超過2000磅(約907公斤);如今,個人電腦搭載的硬碟容量可達2TB,重量卻僅1.5磅(約0.68公斤)甚至更輕,它的歷史幾乎和個人電腦的演進同步,當然收入也是仰賴電腦的出貨。
固態硬碟侵蝕機械硬碟
固態硬碟改變機械硬碟的命運。長期以來,傳統硬碟廠商在個人電腦產業中佔據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角色。但特別是固態硬碟出現後,個人電腦的出貨幾乎都已捨棄傳統硬碟,使希捷科技這種傳統硬碟廠商的營收大幅減少。
因人工智慧和資料中心重生
先有雲端運算,再來是人工智慧,都需要建置大型的資料中心。雲端運算和人工智慧廠商的核心方向始終需要大量的儲存解決方案——而這恰恰成為訓練大型語言模型的關鍵:這類模型的訓練過程需要處理大量資料。
儲存設備是資料中心最重要的成員,固態硬碟速度快,但在使用壽命和儲存空間的擁有成本的考量下,機械硬碟還是重新獲得青睞。這也是為何說人工智慧和資料中心救了機械硬碟,使機械硬碟的生產商鹹魚翻身。
重要營運現狀
展望
希捷2026財年(截至隔年6月)營收預期成長16%,低於2025財年39%的增幅;與希捷財報週期一致的西部數據,2025財年銷售額下滑27%,當前財年營收成長16% 三者中,明年成長3% 9%。
主要併購案
- 在2006年5月,希捷科技收購了另一家硬碟廠商邁拓公司(Maxtor)。
- 2011年4月19日,宣佈以13.75億美元收購三星電子的硬碟事業部門。
- 1996年,公司併購在1986年由原公司創始人之一Finis Conner離開希捷,另行創立的硬碟康諾(Conner Peripherals)。
競爭對手
希捷科技的主要對手只有一家——西部數據。
資本市場的表現
估值
長期以來,傳統硬碟廠商在股市的估值一直不高,特別是固態硬碟出現後,個人電腦的出貨幾乎都已捨棄傳統硬碟,使希捷科技這種傳統硬碟廠商的股市本益比一度曾低至個位數。
股價表現
生產電腦硬碟(HDD)的希捷科技,截至9月19日,2025年以來股價飆漲156%,一舉成為標普500指數中表現最佳的個股。
風險
傳統硬碟廠商因業務具有週期性、且在投資界關注度相對較低,向來是標普500指數中估值最低的一批個股。目前這三家公司都獲利,但在過去三年內,以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計算,每家公司都曾出現年度虧損。
2025年初,西部數據的預期本益比(股價與預估獲利比)不足6倍,希捷也僅約10倍。
從歷史經驗來看,對於任何週期性企業,其估值通常在業績峰值時處於低位,在出現虧損時觸及谷底。因此,買入時機應是行業週期逆轉、企業陷入虧損之時;而當估值看似『健康』時,往往就是賣出的信號。

相關文章
- 《靠AI鹹魚翻身的希捷科技(Seagate),今年漲幅第一的標普500成份股》
- 《惠普(Hewlett-Packard)如何賺錢?投資惠普的優缺點》
- 《專注於企業客戶科技服務的慧與科技(HPE)》
- 《人工智慧個人電腦(AI PC)正在改變個人電腦的供應鏈和生態系統》
- 《起死回生的載爾(Dell)是如何賺錢的?》
- 《巴菲特是否不再長期持有股票了?台積電、惠普、美國合眾銀行案例分析》
- 《低調悶聲賺大錢的邁威爾(美滿,Marvell)如何賺錢?》
- 《英特爾倒閉可能發生嗎?》
- 《英特爾是怎麼賺錢的?以及投資它的好處 》
- 《英特爾目前艱難的困境》
- 《超微(AMD)如何賺錢?企業史上罕見的反敗為勝案例》
- 《長年老二的超微(AMD)表現為何令人瞠目結舌?》
- 《博通(Broadcom)如何賺錢?經營方式的1項重大改變》
- 《博通(broadcom)股價長期持續表現優異的背後原因》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