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簡介
我在我的《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中2-3節95頁,和3-7節,236頁,裡面都提過超微這家公司。
為什麼超微可以起死回生?我個人認為有多重的原因,再加上時勢等複雜的因素所造成的。
公司的創立
超微(美股代碼:AMD)的創始人傑瑞・桑德斯和英特爾的創始人戈登・摩爾都出自快捷半導體(已被安森美併購,美股代碼:ON)。
但傑瑞・桑德斯任職的是銷售部主任,而戈登・摩爾被快捷半導體創始人的肖克利視為得意門生,曾親自傳授過許多經驗與技術。
註:肖克利和快捷是半導體領域的頭等大事,請參閱我的另一篇文章《冪次方法則(The Power Law)》對這段歷史的描述。
公司的整體表現
超微的營運表現
公司2021年的表現如下:
金額 (十億美金) | 年成長率 | |
總營收 | 16.434 | +68.33% |
部門1: 電腦平台和圖形顯示 | 9.332 | +45.1% |
部門2: 企業,內嵌系統,客製化(授權) | 7.102 | +113.21% |
毛利 | 48% | +300 bps |
市場估值
這樣的成績,股票會大漲,很公平。營收成長表現和輝達相去不遠(當然比英特爾好太多,自不待言),可是股價和估值差很多,我把這個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
那現在(3/14/2022)估值如何?
超微 | 輝達 | 英特爾 | |
市值 | 1664億美金 | 5332.5億美金 | 1807.5億美金 |
股價 | 102.25 | 213.3 | 44.4 |
本益比 | 39.72 | 55.47 | 9.14 |
P/S | 10.13 | 19.81 | 2.29 |
過去一年股價表現 | +23.94% | +61.7% | -30.4% |
股價表現
股價由2015年9月28日的最低點1.66元眼看就要迫近下市的標準,才6年就以驚人的速度上漲到現在的137.5元,上演幾乎不可能的任務。股價在2019年間上漲了148%,成為標普500指數和費城半導體指數裡面該年度漲幅最大的成分股,十年間飆漲了21倍。若由谷底算起至2021年底,則上漲高達82倍,這是我所熟知存在超過四十年以上的美股企業裡,極其少數罕見的反敗為勝案例。
重大變革
蘇姿丰的貢獻
2016年英特爾結束行動運算手機平板部門,超微由飛思卡爾(2016年被恩智浦併購,美股代碼NXPI)找來蘇姿丰接手擔任執行長蘇姿丰於2014年接任超微的執行長。至於超微,至今多數人都同意蘇姿丰於2014年的上任,讓超微起死回生,她抓住了機運(請注意,我不是用「運氣」這兩個字;沒有能力,有運氣也是枉然 ),改變了超微的命運。
放棄自己生產晶片
超微放棄自己生產晶片,分拆生產部門為格芯(美股代碼:GFS),利用台積電(美股代碼TSM)先進的製程技術生產高階和公司主要的晶片,由英特爾手中搶下可觀的個人電腦的中央處理器市場。不僅如此,找來蘇姿丰擔任執行長,重組公司的經營圑隊。對外大膽開放x86中央處理器和圖形顯示處理器(GPU)的授權以換取公司急需的現金,並擊敗輝達(美股代碼:NVDA)拿下保住了蘋果電腦的圖形顯示卡、微軟X-Box、索尼 (美股代碼:SONY) Play Station、Valve的Steam Deck遊戲機等重要的訂單,一連串的舉動令公司起死回生。
重要的併購案
去年以350億美金全股票併購賽靈思的併購,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併購案,讓超微可以和英特爾的FPGA以及和輝達及英特爾在資料中心處理器和加速處理上,有了足以抗衡競逐的解決方案。
這個月,又以19億美元收購DPU廠商Pensando,補齊了雲端運算戰略最後一塊拼圖;從此可以和輝達及英特爾在資料中心處理器和加速處理上處於平等的地位。
競爭態勢
市佔
- x86的中央處理器,整體市佔,英特爾為74.4%,超微25.6%,威盛0%
- 筆電中央處理器:英特爾為78.4%,超微21.6%(過去十五年來最佳成績),威盛0%
- 桌上型電腦中央處理器:英特爾為83.8%,超微16.2%(過去十五年來最佳成績),威盛0.1%
- 伺服器中央處理器:英特爾為89.3%,超微10.7%
著名的客戶
蘋果(美股代碼:AAPL)的個人電腦長期以來主要都是使用超微的圖形顯示晶片。三星自己開發的手機中央處理器也使用了超微的核心技術以改善顯示的效能。特斯拉 (美股代碼:TSLA) 的車載系統也採用了超微的處理器。微軟的Surface筆電主要是英特爾的處理器,但也會有超微的版本,以及少量的高通(美股代碼:QCOM)版本的筆電。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超微在伺服器的處理器上大有斬獲,突破以往英特爾幾乎獨佔的局面,拿下了字母(美股代碼:GOOGL和GOOG)和美國氣象局等大型客戶。
三國演義正在上演
如果投資人要簡化成輝達和超微近幾年的市值成長都來自於英特爾的失利也未嚐不可。也就是說,在最佳的情況下,如果英特爾仍舊是二十年前,在科技界能呼風喚雨的那個半導體界的巨人,而輝達和超微也都沒有趁虛而入的話,英特爾的市值成長應該是這些年來輝達和超微市值增加總和,甚至更高。當然,這世上是沒有「如果」這回事的。
主要競爭者
關於超微的主要敵手輝達和英特爾,建議您可以參考我的另三篇部落格文章《輝達(nVidia)正在改變遊戲規則》,《英特爾是怎麼賺錢的?以及投資它的好處 》,《英特爾目前艱難的困境》的說明。

結語
要說超微取代或打敗英特爾,持這種看法的人如果因此買進它的股票,長期而言應該會令您失望。只要那天英特爾回魂,超微真正的的考驗才會開始。因此,可以這麼說,超微的未來決定在英特爾能否,以及何時能重返榮耀。
相關文章
- 《冪次方法則(The Power Law)》
- 《台積電,三星,英特爾良率和先進製程的比較》
- 《台積電,英特爾,三星未來晶片的新製程路線圖對照》
- 《真正掐住台積電脖子的企業艾司摩爾(ASML)》
- 《為何台積電的利潤率遠大於競爭對手?》
- 《台積電(TSMC)的2大長期威脅:美國和中芯》
- 《台積電如何賺錢?》
- 《Zyvex和次奈米半導體製程的目前發展,會威脅到台積電嗎?》
- 《常見的6大半導體投資迷思》
- 《利潤豐厚的半導體供應鏈》
- 《細論全球半導體晶片市場,9大細項分析》
- 《英特爾是怎麼賺錢的?以及投資它的好處 》
- 《英特爾目前艱難的困境》
- 《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如何賺錢?驚人的長期資本回報和公司淨利潤率!》
- 《超微(AMD)如何賺錢?企業史上罕見的反敗為勝案例》
- 《高通(Qualcomm)多元化成功,已不再只靠手機賺錢》
- 《輝達(nVidia) 如何賺錢?輝達改變了產業的遊戲規則 》
- 《博通(Broadcom)如何賺錢?經營方式的1項重大改變》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
個人是挺看好Intel 遲早重返榮耀的
理由很簡單,Intel 可是美國的親兒子呀,如此戰略級的產業怎能拱手讓人呢?
裁判球證旁證加上主辦協辦都是我的人,怎麼跟我打!
麥可猴您好,
英特爾目前換上這個執行長Pat做的事都很正確,很認真誠(所以他是去年美股所有執行長的年薪王,很合理),也是必須做的。華爾街目前並不認為短期能起死回生,因此股價一直沒反應。這也不能怪華爾街,因為:
(1).過去廿年的股價表現是所有知名大型股(不只科技股)中最差的.但過去13年是美股少見的大牛市啊!
(2).但是英特爾的文化要改很困難,英特爾好日子過慣了,擺爛,享福太久(這是Pat親口說的,和我的看法一致),薪水又太高(這是張忠謀的意思,我認為他說到重點了)因為再怎麼擺爛公司都不會倒,因為它的確具有別人搶不走的護城河.但英特爾內部份的人自我感覺良好,真令人無言.
(3).過去10多年不成長就算了,很多季的營收還是負成長.換成別的公司早完了.
(4).各位看美國政府對它施以多少有形($$$$)和無形(法規,政策,比如壓迫TSMC)的幫助,就可想見"英特爾=美國半導體"並不是太跨張的說法
(5).Pat上台後四處蓋工廠,要別的公司早破產了,但這些大部份都是歐美各國政府給它的錢.
(6).華爾街認為,先把成績(比如營收,良率,7nm)拿出來.我認為很公平,因為華爾街現在不信任英特爾是它自己過去廿年來自己造成的怪不了華爾街.
(7).3nm會是個關鍵(其實很快就到了),如果英特爾如期上市,就可以重振客戶,投資人,華爾街的信心
至於AMD,它的未來除了Intel,還必須看TSMC是否能持續在製程上給予助力,這點我在文中忘了說.
哇嗚……真是不好意思
小弟一個簡單的回覆
讓Andy哥洋洋灑灑地思考反饋
真是歹勢+感恩
Andy老師好:
在Pat Dorsey 的[股市真規則] 這一本書,當初評價AMD的1993-2002年時財報,
他認為AMD是高度景氣循環股,有些年還虧損,無法用本益比評估,
不能創造正數自由現金流量,那時股價還有12元,後來2003-2012下挫嚴重到2塊左右,
當初認為AMD競爭優勢相當疲弱,無法與Intel抗衡,以當時情況AMD都有可能快倒了。
我去年看過天下雜誌文章說道,AMD財務狀況曾一度差點付不出台積貨款,但當時TSMC財務長決定
策略性支持,顯示當時TSMC就是要扶持CPU第二廠商抗衡Intel,看好AMD,當然AMD執行長願意
捨棄自家晶圓廠改投TSMC,這是正確的決策,看過 Outsiders那一本書,
真的認為一家公司CEO是多麼重要,改變一家公司命運。
這三家半導體目前的經濟護城河,要屬nVidia最好,從行情好時股價每天漲幅就可窺知一二,
AMD目前護城河可能還不夠強,所以她要考併購壯大,Intel 也在走AMD之前找TSMC代工的策略,
從Intel CEO最近又來台,就可看出對於高階產能的要求很大,Intel這位CEO也是很有彈性,
總是先求生存再求自身製作能力壯大,AMD至於有如此高的估值,
我想是從2017-2021營收翻了二倍,華爾街願意給她比較高本益比,
不過看來看去3-5年內TSMC應該還是最大贏家(從最近一季財報看來),
但就是股價就是不給力,希望長期體重機會還她公道。
Peter您好:
股市真規則(這是本好書)裡的AMD那段我印象還很深刻,當時是如書上談的相去不遠,當時Intel沒讓AMD倒閉(Intel有這個能力),主要是AMD倒了,Intel一定會被用壟斷法起訴,因此容忍AMD的存在,不成文地故意讓它有5%左右的市佔(這是業界都知道的事),能存活,但又不致於倒閉。但科技業變化快速,AMD目前情形和當時已不可同日而語,Intel自己也不爭氣擺爛,好日子過慣了。
今天傳出Intel放話2nm要提前至2024,比TSMC早,我對此的看法永遠是:Intel現在要多做少說,羊放久了,如何令人信服(現在Intel才在7nm,距2nn有3個世代啊!這是純就技術面來看,晶元代工一個世代要2-3年),不然它的股價不會一直40多元.2024如果成真,Pat會被載入Intel的史冊,畢竟Andy Grove後的CEO都在混日子,是會威脅到TSMC的,但不是技術上,它是美國廠商,美國多的是工具來卡TS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