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是否不再長期持有股票了?台積電、惠普、美國合眾銀行案例分析

長期持有

我的書中有關台積電的內容

我在最近的兩本書裡,都討論過台積電(美股代碼:TSM)這家公司;包括了:

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中:

  • 2-4節,整個小節專門介紹介紹台積電這家公司
  • 3-3節,分析科技公司的業務發展以掌握關鍵產業的脈動

在《10倍股法則》一書中:

  • 3-2節,整個小節專門介紹包括台積電和全球的半導體供應鏈

前言

本文的緣由

有位我的部落格的讀者Ed,前幾天在的部落格貼文《某種型式的懶惰是股票投資的一大美德》的留言區提出了一個我自己也時常被問及,以及時常向投資朋友解釋的關於巴菲特投資風格的一個極好的問題。由於這個問題時常被提及,很值得探討,因此引發我把他寫成目前您所看到的這一篇文章。

原提問

讀者Ed的原提問如下:

最近幾年,波克夏都有出脫持股的記錄,如台積、惠普、美國合眾銀行…,這樣是否是他的接班人所做的?還是不再長期持有了?

沒有簡單答案

在進入本文前,容我強調一下:根據我個人多年對巴菲特的研究、波克夏股東會、巴菲特寫給波克夏股東的信這三大來源,我認為這是一個無法用「是」或「否」能簡單回答的問題。

而且巴菲特澄清過,他沒有承諾手上的持股都要永久持有。

重倉股都出巴菲特

巴菲特在2022年就曾表示過,巴菲特自己負責監督波克夏約3500億美元的證券投資組合,並經營其中約90%,其餘10%則是交給投資副手Todd Combs、Ted Weschler管理。

判斷是否為巴菲特買進很容易,重倉股(例如十大持股或持有股權超過5%者)都一定是出巴菲特之手。台積電、惠普、美國合眾銀行,都屬於巴菲特買入的重倉股。

巴菲特的原文表述

2016年的波克夏股東信

你應該能充分理解查理和我共同的一種態度會損害我們的財務表現:無論價格如何,我們都沒有興趣出售波克夏擁有的任何優秀企業。 只要我們期望它們至少能產生一些現金,並且只要我們對它們的經理和勞資關係感覺良好,我們也非常不願意出售表現低於標準的企業。 我們希望不要重蹈導致我們從事此類低於標準業務的資本配置錯誤。 對於我們所擁有但營運陷入貧困的企業可以透過重大資本支出來恢復令人滿意的獲利能力的建議,我們會非常謹慎地做出反應。 (預測會令人眼花繚亂,倡導者也很真誠,但最終,對一個糟糕的行業進行大量額外投資通常會獲得與在流沙中掙扎一樣的回報。)儘管如此,杜松子酒的管理行為(每次都放棄最沒有前途的業務) )不是我們的風格。 我們寧願我們的整體結果受到一點懲罰,而不是從事這種行為。

1996年波克夏股東會問答

巴菲特和蒙格在波克夏股東會回答股東的提問時,有一段如下的精彩對話:

股東:波克夏擁有幾家公司、幾家公司的股票、我們稱之為永久控股。在70年代初,美國股市曾經兩極化,有的股票有著高達50到60倍的本益比。假如那種情況再現,波克夏的哪些股票是否依舊是死了都不賣呢?如果開價夠高,是不是所有的持有標的都可以出售呢?

巴菲特:有些東西是無價的,我們已經受到過高價的考驗,但我們沒有賣掉它們。不過我的朋友比爾.蓋茲說,在某些價位下這麼做肯定是不合邏輯的。若價格漲到一定程度,我們會樂意出售我們的股票,但是我們控制的企業是打死也不賣的。我很懷疑我們以後會不會受到高價的考驗,其實我們那個死了都不賣的清單中只有幾家公司。實際上,我不願對此評論。假如我們既喜歡企業又喜歡管理企業的人,那麼我們是真的很不願意出售企業。所以我不認為將來會有很多這樣子的出售機會發生。不過今天在座的各位,假如真的漲到60到70倍本益比,你們可要盯緊我。查理?

蒙格:兩極化的市場的主要問題在於許多高價公司其實不是真正的好公司。這些公司只是暫時被認為是好公司而已。假如你對公司很滿意,那麼你可以在價格漲上天的時候依舊持有不賣。

巴菲特:就算價格漲上天,你也能夠忍住不賣。好公司太難找了。很難再找到這樣好的公司了。所以我必須要自問,我能有機會以更低的價格再把它買回來嗎?我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到幾乎和它一樣好的公司嗎?我們認為在這些方面我們不怎麼擅長。所以我們寧願做坐著,持有我們的企業,假裝股市不存在。其實,我們的買進並持有的策略效果遠勝於25年前的預測。這種策略帶給我們很多出乎意料的財富

蒙格:你又炫耀自己不斷在學習的秘訣了。不少人認為買入並持有是騙人的呢。

我對巴菲特看法的解釋

買進持有仍有效

買進後長期持有仍是持有股票最有利可圖的最簡單的方式,但這種做法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買進的企業股票必需適合長期持有。

好企業很罕見

我的部落格貼文《好企業很罕見,兩到三家就會使你非常富有》,就是在討論這個主題。請記住,即使巴菲特也一再表示,值得投資人下大賭注的機會其實是很少的,這也是我之前的另一篇貼文《一生中只要做對幾次就能成功了》內容裡的重點。

這也是巴非特提倡投資人在選擇投資機會時,應該抱持一生只有廿個投資機會的方式來過濾的原因。

什麼股票適合?

是的,問題又回到所買進適合長期持有的是什麼樣的股票。

這也就是被巴菲特認定是波克夏的「永久」持股的企業。這個觀念巴菲特在許多場合一再重覆他的這個想法,這幾家企業也就是前文中巴菲特所提的波克夏所控制的企業。事實上,除了已經被波克夏完全併購私有化,成為波克夏子公司的企業外;巴菲特也如他自己所一再誾述的,長期持有為數不多的幾家上市企業大量的股份,而且都長期持有達廿年以上,這一部份,請參考我的部落格貼文中所為大家整理的這些企業的列表《長期持股的可能性,巴菲特持股的實際案例》。

如何篩選適合的企業?

前面提過:買進的企業股票必需適合長期持有,以及所買進適合長期持有的是什麼樣的股票,這兩大核心的原則。我在我的部落格貼文中《巴菲特是如何建構他的長期投資組合的》,就詳述過巴菲特建立他的長期持股的方法。

近期案例

台積電

一如我自己在本部落格許多文章裡一再提醒台灣的投資人的───不要對台積電(美股代碼:TSM)只淮有正面評價,容不下任何負面的評價的偏見───一旦有任何偏見,就會影響到正確的判斷,特別是投資這種極其注重思考,事實,耐心的專業判斷,一旦摻入太多個人意識偏好,絕對會使您付出慘重的代價。

巴菲特不否認台積電是好的企業(請注意:好企業和好股票是兩回事),根據他自己後來的說法,他會出售主要是地緣政治的風險,因此在持有台積電極其短的期間就後悔並出清,這是巴菲特很少有的投資行為。我個人認為巴菲特的說法較為委婉,這絕不是唯一的理由。只不過這麼說,大家較能接受罷了;也給自己一個認錯和出清台積電持股的下台階。

從各方面而言,台積電實在不像是巴菲特所強調適合買入並長期持有的企業(詳見我之前的三篇相關貼文的分析:《巴菲特所買入股票的共同條件》,《巴菲特持股的3大共同性-便宜、固定配息、庫藏股》,《巴菲特的併購標準》)。

就我對巴菲特長期的研究,印象所及,巴菲特很少在持有一家企業如此大量的股份後(台積電當時曾是波克夏的第十大重倉股),持有後一年內就幾乎完全出清的(2022年第4季一季內就出脫86%的台積電持股),台積電如果不是唯一的一個案例,也是很少見的案例。

總之,他最後的判斷說明了他的決定,巴菲特最終還是不認同台積電是適合大量買進後長期持有的股票。

惠普

2022年第1季買進,一路加碼,使波克夏在惠普(美股代碼:HPQ)的股權比重超過10%。但2023年9月起就一路出脫至今,以巴菲特的風格,他最終可能會出售所有惠普股份。要分析巴菲特出脫惠普的原因就容易多了,我個人認為巴菲特對科技股投資並不在行, 不在他的能力圈範圍內,至少對惠普而言,他是認錯出脫。

惠普的本益比很低,又有高殖利率,加上實施庫藏股(詳見我之前的貼文《惠普(Hewlett-Packard)如何賺錢?投資惠普的優缺點》);因此符合巴菲特的選股風格(詳見我之前的貼文《巴菲特所買入股票的共同條件》和《巴菲特持股的3大共同性-便宜、固定配息、庫藏股)。

一如我在我之前的貼文《惠普(Hewlett-Packard)如何賺錢?投資惠普的優缺點》所強調的:惠普是好公司,但不是好的股票。惠普在科技股中是典型的走下坡,沒有前景的企業,不適合長期投資,並不適合巴菲特偏好的價值投資方式來進行判斷。詳情請見我在自己的《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書中的 3-2小節對的惠普這家公司的專文說明,在此不再重覆我書中內容。

美國合眾銀行

美國合眾銀行(美股代碼:USB)是美國第五大銀行,在美國有三千多家分行,主要分佈於美國西部和中西部,是典型在巴菲特能力圈範圍內的銀行股。

早在2006年一季度,波克夏就已投資美國合眾銀行,前後持有至少16年,算是不短的持有期間。2022年第4季度末,波克夏開始減持合眾銀行,當時和第三季度末相比,減持幅度高達91%,顯示著巴菲特的想法的巨大轉變。

巴菲特在2022年股東大會上就表示過:美國地區銀行業的危機早有預兆,美國的銀行系統已變得過於複雜。他此前一直在拋售銀行股,首先是在新冠疫情開始時,其次是在近6 個月內,銀行越來越多地面臨管理不善等問題。

結論

一如我在我之前的貼文《惠普(Hewlett-Packard)如何賺錢?投資惠普的優缺點》所強調的:好公司並不一定會是好股票。這是一般人投資股票時的一大迷思。

「制定自己的投資原則並嚴格遵守;不要和市場爭辯;永遠不要玩一場你負擔不起的遊戲;永遠不要屈服於非理性的繁榮。最重要的是,不要成為一個傻瓜。」 ───傑西.李佛摩

長期而言,市場永遠是對的。

長期持有
credit: analisedeacoes.com

相關文章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