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和阿里巴巴的業務,在各方面幾乎是一樣的,因此兩者具有高度的可比較性。正當亞馬遜今年股價並非很好,而阿里巴巴則是崩跌了40%以上的現在,讓我們來比較一下這兩家在中美兩國,各據一方的電商巨頭。
關於這些主要的電商企業,建議您可以參考我的以下部落格文章的說明:
業務估值上的比較
主要的業務比較表
我曾經在我的《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的第5章的5-1小節348和349頁列了一張阿里巴巴的業務表,現在我把它修改為阿里巴巴和亞馬遜的直接比較。
業務領域 | 阿里巴巴的品牌、事業體、和投資的公司 | 亞馬遜的品牌、事業體、和投資的公司 |
金融科技 | 螞蟻集圑支付、貸款、信用卡、先享受後付款(BNPL)────主要都是螞蟻自己的服務來提供 | 亞馬遜支付、貸款、信用卡、先享受後付款(BNPL)────主要都是和廠商合作,由廠商提供 |
雲端運算 | 阿里雲(Aliyun) | 亞馬遜的AWS部門 |
物流 | 菜鳥網路(CaiNiao) | 亞馬遜配送(Fulfillment by Amazon,FBA) |
數位廣告 | 中國市佔第一,高於百度和騰訊 | 北美市佔第三,次於字母和臉書 |
本地生活 | 餓了麼、口碑 | 無 |
C2C電商 | 淘寶、閑魚、迅犀 | 亞馬遜第三方商戶服務 |
B2C電商 | 天貓 | 亞馬遜自營電商、亞馬遜第三方商戶服務 |
跨境電商 | AliExpress、考拉、Lazada、Bukalapak | 亞馬遜在各國的直營網站 |
實體零售 | 盒馬、大潤發、銀泰 | 全食超市,亞馬遜無人商店(Amazon Go),亞馬遜實體店 |
軟體 | 釘釘、UC瀏覽器、YunOS | 亞馬遜軟體市集 |
遊戲 | 阿里遊戲 | 亞馬遜遊戲 |
娛樂 | 阿里影業、優酷、音螺(蝦米音樂) | Prime視頻、亞馬遜音樂 |
醫療健康 | 阿里健康(港股代號0241) | Amazon Care,PillPack,Halo健身 |
媒體傳播 | 南華早報、財新傳媒、微博(美股代號WB)、嗶哩嗶哩(美股代號BILI) | 華盛頓郵報 |
硬體裝置 | 天貓精靈、平頭哥半導體、中天微 | Echo、Ring智慧居家、Kindle閱讀器、Fire TV電視棒、Graviton和Inferentia晶片、Fire平板、穿戴裝置 |
汽車 | ⼩鵬電動車(美股代號XPEV)、斑馬網路、高德地圖、高德叫車 | Rivian(美股代號RIVN,亞馬遜佔22%股份) |
估值比較表
就11/23/2021的收盤價來說,以下為兩者的目前估值比較:
亞馬遜 | 阿里巴巴 | |
股價 | 3580.04 | 133.6 |
市值(十億美金) | 1,820 | 363.31 |
今年以來股價表現 | +12.35% | -41.34% |
P/S | 3.99 | 2.91 |
P/E | 70 | 18.88 |
2020營收(十億美金)和成長率 | 386.064(37.62%) | 109.468(+52.11%) |
2020淨利(十億美金)和成長率 | 21.331(+94.08%) | 22.980(+8.92%) |
兩家公司主要部門的比較
電商部門的比較
大家別忘了阿里巴巴是在美國上市,產品在美國當地沒有可見度,即使有高速的業務成長(2021年之前,幾乎每一季都在30%以上,而且持續多年。以它是美股前十大的企業而言,這是很驚人的成就),也沒有受到投資人應有的估值認可。不像它的同業亞馬遜的成績和成就,美國人感受得到,因此會受到相當的追捧,享受應有的高估值(請注意,亞馬遜在阿里巴巴上市和其後兩三年,市值是小於阿里巴巴的。亞馬遜的營收成長也沒有優於阿里巴巴)。就電商部門而言,亞馬遜的國際部門幾乎很難獲利,近年才有盈餘;而阿里巴巴的電商部門,不僅一直以來的EPS就是正的,而且獲利豐厚。
對於市場份額和年度平台電商總交易額(GMV)來看:
亞馬遜 | 阿里巴巴 | |
在本土電商的市佔率 | 北美電子商務市場份額的 39%(eMarketer 2020 統計) | 53.3%的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份額(eMarketer 2019統計) |
在對方母國的市佔 | 2010年收購卓越網市占率超15%。2019結束中國「亞馬遜集市」市占不到1% | 2014年阿里巴巴買下「11 Main」的電商平台進入美國市場,但僅推出一年就關了 |
年度平台電商總交易額(GMV) | 2020年GMV 3,000億美元 (貿發會議統計) | 2020年GMV 1兆美元(貿發會議統計) |
兩者的雲端部門比較
2020年,亞馬遜的AWS只產生了全公司11.75%的營收,貢獻了全公司67.82%的營業利潤。就淨利而言,AWS產生了63%的總淨利。可以說亞馬遜是拿AWS部門所產生的現金流,來挹注其它的部門的發展。
至於阿里巴巴的雲端部門阿里雲(Aliyun)的營收佔全公司總營收的10%,而且它的EBIDTA在2020年已經是正的了,這表示部門是一個已經開始在為公司賺錢的部門。
2020年Gartner全球IaaS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報告顯示,亞馬遜AWS、微軟Azure、阿里巴巴阿里雲、Alphabet的GCP市場份額分別為40.8%、19.7%、9.5%、6.1%。
物流部門的比較
馬雲的阿里巴巴走的是輕資產路線,所以自己不想養送貨大軍,這可以理解。早期沒有菜鳥網路時,阿里巴巴靠的是第三方的物流,也就是它自己不負責送貨,這也是為何阿里巴巴的淨利潤率很高的原因。但是現在它的物流已變得較為複雜,核心的後勤仍是由菜鳥網路這個後來併購來的公司負責,順便一提,菜鳥網路的價值只排在螞蟻,阿里雲等中國獨角獸之後,大概在中國可排前十名,總之很值錢。菜鳥承諾可以在72小時內送達世界任何角落,用的是自己的飛機。在中國,除了順豐外,所謂的四通一達等五大快遞公司,阿里都是大股東,阿里是利用這些關係子企業來送貨,即使現在有菜鳥網路,還是這樣做。
亞馬遜則和京東(美股代碼:JD)一樣,一開始就是靠自己的物流人力配送 ,這個部門稱為亞馬遜配送(Fulfillment by Amazon,FBA)。照理說亞馬遜養這麼多人送貨不合理,是的,這也是為何亞馬遜電商部門的營運利潤只有整個公司的1/3的主要原因,國際
部門還至今三不五時虧本,也正是這個道理。而且亞馬遜至今還是有部份靠第三方送貨,只是比例在逐年下降中。亞馬遜物流能量很驚人,佔全美1/5的量,現在已超越聯邦快遞(美股代碼:FDX),成為美國第三大的包裹快遞公司,據亞馬遜全球消費者部門的執行長大衛克拉克表示公司將在2022 年初,將會超過UPS(美股代碼:UPS),成為僅次於美國郵政服務,成為美國第二大的包裹快遞公司。2019年時美國銀行估計亞馬遜自己運送了58%的包裹。截至2021年8月下旬,亞馬遜自己投遞了大約66%的包裹。更驚人的是它的物流效率,我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的第2章的2-3節130頁提過,亞馬遜投件平均3.4天到,業界是平均是5.6天。
數位廣告
亞馬遜在北美數位廣告在過去短短幾年,已經進佔到市佔第三約6.8%,僅次於字母的38.2%,以及臉書的21.8%,令人驚訝。
相較下,令更多人跌破眼鏡的是阿里巴巴在中國的數位廣告業,市佔約25%,長期以來都是第一,遠高於百度和騰訊皆約8%。
eMarketer在今年的報告中指出,全球的數位廣告市佔如下:
- 字母29%
- 臉書24%
- 阿里巴巴9%
亞馬遜在中國,阿里巴巴在美國
亞馬遜在中國,不論是電商,或是雲端業務;幾乎都沒有能見度。亞馬遜在中國並沒有像臉書(美股代碼:META)或字母(美股代碼:GOOGL和GOOG)被明令正式禁止,但不會是中國網路買家的熱門電商網站。要很公平地說,外國的實體零售業幾乎都無法生存,不是只有亞馬遜,線上電商也沒有好到那裡去────主要的因素是所有外商,實體或線上,沒有例外,都水土不服(這無關政治) ,趕不上中國本土的對手,不論是服務的廣度,效率,本土化。即使是法國最大的家樂福,德國最大的麥德龍(Metro),美國最大的沃爾碼(美股代碼:WMT),法國的歐尚,台灣的大潤發;幾乎都很難立足,就連沃爾碼都一再被傳出要撤出中國。另外,亞馬遜的雲端部門AWS,努力了許多年,雖然功能不差,也都難敵中國本土的同業,因素太多了。目前主要是利用白手套在經營。
這種現象和阿里巴巴在美國是差不多的,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阿里雲在美國是被政府明令禁止的。中國的賣家會到亞馬遜上賣東西,美國人基本上網上購物也不會想用阿里巴巴。
這在商業界,是一件很吊詭的現象,因為以這兩家企業的規模和提供的服務,理應在全球前兩大國都有相當的市佔才合理,但事實則不然。主要是政治因素,以及雙方人民自覺性,幾乎可以說是相互抵制的結果所導致,只能說,是一個極其特殊的案例。
非商業因素的干擾
阿里巴巴一直是華人熱門的投資標的
長久以來,阿里巴巴(美股代碼:BABA)一直是海峽兩岸的投資人較熱衷的美股投資標的。原因很多;例如它是中國企業在美股上市的最大市值企業,比起美國人而言,華人對它較熟悉等等原因。
被詛咒的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在2014年於美股上市時,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上市案。但是阿里巴巴自上市以來,命運多舛。因為它一上市就是個有大量盈利的企業,這在科技業很少見,就電商而言,更是絕無僅有的很少數的案例(大型電商是唯一的一個)。但是開始的前兩年,美國投資人就覺得以歐美的電商同業都大幅虧損,阿里巴巴竟可以有大幅的獲利(請注意是淨利,不是現金流,也不是EBITDA),很不可思議,直覺其中必有蹊蹺。因此剛開始就有許多投資人認為財務造假,不相信阿里巴巴的財報,但是沒有一家提出過任何證據證明阿里巴巴的財報有問題────結果許多投資人對它進行放空,造成股價自始至今都被壓低。
如果阿里巴巴是美國企業
我個人長久以來就在思索一個假設性的問題,但也並非沒有意義。如果阿里巴巴是美國企業,或至少不是個中國企業,就我個人的經驗和看法,阿里巴巴的市值當不僅止於此,至少會是目前市值的3倍或是5倍。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
- 如我前面所談的,阿里巴巴上市以來就似乎是一家被詛咒的企業。
- 因為它是美股前十大市值中唯一的中國公司,被美國人視為中國企業的當然代表。
- 川普以來,反中抗中變美國的全民運動。
- 美國的證管會主席和公開在電視上,要求美國投資,避免投資中國的股票。
- 美國政府明令禁止阿里巴巴在美國營業。
- 2020年10月底,螞蟻上市案突然被卡關後,持續一年多的中國政府在各方面的監管動作,目前並沒有停止的跡象,造成所有中概股大幅下跌,有的還跌去80%以上。
這些因素,都和阿里巴巴的業務表現無關,但一定程度上大幅度地壓抑了阿里巴巴的股價,因此會說如果它是美國公司,股價應有3.0到5.0倍,一點也不過份。別忘了,亞馬遜和阿里巴巴的業務,在各方面幾乎是一樣的,也就是股價估值是有可比較性的;而且市場份額和年度平台電商總交易額(GMV),阿里巴巴在這兩項電商業最重要的指標,都明顯優於亞馬遜。但請您看一下,他們兩家公司目前的股價和估值,您認為合理嗎?

這就是投資的困難之處
看完本文、我之前寫的《中概股的最大風險—以阿里巴巴和騰訊為例》 、還有《騰訊和阿里巴巴》,正常的投資人一定覺得阿里巴巴的股價估值多麼地不合理。前一小節裡面的前幾項是投資人的心理偏見,和事實或成績無關。後面則和監管法規有關,這些都是上市企業本身控制不了的地方。當然,這也是股市複雜,投資困難的地方。
相關文章
- 《真正的零售霸主沃爾瑪(Walmart)如何賺錢?》
- 《中國人工智慧的進展和頂尖的企業》
- 《深度求索(DeepSeek)對全球AI和股市所造成的衝擊》
- 《旅遊電子商務之王繽客(Booking)如何賺錢?未來前景分析》
- 《全球發展最迅速的快時尚銷售商希音(Shein)如何賺錢?》
- 《Shopify簡介,它是如何賺錢的?貝佐斯承認的唯一敵手》
- 《東南亞市值最高的企業冬海(Sea),蝦皮(Shopee)的母公司》
- 《拉丁美洲的電商霸主自由市場(美卡多,MercadoLibre)》
- 《自由市場(美卡多,MercadoLibre)是亞馬遜少數無法擊敗的電商,為何持續能交出好成績?》
- 《亞馬遜(Amazon)的宰制力 – 從貝寶(PayPal)、Affirm、費埃哲(Fair Isaac)、威士(Mastercard)、萬事達(Visa)近來股價的走勢來看》
- 《亞⾺遜(Amazon)為何收購米⾼梅(MGM)?》
- 《中概股的最大風險—以阿里巴巴和騰訊為例》
- 《亞馬遜(Amazon)和阿里巴巴(Alibaba)的比較》
- 《阿里巴巴的分拆為何各界一致看好?》
- 《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比較(上集)》
- 《騰訊和阿里巴巴的比較(下集)》
- 《拼多多靠什麼賺錢,憑什麼超越阿里巴巴成美股中概股龍頭?》
- 《中概股適合長期投資嗎?》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