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公開質疑台灣政府
2023年3月16日《天下》雜誌特別邀請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與《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現場對談。張忠謀在對談中說:「台積電在成立時,政府只是扮演投資者,而且是心不甘、情不願地投資。」並且指米勒《晶片戰爭》書中要修正的是:「米勒可能太過強調政府在1987年台積電成立過程扮演的角色。」張忠謀特別提到:「當時經濟部長李國鼎獨排眾議,全力支持張忠謀,才讓政府願意支持投資台積電48%的股份。」
註:關於《晶片戰爭》一書的重要內容,詳見我的另一則貼文《《晶片戰爭(Chip War)》內容談了些什麼?》
引起葉萬安不滿
葉萬安在近百歲時仍常常投稿給《聯合報》「民意論壇」,其中一篇駁斥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政府不甘投資台積電」論,葉萬安以自己追隨李國鼎近五十年的親歷者還原歷史,寫了一篇擲地有聲的「我質疑」,詳述李國鼎及財經閣員如何排除萬難,替台積電籌措資金,而且前後任行政院長孫運璿、俞國華從創立工研院、創辦台積電的殫精竭慮,在在可見即使當時各界對半導體產業一片不看好(立委反對,民間企業不想投資)的情形下,政府勇往直前,並完全信任張忠謀,放手支持這個新創企業,現在看來仍是不可思議的傳奇,這怎麼會是張忠謀所說的「政府心不甘、情不願投資」?
李國鼎為資金大力奔走
張忠謀與《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現場對談的話與葉萬安所了解的歷史有很大的出入,葉萬安追隨李國鼎近50年,李國鼎曾親口對葉萬安說:「在聯電成立後,積體電路研究應該升級,他指示工研院長張忠謀,就台灣建設超大型積體電路可行性進行研究。」張忠謀研究後認為可行,不過設備投資巨大,工研院沒有能力承擔。李國鼎認為只要可行,資金問題他來解決。於是李政務委員兼行政院應用科技小組召集人(不是張忠謀說的經濟部長)協助經濟部要求行政院動用第二預備金,支援工研院採購超大型積體電路設備,可見政府對該計畫之重視。
李國鼎為企業牽線
不久後,張忠謀院長認為如此龐大的投資只用來進行研究,不符經濟效益,建議比照聯電自工研院移出成立獨立的公司,也可帶動上下游產業的發展,不過成立獨立的公司,還要籌集大量的資本是一大問題。李國鼎不僅接受張院長的建議,還想如能邀請民間大企業每家投資五億元,資金問題即可解決。於是李國鼎帶著張忠謀來到經建會,邀請趙耀東主委一道去拜訪幾家大企業負責人,如王永慶、辜振甫、吳舜文等等。趙主委回來後對我們說,希望不大,他們對「積體電路」完全不了解,而且頭幾年不會賺錢。不過給李政務委員面子,多少會投資一些。
李國鼎堅持必需由台灣控股
當時的荷蘭飛利浦公司知道,要投資51%,李國鼎歡迎飛利浦公司投資,但不能太多,新公司應由國人主導。於是李國鼎又帶著張忠謀去行政院見俞國華院長,報告要成立台積電,俞院長不僅同意,也支持李國鼎由國人主導的主張。並在行政院院會中,指示積極推動超大型積體電路工業,並成立五人籌備小組,以經建會主委趙耀東、經濟部長李達海兩人為共同召集人,財政部長錢純、國科會主委陳履安、工研院長張忠謀為委員,張並兼執行祕書。結果民間投資3500萬美元占總投資24.2%、飛利浦投資四千萬美元占27.5%、政府包括開發基金投資七千萬美元占48.3%,均為現金投資,並無技術股。
政府投資七千萬美元在當時不是小數目
就以上所述,超大型積體電路計畫及台積電公司成立過程看來,除李國鼎全力支持外,兩任行政院長孫運璿與俞國華也大力支持。過程中有人反對是常態,但不能代表政府。政府投資七千萬美元在當時不是小數目,五年前聯電成立時,資本額才新台幣3.6億元,台積電投資55億元,是聯電投資的15倍,可見台積電投資巨大。政府完全放手讓你經營,是信任你。何來政府投資台積電是「心不甘、情不願」?
註:這一段故事,詳見我的另一則貼文《台積電張忠謀的爭議言行》
在世者支持葉萬安駁斥張忠謀
葉萬安的這篇短文在刊出後,許多參與及了解台積電等籌設過程的友人來電,甚至來信支持我的立論。可見許多人對張忠謀所說「政府心不甘、情不願投資台積電」不滿,且認為有失「公道」。
張忠謀只好承認史實
最近《張忠謀自傳》下冊於2024年12月出版,葉萬安買來一看,葉萬安對他來台在工研院及台積電工作的部分,發現他在自傳下冊第444頁第三段寫道:「但我必須承認,沒有政府的投資和協助,我辦不成台積電。」他終於承認政府除投資外,還有「協助」,說了實話,未再提「心不甘、情不願」了。
還好有葉萬安
葉萬安耿直,他絕不含糊其辭,他也看不起這樣的人,他更不齒會扭曲事實的人。他用經濟數字挑戰過總統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並直斥他們「說謊」、「總統府真已成炒股及說謊中心」。

相關文章
- 《葉萬安駁斥張忠謀的「政府不甘投資台積電」論》
- 《台積電當初到底是如何被創立的?不是張忠謀》
- 《台積電張忠謀的爭議言行》
- 《《晶片戰爭(Chip War)》內容談了些什麼?》
- 《台灣的半導體工業現在對台灣有多重要》
- 《台積電面臨哪些營運風險和劣勢?》
- 《由投資美國1650億美元看出,台積電的護城河和競爭力其實很脆弱》
- 《台積電的先進封裝演進史》
- 《晶圓代工之外,台積電正成為封裝之王》
- 《先進封裝是半導體的下一個金雞母》
- 《全球半導體封裝市場正在發生根本上的大改變》
- 《Onto如何賺錢?先進封裝和製程的受益者》
- 《台積電目前和未來共有多少晶圓廠和封裝測試廠?》
- 《台灣廢核重創台積電,一次電價上漲使利潤率少1%,禍首台電三年漲四次電價》
- 《利潤豐厚的半導體供應鏈》
- 《Rapidus會是台積電即將迎來的最強大對手》
- 《梁孟松是中芯(SMIC)突破美國封鎖的功臣》
- 《為何台積電的估值遠低於美股同業?》
- 《台積電的DCF內在價值是多少?如何用免費工具程式快速地計算出來?》
- 《台積電晶圓代工的成本,價碼,研發成本》
- 《台積電,英特爾,三星,中芯,Rapidus良率和先進製程的比較》
- 《台積電,英特爾,三星,中芯,Rapidus未來晶片的新製程路線圖對照表》
- 《真正掐住台積電脖子的企業艾司摩爾(ASML)》
- 《為何台積電的利潤率遠大於競爭對手?》
- 《台積電眼前的幾大挑戰》
- 《台積電(TSMC)的2大長期威脅:美國和中芯》
- 《台積電如何賺錢?》
- 《Zyvex和次奈米半導體製程的目前發展,會威脅到台積電嗎?》
- 《台積電眼前的幾大挑戰》
- 《台積電負面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方式不利未來和成長》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