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美股需要注意匯率風險嗎?

匯率風險

緣由

有位朋友CJ在本部落格上抛出了這個問題,我認為可以把這個主題談一下,和大家分享。以下是他的原話:

Andy老師你好,拜讀你的部落格許多ETF及美股的知識,受益良多。真的很感謝你願意持續無私的介紹美股及ETF讓我們認識及學習。讓我們除了台灣的投資環境之外,還有更都選擇。
只是想請教你一個問題,我曾經看過一些財經專家建議人們在買美國的ETF的時候,要多注意匯率的風險,擔心贏了年化報酬輸了換匯問題,最後總資產變成白忙一場空?不知道您對這個觀點有什麼看法?
抱歉週末時間打擾你休息冒昧提出問題請教你,先祝你週末愉快,安好。

前言

所謂專家的這些言論其實是鼓勵短線和波段操作的典型散戶和不專業的看法,但我個人並不否認類似的言論有其市場和點閱率,因為大多數投資人長期所受的洗腦觀念也是如此,再度提醒各位朋友:「大家都認為的常識,並不一定是正確的」。

請注意,成功的投資「不應談短期」,因為沒有意義,我們是在投資,又不是算命或預測。而且我向來反對短線,短線很難累積令人滿意的資產。

理由

對這個問題簡單的回答是:「不要理會匯率因素」的干擾,以下是我的理由。

台灣的金融資產報酬較差

除非您一輩子只待台灣,不出國,不上網,不購物,只投資台股或台灣本地的資產,那匯率大致上和您沒關係。否則一定得面對這個問題,煩惱這個問題不必要。但即使台股也會大受匯率的影響。外資佔台股約40%,當他們競相出脫台股,賣出台灣的股票,把資金滙回美國,新台幣匯美金自然就會大跌。今年,就是現在,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

但台灣的金融投資工具包括股市的報酬率都比國外低太多了。

國外資產都有匯率風險

任何國外的資產一定都有匯率問題;包括現在很多台灣人投資的美元保單,美股當然也是。

只有一種形下,可以完全消除新台幣對美元的匯率風險;那就是台灣的中央銀行仿傚香港,從今日起訂死新台幣對美元一個官方公定的匯率,也就是固定一個數字,緊釘美元的漲跌,這樣就不會有匯差了。

美元的匯率算很稳定的

比起歐元,人民幣,英鎊,日幣;美元的匯率算很稳定的。其它非主流的貨幣,那就更別提了。

其實現在最具影響力的貨幣還是美元(這主題太大,有空再談),比起其它國家,美元匯率算稳定的,美元匯率也不可能「大幅波動」,因為影響太大。根據國際清算銀⾏統計,美元在全球官⽅外匯儲備中所占的比重,2000年超過7成,2020年時約6成

近年,美元佔全球跨國互匯的比例,的確因人民幣和歐元的競爭有所下降,但現在還是佔2/3以上的壓倒性的比例。而且美國的綜合國力還是獨一無二,現在活著的人,有生之年應該還是如此。

一般人沒能力應付

匯率問題牽扯的層面太大,甚至大過股市,而且一國的貨幣是主權的主要表現,也是各國央行主要的兩大任務之一(另一項是利率);因此,匯率是典型的政治議題,不是多數人認為的單純經濟或財經議題。

正因如此,匯率不可能是一般人有能力應付的議題。這點巴菲特在多年前就表示過了。我在《投資人應如何看待總體經濟走勢和預測?》一文裡就引用過他的話「「如果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私下告訴我,未來兩年他的金融政策如何,我也不會改變我的任何投資作為。」

投資人應把主要的時間和心力放在您投資的產品上,研究被動投資人的美股大盤ETF,或是主動投資人應把心力花在研究個別上市企業的表現和競爭力上,不必分心,擔心匯率根本沒有必要。

美股長期投資人可以忽略匯率問題,理由很簡單,美股(比如美股大盤ETF)的報酬率比起美元的匯率波動(我知道您關心的是匯損)「大非常多」,匯率波動可以被忽略。

台灣的美金匯率期都很稳定

有位朋友在看完這篇文章後,也點出了另一項值得分享的心得,值得在此補上。台灣比起亞洲的競爭國(主要是南韓和日本),台幣兌美金的匯率波動比我們的鄰國低多了,而且長期以來都是如此。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南韓那時差點滅頂(我的用語很適當),泰國也太幅受創;這兩國當時都陷入危機;其它亞洲國家當時多少都受傷,台灣幾乎沒被影響到。

為何台灣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幾乎未受影響?這件事事後在國際金融界引起很大的討論。我個人認為和現在相比,當時的台灣國力強盛:

  • 是全球第十二大貿易國
  • 外匯存底全球第二
  • 亞洲四小龍之首
  • 幾乎沒有外債,這在全球是很少見的情形
  • 採取超級保守封閉的金融政策,和國際金融體系連結度不高(這一點其實現在還是如此)

長期而言,短期波動幾無影響

我個人只推崇長期投資。只要長期投資,即使有短時間的大幅匯率的波動,也可以逐漸被淡化;原因前面說過美元匯率也不可能大幅波動,因為對全球的影響太大。

實際算給您看

三十多年前,美金兌新台幣曾經是1比25,現在是1比32。以此為基礎,分別投資三十年,代表台灣投資美股或美元資產,表面上看起來新台幣錢變小了,所以您會認定在新台幣兌換美元上蒙受了28%的「匯損」(我們先用這「匯損」兩個字,後面會再精確地說明)。這聽起來很大,不是嗎?

但三十年前,您如果投資美股大盤標普500,包括股息,您可以取得10.65%的年化報酬,這可用我的這項工具標普500指數年化報酬率查詢器計算得出。

接著您再用我的這項工具《單利和複利計算器》計算得出,以10.65%的複利年化報酬投資,三十年後您可以取得本利和20.82倍的報酬。

還有更重要的問題

事實上是滙兌利益,不是滙損

這篇文章發表後,收到一位朋友的回覆看法。很感謝他提醒我「美元台幣滙率由1:25變成1:32,對台灣投資人是滙兌利益,不是滙損。」原文請看本文後面的讀者留言。這令我不得不再深入分析這個問題。

要投資美股,必需使用美元。也就是台灣投資人必需先把手中的新台幣換成美元,這中間可能引發的美元匯換台幣滙率的問題。過去三十年來,其實歷史經驗和事實反而證明台灣投資人所擔心的新台幣換成美損失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美元台幣滙率由1:25變成1:32,對台灣投資人是滙兌『利益』,不是滙損。」

除非您最後移民,不需再把美元換回新台幣。因為台灣人終究在最後會實現投資所得,也就是最後您把美股賣了,匯回台灣,再換回台幣。實際上您的獲利比您想的大多了,因為假設您長期投資美股三十年,您會有以下兩部份的所得:

  • 第一部份:三十年的美股資本利得,本利和20.82倍的報酬。
  • 第二部份:加上三十年後新台幣對美元貶值後您會另外「再」獲得本利和20.82倍的報酬乘以28%的匯兌獲利;因為三十年前1美元只能換25元新台幣,現在1美元能換32元新台幣了。

如果您最後移民,不需再把美元換回新台幣,那您只能取得本利和20.82倍的報酬,會少掉上面第二部份的本利和20.82倍的報酬乘以28%的匯兌獲利,這是一筆很大的錢。

那為何有匯損的說法?

不過容我說明一下,大部份的台灣投資美股的投資人想得沒有太透徹,以致於容易受所謂的專家或名嘴的影響,因為專家或名嘴需要吸引受眾以維持他們的知名度,因此所談的觀點必需要聳動才行,如果觀點似是而非,那就更好了。提醒投資人,這世上不存在無懈可擊的投資觀點,投資的觀點都很主觀。因此才會造就人人都能對投資提出一番道理,這是許多專家,網紅或名嘴說得一口股市經,可以生存的根本原因。

許多專家,網紅或名嘴們對這個問題的見解幾乎都是很短期的投資看法,因為短期的投資看法能迎合多數人害怕股價下跌時需要找尋慰藉的需求。2022年以來因為因為台灣投資持續在短時間內看到股市和匯市的「大幅波動」(這四個字很重要),很少人不會心慌的。如果投資人在此時把新台幣換成美金後,萬一下一個月或下一星期匯率反轉(最近幾星期就發生了),多數人會認為他運氣不佳,短期內就因匯率的大幅波動,造成他短期內虧了錢,這是人之常情──我認為所謂的專家,網紅或名嘴們提醒台灣的美股投資人要注意匯率方面可能的損失,指的應是這一種情形(投大眾短期損失的心理所好);更精確地說,他們考量的還是短期的投資盈虧,鼓勵波段操作或擇時操作。

貨幣本身的貶值


另一項我想反駁所謂專家,網紅或名嘴們的看法是──按照他們的邏輯,貨幣除了匯率問題,當然還必需包括貨幣貶值的因素(我部落格寫過一篇和此相關的專文《投資人的三大殺手:通膨,利率,和稅賦》)才對,而且匯率會升值或下跌(先不考慮長短期因素),但通膨造成的貨幣購買力下降(請參考我所寫的《美國歷年通貨膨脹率查詢器》,這個工具來查詢國歷年的通貨膨脹率。),會讓全球所有的貨幣都貶值,而且沒有任何貨幣對這個問題能免疫,所以這個問題對投資人的殺偒力更大,投資人應該更注意這個問題,優先等級應比匯率高才對啊。

照專家,網紅或名嘴們的看法和邏輯,「前怕狼後怕虎」,那豈不是不用投資了嗎?這也是我當初想花時間想寫這篇專文來反駁的主要原因。

貨幣是很複雜的議題

我這篇文章一開始的出發點是希望和提醒台灣投資人應把事情簡單化,直接把匯率因素視為投資美股時的噪音,根本不要去理會這個因素。因此我整篇文章的一開始思路是這樣設計的,在我補進「還有更重要的問題」這一個大節前,論述不夠完整,也不精確,因為其實貨幣本身就是一項很大很複雜的議題。這也是為何各國的中央銀行的角色如此重要的原因。

再次感謝朋友們,讓我有機會說明我完整的想法。我藉加入「還有更重要的問題」這一節的機會修訂這篇文章,把相關的問題補上來。我們終究還是必需面對真理,事實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不是主觀的看法。

結論

再說28%即使是「匯損」(朋友們可視為投資美股三十年的風險),對比20.82倍的報酬,兩者報酬差了74.36倍!請問那一個有說服力?因此討論匯率,根本浪費時間,沒有意義,除非投資人專注的是短期炒匯。

巴菲特也說過類似的話:投資人應把時間花在您所投資的個別企業的長期展望,基本面,競爭力這些事情上面。在此引用巴菲特在1994年寫給波克夏股東的信裡的一句話和大家分享「我們會繼續忽略經濟和政治上的預測,因為對多數投資者或生意人來說,這些預測會嚴重分散他們的精力。」

credit: canamcurrencyexchange.com

相關文章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

在〈投資美股需要注意匯率風險嗎?〉中有 4 則留言

  1. 投資美股7-8年了,以Vanguard的ETF為主,趁著疫情期間有投入自己熟悉的科技股。剛開始換美金投入美股時,也很擔心匯率的問題,總很擔心換得太貴,成本太高。這幾年換匯的心得是:真的毋須把心力放在匯率上。台灣的匯率算是穩定的,幾乎都有個固定的區間可以觀察與換匯,而我的重點是長期投資,換在31, 30還是29,真的影響不大。

    1. 胖貓兩隻,歡迎光臨,是的。除了我在文中說的理由外,您其實也點出了另一項心得,台灣比起亞洲的競爭國(主要是南韓和日本),台灣兌美金的匯率波動比我們的鄰國低多了,而且長期而言都是如此。1997亞洲金融危機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南韓那時差點滅頂(我的用許很適當),泰國也太幅受創;這兩國當時都陷入危機;其它亞洲國家當時多少都受傷,台灣幾乎沒被影響到,事後在國際金融界弔起很大的討論。我個人認為和現在相比,當時台灣國力強盛(全球第十二大貿易國,外匯存底全球第二,四小龍之首,幾乎沒有外債,而且採取超級保守的金融政策)。

  2. 好文章,但請作者留意: 美元台幣滙率由1:25變成1:32,對台灣投資人是滙兌利益,不是滙損。

    1. Unknown您好,
      很感謝您的回應,容我在此稍加回應。而且既然您很認真地回應了,我會把較精確的看法和這些回應,再回頭補上。

      您的評語中肯。說得沒錯。我自己年輕時實際經歷過1:25,甚至是1:24的美金對新台幣的匯率,美元台幣滙率由1:25變成1:32,對台灣投資人是"滙兌利益"。您是對的。

      不過容我說明一下,其實我在寫這一篇文章的時候,我也考慮是否要不要把這個想法帶入到文章中,提出"對台灣投資人是滙兌利益"這一句話。可是我後來沒有這麼寫,還是把重點放在"匯損"(因為我自己直接猜測大部份人擔心的情形–短期),這當然極不精確。其實我並非不知道" 美元台幣滙率由1:25變成1:32"對台灣人是"滙兌利益",但我之所以部落格原文那樣寫是因為"大部份的台灣投資美股的投資人"想得沒有太透徹,以致於容易受所謂專家或名嘴的影響,因為專家或名嘴需要吸引受眾以維持他們的知名度,因此所談的觀點必需聳動(如果觀點似是而非,那就更好了)幾乎都是很短期的投資看法,迎合多數人害怕股價下跌時需要找尋慰藉的需求。今年以來因為因為台灣投資持續在短時間內看到股市和匯市的"大幅波動"(這四個字很重要),很少人不會心慌的。如果投資人在此時換了美金後,萬一下一個月或下一星期匯率反轉,多數人會認為他運氣不佳,短期內就因匯率的大幅波動,造成他短期內虧了錢,這是人之常情——我認為"所謂專家或名嘴"考慮或提醒台灣投資人必須注意匯率方面可能的損失,指的這這一種情形(投大眾心理所好);更精確地說,他們考量的還是短期的盈虧,鼓勵波段操作或擇時操作。
      總之,(1).我這篇文一開始的出發點是希望和提醒台灣投資人應把事情簡單化,直接把匯率因素視為投資美股時的噪音,根本不要去理會這個因素。因此我整篇文章的思路是這樣設計的,這當然不夠完整,也不精確。
      (2).我在撰寫此文時,甚至想過把通膨貨幣貶值的看法都納進來(其實這樣才會更完整),以反駁所謂專家和名嘴的看法,因為照他們的邏輯,貨幣除了匯率問題,當然還必需有貨幣貶值的因素(我部落格寫過一篇和此相關的專文),而且匯率會升值或下跌(先不考慮長短期因素),但通膨造成的貨幣購買力下降,會讓"全球所有"的貨幣都貶值,而且沒有任何貨幣對這個問題能免疫,所以這個問題對投資人的殺偒力更大,投資人應該更注意這個問題,優先等級應比匯率高才對啊。照專家和名嘴的看法和邏輯,那豈不是不用投資了嗎?這也是我當初想花時間寫篇專文來反駁的原因。不過後來我也放棄貨幣購買力通膨這一個更大的議題,因為怕會喪失原問題的焦點,大部份人容易搞混。我新的文章,我會把這一部份一併補回。
      再次感謝您,有機會讓我有機會說明我的的整個想法。我也會藉此修訂文章,把這些回應補回去;因我們終究必需面對真理,事實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不是主觀的看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