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上添花是人的天性,多數人奉承諂媚名人或社會上有錢有勢的人都唯恐不及,說實話需要很大的勇氣。
台積電的原始股東
張忠謀在自己的自傳下冊提到 :台積電總股本1.45 億美元,由飛利浦出資27.6%,行政院開發基金出資48.3%。
其餘股東部分,台塑出資5%、中美和出資5%、華夏海灣塑膠及關係事業3%、台聚2%、耀華玻璃2%、聯成石化1%、台元紡織1%、誠州電子1%。
各國補助台積電
三國共補助台積電新台幣2,000億元
曾任擔任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行政院政務委員等台灣歷任政府重要官職的陳添枝先生,在2024年12月27日的媒體上引用了他的一席話。
拜登即將下台,他很快與台積電敲定補助金額是66億美元,歐盟也敲定給台積電在德國的投資補助50億歐元,日本確認提供兩筆約1兆日圓的金額給台積電。
這三個國家提供給台積電的補助,大概是新台幣2,000億元。陳添枝說:「中華民國政府曾經補助過的公司,把過去所有歷史資料加起來,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數字!」
台灣和中國對台積電的補助另計
請注意:新台幣2,000億元這個數字尚不包括中國政府給台積電的大筆補助款,也不包括台灣政府歷年來各項稅收的減免,半導體產業,研發等間接性補助或獲益───若由台積電設立至今算起,那可又是筆驚人的數字。
例如台灣政府公布,2023年1月開始適用公佈的產業創新條例第 10 條之 2 的子法規「公司前瞻創新研究發展及先進製程設備支出適用投資抵減辦法」:被產業界喻為「台版晶片法案」的這項法案中明定:研發費用達新台幣 60 億元且占營業收入達 6%、購置用於先進製程之設備支出達新台幣100 億元,可申請適用 25% 研發投抵或 5% 設備投資抵免。
台積電財報中指出,2021年和2022年陸續取得日本和中國政府補助款新台幣8.27億及新台幣70.51億元,2023年再取得新台幣475.45億元政府補助款。台積電2024年前三季取得美國、日本和中國政府補助款新台幣160.43億元(美國最終敲定台積電66億美元補助);台積電自2021年起,累計共取得新台幣714.66億元的政府補助款。
世界各國其實都在學中國的產業補貼政策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各國,包括台灣,當任何產業競爭不過中國時,最常把自己圍堵中國或禁運或制裁的行為合理化,一再批評中國大陸的產業補貼政策。
但不管喜不喜歡,事實上這些國家自己正在做的事,其實不也都是在學中國「舉國體制」和產業補貼政策?
「現在新的典範似乎是中國。」而美國、現在的日本或德國,他們所做的事情事實上都是中國大陸政策的翻版,「非常ironic(諷刺)」。
不知飲水思源的得了便宜還賣乖
當初政府投資台積電也只投了新台幣55億元,約佔48%股權,這是為什麼後來台積電張忠謀說「政府只出了一點錢」的來由。
張忠謀的「政府只出了一點錢」此番言論,凡是懂中文,而且不違背自己良心的人應都會感受此等言論是標準的「得了便宜還賣乖,不知飲水思源」:
- 不能以金額多寡來衡量原始股東對自己所創辦企業的支持程度。
- 新台幣55億元在1987年當時可是很大的一筆金額,而且經過幾十年的通膨,更顯示這筆錢的數目有多大了。請注意當時台灣政府並不像現在這麼有錢。
- 在任何的新創公司裡,投入48%股權都是極大的押注。
1987年,當年匯率是31.77,台灣的GDP是1050.4億美金,約合33371.21億台幣。所以當年的新台幣55億等於當年全台灣一年GDP的0.165% !這是很大的一筆錢啊!怎會是一點錢呢?
時常炫耀自己是美國人
他出生於中國寧波,卻一直以美國身份為榮。雖然多數人都知道張忠謀拿美國護照,這些都是事實。但我要談的是張忠謀在接受國外有影響力的媒體訪問時,一再強調自己是美國人,大有意在言外的涵義。
註:張忠謀來台加入工研院之前,和台灣沒有任何關聯。
在公開場合受訪時,他不止一次的提到過,美國人是自己眼中最重要的身份標籤: 「自從我來到美國並於1962 年入籍以來,我的身份一直是美國人,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2022年在台積電亞利桑那工廠典禮上致辭,張忠謀強調「我來自美國,我的夢想是在美國建一座晶圓廠。」
更荒謬的是:台灣連續多年指派一個口口聲聲到處張揚,唯恐世人不知他是美國人的外國人,代表中華民國總統出席台灣極少數能和世界領袖同台的亞太經濟合作(APEC)年會,難道全台灣2300萬人中都找不出第二個真正「只」擁有中華民國國籍的代表人選,非得派個到處宣揚自己是美國人的人來代表台灣嗎?
註:台灣的「公務人員任用法」中載明: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不得任用為公務人員: 一、未具或喪失中華民國國籍。 二、具中華民國國籍兼具外國國籍。
不厚道地公開批評表現優秀的前公司員工
張忠謀曾接受《電子時報》專訪時,提到對於梁孟松的看法。張忠謀認為梁孟松在離開台積電以前很忠心、很好,唯一讓他覺得好感打折的原因,是梁跑來跑去(請您非常細地來回多讀這句話,箇中的意涵我就不在此說破了)。
問題是張忠謀有嘴巴批評他人,卻不懂得檢討自己,他自己呢?張忠謀自己也承認當年學校一畢業,用起薪來決定加盟的第一家公司。張忠謀自己跳槽所換的公司的數目,比梁孟松可多得多了,明顯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行徑。
張忠謀自傳提到一段往事 :從麻省理工大學畢業後,張忠謀放棄了當時前途無量的福特汽車,而選擇入職了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希凡尼亞半導體,只因為後者多給他開了1美元的薪水,而當他把加薪的要求提給福特時,卻得到了對方毫不留情的拒絕:「這裡輪不到你討價還價。」
關於梁孟松,請參見我的另一篇貼文《梁孟松是中芯(SMIC)突破美國封鎖的功臣》
自我感覺良好引人非議的公司文化
張忠謀2016年就公開表達過他的反工會的立場,2022年時他又把這項主張強調了一次。他表示谷歌,臉書,微軟成功的關鍵之一是他們沒有工會,這樣的發言令人震驚,這樣的主張若在美國可是會引發公司形象的大風暴的。其實這就是為什麼台積電在美國的勞資關係持續緊繃,至今無解的主要(沒有之一)的原因,台積電在Glassdoor上的綜合評分更是只有3.1(滿分為5分),如此的結果就不會令人訝異了。
註 :Glassdoor是供員工評價自己所工作的企業的著名網站,綜合評分3.1是我個人所見過,大型科技企業最低的分數,這個分數真的「非常非常地低」。
註 :其實張忠謀的認知並不正確,微軟和谷歌都有員工所組成的工會。谷歌員工透過字母工人工會 (AWU) 加入了工會: 會員資格 AWU 代表谷歌和其他字母公司的 1,400 多名員工,包括全職員工、臨時員工、供應商和承包商。微軟內部或其子公司(例如動視暴雪,ZeniMax Media,Bethesda Game Studios)設有工會,微軟並承認微軟在其他國家(例如德國和南韓分公司)的工會。
有台積電離職員工曾在台灣知名的社群網路平台Dcard上發文,分享自己已經從台積電離職 12年,離職的轉捩點是他某天聽到張忠謀說的「螺絲釘文化,張並提到員工的職涯規劃是員工自己的事情」,這些話讓他下定決心要離開台積電。
美國非營利媒體《Rest of World》報導台積電在美國的困境,也被甚為知名的科技媒體《The Verge》轉發。其中竟提到了:「TSMC was the worst possible place to work on Earth(台積電是地球上最爛的工作場所)」。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2023年6月6日股東會上喊話:「台積電只有一種企業文化,核心價值需要遵守,不願意值班的人,就不要來參加這個產業。」
台積電人力資源部門的副總何麗梅在接受媒體CNN訪談時說:「比如說地震了,我想我們所有的工程師都知道需要盡快回到公司,不管現在幾點,已經是半夜了,他們都會回來的。」爆肝依然還是台積電的優良傳統。2022年的數據顯示,台積電的新人離職率高達17.6% ,全體員工離職率也在6.8%的高點。
關於台積電引人非議的公司文化,詳見我的另一篇貼文《台積電負面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方式不利未來和成長》
沒有台灣給的舞台,他只是眾多的退休路人甲
張忠謀親⾃撰寫的⾃傳下冊,他自己提到離開德州儀器後,曾在5年內3次辭職,最終「已經無路可⾛,只剩下下台積電這條路」!
張忠謀自己多次提及:當初台灣的多位不同層級的政府官員曾「多次」邀請張忠謀來台,協助主持台灣政府所擘劃的半導體企業時,張忠謀自己也還在觀望。後來是如張忠謀自己說的在自己「走投無路」,沒有更好的出路的情況下,不得已之下的唯一選擇。
如果沒有台灣政府協助創立台積電,讓他有發展的舞台,現在的張忠謀就只是個退休的路人甲罷了。
創立台積電的想法,並不是來自張忠謀。更精確的描述應讓是張忠謀只是當時台灣政府找來領導這家台灣國家所創立的半導體企業的專業人士罷了。這段史實,請見的的另一篇貼文《台積電當初到底是如何被創立的?不是張忠謀》
結語
台積電現在的成功,有很大一部份是台灣當年(不是現在)經濟官僚的遠見(這是主要的原因),加上台灣政府和全民常年在各方面永無止境的支持下(這是次要的原因)的結果。
心理學上有所謂的月暈效應,張忠謀當然有功勞,但功勞絕非該張忠謀一人獨享。建議您讀一下《台積電當初到底是如何被創立的?不是張忠謀》

相關文章
- 《台積電當初到底是如何被創立的?不是張忠謀》
- 《台積電張忠謀的爭議言行》
- 《台積電面臨哪些營運風險和劣勢?》
- 《由投資美國1650億美元看出,台積電的護城河和競爭力其實很脆弱》
- 《台積電的先進封裝演進史》
- 《晶圓代工之外,台積電正成為封裝之王》
- 《先進封裝是半導體的下一個金雞母》
- 《全球半導體封裝市場正在發生根本上的大改變》
- 《Onto如何賺錢?先進封裝和製程的受益者》
- 《台積電目前和未來共有多少晶圓廠和封裝測試廠?》
- 《台灣廢核重創台積電,一次電價上漲使利潤率少1%,禍首台電三年漲四次電價》
- 《利潤豐厚的半導體供應鏈》
- 《Rapidus會是台積電即將迎來的最強大對手》
- 《梁孟松是中芯(SMIC)突破美國封鎖的功臣》
- 《為何台積電的估值遠低於美股同業?》
- 《台積電的DCF內在價值是多少?如何用免費工具程式快速地計算出來?》
- 《台積電晶圓代工的成本,價碼,研發成本》
- 《台積電,英特爾,三星,中芯,Rapidus良率和先進製程的比較》
- 《台積電,英特爾,三星,中芯,Rapidus未來晶片的新製程路線圖對照表》
- 《真正掐住台積電脖子的企業艾司摩爾(ASML)》
- 《為何台積電的利潤率遠大於競爭對手?》
- 《台積電眼前的幾大挑戰》
- 《台積電(TSMC)的2大長期威脅:美國和中芯》
- 《台積電如何賺錢?》
- 《Zyvex和次奈米半導體製程的目前發展,會威脅到台積電嗎?》
- 《台積電眼前的幾大挑戰》
- 《台積電負面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方式不利未來和成長》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