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擘的人工智慧策略正在轉變

人工智慧策略

只要是關心美股的投資人,一定會發現五大科技巨擘的人工智慧策略,正悄悄地發生重大的轉變。

有志一同公開宣言擁抱

2025年6⽉,Meta 的祖克柏宣佈成立超級人工智慧(superintelligence)實驗室的部門,打算組成50人的AGI團隊。2025年7 ⽉ 21 ⽇來自Meta的相關消息顯示,Scale AI創辦人、前執行長汪滔(Alexandr Wang)與Github前執行長Nat Friedman將是共同領導Meta超級智慧實驗室負責人。圍繞Meta超級智慧實驗室,Meta方面已建構了一個整體人員規模超過3,400人的AI部門,包括AGI基礎研究團隊、AI產品團隊、基礎AI實驗室、Llama研發團隊。

微軟執⾏⻑納德拉2025年7 ⽉ 24 ⽇在發給全體員⼯的備忘錄中提到,科技業沒有永遠的贏家,微軟必須從軟體⼯廠轉型為智慧引擎、協助每個⼈與每個組織去打造他們需要實現的⼀切

字母執行長桑德爾·⽪查伊(Sundar Pichai)2025年6⽉接受《Lex Fridman Podcast》專訪時表示:「整合字母旗下的DeepMind 與Google Brain 兩⼤團隊、將AI能⼒導入搜尋產品、推動 Chrome 與 Waymo 等改⾰,保障穩定業務與前沿創新同時進⾏。在AGI進程⽅⾯,他預測真正 AGI 或許會在2030年後實現。」

蘋果的執行長庫克在其少見的8月1⽇的現場員⼯⼤會中表⽰,AI⾰命的規模「與網路、智慧⼿機、雲端運算及App ⼀樣⼤、甚⾄更⼤」。他說:「蘋果 必須參與這場⾰命,蘋果將會參與,這正是屬於我們的機會。我們會投入資源去實現它。」他說:「我們每個⼈都已在某種程度上使⽤ AI,全公司也必須這樣做。不這樣做,將會被時代拋在後頭。」

亞馬遜的執行長安迪賈西在第二季的財報發表電話會議中指出:「我認為AI是我們這代人經歷的最大技術變革,這話分量不輕,因為即便在我們相對短暫的人生中,已經經歷了雲端運算、行動互聯網乃至網路本身的變革,但我仍然覺得AI會是這代人遇到的最大技術變革。它不僅會改變我們所知的每一種客戶體驗,催生我們以前只能夢想得到的客戶體驗,還會大大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每一個工作領域,AI都可能產生重大影響。我們會擁抱人工智慧,努力塑造它。」

高價競標人工智慧初創公司

2025 年6月,Meta同意斥資148 億美元,收購Scale AI的49%股份,並挖走Scale AI的原執行長。2025 年 7 月,Meta 收購語音克隆新創公司 Play AI。2025 年8月,Meta再宣佈收購了WaveForms AI,專注於音頻LLM的新創,旨在實現情感通用智慧,兩位創辦人加入其超級智慧團隊。

字母於2024年10月併購Character.AI。2025年3月318 日,字母宣布將以320 億美元全現金交易收購總部位於紐約的雲端安全平台Wiz,這將是該公司史上最大的一筆收購,,此次收購代表了Google Cloud 的一項投資,旨在加速AI 時代的兩大日益增長的趨勢:提高雲端安全性和使用多雲的能力。

字母和亞馬遜都重金投資OpenAI的最大敵手Anthropic。以對抗微軟佔49%股份的OpenAI。

業界分析師更直言,蘋果若無法加速研發,收購 AI 新創 Perplexity 可能是唯一出路。Perplexity 估值約 140 億美元,若蘋果以傳聞中的 400 億美元價格完成交易,將刷新其歷來最大收購案紀錄(2014 年以 30 億美元併購 Beats)。

高階人工智慧人才競逐激烈

7 ⽉ 5⽇祖克伯向頂尖研究人才開出了高達3億美元的4年期薪酬方案,其中首年總薪酬超過1億美元。Meta 超級智慧團隊成員背景曝光,四成來自 OpenAI,使OpenAI的ChatGPT 5.0推出時程受阻、挖走蘋果人工智慧最高主管和其手下三名大將;團隊成員五成與中國有淵源。最令人咋舌的案例是祖克柏砸大錢搶24歲矽谷新星戴奇(Matt Deitke) 4年薪酬破4年約2.5億美元 。Scale AI創辦人兼前執行長汪滔(Alexandr Wang)自己投奔Meta,領導Meta超級智慧實驗室;留下Scale AI的其它員工。

無獨有偶地,2025年7月,Windsurf的執行長自己帶著核心技術團隊投奔字母,棄近200 名員工不顧。

裁減或涷結職位為人工智慧騰出資金

《財富》雜誌指出,包括微軟、谷歌、Meta、IBM、PwC 等多間科技巨頭正裁減數千個職位,以騰出資金與空間投入 AI 領域,重點不僅是替代人力,更在於制定以 AI 為核心的成長策略。

這些裁員背後的實情其實更加複雜。這些公司是在釋放資金,好讓 AI 來取代人力。企業需要資金來押注 AI,而部分裁員後實際上是招聘全新的 AI 相關人才。許多科技 CEO 也坦言自動化確實正在逼近白領階級。

包括亞馬遜在內的多家公司都在扁平化管理層,並優先保留技術職位而非行政職位。IBM 執行長 Arvind Krishna 則警告,未來幾年約 30% 後段職位將受 AI 衝擊。IBM 已在人力資源和其他部門裁員約 8,000 人,同時也招募更多工程師和銷售人員,意味對於職位的需求正轉向創造力和複雜決策能力。

為投入更多資源轉型 AI 發展,科技巨頭甲骨文(Oracle)繼 8 月裁掉雲端運算部門員工後,宣布將解僱 101 名西雅圖員工,這是甲骨文在過去一個月內第二次向西雅圖提交裁員通知。,截至目前為止,甲骨文在過去一個月內裁掉的西雅圖員工總數已達 262 人。雖然目前州政府的裁員申請僅涵蓋西雅圖地區的裁員,但其他州的甲骨文員工在 LinkedIn 分享自己被裁員的消息,甚至包含雲端運算、行銷、工程、營運、銷售的總監、執行長、副總裁等所有級別,即使在甲骨文工作 7 年、13 年、18 年、20 年的員工都走了。

軟體巨擘賽富時(Salesforce)的執行長班紐夫(Marc Benioff)近日證實公司已裁撤4,000個職位,同時談到AI 如何協助企業減少員工人數。班紐夫是在上周五播出的podcast訪談中透露裁員4,000人的消息。他在談到AI對賽富時的營運影響表示:「我已把員工數從9,000減到大約5,000,因為我要減少人力。」

這些科技巨頭的行動也意味著,當 AI 自動化快速取代重複性工作,工作安全性成為重大議題,而重複性高的職務面臨淘汰風險,專注於 AI 開發與策略規劃的職位則有擴張的趨勢。

一邊賺錢一邊裁員,拿來僱用高階人工智慧人才

除了蘋果較不明顯外,另四家科技巨擘在最近三年的人工智慧浪潮中,為籌集驚人的資本支出,都在一面賺錢, 一面進行大裁員。投資人歡迎裁員, 一般而言,只要裁員,企業就能立即節省支出。科技巨擘則是把大裁員省下來的錢,拿來招募擁有人工智慧專業的人才。不斷增加的資本⽀出是各個技術領域共鳴的主題,各家網路巨擘無不努⼒縮減開⽀,以籌出資⾦競相建立昂貴的資料中⼼來運⾏⼤型 AI 模型和⼯作負載。

微軟執行長公開信透露的「殘酷真相」:公司獲利很好,但仍要裁員。微軟於7 ⽉ 13⽇將在全球裁員約6,000⼈。華盛頓州的數據代表占裁員總數約三分之⼀,軟體⼯程師是接到裁員通知的最⼤職位類別,在2,000個被裁撤職位中占⽐ 超過40%。

微軟宣布裁員9,000人,而這已經是微軟三年來第五次裁員,總人數高達1.5萬人。7 ⽉ 13⽇納德拉在一份為9,000名員工裁員辯護的內部公開信中強調,公司「比以往更成功」卻仍要削減職位。納德拉一再提及「忘卻舊知識」和「學習新技能」,暗示部分員工技能已過時。分析稱,獲利性裁員成為新常態,這份備忘錄實際上是整個軟體產業的「天氣預報」,預示著AI衝擊下的產業巨變即將到來。

字母在第二季發布的財報中指出,截⾄ 6 ⽉底,⾕歌員⼯總數略⾼於 18.7 萬⼈。公司 2023 年初裁員約 6%,此後多個部⾨實施裁員,並從年初開始為員⼯提供買斷計畫。執行長在七用中旬召開全體員⼯⼤會時呼籲員⼯更加緊利⽤⼈⼯智慧(AI),以提⾼⽣產⼒。在該⼤會上表⽰,每當企業經歷非常時期的巨額投資,就會⼤量擴充⼈⼒以應對,但在AI 時代,公司必須利⽤此轉型來提⾼⽣產⼒,從⽽取得更⼤的成就。「我們正在與世界上的其他公司競爭,些公司會藉此機會提⾼員⼯⽣產⼒,因此我認為關注這⼀點⾄關重要。」他說。

今年 6 ⽉,亞⾺遜 執⾏⻑安迪賈⻄(Andy Jassy)表⽰,隨著公司採⽤更多⽣成式 AI ⼯具和 AI 代理,未來幾年公司員⼯數量將縮減。賈⻄在給員⼯的⼀封電⼦郵件中寫道,員⼯應該學習如何使⽤ AI ⼯具,並進⾏實驗,探索「如何在更精幹的團隊中完成更多⼯作」。

甲骨文在2025年8月中也在其策略性的雲端部門進行裁員,這是該公司在大力投資人工智慧基礎設施之際採取的最新成本控制措施。知情人士透露,受影響的員工被告知他們的職位已被取消,部分裁員與績效問題有關;但該部門仍在繼續招聘人工智慧方面的人才。

結語

科技業的裁員浪潮在2025年仍在持續。根據獨立裁員追蹤機構Layoffs.fyi的數據,去年549家公司裁員超過15萬人。2025年至10月為止,科技業已有超過2.2萬名員工遭遇裁員,光2月就裁員16,084人,這數字令人震驚。

這篇文章就是完整的公司裁員名單和人數

人工智慧策略

相關文章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