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大家讀一下我的另一篇貼文:《一連串重大錯誤的英特爾決策導致淪落至今天的地步》
和微軟市值的比較
十二年前市值相同
我在兩年前的文章《10年間4大科技股的重生和隕落》裡面曾提過一個數字,讓投資人暸解現在的英特爾有多慘:
十年間,由相同的市值,一家登上全球市值王位(指的是微軟),股價大漲12倍。另一家由全球半導體王位下跌落,一再拱手讓出所有曾經擁有的所有的桂冠(指的是英特爾)。
我相信很少有人曾注意到我提的這個事實!十二年前,英特爾和微軟市值是相同的。
現在差了36.5倍
現在呢?2024年8月28日截止,英特爾現在市值只剩836.8多億美金,微軟則是3.05兆美,兩者相差近36.5倍。
資本支出將削減17%
英特爾在 8 月發布災難性的第二季財報後,基辛格和其他人將提出的提案可能包括進一步減少公司工廠擴張資本支出的計畫。
可能包括暫停或完全停止其價值 320 億美元的德國工廠的計劃,據報道該項目已被推遲。
8月,英特爾表示,預計2025年資本支出將削減至215億美元,較今年下降17%,並發布了弱於預期的第三季預測。
出脫主要企業持股
包括Mobileyes和安謀等重要企業的持股以籌措現金,在第二季度清倉了所持有的安謀的股份。請注意:英特爾是這兩家重要上市企業的主要股東,持有Mobileyes共88%的股權。
2023 年 6 月,英特爾也將其所持有的IMS Nanofabrication的少數股權出售給貝恩資本,該部門估值為 4.3B 美元。
可能成為被併購的目標
市值低得不合理
由於目前英特爾的市值實在太低,而且低得不像話,和英特爾的市場地位和擁有的技術和內含價值根本不成比例(這部份不是本文的重點,有機會我或許會再另外寫文章詳談)。
激進投資人正磨刀霍霍
2024年8月24日時,知情人士透露,由於公司股價一再暴跌,為免股市禿鷹的覬覦,英特爾正在與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內的顧問合作,幫助自己抵禦激進投資人的襲擊。
可能加速出售Altera部門
公司可能加速剝離英特爾於2015 年以167 億美元收購的Altera。原本公司就計劃出售其部分股份將在未來進行首次公開募股,但尚未確定具體日期。
但據Altera 也可能完全出售給另一家有興趣擴大其產品組合的晶片製造商,該公司已悄悄開始探索是否可能出售,基礎設施晶片製造商 Marvell 是此類交易的潛在買家之一。
半導體同業可能併購
不只如此,目前市場上還傳出近年對併購大企業不遺餘力的博通(詳見我的貼文《博通(Broadcom)如何賺錢?經營方式的1項重大改變》),正在考慮收購英特爾。
無獨有偶地, 2024年9月20日,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高通已就全資收購事宜接洽英特爾。這個消息大大超出了先前市場傳言的預測。本9月初,多家媒體就曾報導,高通計畫收購的是英特爾部分晶片設計業務,當時雙方也處於交易早期的意向接觸階段。
停止股利的發放
2023年時,英特爾就先將股利從0.365下調至0.125,把股利砍為三分之一。
2024年第二季財報法說時,公司竟直接宣佈取消股利的發放。
人才的流失
許多高階核⼼幹部包括⾼端⼈才的流失,也使英特爾進⼀步陷入困局。
據《eenewseurope》報導,Habana Labs的兩位共同創辦⼈Davi Dahan和Ran Halutz已離開英特爾,在以⾊列特拉維夫創辦了另⼀家名為Touch的⼈⼯智慧公司。2019年,他們以20億美元將Habana Labs賣給英特爾。兩人都是在當時進入英特爾。英特爾後來以Habana為基礎,推出AI處理器Gaudi系列。
除此之外,英特爾四位資深的CPU設計老將,就在英特爾宣布全球裁員15%消息之前不久,已離職成立了⼀家新的晶片創業公司Ahead Computing,計畫從事RISC-V內核IP的研發⼯作。
裁員
員工人數膨脹太快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於2021年重新接手公司,進行振興計畫。該計劃也被稱為IDM 2.0策略,目的是重振英特爾在半導體製造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並擴大公司的代工業務。
作為振興計畫的一部分,到2022年,英特爾新增了至少2萬名員工。今年早些時候,英特爾的員工總數接近12.5萬人,已超過美國AI運算巨頭輝達和台積電兩家之和。有些專案的員工人數甚至是美國晶片設計巨頭超微等同行的5倍。
公司冗員太多
包括陳立武在內的部分前英特爾高階主管,對現行的團隊營運模式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公司目前的團隊架構過於臃腫,導致員工積極性減弱、管理效率低下等問題,「早在幾年前就應該裁員至少3萬人」。
陳立武希望公司能有針對性地裁員,應集中辭退沒有實際業績的中階管理人員。同時,製造業務的工作重心需回歸以客戶為中心,而非一些不必要的官僚體系。但董事會並未採納陳立武的相關提案。
必需裁員
到2025年底前,每年削減的金額上看80億至100億美元,例如以下的重大裁員事件:
- 宣布從2022年10⽉開始裁員後,英特爾在2023年裁員約5%。
- 2023 年 1 月,宣布對中階以上員工進行 5% 以上的減薪。它還暫停了獎金和績效奬金。
- 2024年8⽉,英特爾公司將裁員 15%——約 15,000 個工作崗位。
- 2024年8⽉,英特爾要通路與行銷部門年底前要減少 35% 成本支出。
- 2024年8⽉,英特爾全球裁員,愛爾蘭5,000員工去留未卜,賠償高達19個月薪資。
開始賣家當
- 2021 年,把英特爾將SSD業務及大連工廠出售給SK海力士
- 2024 年,英特爾第二季清倉ARM股份,股票投資仍虧損1.2億美元
- 2023 年,英特爾要賣Mobileye部分持股,籌資約15億美元 仍將保留對Mobileye約88%的持股
- 2023年,英特爾以 4.3B 美元的交易將 IMS Nanofabrication 部門的少數股權出售給貝恩資本
- 2023年,英特爾把伺服器整機業務賣給神達
- 2022年,英特爾出售無人機燈光秀業務,由馬斯克的弟弟買下
公司打算分拆為五家企業
詳情請見我的專文的說明《英特爾正將公司分拆為五家獨立公司 》
晶圓代工業務
虧損嚴重
英特爾於2024年4 月25 日公布製造部門業績公布2023年晶圓代工業務虧損70億美元,比前1年虧損52億美元進一步惡化。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預期,晶圓代工業務將於2027年達到損益平衡,導致英特爾股價暴跌。
首次請對手代工核心產品
2025年台積電從英特爾獲得的收入可能達到80-90億美元,這將使英特爾成為台積電N3製程的第二大客戶。Lunar Lake運算晶片(包括CPU、GPU和NPU等)採用台積電的N3B製程節點製造。
註:台積電長久以來就曾為英特爾代工許多的產品,包括獨立顯示晶片等非核心的產品。但這是英特爾直至近年才開始請對手台積電代工核心的產品Meteor Lake,Lunar Lake,Arrow Lake等。
資助對手
花了大把銀子,口口聲聲要追上台積電。但英特爾竟開始把最核心的桌上型和筆電的處理器外包給對手,將約 30% 產能外包給台積電代工。這等於是一事無成,花了許多時間和資源,一點進展都沒有,竟拿錢資助對手,此舉更激怒投資人,讓投資人恕不可抑。
引發投資人集體訴訟
投資人很顯然對英特爾領導團隊很不滿,英特爾面臨集體訴訟,被控 2024 年 1 月報告 2023 年業績時,沒有正確披露製造部門虧損。官司由 Levi & Korsinsky 律師事務所發起,呼籲英特爾投資者加入此集體訴訟。

相關文章
- 《一連串重大錯誤的英特爾決策導致淪落至今天的地步》
- 《這些年來IBM經營得如何了?》
- 《過去40年哪些重大的IBM決策錯誤才淪落至今日的下場?》
- 《IBM如何賺錢?未來的重心為何?》
- 《10年間4大科技股的重生和隕落》
- 《讓微軟重返榮耀的納德拉(Satya Nadella)》
- 《甲骨文雲端運算和人工智慧的成績終獲肯定》
- 《圖形處理器(GPU)主要的廠商和用途》
- 《英特爾的基辛格面對的是不可能的任務,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 《英特爾目前有多慘?》
- 《英特爾正將公司分拆為五家獨立公司 》
- 《英特爾倒閉可能發生嗎?》
- 《英特爾是怎麼賺錢的?以及投資它的好處 》
- 《英特爾目前艱難的困境》
- 《人工智慧個人電腦(AI PC)正在改變個人電腦的供應鏈和生態系統》
- 《超微(AMD)如何賺錢?企業史上罕見的反敗為勝案例》
- 《長年老二的超微(AMD)表現為何令人瞠目結舌?》
- 《高通(Qualcomm)多元化成功,已不再只靠手機賺錢》
- 《輝達(nVidia) 如何賺錢?輝達改變了產業的遊戲規則 》
- 《博通(Broadcom)如何賺錢?經營方式的1項重大改變》
- 《博通(broadcom)股價長期持續表現優異的背後原因》
- 《無所不在的安謀(Arm)如何賺錢?》
- 《博通(Broadcom)如何賺錢?經營方式的1項重大改變》
重要聲明
- 本站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對文章內容、資料之正確性、看法、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讀者請務必自行判斷。
- 對於讀者直接或間接依賴並參考本站資訊後,採取任何投資行為所導致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或因此產生之一切責任,本人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及其他法律上之責任。